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脈論

故刖璞懷光。鮮有識之者。嗟此生人。雖幸生偏安之宇。不死於盜賊水火。乃陰陽為患。甘枉沒於時師之手。是時師本代天以降殃。固劫運所應爾。亦生人之。自取是真可為。痛哭流涕者矣。切以為醫不明脈固無以別病而不明真假疑似之脈又無以別脈不明真假疑似脈之脈又無以別元氣之虛實。而洞明生死吉凶之大要也脈其僅治疾云乎哉。

夫浮沉遲數二十七種。此為大綱。固無難識即其中有兼見者不過誦記之繁。有相類者而只比擬之殊。亦易易曉也。然獨此真假疑似之脈。如坡公所云: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脈之難辨。為醫之難。職此故耳。若夫二十七脈。與前論所云:或陰陽乘伏。或息數部位。或胃氣有無。

或時症相應相反。一切診法。悉宜遵依內經難經。仲景叔和脈經。伯仁機要。瀕湖脈學。是皆宗傳正印。炳如日星。無庸贅矣。至於真假疑似關頭。此處差池。生死反掌雖先聖前哲。屢亦有言。但未悉闡其義。致使後學不察。往往混治殺人。余故不揣庸鄙。逐種詳辨。雖未諸精奧室。

但虛實犁然。一診而明生死。未病而圖預防。存神指下。識氣兆先。庶幾軒岐微蘊之彰而非時師拘攣之見矣。上士欲會其全非備四診不可。今特舉其脈之疑。似者列後。此而不力。為救正則。終無復明之日矣。

白話文:

因此,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內含寶光,卻很少有人能辨識。唉,人生在世,即使有幸生於偏安一隅,沒有死於盜賊、水火之災,卻可能因陰陽失調而患病,白白地死在庸醫手中。這些庸醫簡直是替天降災,這也是命運注定如此。但這也是人自找的,實在令人感到痛心,值得放聲大哭、流淚啊!我認為,醫生如果不明白脈象,就無法辨別疾病;如果不能分辨真假相似的脈象,就無法區分元氣的虛實,更無法徹底了解生死吉凶的關鍵。脈象的意義難道僅僅是用來治療疾病嗎?

浮、沉、遲、數等二十七種脈象,這是個大綱,本來不難辨識。即使其中有兼見的脈象,也不過是背誦記憶的繁瑣;有相似的脈象,也只是彼此比擬上的差別,也很容易理解。然而,只有這真假相似的脈象,就像蘇軾所說的:「大實之脈,反而顯得虛弱;極虛之脈,反而顯得強盛。」脈象的難以辨別,正是當醫生最困難的地方。這就是原因。至於二十七種脈象,以及前面所說的:陰陽乘伏、呼吸次數與脈搏位置、胃氣的有或無、疾病的時機與相應或相反的關係等,所有的診斷方法,都應該遵循《內經》、《難經》、《傷寒論》、《脈經》、《瀕湖脈學》等經典,這些都是正統的傳承,像日月星辰一樣明亮,不需要多加贅述。至於真假相似的關鍵,如果在這裡出現差錯,生死就會翻轉。雖然古代聖賢也多次提到這一點,但沒有詳細闡述其中的道理,導致後來的學習者沒有仔細研究,常常混淆治療而害死人。所以我才不顧自己資質平庸,逐一詳細辨析,雖然還沒有完全觸及精奧之處,但至少能讓虛實的脈象清晰可辨。一診脈就能了解生死,未病就能提前預防,心中明瞭,指下能辨別氣機,事先能察覺徵兆,這樣或許就能彰顯軒轅黃帝和岐伯的微妙內涵,而不是庸醫固守的偏見。高明的醫生想要全面掌握,必須結合望、聞、問、切四診,缺一不可。現在特別把脈象的疑惑、相似之處列在後面。如果不在這裡努力,糾正錯誤,就永遠沒有弄明白的一天了。

2. 如數脈

數脈息數,輻輳按舉有力,主陽盛燔灼,侵剝真陰之實病。浮為在表,沉為在裡,發表攻裡。脈症相符,不難治也。而獨有如數之脈,疑似真假之間,便有生死霄壤之殊,人多不知也。夫數按不鼓,則為虛寒相搏之。脈數大而虛,則為精血銷竭之脈,細疾若數,陰燥似陽之候也。沉弦細數,虛癆垂死之期也。

