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8)

1. 奇經八脈

李瀕湖曰: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行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也。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

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乎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滂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者也。

八脈載在群書。略而不悉。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云。奇經八脈者陰維也。陽維也。陰蹺也。陽蹺也。沖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繇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繇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陽蹺起於跟中。

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捷蹺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

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是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裡。以乾坤言也。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督主身後之陽任沖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

仙而知乎八脈。則龍虎升降玄牝幽微之妙竅得矣。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沉之俱有陰。陰陽皆實盛者。此為沖督之脈也。沖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也。沖督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於寸口。其人皆恍惚狐疑不省必當猶豫而兩心也。兩手陽脈浮而細微。綿綿不可知。俱有陰脈。亦復細綿綿。

此為陰蹺陽蹺之脈也。此人曾有病鬼魅風死。若恍惚亡人為禍也。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直。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疾。尺寸脈俱牢。直上直下。此為衝脈胸中有病寒疝也。難經曰:奇經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相維。則悵然失志。

溶溶不能自收。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衝脈為病。逆氣而裡急。督脈為病。脊強而厥。任脈之為病。其內若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此奇經脈之為病也。

2. 舉脈訣悖經之非

愚按宋妄男子高陽生者胃竊叔和。偽創脈訣。庸鄙差謬。大乖經旨。俗醫習誦。遵為法程。終日呫嗶。益增聾聵。雖閱多病。歷多壽。虛實不識。生死無如。脈理竟昧。誤世非淺。獨奈相承膠固難拔。若肯回心翻悟。棄邪歸正。依憑內經脈經正法特究虛實洞明。生死病必識脈治。

必求本軒岐微蘊再彰。今日天下之幸。萬世之慶也。今舉其非者於後。脈經以浮脈謂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脈訣乃謂尋之如太過。據此乃浮兼洪緊實之。象豈浮之體乎。謬一也。又脈經以沉脈謂重按至筋骨乃得。脈訣乃謂緩度三關。狀如爛綿。豈知沉尚兼遲數洪細而誤。指爛綿之弱脈為沉之。

體謬二也。又脈經以遲脈謂一息三至。去來極慢。脈訣乃謂重手乃得。又曰隱隱曰狀且難。是又混遲而為沉。為澀矣。豈遲之體乎謬三也。又脈經以數為綱領正脈。脈訣妄立七表八里。名目而遺數脈只歌於九道。謬四也。又脈經以滑脈往來流利。如珠應指。脈訣乃云按之即伏。

三關如珠。不進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曰不進不退此。政內經所云。皮膚著脈不往來者死。是豈滑之體乎。謬四也。又脈經以澀脈為往來難細遲短散。脈訣乃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悖經甚矣。謬五也。又脈經以虛脈為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

脈訣乃謂尋之不足。舉之有餘。此為浮脈。豈虛之體乎。謬六也。又脈經以實脈為浮沉皆得。愊愊應指。脈訣乃言如繩應指來。又言證為小便不禁。是認脈為緊脈而證為虛寒之證妄甚矣。謬七也。又脈經以洪脈為指下極大。宜於夏。脈訣乃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發汗通腸。

俱非所宜。獨不聞有舍時從症乎。謬八也。又脈經以緊脈為數如切繩。脈訣乃云寥寥入尺來。是令脈將倒行耳。謬九也。又脈經以芤脈中央空。兩邊實。病主失血。脈訣乃謂兩頭有。中間無是脈從中而斷截矣。又言主淋瀝氣入小腸。與血症何反誤世不小謬十也。又脈經以緩脈主營弱風虛濕脾之病。

脈訣乃云為脾熱口臭反胃齒痛夢鬼之症。支離枉誕謬十一也。又脈經以弦脈如張弓弦。脈訣乃云脈緊狀繩牽。時時帶數。此又混緊數為弦大失。弦體矣。謬十二也。又脈經以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脈訣乃云尋之則無。按之則有。又云脈入皮膚辨息難。又以牢為死脈。

皆舛妄害理。謬十三也。又脈經以濡脈極軟而浮細如綿。按之無有。脈訣乃云按之似有。舉還無是。又以微脈為濡。謬十四也。又脈經以弱脈為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之無有。脈訣乃言輕手乃得。是又以濡為弱。謬十五也。又脈經以細脈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脈訣乃謂往來極微。

與經大乖謬。十六也。又脈經以伏脈為重按著骨。指下才動。而脈訣乃云尋之似有。定息全無。謬十七也。又脈經以動脈為見於關上下。厥厥動搖。脈訣乃言尋之似有。舉之還無。不離其處。不往不來。三關沉沉。含糊譫妄。謬十八也。又脈經以促脈為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脈訣乃云並居寸口。不言時止。謬十九也。又脈經以結脈為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訣乃云或來或去。聚而卻還。此與結何干。謬二十也。又脈經與仲景以動為陽。脈訣之九道。則以動為陰。謬二十一也。又仲景以弦為陰。脈訣之七表。則以弦為陽。謬二十二也。又內經難經仲景脈經。

皆以脈從陰陽對待而言。而脈訣則妄創七表八里九道之詭名夫以表言之。則實脈非表也。以裡言之則遲。脈非里也。而道更不知為何道也。謬二十三也。以上二十三謬。舉世習熟。無有覺其非者。茲特以經為案。以悖經為斷。切有賴於同志之士焉。謹再考證諸書以悉其謬。晦庵朱夫子曰:古人察脈非一道。

今世惟守寸關尺之法。俗傳脈訣。辭最鄙淺。非叔和本書。東陽柳貫曰:王叔和撰脈經十卷。為醫家一經。今脈訣熟在人口。直謂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晉時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偽託以便習肄爾。河東王世相曰:診候之法。不易精也。軒岐微蘊。越人叔和撰難經脈經。

猶未盡泄其奧。五代高陽生著脈訣。假叔和之名。語多牴牾。辭語鄙俚。又被俗學妄注。世醫家傳戶誦。茫然無所下手。不過藉此求食而已。於診視何益哉。云間錢溥曰:晉太醫令王叔和著脈經。其言可守而不可變。及托叔和脈訣行。而醫經之理遂微。蓋叔和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

然醫道之日淺。未必不繇此而誤之也。攖寧滑壽曰:脈之陰陽表裡。以對待而為名象也。高陽生七表八里九道。益鑿鑿也。求脈之明。為脈之晦。金陵戴起宗曰:脈不可以表裡定名也。軒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裡。脈訣竊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為世大惑。脈之變化從陰陽生。

但可以陰陽對待而言。各從其類。豈可以一浮二芤為定序。而分七八九之名乎。大抵因浮而見者皆為表。因沉而見者皆為里。何拘於七八九哉。廬山劉立之以浮沉遲數為綱。以教學者。雖似捷徑。然必繇博反約。然後能入脈妙。若以此自足亦畫矣。朱丹溪曰氣口者脈之要會。

故能知人命之死生。世之俗醫。誦高陽生之妄作。欲以治病。其不殺人也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