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桃仁紅花澤蘭赤芍茜草五靈脂蒲黃苧麻根紅曲蘇木益母草續斷紫參牡丹皮川木槿紫荊
桃仁蘇木諸藥。乃破瘀行血之峻劑也。但婦人經水不通有二。一由風寒冷濕。客摶衝任。致血氣凝滯不通者。則宜用前藥宣利之。若血海乾枯。無經可行者則當純補脾肝腎三經以滋生化之源此治虛之道也若益母續斷丹皮等藥性主生新消瘀。猶屬補瀉兼行蓋丹皮白色者可涼血。
同熟地當歸參朮尚能生血。其赤色者僅只清瘀而已無瘀則耗好血不可不知木槿紫荊兼解煩熱瘡癬有驗。
白話文:
這些藥物,如桃仁、蘇木等,都是強效的破血散瘀藥物。但是女性月經不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風寒、冷濕侵襲導致的沖任脈絡受阻,血氣凝滯,這時就應該使用上述藥物來疏通。另一種是因為體內血液不足,沒有月經可排,這種情況應該專門補充脾、肝、腎三臟,以促進血液生成,這是治療虛弱的正確方式。
像益母草、續斷、牡丹皮等藥物,主要作用是促進新血生成並消除瘀血,它們屬於補瀉兼備的藥物。其中,白色的牡丹皮可以涼血,與熟地、當歸、人參、白朮合用,還能促進血液生成。而紅色的牡丹皮只能清除瘀血,如果體內沒有瘀血,過度使用會損耗健康血液,這點必須注意。
至於川木槿和紫荊,它們還有解煩熱、治療瘡癬的功效,臨牀效果已經被證實。
2. 酸棗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蕤仁決明葵子
以上皆滑利之品。凡命門火衰滑泄。及素患夢遺者忌用之。棗仁治少陽膽熱不眠。若風秘及熱客大腸閉結者。則宜火麻郁李桃仁之屬。若血涸津枯。致大便乾澀者。則宜滋陰之味。但火麻性最峻利。須酌之。蕤仁決明佐治肝虛風熱目赤。亦有效。郁仁兼療眼痛及水腫病。葵子利二便。皆治實之物也。
白話文:
以上的藥材都是具有潤滑通利效果的。但凡是腎功能衰弱導致的滑瀉,或是平時就有夢遺困擾的人應避免使用。酸棗仁可用來治療因膽熱引起的失眠。如果因為風邪或熱邪導致的大腸閉塞、便祕,則適合使用火麻仁、郁李仁、桃仁這類藥材。如果是血液乾燥、津液不足導致的大便乾硬,則應該使用滋養陰分的藥物。不過,火麻仁的性質非常峻烈,必須適量使用。蕤仁和決明子可以輔助治療肝臟虛弱、風熱引起的眼睛紅赤,也有很好的效果。郁李仁同時能治療眼睛疼痛和水腫病症。葵子有利於大小便的通暢。這些都是能對症下藥的實質療效藥材。
3. 生薑煨姜炮姜姜皮
姜生者同蔥白主療外感。初症發汗通經。所必用也。煨者主溫暖脾胃性主守。炮者性卻平。止嘔吐。燥太陰之寒濕。及治產後發熱有功。但患陰虛咳嗽。及病久陽虛者禁之。誤用必致脫汗。姜皮性平。能引藥達表。
白話文:
【生薑、煨薑、炮薑、薑皮】
生薑和蔥白一起使用,主要治療外感風寒。在初期病症時,可以促進發汗,疏通經絡,這是必須使用的。
煨薑主要是溫暖脾胃,它的特性在於保持溫暖而不散失。炮薑的性質則比較平和,可以止嘔吐,去除太陰(脾胃)的寒濕,對於產後發熱的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對於陰虛咳嗽或長期病患導致陽氣虛弱的人來說,禁止使用。若誤用,可能會導致大量出汗,造成身體虛弱。
薑皮的性質較平和,能幫助藥物達到表面,促進藥效的發揮。
