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序 (2)
序 (2)
1. 序
昔賢所云:達則為良相,不達則為良醫。此名言也,非通論也。世有才居然相,而專任罕遭,不可謂之達者。亦有位不必相,而隨方補救,不可謂之不達者。達不達之故,存乎天。醫之為道也,達之事也,非不達之事也。不達於古聖百家之言,可謂之醫學乎?不達於虛實本標之辨,可謂之醫識乎?不達於存亡呼吸之頃,經權意創,奇正心生,可謂之醫膽乎?達於胸,不達於筆,不足以匡時;達於舌,不達於書,不足以壽世。可謂之醫仁乎?
孔子曰:已欲達而達人,又曰:辭達而已矣。審乎此者,其於蕭君之醫之書,思過半矣。蕭君非他,乃姻太翁鹿陽先生之蒙嗣萬輿君也。
先生宦履,維楚與蜀。氣養清風,膏調甘雨。憂民如有病,視己若無官。至今人能傳之。及其兩袖歸而家四壁,鳳麟耶?山斗耶?今稱吏隱,昔謂達尊。蓋達不於位而於德也。今萬輿君復以醫隱自居,若曰吾未遑為良相之事云爾。漢廷良相,首出蕭何,儼然一國手也,亦惟漢高能專任之,不然奚功之足神?乃今欲讀其書,了不可得,相術之荒也宜哉。萬輿君非其苗裔歟?世德繩繩,儒風穆穆。救濟苦心,於醫是寓,而天慧所迎,駸駸乎登峰造極。立論著書,實發前人之所未發。學也,識也,膽也,一言以蔽之曰仁。是以恫瘝在心,不憚風雨,則戶外之屨滿矣。不曰新甫功臣,即曰景岳益友,則四海之聲不脛走,無翼飛矣。
往往於隱之,徑不合,吾故曰:達之事也。蕭君於時流,少所許可,每津津惟隱凡莊君不置口。敢問其次,則唐君禪一也。伯之仲之,德不孤矣。以視漢相,其殆提張而挈韓乎?此良醫之與良相埒,非無謂也。蕭君亦自命通隱隱,而通之誠哉,其達之之事也。
白話文:
[序] 古人曾說:如果能夠順利發展,就應當成為優秀的宰相;如果不順利,那就成為一位好醫生。這句話雖然有名,但並不是普遍適用的理論。世界上有些人才華橫溢,足以擔任宰相,然而機會卻罕見,不能因此說他們不成功。同樣地,有些人或許沒有身居高位,但他們隨時隨地都能夠做出貢獻,也不能說他們不成功。成功的定義存在於上天的安排中。醫學這門學問,是能夠讓人成功的領域,而非失敗的領域。不懂得古代聖賢和百家的理論,能稱得上是醫學家嗎?不瞭解虛實、根本和表象的區別,能稱得上是有醫學知識的人嗎?不瞭解生死關頭的判斷,以及如何在規則與靈感之間找到平衡,能稱得上是有醫學勇氣的人嗎?
只有腦中有想法,卻無法用筆寫出來,不足以幫助他人。只有嘴上會講,卻不會寫書,不足以傳承後世。這能稱得上是醫學家的仁慈嗎?孔子說:自己想要成功,就要幫助別人成功。他又說:語言要表達清楚。理解這些道理的人,對於蕭先生的醫學書籍,已經理解了一大半。蕭先生並非他人,而是我的親戚,鹿陽先生的兒子,萬輿先生。
先生曾經在湖南和四川做官,他的清廉和公正就像春風和甘露一般滋潤著百姓。他把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責任,把官職看得比自己還輕。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傳頌著他的美德。然而,當他兩袖清風地離開官場,回到家中,家裡只剩下了四面牆壁。他是鳳凰還是麒麟,是山巔還是北斗,現在被稱為「吏隱」,過去被稱為「達尊」,因為他的成功不在於地位,而在於品德。現在,萬輿先生也選擇了以醫學作為隱居的方式,他說自己還沒有時間去實現成為優秀宰相的理想。漢朝的優秀宰相,首推蕭何,他像一個國家級的棋手一樣。只有漢高祖能讓他專心致志地工作。
如果不是這樣,他怎麼可能有足夠的功績來獲得神聖的地位呢?如今,我們想要讀他的書,卻找不到。相學的荒廢,可想而知。萬輿先生難道不是他的後代嗎?他的家族世代積德行善,儒風淳厚。他以苦心拯救世人,寄託在醫學之中。而他的智慧,已經接近巔峯。他的理論和著作,發掘了前人未曾發掘的領域。學問、知識和勇氣,歸根結底就是仁愛。因此,他心繫病人,不怕風雨,他的門外總是排滿了病人。他不僅被稱為「新甫功臣」,也被稱為「景嶽益友」,他的名聲傳遍四海,無需藉助任何媒介。對於那些隱士,他並不完全認同。因此,我認為,成功是與醫學相關的。
萬輿先生對於當代的醫生很少給予高度評價,但他對隱凡莊君總是讚不絕口。除此之外,他對唐君禪一也給予高度評價。他們兩人的品德是不會孤單的。如果把他們和漢朝的宰相相比,他們就像是提張和挈韓一樣。這表明好醫生和好宰相的地位是相當的,並非毫無意義。萬輿先生也自稱精通隱居之道,這是他的真誠所在,也是他成功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