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傷寒門
傷寒乃感冒之重。感冒乃傷寒之輕者。在西北則多傷寒。在東南則多感冒。在冬三月為正傷寒。在春夏秋為時行傷寒。感於外為陽症傳經傷寒。傷於裡為陰症不傳經傷寒。元氣素虛為挾虛傷寒。煩勞役作為勞力傷寒。無表熱有裡寒為直中傷寒。外作熱內受寒為夾陰傷寒。犯色因而沖寒冒風啖冷。
為房勞傷寒。傷寒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方法繁複。不可勝紀。又有虛煩食積。痰飲腳氣。及溫暑濕暍與內傷雜症。為類傷寒則傷寒乃抱括四方四時陰陽表裡而統言之者也若夫分門別類。微詞奧義。則有張仲景經論為群方之祖。及后王叔和成無己龐安嘗徐止善吳綬錢乙朱⿰木穹劉元素李東垣王安道諸賢之編釋辨惑。
白話文:
傷寒是感冒的嚴重形式,感冒則是傷寒的輕微表現。西北地區多發傷寒,而東南地區則多發感冒。冬三月是傷寒盛行的季節,春夏秋則為時行傷寒。由外感引起的傷寒屬於陽症,會傳經;由內傷引起的傷寒屬於陰症,則不會傳經。元氣不足者,容易患挾虛傷寒;勞累過度者,則易患勞力傷寒。無外熱而有內寒的,稱為直中傷寒;外熱內寒的,則稱為夾陰傷寒。因房事過度而受寒者,則稱為房勞傷寒。傷寒的治療方法有三百九十七種,一百一十三個方劑,方法繁複,難以盡數。此外,還有虛煩、食積、痰飲、腳氣、溫暑濕暍以及內傷雜症等,也都屬於傷寒的範疇。所以,傷寒是概括了四方四時、陰陽表裡而提出的總稱。若要細分門別類、探究微詞奧義,則有張仲景的經論為眾多醫書的鼻祖,以及後來的王叔和、成無己、龐安常、徐止善、吳綬、錢乙、朱肱、劉元素、李東垣、王安道等諸位醫家的編釋辨惑。
雖歷數十萬言。筆舌猶難盡𣫆。唯有神悟而心解之而已然操其要者莫外詳究乎脈症而確辨其屬外感屬內傷虛實寒熱真假疑似之間投藥一瘥。生死反掌。至馬宗素之鈐法。謬妄難從。陶節庵之六書膚淺易習。此特益於初學。而通權達變欲躋上乘。則獨有仲景可宗。而附之以諸賢而為旁印之助可也。
予親是編二十餘載。每遇此病。依法救治。多獲痊可。即預斷死生。亦卒如言。求其為三冬正傷寒。而卒無二三見豈病不我值。抑閩海炎方。果非西北之比乎。大都仲景所言謂行道辛苦之人。多有是病。而富貴與靜逸之夫。深藏固密。不能冒觸。信或然也。即其不免。只挾虛傷寒耳。
白話文:
雖然歷經數十萬字的醫書,但仍難以窮盡醫理精髓。唯有用心體悟、細細領會,才能真正掌握要領。要精通醫術,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脈症,準確辨別疾病屬於外感還是內傷、虛實寒熱、真假疑似等,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生死掌握在手。馬宗素的醫法謬誤難信,陶節庵的六書淺顯易學,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好的入門,但想要通權達變,登峰造極,則唯有仲景的醫學可為典範,輔以其他醫家的論述作為旁印佐證。
我親自編撰這本書二十多年,每遇到這種病症,都依法治療,大多都能痊癒。即使預判生死,也往往應驗。然而,我很少遇到三冬正傷寒的病人,難道是因為病症不常出現,還是因為閩海炎熱,與西北地區不同?總之,仲景所說,行道辛苦之人更容易罹患此病,而富貴安逸之人,深居簡出,不易接觸病邪,這確實有道理。就算他們不免生病,也只會是虛寒之症。
而挾虛之症。十見八九顧安能以麻黃桂枝青龍承氣執方而混治之乎傷寒本難治而挾虛之治尤難之難倘脈症未明真假莫辨未有不覆人於呼吸之間者其值嚴冬得正傷寒者。餘二十年來於千人中。僅見兩人。後所載益郡門役姜友僕男均為力役賤輩。治以本症之藥。即愈。可無疑義矣。
茲列已驗醫案於後。乃統括傷寒而立條也。若治雜病亦已另列名目。敬以奉教於高明焉。
白話文:
