《軒岐救正論》~ 跋
跋
1. 跋
嗚呼。先君子沒,歲一再,周震不孝,倚廬伏苫,不能讀父書。童時初識字,見先君子案多注書,有莊列、素問、難經諸注。又自著書,曰軒岐救正論,凡數易稿,始鐫版。震曰:「兒可學乎?」先君子曰:「是非汝所知也。」厥後鄰屋災,藏書多散佚,各注以無別本,不復存,獨救正論已行世。多藏人家,然版已亡。今春震再授梓人氏,既卒業,乃屬辭告墓,捧遺書,痛哭恨百身之莫贖也。書大者,天地四時五行六氣,小至飲食居寢,咸醞藉焉。蓋上世混沌既開,天有愆伏,則時有菑癘,人有夭札。黃帝憂之,始嘗百草教人,醫以救人。窮而內經作,洎數千年。秦越人、張仲景、孫思邈、王太僕、李東垣、許叔微、薛立齋、李瀕湖、張景岳,間代一生,湛深厥術,其書具在也。乃猶有劉河間、高陽生、馬宗素、王宗顯。
錯迕其間,溺學者之心,至於膠結牢錮,而日益甚。先君子救正論,所由作也。大指言醫人當先醫醫,救一世醫醫,在一世,救後世醫醫,在世世也。學者曷反其學?一歸於正。以毒人,且以自熨,或曰:「無傳方何也?」曰:「太倉公有言,病多相類,不可知。必審診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
合色脈表裡,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先君子之言也。是已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且存方於無有方,皆方也。以待讀者之深思,自得之。毋刻舟而膠柱,以為世病,而猶不悟也。噫,難言之矣。震吳落無似,去初識字三十年,雖搏心揖志,終不得其蘊,猶夫童子也。
則何能讀父書乎?嗚呼。
不孝男震泣血題
白話文:
啊,我的父親去世已經一年多了,我守喪期間,悲痛到無法閱讀父親留下的書籍。從小我認識字開始,就常看到父親桌上擺滿了他做註解的書,包括莊子、列子、黃帝內經、難經等書的註釋,他自己還寫了一本書叫做「軒岐救正論」,經過多次修改才付梓出版。我曾經問過父親,我能學習這些嗎?父親回答說,這些不是你現在該懂的。後來,鄰居家發生火災,導致父親珍藏的書籍大多散失,除了「軒岐救正論」已經流傳於世,其他手稿都已經不復存在。
今年春天,我又一次將「軒岐救正論」交給刻工,完成最後的印刷工作。我在父親的墳前,捧著這部書,痛哭失聲,悔恨自己無法挽回父親的生命。這本書涵蓋了天地、四季、五行、六氣等宏大的主題,甚至深入到飲食、居住和睡眠等生活細節。它追溯到混沌初開的上古時代,當時如果天象有異,就會有災害和瘟疫降臨,人們因此早逝。黃帝憂心忡忡,開始嘗試各種草藥,教導人們醫術,以拯救生命,最終產生了《黃帝內經》。經歷數千年,秦越人、張仲景、孫思邈、王太僕、李東垣、許叔微、薛立齋、李瀕湖、張景嶽等人,他們各自精通醫術,他們的著作至今仍然存在。
然而,劉河間、高陽生、馬宗素、王宗顯等人卻在其間誤導了學者,使得學者們的心靈被錯誤觀念束縛,情況越來越嚴重。父親的「軒岐救正論」正是為了糾正這種錯誤而作。書中的主旨是,醫生首先應該治療醫學本身,救治當代的醫學,才能救助後世的醫學,而這種救治是世代相傳的。學者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學問,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不要用錯誤的方法去傷害他人,也不要自欺欺人。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不傳授具體的藥方呢?父親引用太倉公的話回答說,疾病往往相似,但要確定診斷,必須仔細觀察,進行測量,制定標準,權衡利弊。
將面色、脈象、表裡、虛實、順逆等各種因素結合起來,參考患者的活動和呼吸,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這就是父親的理論。在一篇短文中,他反覆強調了這個觀點三次。此外,他並未直接提供具體的藥方,但實際上每一種病情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他希望讀者能夠深入思考,自行領悟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像刻舟求劍那樣固執己見,即使世人患病也無法醒悟。唉,這真是難以言喻的深奧道理啊!我,吳震,無能為力,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年了,但即使我全心全意地努力,仍然無法完全理解父親的思想精髓,就像一個孩子一樣。那麼,我又怎能真正理解父親的書籍呢?啊,不孝的兒子吳震,含淚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