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跋
跋
1. 跋
嗚呼。先君子沒歲一再。周震不孝倚廬伏苫不能讀。父書童時。初識字。見先君子案多注書。有莊列素問難經諸注。又自著書曰軒岐救正論。凡數易稿始鐫版。震曰:兒可學乎。先君子曰:是非汝所知也。厥後鄰屋。災藏書多散佚。各注以無別本。不復存獨救正論已。行世多藏人家然版已。
亡今春震再授梓人氏既卒業。乃屬辭告墓捧遺書。痛哭恨百身之莫贖也。書大者天地四時五行六氣。小至飲食居寢咸醞藉焉。蓋上世混沌既開。天有愆伏則時有菑癘。人有夭札。黃帝憂之始嘗百草教人。醫以救人窮而內經作洎數千年。秦越人張仲景孫思邈王太僕李東垣許叔微薛立齋李瀕湖張景岳間代一生湛深厥術其書具在也。乃猶有劉河間高陽生馬宗素王宗顯。
白話文:
嗚呼,先父去世已有一年有餘。我這個不孝子,只能倚靠著草棚,以草席為床,連書都讀不下去。父親在孩童時期,初識字時,看到父親案頭放著許多註解的書籍,有莊子、列子、素問、難經等註釋,還有父親自己所著的《軒岐救正論》。這本書反覆修改了數稿才刻版印刷。我當時問父親:「我能學這些嗎?」父親回答:「這些不是你能理解的。」
後來鄰居發生火災,父親的藏書大部分散失,各家註釋也因無原本而無法區分。僅存的《救正論》也因刻版早已毀壞,世上只有少數人家收藏著。
今年春天,我再次請木匠刻板印刷,終於完成。我帶著書來到父親的墓前,痛哭失聲,恨不得以百身來贖罪。書中內容包羅萬象,從天地四時、五行六氣到飲食起居,無不包含其中。
自上古混沌初開以來,天有異常現象,就會導致時疫流行,百姓就會生病夭折。黃帝憂心忡忡,便開始嘗試各種草藥,教導人們如何治病。醫術由此興起,並最終形成了《內經》。
數千年來,從秦越人、張仲景、孫思邈、王太僕、李東垣、許叔微、薛立齋、李瀕湖、張景岳等醫學大家,一代代人不斷鑽研醫術,他們的著作流傳至今。此外,還有劉河間、高陽生、馬宗素、王宗顯等醫學名家。
錯迕其間。溺學者之心。至於膠結牢錮。而日益甚先君子救正論。所由作也。大指言醫人當先醫醫。救一世醫醫。在一世救後世。醫醫在世世也。學者曷反其學。一歸於正以毒人且以自熨或曰:無傳方何也。曰太倉公有言。病多相類不可知。必審診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
合色脈表裡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先君子之言也。是已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且存方於無有方。皆方也。以待讀者之深思。自得之。毋刻舟而膠柱以為世病。而猶不悟也。噫。難言之矣。震吳落無似。去初識字三十年。雖搏心揖志終不得其蘊。猶夫童子也。
則何能讀父書乎。嗚呼。
不孝男震泣血題
白話文:
錯誤混淆在其中,沉溺於學問的人,心智因此變得固執僵化,日益嚴重。先賢們為了糾正這種錯誤,寫下了這篇論述。
總之,醫生應該先醫治自己,救助當代的醫生,這樣才能救助後代的醫生,醫治醫生是世代相傳的。學者應該反省自己的學問,回到正道,不要以毒害人,也不要自欺欺人。有人說:「不傳授醫術,這是為什麼呢?」
太倉公曾經說過:「疾病有很多相似之處,很難分辨。必須仔細審視病人的症狀,進行診斷,測量脈象,建立規範,稱量輕重,結合色脈表裡、虛實、順逆等法則,參照病人的運動、靜止和呼吸狀態,才能做出判斷。」
先賢的這些話,在文中反复強調了三次。即使沒有藥方,也等同於藥方,留給讀者去深思,自己領悟,不要像刻舟求劍一樣固執己見,成了時代的病症卻還不自知。唉,難以言喻啊!
我震吳,才疏學淺,從開始識字至今已經三十年了,雖然我竭盡全力,用心思考,卻始終無法領悟其中的奧妙,就像個孩子一樣。
那麼,我又怎麼能理解父親的醫書呢?哎!
不孝子震,泣血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