而夾雜虛證的病症,十之八九都是需要謹慎對待的,怎麼能用麻黃、桂枝、青龍承氣湯等方劑混雜在一起治療呢?傷寒本身就難治,夾雜虛證的治療更是難上加難。如果脈象和症狀不明確,真假難辨,不慎就會在呼吸之間奪人性命。
我從醫二十年來,在千人之中只遇到過兩位患上正傷寒的人,而且都是力役賤輩,分別是益郡門役姜友和僕人。我用治療本症的藥物,他們都治癒了。這足以證明我的醫術無疑義。
現將我驗證過的醫案列於下方,這是對傷寒病症的總結。至於其他雜病的治療,我已經另列名目,敬請高明指教。
2. 太陽本經傷寒
崇禎癸未仲夏會叔陳肩吾季子首夜因房勞失精。次日冒感風寒。頭痛發熱。口乾惡寒。心腹不疼。二便如常。脈浮數有力。余以姜活湯與服。彼疑為有房事。余曰英年氣血俱實。腎臟完固。雖暫泄精。不能為害。前症乃純表邪。無兼裡寒。治以辛涼。脈症相符。何慮焉。彼始信服兩劑頓愈。
嗣因清晨登廁。冒風重感。仍投前藥。越數日戰汗而解。設使礙於房事。脈症未明。妄投溫劑。必致斑黃狂譫。而成夭札之患。
白話文:
崇禎癸未年的仲夏,陳肩吾的三弟在房事後失去了精液。隔天他不慎受到風寒,出現頭痛發燒、口乾畏寒的症狀,但腹部並無疼痛,大小便如常。脈象浮數且有力。我給他開了姜活湯來服用。他懷疑是因為房事導致的,但我告訴他,年輕人氣血充足,腎臟堅固,即使一時失去精液,也對健康沒有危害。之前的症狀只是純粹的表邪,沒有內寒的情況,所以用辛涼之藥進行治療,脈象和症狀都符合,不必擔心。他開始相信我的治療,服用兩劑藥後,症狀就完全好了。
接著,他因為早晨上廁所時受風,再次感染風寒。我仍然給他服用之前開的藥方。幾天後,他出現戰汗,症狀得以解除。如果因為房事的禁忌,症狀不明確,就隨意使用溫熱的藥物,必定會導致皮膚發黃、神智混亂,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3. 太陽正傷寒
癸未仲冬儒者姜子社僕男往鄉冒寒。頭痛發熱。項背腰膝。亦皆疼痛。兼口乾氣喘。脈浮緊有力。余以小劑麻黃湯一服。不汗而瘥。嗣因傷食。前症復作。用二陳加曲糵紫蘇兩劑方愈。因憶崇禎己巳季冬家大人署益郡時。值夜二更。我聞喊聲徹。署察之乃一守役。苦頭痛不堪。
余時業已熟瀕湖脈旨。但未試耳。出視脈左部皆浮緊有力。一切外症俱與經論吻合。即以前湯與服。黎明大汗而解。
白話文:
癸未年的仲冬時節,儒者姜子社的僕人前往鄉下,冒着寒冷的天氣,卻不幸頭痛發燒,肩頸、腰膝也疼痛不已,還伴隨口乾氣喘。脈象浮緊有力。我給他開了一劑小量的麻黃湯,服用後不流汗卻病好了。
後來因為飲食不慎,之前的症狀又復發。我給他開了兩劑二陳湯加上曲麥和紫蘇的藥方,才得以痊癒。
想起崇禎己巳年的季冬,家父擔任益郡署長時,夜裡二更時分,我聽到有人喊叫聲,徹夜不休。前往署中查看,原來是一位守役,痛苦地喊着頭疼難忍。
當時我已經熟讀《瀕湖脈學》的內容,卻還沒實際運用過。我為他把脈,發現左邊脈象浮緊有力,其他外在症狀也都符合經書上的論述。於是,我便用之前治癒僕人的麻黃湯給他服用。到了黎明,他出了一身大汗,病就好了。
4. 太陽陽明合病
甲申中秋建昌胡三府諱縝患前症。頭目疼痛。發熱如焚。喘渴嘔吐。泄利赤黃。脈洪數有力。余投以羌活葛根黃芩半夏甘草柴芍諸藥。一劑即愈。設使礙於嘔利。誤投溫劑。必致淹延生變。
白話文:
甲申年中秋節,建昌胡三府名叫縝的病人,患了前症。症狀是頭目疼痛,發熱如焚,呼吸急促口渴,嘔吐腹瀉,瀉痢赤黃,脈象洪數有力。我給他開了羌活、葛根、黃芩、半夏、甘草、柴胡等藥。一劑藥就治好了。如果因為嘔吐腹瀉而誤投溫熱藥劑,一定會延誤病情,導致病況加重。
5. 陽明少陽三經合病
甲申夏西關外一吳姓婦人病頭目疼痛。寒熱往來。乾嘔拒食。脈浮弦不鼓。余曰前症乃肝木製土本稱難治今脈虛欠胃氣殊為可憂余以建中小柴二湯加朮與服。渴止納食。熱亦半減。彼貧難市參。不復再藥越兩旬大衄而歿。嗟乎貧苦力役之夫。終歲勤動。一罹病網。飢寒隨之。
