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0)
1. 駁諸家癆瘵治法之謬
獨不思龍雷虛焰。遇水愈熾。而可混投乎。薏苡仁乃理腳氣。除風濕消肺癰之藥。而此陰虛咳嗽。金水俱敗。可用滲利乎。痰為腎津不能四布。挾虛火以上溢。乃如痰而非真痰也。奈何妄用泄郁之。貝母乎。甚至橘紅款冬。亦敢亂施。枇杷葉輕飄薄質。果能滋腎保金耶。虛煩莫寐。
火爍陰也。而與療膽熱不眠之棗仁何干。再詳麥冬固清肺金。雖同五味人參為生脈之飲。獨不思孫真人立此方者。為因暑月火熱傷氣。而非可藉以治土敗金虧之嗽也。甚至投薄荷汁以清熱。取杏仁膏而治喘。乃復用此苦辛泄陽香燥傷陰之味。愈支離莫解矣。竹瀝清鬱火之痰涎也。
與此腎津上溢者何關乎。大黃玄明粉為治傷寒胃府燥滿實堅之熱症也。桃仁韭汁乃破瘀行血之峻劑也。而可施於陰虛肝臟已敗脅肋俱疼之危候乎。奈何尚不知熟地黃之為挽陰回生之聖藥乎。生地初固甘寒滯胃。而假以九轉功夫。鼎爐變化。精微妙用。大能健土生精。則曰泥膈難化。
或因火候未足。制煉乖方耳。豈識此藥面目哉。喘甚者虛里應衣。火不歸源也。何又妄投腹皮蘿蔔蘇子葶藶之屬哉。病一飲寒。熱益燎原。忍復益以連翹梔子三黃之類。大瀉真陽耶。柴胡乃解少陽表熱。治此則反令汗出。愈傷元氣。青蒿味苦主泄。果能令幾微胃氣。護保無虞乎。
穴灸四花。徒接內火以升焱。藥投蕊石。反能停瘀而生災以上蓋葛可久王宇泰諸家治癆之妄法也。切此乃真藏為患而非經府之病也。根本已虧。而非枝葉之雕也。真陰缺壞不完而非氣血虛弱之媲也。五臟有傷至腎為極,真陰已敗元陽亦滅而又有水盛火衰與。夫陰陽兩虛之病不可不察。
如何今昔諸家。昧本徇標。見病治病。非惟搏刮無術。致今速死有期。嗚呼種杏乎。種棘乎。一部治世奇書。幾為宜府鬼籙矣。王宇泰曰:丹溪論勞瘵主乎陰虛者。蓋自子至巳屬陽。自午至亥屬陰。陰虛則熱在午後子前。寤屬陽。寐屬陰。陰虛則汗泛寐時盜出也。升屬陽。降屬陰。
陰虛則氣不降。氣不降則痰涎上逆。而連綿吐出不絕也。脈浮屬陽。沉屬陰。陰虛則浮之洪大。沉之空虛也。此皆陰虛之症。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主之。然世醫遵用治疾。乃百無一效者何哉。蓋陰既虛矣。心火上炎。而當歸川芎。皆味辛氣大溫。非滋陰降火之藥。又川芎上竄。
尤非虛炎短乏者所宜。地黃泥鬲。非胃弱食少痰多者所宜。黃柏知母。苦辛大寒。雖曰滋陰。其實燥而損血。雖曰降火。其實苦先入心。久而增氣反能助火。至其敗胃。所不待言。用藥如此。烏能奏功哉。余每用薏苡仁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枇杷葉五味子酸棗仁之屬。
佐以生地藕汁乳汁童子小便。如咳嗽則多用桑皮枇杷葉。有痰則增貝母。有血則多用苡仁百合。增阿膠。熱甚則多用地骨皮。食少則用苡仁。至八九錢。而麥門冬常為之主。以保肺金而滋生化之源。無不應手而效。蓋諸藥皆稟燥降收之氣。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
白話文:
