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革牢不同

革脈如按鼓皮。主病為亡血遺精半產崩漏脹滿中風感濕諸症。牢脈似沉似伏。大而長。微弦。扁鵲曰:牢而長者肝也。仲景曰:寒則堅牢。有牢固之象。徐東皋云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牢之體也。主病為心腹疼痛疝頹癥瘕。為氣短息促。為皮膚著腫。是革牢二脈。固判若天淵也。

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主亡血失精。女人主半產漏下。脈經曰: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瀕湖曰:此即芤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諸家脈書皆以為牢脈故或有革無牢。有牢無革。混淆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虛牢實。形症皆異也。

又牢為元氣將絕者凶。牢忌見陰虛失血之病為虛病見實脈也。不可不辨。

白話文:

【革脈與牢脈的區別】

革脈摸起來就像在敲打鼓皮一樣,它主要反映的病症包括大量失血、遺精、流產、月經過多、腹部脹滿、中風、感受濕邪等多種症狀。而牢脈則類似於沉脈和伏脈的綜合,脈象強大且長,略帶弦象。扁鵲曾經說過,強大且長的脈象通常和肝臟相關。張仲景則認為,寒冷的環境會使脈象變得堅固。這種脈象有牢固的特徵。徐東皋解釋道,脈象深沉有力,活動但位置不變,這就是牢脈的特徵。牢脈主要反映的病症包括心腹疼痛、疝氣、癥瘕(一種硬塊)、呼吸困難、皮膚腫脹等。

張仲景提到,弦脈代表寒涼,芤脈代表虛弱,虛弱和寒涼相互作用,就形成了革脈。對於男性來說,革脈主要反映失血或精液流失;對於女性來說,則主要反映流產或月經失調。《脈經》記載,如果三個部位都出現革脈,長期患病的人可能會因此死亡,而突然患病的人可能還有生存機會。李時珍認為,革脈其實是由芤脈和絃脈組合而成的,所以它們都反映了失血的情況。許多脈診的書籍都將革脈誤解為牢脈,因此有時只會出現革脈而沒有牢脈,或者相反,導致混亂不清。然而,事實上,革脈浮淺,牢脈深沉,革脈反映的是虛弱狀態,而牢脈反映的是實證,兩者的症狀都是不同的。

另外,牢脈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元氣將盡,對患有陰虛失血的患者來說,這是一種虛弱的身體卻出現了實證的脈象,這種情況必須要加以分辨。

2. 牢實相類

牢脈沉而有力動而不移。明主陰寒凝固之象也。若實脈則浮沉皆得。大而且長。指下鼓擊。息數往來。動而能移。乃主陽盛實熱之病。脈體固依稀相似而主病則已懸甚均一動也。只爭移與不移此徐東皋獨得牢脈之。神識超千古矣。及閱方書謂潔古實脈而投姜附此。必非實脈。乃牢脈也。不容不細別之。

白話文:

【牢實相類】

牢脈的特徵是深沉且強力,搏動穩定不會改變位置,這顯示出一種陰寒凝聚的狀況。而實脈的特性則不同,無論是輕按還是重按都能感應到,脈搏寬廣且長,如同手指下的鼓動,呼吸間脈搏頻率固定,雖然搏動但位置可移動,這主要顯示出的是陽氣過盛和實熱病症。兩種脈象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所代表的疾病卻有著天壤之別,同樣都是脈搏的跳動,區別就在於脈位是否會移動。這一點,徐東皋對牢脈的理解,眼光遠見超越了千百年來的醫者。然而,在閱讀醫方書籍時,提到張元素使用乾薑、附子來治療實脈的情況,這種情況實際上並非實脈,而是牢脈,因此必須仔細區分兩者的差異。

3. 芤革不同

芤形大如慈蔥。兩傍有中央空。同父曰:營行脈中。脈以血為形芤脈中。空脫血之象也。革脈則形按如鼓皮。雖體不同。大抵主病則皆失血亡陰之證。

白話文:

「芤脈的形狀大如慈蔥,兩邊實而中間空。同父說:營氣在脈中運行,脈管因血液充盈而成形;若見芤脈,表示脈管中空,這是血液脫失的現象。革脈的特徵則是脈象摸起來像鼓皮一樣緊繃。雖然芤脈和革脈的外觀不同,但大致上,兩者都主導著失血或陰液耗損的病症。」

4. 芤虛散不同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有。隱指豁豁然空。崔紫虛云:形大力薄。其虛可知。主傷暑怔忡自汗驚悸發熱陰虛腹脹痿痹遺精便泄諸症。經曰血虛脈虛。又曰氣來虛微為不及。病在內又曰久病脈虛者死。若芤脈則大如慈蔥與虛脈豁豁然。空不同也。所謂散脈者其形如楊花散漫。去來無定。