藥餌何辨。不免輕變重。重變死耳。彼富貴驕縱之徒溫飽淫佚或沉湎糟丘。或鍾情枕蓆。毒漬腸胃。精枯骨髓。二豎少侵。真元便脫即緩扁難施膏肓之治豈區區參耆草根所能補漏萬一哉余嘗拈數語以慨世曰。獨恨參難療貧。貧病日增。可嘆富易購參。參功不顯云。
白話文:
甲申年的夏天,西關外一位姓吳的婦人,患了頭昏目眩的病症,寒熱交替,乾嘔拒食,脈象浮弦不鼓。我說,之前的症狀是肝木克土,本就難治,現在脈象虛弱,胃氣不足,情況更為令人擔憂。我用建中湯和小柴胡湯加了白朮給她服用。服用後,口渴消退,食慾恢復,發熱也減輕了一半。但婦人貧困,無法購買人參,就沒有再服藥。過了二十天,她突然大出血而亡。
唉,貧困勞碌的丈夫,終年辛苦勞作,一旦染病,飢寒交迫,藥物無從辨別,難免輕症變重,重症就會導致死亡。而那些富貴驕奢的人,溫飽淫逸,或沉迷於酒色,或縱情於床榻,毒素侵蝕腸胃,精氣耗損,病魔肆虐,真元氣虛,即使是緩解病痛,也難以施以膏肓之治。難道區區人參、黃耆、草根,就能補救萬分之一嗎?我曾感慨地寫下幾句話:只恨人參難以醫治窮人,窮人患病日益增多,可嘆富人容易買到人參,卻不見人參的功效。
6. 太陽陽明並病
甲申孟夏閩庠古友諱兆甲者患前症發熱咽乾。昏眩不寐。二便如常。雜治數劑不瘥。及察方藥。乃解表而兼利水澤瀉赤苓之屬余曰解表須用辛散上行之味若利水是引邪下行故外熱不得發越因而遺留不愈耳投以羌活葛根湯加減兩服而愈。夫如此病症治何難事而乃以五苓散治太陽傳本熱結膀胱之藥而治太陽陽明未退之熱實相反矣。
白話文:
甲申年孟夏,福建省的舊時同窗好友,名叫兆甲的人,患了前症,發熱咽乾,昏眩不寐,二便如常。他服用了一些雜七雜八的藥方,卻不見好轉。我仔細觀察他的藥方,發現是解表藥和利水藥混用,其中有澤瀉、赤苓等藥材。我說道:「解表藥應該使用辛散上行的藥物,才能使邪氣從上而下排出。而利水藥則會將邪氣往下引導,導致外熱無法發散,反而留存在體內,因此無法痊癒。」於是,我給他開了加加減減的羌活葛根湯,兩劑之後病就好了。
這類病症的治療,並非難事,為何要用五苓散呢?五苓散是治療太陽病傳到本經,熱結膀胱的藥物,而他所患的是太陽與陽明經的熱尚未退去的實熱症,用五苓散治療完全是相反的!
7. 陽明傷寒
癸未秋上街林華遠患前症。脈洪數。余投以辛涼之劑。一服即愈。未幾食後勞復。皆如法治之。隨痊。
白話文:
在癸未年的秋天,林華遠先生出現了之前的症狀,他的脈搏洪大且跳動頻率快。我給他開了具有辛涼特性的藥方,一次服用後,他的病情就得到了痊癒。不久後,他在進食後再次感到疲勞,但都按照先前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隨後也得到了恢復。
8. 正陽明胃府傷寒
甲申夏對鄰唐英患前症。發熱自汗。嘔逆脹悶。夜則狂譫。便秘溺澀。六脈洪數有力。余以大劑三黃湯加知母淡竹木通大黃石膏與服。仍令晝夜飲水。投數劑。熱退汗斂。二便清順。斷以七日當戰汗而解至期果然。夫如此脈症相符。實邪之病。本非難治若不投以苦寒之劑未免遺熱臟腑淹困生變往往醫於此際。
亦有灼知屬熱但妨礙於嘔逆喘脹。不敢峻攻。未免膽小誤事耳。
白話文:
甲申年夏天,鄰居唐英患上前症。症狀表現為發熱自汗、嘔逆脹悶、夜間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便秘小便不暢,脈象洪數有力。我用大劑三黃湯,加入知母、淡竹木通、大黃石膏,給他服用。同時囑咐他晝夜飲水。服用數劑後,熱退汗斂,大小便通暢。我斷定七日後應當戰汗而解,到了期限果然如期而愈。
這種脈症相符,屬於實邪之病,本不難治療。如果不用苦寒之劑,難免遺留熱邪在臟腑,導致病情纏綿難癒,甚至發生變化。往往醫者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知道是熱證,卻因為擔心嘔逆喘脹,不敢峻猛攻治,結果畏首畏尾,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