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傷寒門

傷寒乃感冒之重。感冒乃傷寒之輕者。在西北則多傷寒。在東南則多感冒。在冬三月為正傷寒。在春夏秋為時行傷寒。感於外為陽症傳經傷寒。傷於裡為陰症不傳經傷寒。元氣素虛為挾虛傷寒。煩勞役作為勞力傷寒。無表熱有裡寒為直中傷寒。外作熱內受寒為夾陰傷寒。犯色因而沖寒冒風啖冷。

為房勞傷寒。傷寒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方法繁複。不可勝紀。又有虛煩食積。痰飲腳氣。及溫暑濕暍與內傷雜症。為類傷寒則傷寒乃抱括四方四時陰陽表裡而統言之者也若夫分門別類。微詞奧義。則有張仲景經論為群方之祖。及后王叔和成無己龐安嘗徐止善吳綬錢乙朱⿰木穹劉元素李東垣王安道諸賢之編釋辨惑。

雖歷數十萬言。筆舌猶難盡𣫆。唯有神悟而心解之而已然操其要者莫外詳究乎脈症而確辨其屬外感屬內傷虛實寒熱真假疑似之間投藥一瘥。生死反掌。至馬宗素之鈐法。謬妄難從。陶節庵之六書膚淺易習。此特益於初學。而通權達變欲躋上乘。則獨有仲景可宗。而附之以諸賢而為旁印之助可也。

予親是編二十餘載。每遇此病。依法救治。多獲痊可。即預斷死生。亦卒如言。求其為三冬正傷寒。而卒無二三見豈病不我值。抑閩海炎方。果非西北之比乎。大都仲景所言謂行道辛苦之人。多有是病。而富貴與靜逸之夫。深藏固密。不能冒觸。信或然也。即其不免。只挾虛傷寒耳。

而挾虛之症。十見八九顧安能以麻黃桂枝青龍承氣執方而混治之乎傷寒本難治而挾虛之治尤難之難倘脈症未明真假莫辨未有不覆人於呼吸之間者其值嚴冬得正傷寒者。餘二十年來於千人中。僅見兩人。後所載益郡門役姜友僕男均為力役賤輩。治以本症之藥。即愈。可無疑義矣。

茲列已驗醫案於後。乃統括傷寒而立條也。若治雜病亦已另列名目。敬以奉教於高明焉。

2. 太陽本經傷寒

崇禎癸未仲夏會叔陳肩吾季子首夜因房勞失精。次日冒感風寒。頭痛發熱。口乾惡寒。心腹不疼。二便如常。脈浮數有力。余以姜活湯與服。彼疑為有房事。余曰英年氣血俱實。腎臟完固。雖暫泄精。不能為害。前症乃純表邪。無兼裡寒。治以辛涼。脈症相符。何慮焉。彼始信服兩劑頓愈。

嗣因清晨登廁。冒風重感。仍投前藥。越數日戰汗而解。設使礙於房事。脈症未明。妄投溫劑。必致斑黃狂譫。而成夭札之患。

3. 太陽正傷寒

癸未仲冬儒者姜子社僕男往鄉冒寒。頭痛發熱。項背腰膝。亦皆疼痛。兼口乾氣喘。脈浮緊有力。余以小劑麻黃湯一服。不汗而瘥。嗣因傷食。前症復作。用二陳加曲糵紫蘇兩劑方愈。因憶崇禎己巳季冬家大人署益郡時。值夜二更。我聞喊聲徹。署察之乃一守役。苦頭痛不堪。

余時業已熟瀕湖脈旨。但未試耳。出視脈左部皆浮緊有力。一切外症俱與經論吻合。即以前湯與服。黎明大汗而解。

4. 太陽陽明合病

甲申中秋建昌胡三府諱縝患前症。頭目疼痛。發熱如焚。喘渴嘔吐。泄利赤黃。脈洪數有力。余投以羌活葛根黃芩半夏甘草柴芍諸藥。一劑即愈。設使礙於嘔利。誤投溫劑。必致淹延生變。

5. 陽明少陽三經合病

甲申夏西關外一吳姓婦人病頭目疼痛。寒熱往來。乾嘔拒食。脈浮弦不鼓。余曰前症乃肝木製土本稱難治今脈虛欠胃氣殊為可憂余以建中小柴二湯加朮與服。渴止納食。熱亦半減。彼貧難市參。不復再藥越兩旬大衄而歿。嗟乎貧苦力役之夫。終歲勤動。一罹病網。飢寒隨之。

藥餌何辨。不免輕變重。重變死耳。彼富貴驕縱之徒溫飽淫佚或沉湎糟丘。或鍾情枕蓆。毒漬腸胃。精枯骨髓。二豎少侵。真元便脫即緩扁難施膏肓之治豈區區參耆草根所能補漏萬一哉余嘗拈數語以慨世曰。獨恨參難療貧。貧病日增。可嘆富易購參。參功不顯云。

6. 太陽陽明並病

甲申孟夏閩庠古友諱兆甲者患前症發熱咽乾。昏眩不寐。二便如常。雜治數劑不瘥。及察方藥。乃解表而兼利水澤瀉赤苓之屬余曰解表須用辛散上行之味若利水是引邪下行故外熱不得發越因而遺留不愈耳投以羌活葛根湯加減兩服而愈。夫如此病症治何難事而乃以五苓散治太陽傳本熱結膀胱之藥而治太陽陽明未退之熱實相反矣。

7. 陽明傷寒

癸未秋上街林華遠患前症。脈洪數。余投以辛涼之劑。一服即愈。未幾食後勞復。皆如法治之。隨痊。

8. 正陽明胃府傷寒

甲申夏對鄰唐英患前症。發熱自汗。嘔逆脹悶。夜則狂譫。便秘溺澀。六脈洪數有力。余以大劑三黃湯知母淡竹木通黃石膏與服。仍令晝夜飲水。投數劑。熱退汗斂。二便清順。斷以七日當戰汗而解至期果然。夫如此脈症相符。實邪之病。本非難治若不投以苦寒之劑未免遺熱臟腑淹困生變往往醫於此際。

亦有灼知屬熱但妨礙於嘔逆喘脹。不敢峻攻。未免膽小誤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