息數難齊。無統紀。無約束。渙散不收。稍按便四散不聚。主病為溢飲。為血耗。為怔忡。為脫汗。為胻腫胕。產婦得之生。妊婦得之墜。平人見之死。難經曰散脈獨見者危。柳氏曰:散為血氣。俱虛根本脫離之脈。若兩尺見之魂斷歸冥。心脈洪大微散。肺脈浮澀微散。獨此不妨耳。

此散與虛異。而虛又與芤異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脈診中的「芤脈」、「虛脈」和「散脈」的區別。其中提到:

  • 虛脈的特徵是脈搏遲緩且大,但輕觸時感覺不到,只有用手指稍微用力才能感受到脈管空虛的狀態。崔紫虛說,這種脈象形狀大但力度弱,由此可看出體質虛弱。它可能預示著暑熱傷身、心悸、自汗、驚嚇、發熱、陰虛、腹脹、肌肉萎縮、關節疼痛、遺精、拉肚子等症狀。古籍記載,血虛會導致脈虛,又說如果氣息虛弱就是能量不足,病在體內。還提到長期生病後出現脈虛的人可能會死亡。但芤脈和虛脈的差別在於,芤脈比慈蔥(一種植物)的大,且和虛脈那種空洞感不同。

  • 散脈的特徵就像楊花飄散,沒有固定的形態和節奏,非常散亂,稍微一按就四散開來,不易聚集。這可能代表體內有水液瀉出(溢飲)、血液消耗過多、心悸、大汗淋漓、腳腫等病症。對於產婦來說,散脈是好兆頭;對於懷孕婦女,散脈可能預示著流產;對於普通人,散脈可能是死亡的前兆。《難經》指出,單獨出現散脈是很危險的。柳氏認為,散脈表示血液和氣息都極度虛弱,如果在雙手的尺脈(手腕內側)上出現,可能代表靈魂即將消逝。心臟的脈象如果宏大但略帶散亂,或肺部的脈象浮淺且略帶散亂,則問題不大。

總結來說,散脈、虛脈和芤脈各有不同的特徵和預示的健康狀況,需仔細辨識。

5. 結代不同

結脈緩而一止,止無常數。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止有常數。脈學云:數而時止名為促;緩止須將結脈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結生代死自殊塗。然代為氣衰,固云死脈,而又宜於風家痛極,孕婦霍亂,是代亦有生者。至結脈雖為陰凝痰結、積聚癰腫瘕疝諸病,每見脫血逢此,終不免於死者。

是又不拘於常數,總之結脈多生,代脈多死耳。瀕湖曰:脈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腎五臟之氣皆足,五十動而一息,合大衍之數,謂之平脈。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息;肝氣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息。蓋一藏之氣衰而代藏之,氣代至也。滑伯仁曰:若無病羸瘦而脈代者,危脈也。

有病而氣血乍損,氣不能續者,只為病脈。傷寒心悸脈代者,復脈湯主之。妊娠脈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白話文:

【結代不同】

結脈和代脈雖然都有一時停止的特徵,但兩者有顯著的不同。結脈的脈搏緩慢且會偶爾停頓,這種停頓並無固定模式或頻率。而代脈在跳動過程中會突然中斷,一旦中止後無法自行恢復,必須等到下一次跳動才能繼續,這種停頓有固定的頻率。

根據脈學理論,脈搏快速而偶爾中止稱為促脈;脈搏緩慢且偶爾中止則應稱為結脈;只有當脈搏停頓後無法自動恢復,才稱為代脈。結脈和代脈代表不同的病情,結脈出現通常病情尚可控制,而代脈則可能意味病情嚴重。

然而,代脈並不總是預示死亡,它也可能出現在風濕病、劇烈疼痛、孕婦嘔吐等情況,這時代脈反而是生存的跡象。至於結脈,雖然常與血液凝結、痰結、腫瘤、癥瘕、疝氣等疾病相關,但若出現大量失血的情況,即使有結脈也難免一死。

一般而言,結脈較易見於生存狀態,而代脈則多與死亡相關。李時珍指出,正常人脈搏在一息之間約五次,代表五臟(肺、心、脾、肝、腎)氣血充足,每五十次脈搏停頓一次,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稱為平脈。反之,如果腎氣不足,每四十次脈搏停頓一次;肝氣不足,每三十次脈搏停頓一次,這是因為某一臟器氣血衰弱,由其他臟器代勞所致。

滑伯仁表示,若一個人身體健康卻出現代脈,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但若是因疾病導致氣血暫時受損,脈搏無法持續,那僅僅是疾病的表現。例如,在感冒心悸的情況下出現代脈,可以服用復脈湯來治療。在懷孕期間出現代脈,可能預示胎兒已百日。因此,對於結脈和代脈的生死意義,我們必須謹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