真是令人費解!那些人怎麼沒想到,龍雷之火是虛火,遇到水反而會燒得更旺,怎麼可以隨便亂投藥呢?薏苡仁是治療腳氣、去除風濕、消除肺癰的藥,但現在是陰虛咳嗽,身體的金和水都已經衰敗,怎麼可以用滲利的方式來治療呢?痰是因為腎的精液無法正常輸布,夾帶著虛火向上溢出,所以看起來像痰,但並非真正的痰。為什麼要妄用貝母來疏泄呢?甚至連橘紅、款冬這種藥也敢亂用!枇杷葉輕飄飄的,怎麼可能滋養腎陰、保護肺金呢?虛煩失眠是因為火熱燒灼陰液,跟治療膽熱失眠的酸棗仁有什麼關係?還有,麥冬確實可以清肺熱,雖然和五味子、人參合用可以作為生脈飲,但孫真人創立這個方子的時候,是因為暑熱傷了氣,不是用來治療因脾胃衰弱、肺金虧損造成的咳嗽!甚至有人用薄荷汁來清熱,用杏仁膏來止喘,又用這些苦辛、發散陽氣、燥熱傷陰的藥,真是越搞越糊塗!竹瀝是用來清熱、化解鬱火痰涎的,跟這種腎精上溢的情況有什麼關係?大黃、玄明粉是用來治療傷寒、胃腸燥熱、大便乾硬的熱證,桃仁、韭菜汁是用來破瘀、活血的峻猛藥,怎麼可以用在陰虛、肝臟已經衰敗、胸脅疼痛的危急情況呢?為什麼還不知道熟地黃是挽救陰液、恢復生機的聖藥呢?生地黃雖然是甘寒的藥,會滯礙脾胃,但如果經過九蒸九曬的炮製,藥性就會產生變化,可以健脾生精,你們卻說它會阻礙消化,實在是太不了解藥性了!可能是因為火候不足,炮製的方法不對罷了。怎麼會不認識這藥的真面目呢?喘得很厲害是因為虛陽上浮,火沒有回到腎,為什麼又要亂用腹皮、蘿蔔子、蘇子、葶藶這些藥呢?病情遇到寒涼的藥,熱邪反而更盛,又用連翹、梔子、三黃這些藥來大瀉真陽,實在是太可怕了!柴胡是解少陽表熱的藥,用它反而會讓人發汗,更加傷害元氣。青蒿味苦,是瀉下的藥,怎麼能保護那微弱的胃氣呢?用艾灸四花穴,只會引動內火上炎,使用蕊石這種藥反而會阻滯氣血,引發災害。以上這些都是葛可久、王宇泰等人在治療虛勞的錯誤方法。要知道,這病是臟腑的問題,而不是經絡的問題;是根本已經虧虛了,而不是枝葉的枯萎;是真陰已經損壞,而不是氣血虛弱而已。五臟如果受傷,最後會累及到腎,真陰已經衰敗,元陽也跟著滅絕,才會出現水盛火衰的現象。陰陽兩虛的疾病,不可以不仔細辨別啊!
為什麼現在的醫生,只看表象,不探求根本,看到病就治病,不僅醫術低劣,還會加速病人的死亡,唉!真是害人!把一本可以救世的醫書,差點變成閻羅殿的死亡名冊。王宇泰說:「丹溪認為虛勞主要是因為陰虛,從子時到巳時屬陽,從午時到亥時屬陰,陰虛的人,熱會出現在午時以後、子時之前;醒著的時候屬陽,睡覺的時候屬陰,陰虛的人,汗會在睡覺的時候盜汗;上升屬陽,下降屬陰,陰虛的人,氣無法下降,氣不下降就會導致痰涎上逆,連續不斷地吐出。脈浮屬陽,脈沉屬陰,陰虛的人,脈浮會洪大,脈沉會空虛。這些都是陰虛的症狀,要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來治療。」但是,現在的醫生照著用藥,卻沒有一點效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陰已經虛了,心火會上炎,而當歸、川芎都是味辛、氣溫的藥,不是滋陰降火的藥,而且川芎會向上竄,更不適合虛火、氣短的人。地黃會阻礙消化,不適合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痰多的人。黃柏、知母苦寒,雖然說是滋陰,其實是燥熱而損耗血液,雖然說是降火,其實苦味會先入心,久了反而會增加氣,助長火勢,導致脾胃衰敗,就不用多說了。用這樣的藥,怎麼會有效果呢?我常常用薏苡仁、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枇杷葉、五味子、酸棗仁等藥,佐以生地、藕汁、乳汁、童子小便。如果咳嗽就多用桑白皮、枇杷葉,有痰就增加貝母,有血就多用薏苡仁、百合,增加阿膠,熱盛就多用地骨皮,食慾不振就用薏苡仁,用到八九錢。麥門冬常常作為主藥,用來保護肺金,滋養生化之源,都能應手而有效。這些藥都是屬於燥而能降,收斂之氣,氣薄的是陽中之陰,氣薄則能發泄,所以用辛甘淡平寒涼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