又有快脈,即疾脈。快疾即如數脈,非真數也。若假熱之病,誤服涼劑,脈亦見數也。每見舉世醫流,診得息數急疾,竟不知新病久病有力無力鼓與不鼓之異,一概混投苦寒,遽絕胃氣,安得不速人於死乎?徐東皋云:數候多凶,勻健略可,惟宜傷寒妊瘧小兒。瀕湖脈學云:數脈為陽熱可知,

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據此,亦嘗有溫補之者矣。若僅言只將君相火來醫,則猶見之未擴也。夫獨不有陽虛陰盛之重恙,反得洪數有力之實脈,急溫桂附,旋即痊可者乎?余謹再引內經色脈篇論,以正其謬,以救其枉,為時師下一痛針法。經言冬脈曰:其氣來如彈石者,

此為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為不及,病在中。釋云:來如彈石者,其至堅強,營之太過也。去如數者,動止疾促,營之不及也。蓋數本屬熱,而此真陰虧損之,脈亦必急數然。愈數則愈虛,愈虛則愈數,而非陽強實熱之數。故不曰數,而曰如數,則辨柝之意深矣。此而一瘥,

生死反掌。愚以為何獨數脈有相似者,即浮沉遲緩滑澀虛實弦緊諸脈,亦皆有相似也。又非唯脈然也,至症若如瘧如痰如喘如風如淋等病,設非素嫺審辨,臨事最撼心目。故庸淺者只知現在,精妙者疑似獨明,為醫之難,政此關頭矣。

白話文:

[對於頻數脈搏的理解]

脈搏頻數且有力,象徵著體內陽氣過剩,產生高熱,侵蝕身體的真陰,這是一種實質性的疾病。脈搏輕觸皮膚表面為病在表,脈搏深藏在皮下為病在裡,治療時應根據脈象來決定是發汗還是攻裡,當脈象和症狀相符合,治療上並不會太困難。然而,有一種類似頻數的脈象,在真假之間,往往會影響生死,差別極大,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一點。

如果頻數脈象在按壓下不顯現,那可能是虛寒相搏的脈象。脈象頻數且大而虛,表示精血消耗殆盡;脈象細微快速,象徵陰虛燥熱的徵兆。脈象沉、弦、細、數且虛,可能是虛勞病已到垂死階段。

另一種快速的脈象,即疾脈,快速且頻數,但這不是真的頻數脈象。如果病情只是假熱,誤用涼性藥物,也可能出現頻數脈象。常見的是,許多醫生在診斷出脈象急促時,並不能分辨是新病還是舊病,脈象是否有力,脈象是否頻數,結果一概使用苦寒藥物,迅速消耗胃氣,導致病人死亡。

徐東皋說:頻數脈象大多預示兇險,只有均勻穩定的脈象才表示健康。頻數脈象只適合傷寒、妊娠或兒童。瀕湖脈學指出:頻數脈象代表陽熱,應當用清熱藥物治療實證,溫補藥物治療虛證。但在秋天,肺病患者應避免頻數脈象。然而,根據經驗,也有使用溫補藥物治療的案例。如果只說用清熱藥物治療,這顯然過於狹隘。實際上,對於陽虛陰盛的重症患者,反而可能出現強烈的頻數脈象,此時,急用溫熱藥物如肉桂和附子,可以迅速康復。

我再引用內經中的描述,來糾正這種錯誤,拯救那些被誤診的人。經書上說冬天的脈象,如果像彈石一樣堅硬,表示過度,病在表;如果脈象消失像數字一樣快,表示不足,病在裡。進一步解釋,像彈石一樣堅硬的脈象表示營養過剩,而快速消失的脈象表示營養不足。一般來說,頻數脈象屬於熱性,但在真陰虧損的情況下,脈象也會變得急促頻數。脈象越頻數,體質越虛弱;體質越虛弱,脈象越頻數。這不是因為陽氣過剩的熱性頻數脈象,所以不能稱為頻數脈象,只能稱為類似頻數脈象。區分這兩者的意義深遠。一旦分辨不清,生死只在一線間。

我認為不只是頻數脈象有類似的特徵,浮、沉、遲、緩、滑、澀、虛、實、弦、緊等脈象也有類似特徵。不只是脈象,症狀如瘧疾、痰、喘、風、淋等疾病也有類似的特徵。如果不是長期熟練的醫生,很難在臨牀上準確辨識。因此,一般的醫生只看表面,而高明的醫生能從疑似症狀中找到真相。這是行醫的難處,也是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