4. 生梔子炒梔子炮梔子
生梔性太寒。古方用為吐藥。療上膈之實熱。經炒者性涼祛熱解煩。保肺抑心。其炮黑者性平。除鬱滯。理肝氣。濟生逍遙散加之亦止血竅此一物而有三用也性寒涼平隨火變化耳。
白話文:
生梔子因為性質非常寒涼,在古方中常被用作催吐藥物,主要治療上半身的實火熱症。經過炒製後的梔子,其性質轉為微涼,能有效地袪除體內熱氣、解除煩躁,並且有保護肺部、抑制心火的效果。而進一步炮製成黑色的梔子,其性質則變得平和,可以消除鬱悶和滯塞,有助於調理肝臟氣機。在「濟生逍遙散」中加入炮梔子,也能達到止血的功效。由此可見,同樣一種植物,依其不同的處理方式,就能發揮出多種療效,其性質會隨著處理過程中的火候變化而改變,分別呈現出寒涼或平和的特性。
5. 殭蠶全蠍諸蛇釣藤天竺黃鈴羊角蜈蚣
此藥方書謂療中風驚風諸風。口眼喎邪,咬牙閉齒,四肢抽搐諸病為有功。但中風主臟病,多不治。又有似中風而非真中風。若河澗主於熱,丹溪主於濕,東垣主於氣者是也。大都真中風,實由元氣素虛,故得乘虛召感,所謂肝虛風自生者是也。此須急投溫劑,峻補真元,庶可望蘇。若誤用前藥辛竄耗散之物,只速其死耳。里人姜郢雪,年六十餘,素不謹酒色。一日因積勞遠歸,醉鼾當風,遽病亡陽,面色如妝,閉目搖頭,時醒時昏,遺尿足冷,絕無痰涎。此真氣暴脫,十有九死危症也。余令亟投大劑參附等藥,謂或救萬一,遲則不治矣。渠次郎即往市參,許久未回。余與王遂生辭歸。未幾,有一老醫至,診之曰:此病風痰,何妨?予治之多矣。奈何妄議參附燥毒助氣之劑?少俟明日病愈,用參調理未晚。遂投驅風攻痰之藥。至晚即歿,其明驗也。
白話文:
這份藥方據說能治療中風、癲癇以及各種風疾。對於口眼歪斜、咬牙切齒、四肢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然而,中風主要是因為臟腑功能失調,這種情況往往難以治癒。另外,有些病症看似中風,實際上並非真正的中風,例如河澗認為是熱所致,丹溪認為是濕所致,東垣認為是氣所致。大多數真正中風的原因是因為元氣本來就虛弱,因此病魔得以趁虛而入,正所謂「肝虛風自生」,這種情況必須立即服用溫補的藥物,強烈地補充真氣,纔有可能康復。如果錯誤使用上述藥物中的辛辣、散發性成分,只會加速死亡。
鄰居姜郢雪,年逾六十,平日生活不節制,飲酒過量。有一天,他因長期勞累遠行歸家,醉酒後在風中打鼾,突然病發,面色蒼白如妝,閉目搖頭,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小便失禁,腳冷,完全沒有痰液。這是真氣突然脫離身體的危急病症,十分之九的人會死亡。我命令他立即服用大量如人參、附子等補藥,或許有百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救活,但如果拖延,病情就會無法救治。他的次子立刻前往市集購買人參,但久久未歸。我和王遂生告辭回家。
不久,一位老醫生到達,診斷後說:「這只是風痰的問題,我見過很多次了,為什麼要胡亂建議服用人參、附子這些燥熱有毒,助長氣血的藥物呢?等到明天病情好轉,再用人參調理也不遲。」於是,他開了驅風、化痰的藥物。到了晚上,病人就去世了。這就是一個明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