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附子肉桂

附子生用則性奔竄而有毒。熟用則質溫潤而無毒。其大重一兩三四錢以上。團坐平頂。旁無多角者。方稱附子。性主沉補命門真火。其小僅一兩以下者。或挺尖。或歪側。或兩臍。或多角。皆為川烏。性主驅風逐寒。走散經絡。而非熟附子溫補之比也。若附子制以薑汁。與乾薑生薑同用。

則為姜附湯主治足三陰驅散上下表里經絡臟腑之客寒為要藥。其療真陽虛脫則當用童便制者。君以人參。其薑汁製者不可混用也蓋薑桂附子。同為大熱。第姜性兼辛。主發散而桂味甘而辛。可升可降。若熟附則質重性沉。主下行。所以不同也。若陽脫而誤用姜。令陽愈脫矣。

何以言之。立齋曰先兄體貌豐偉。唾痰甚多。脈洪有力。殊不耐勞。遇風頭暈欲僕。口舌欲裂。或至赤爛。誤食姜蒜少許。口瘡益甚。服八味丸。及補中益氣湯。加附子錢許即愈。停藥月餘。諸症仍作此命門虛火不歸元也據此則姜附雖均稱熱藥。何可混施乎。虞搏曰附子稟雄壯之質。

有斬關奪門之功。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裡之冷濕吳綬曰附子乃陰症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

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症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是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舍此不用。將何以救之。王氏究原方云凡用桂附藥。並宜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蓋陰寒在下。

虛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而病氣隨愈不違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道也昔仲景治寒疝內結。用蜜煎烏頭。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煎附子含之咽汁。丹溪治疝氣。用烏頭梔子並熱因寒用也。東垣治馮翰林侄陰盛格陽傷寒。

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姜附湯。加人參投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神聖之妙也。考昔荊府都昌王體瘦而冷。無他病。日以附子煎湯飲兼嚼硫黃。如此數歲。蘄州衛張百戶。平生服鹿茸附子藥。至八十餘康健倍常。宋張杲醫說載趙知府耽酒色。每日煎乾姜熟附湯。

吞硫黃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則倦弱不支壽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為害。此數人者皆其臟腑賦稟之偏。服之有益無害。不可以常理論也愚以為此藥唯陰藏者宜之若陽藏而誤用受禍極速也凡用桂附須君以人參少佐甘草。或大棗則無毒。仲景八味丸亦為陰火不足者設故陽盛假寒不宜妄用也桂性甘辛大熱能宣導百藥。

通血脈。有汗能止。無汗能出。桂枝主上行而散。肉桂主下行而補驅風理寒。定煩解渴。與附子同補命門真火。專益脾胃之母。亦善利水通淋。止虛脫。破淤血。功能不可盡闡又治喉痹失音。陽虛失血。內托癰疽痘瘡。九種心痛脅疼痎瘧奔豚疝氣利肺抑肝冷痰霍亂喘脹諸症。

李瀕湖曰麻黃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散寒邪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除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肉桂下行益火之源。此東垣所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精液通其氣者也又醫余錄云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飲食。肝脈愈盛。但於溫平藥中。

倍加肉桂。殺肝而益脾。故一治兩得。經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是桂又通治寒熱虛實內外上下而配合得宜隨試隨效者也竊謂桂附乃斬關奪門之將。非良師莫敢輕用。然立齋每用此以救真火不足及虛陽假熱之病。疊奏殊效。非時師所能方物也。蓋立齋治法。則歸本命門者也。東垣則專主脾胃者也。

河澗丹溪。則專主相火濕熱者也。子和則專主攻擊者也節齋隱君則專主攻痰瀉火者也。仲景則專主外感者也。法有偏擅。醫當全識。若療命門則用立齋。治脾胃則用東垣。清濕熱則用劉朱。習攻擊則用子和。蠲實痰則用二王。至傷寒雖宗長沙。而三陰主治參朮歸附。率多救里。

則又不專於外感也若用諸子而不為諸子所用機權在我法從人施一人而兼眾人之用眾人而資一人之識斯得矣至立齋先生則又集諸家之大成。發前人所未發。開將來之聾聵者也。奈何時師視桂附如蛇蠍應用不用。卒至誤人於死。蓋亦因丹溪謂附子無人表其害人之禍。故致有泥成說而坐失機宜者。

雖然使用非所當。即參耆亦能為害。何獨桂附乎。醫學綱目有云黃耆能助三焦之火人參能補諸經之陽。白朮能長五臟之氣。此三者皆上藥。是在人體悟而無失其氣宜可也。余因續之曰桂附能救陰陽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