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12)
卷之二 (12)
1. 又明脈表裡虛實
表裡虛實四字。脈之綱也。表陽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未入於胃府及臟者皆表也。里陰也。藏也。凡七情之氣鬱於心肺之間。不能越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臟腑之間。不能消泄。皆屬於里也。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氣力衰竭也。
實者賊邪之氣實。繇正氣之本虛。邪得乘之。非元氣之自實也。故虛者補正氣。實者瀉邪氣。內經所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大法也。
白話文:
【再進一步說明脈象的表、裡、虛、實】
「表」、「裡」、「虛」、「實」這四個字,是診斷脈象的基本原則。「表」指的是身體的陽性部位,如六種外來病邪(風、寒、濕、暑、燥、火)侵襲皮膚或經絡,但尚未進入胃腸或臟器的情況,都可歸類為「表」症。
「裡」指的是身體的陰性部位,如七種內在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在心肺間鬱積,無法正常宣洩,或是飲食過量,五味(酸、苦、甘、辛、鹹)對臟腑造成傷害,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無法正常消化排泄,這些都屬於「裡」症。
「虛」是指人體本身的元氣不足,精神疲憊,氣力衰竭。
「實」則是指外來病邪的力量強大,這是因為原本的正氣就已經虛弱,讓病邪有機可乘,並不是指人體的元氣自己變得強壯。因此,治療「虛」症時,應補充正氣;治療「實」症時,則要排出邪氣。《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得好:「邪氣旺盛即為實,精氣耗損即為虛」,這是基本的治療原則。
以上就是對於脈象「表」、「裡」、「虛」、「實」的詳細解釋。
2. 脈有陰陽乘伏
難經云:脈有伏匿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白話文:
《難經》提到:脈象有隱藏不顯的特性,這是指陰脈和陽脈會互相疊加,互相掩蓋。如果脈位在身體陰部,卻出現了陽脈的特徵,這就是陽脈掩蓋了陰脈。即使脈象偶爾呈現沉澀且短的狀態,這就是陽脈中隱藏著陰脈的情況。反之,如果脈位在身體的陽部,卻出現了陰脈的特徵,這是陰脈掩蓋了陽脈。即使脈象偶爾呈現浮滑且長的狀態,這就是陰脈中隱藏著陽脈的情況。
3. 天和脈
(參後六十年運氣診治)
天和脈只論三陰。南天高兮北泉深。太陰專主右尺寸,厥陰尺寸左邊沉。少陰尺寸兩不應,相交相反死相臨。天和乃平脈也。諸陽為浮,諸陰為沉。故不言三陽司天在泉。南政以天道言。甲己二歲,論脈則寸在南而尺在北。三陰司天,則兩寸不應。太陰司天,右寸不應。少陰司天,
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左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兩尺不應。太陰在泉,右尺不應。少陰在泉,兩尺不應。厥陰在泉,左尺不應。北政以地道言乙丙丁戊寅辛壬癸之歲。論脈則寸,在北而尺在南。三陰司天,則兩尺不應。太陰司天,右尺不應。少陰司天,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左尺不應。
三陰在泉,則兩寸不應。太陰在泉,右寸不應。少陰在泉,兩寸不應。厥陰在泉,左寸不應。不應者皆為沉脈也。紺珠經曰:五行君火不用事。故南政少陰司天,君火在上,則兩寸不應。司泉君火在下,則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寸不應。司泉則左尺不應。太陰司天,
君火在右,故右寸不應。司泉則右尺不應。北政少陰司天,君火在上,則兩尺不應。司泉君火在下,則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尺不應。司泉則左寸不應。太陰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尺不應。司泉則右寸不應。凡不應者,謂脈沉而細不應於手也。反之,則沉為浮,細為大也。
歲當君火在寸,而沉反見於尺。歲當君火在尺,而沉反應於寸。經曰:尺寸反者死。歲當君火在左,而沉反見於右。歲當君火在右,而沉反見於左。經曰陰陽交者死。又曰學診之士,必先歲氣,良有以哉。李南豐云:此與仲景丹溪所說不同,然所論深得素問君火以退之旨,故從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脈診的一種理論,稱為「天和脈」,主要探討的是三陰脈(太陰、少陰、厥陰)的診斷方式,以及與天地氣運的關係。
文中提到,「天和脈」專門討論三陰脈的情況,以南天北地來比喻,太陰脈主要反映在右手的寸和尺位置,厥陰脈則反映在左手的寸和尺位置,而少陰脈在雙手的寸和尺位置都可能反映出異常。如果三陰脈的表現相反或交錯,即表示病情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接著,文中詳細解釋了三陰脈在「天」(即天空、上部、外部)和「泉」(即地面、下部、內部)的情況下的反應。比如,如果「太陰」處在「天」的位置,右手的寸脈就不會有反應;如果「厥陰」處在「泉」的位置,左手的尺脈就不會有反應。這些情況都是在特定的年份(如甲年或己年)才會出現的,因為這些年份的天氣運行特徵會影響人體的脈象。
此外,文中還提到,當「君火」(代表心臟的熱力)在某一部位時,相對應的脈象就會消失。例如,當「君火」在上方(即「天」的位置),雙手的寸脈就不會有反應;當「君火」在下方(即「泉」的位置),雙手的尺脈就不會有反應。這種脈象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病情的輕重。
最後,文中強調,醫生在診脈時,必須考慮到當年的天氣運行特徵,因為這會影響脈象的表現。例如,如果「君火」應該在寸脈,卻在尺脈出現了沉脈,或者應該在尺脈,卻在寸脈出現了沉脈,就表示病情嚴重。同樣地,如果「君火」應該在左手,卻在右手出現了沉脈,或者應該在右手,卻在左手出現了沉脈,也表示病情嚴重。
總的來說,「天和脈」是一種綜合了天地氣運和人體脈象的診斷理論,對於中醫診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