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如浮脈
浮主於表。行從肉上。如循榆莢。如水漂木。體法天。屬陽藏。司肺。時屬秋。運主金也。浮緊傷寒。浮緩傷風。浮遲中風。浮數傷熱。浮洪熱極。浮洪而實。熱結經絡。浮弦頭痛。浮滑風痰。浮虛傷暑。浮濡汗泄。浮微氣虛。浮散勞極。此則大概主於浮脈。而尚有兼診之殊者也。
至若浮芤失血。浮革亡血。內傷感冒。而見虛浮無力癆瘵陰虛。而見浮大兼疾。火衰陽虛。而見浮緩不鼓。久病將傾。而見渾渾革至。浮大有力。叔和亦云:脈浮而無根者死。然亦可以浮診而用治表之劑乎。夫曰。浮多主表症曰。如浮悉屬內病表裡。不明生死系之矣。
白話文:
[對於浮脈的理解]
浮脈主要反映身體表面的狀況,就像在肉上行走一般輕淺。摸起來就像沿著榆莢滑動,或者像木頭漂浮在水上一樣。其特徵符合天的特性,屬於陽性臟器,與肺臟相關,季節上與秋季相應,五行上主金。如果脈象呈現浮緊,可能是受了寒邪;浮緩可能是感受了風邪;浮遲可能是中風;浮數可能是受了熱邪;浮洪代表熱度非常嚴重;浮洪且堅實,表示熱邪已深入經絡;浮弦可能有頭痛;浮滑可能有風痰;浮虛可能是受了暑熱;浮濡可能有大量出汗;浮微可能是氣虛;浮散可能是過度勞累。以上是浮脈的一般解釋,但實際上還需根據其他徵狀進行綜合診斷。
再進一步說,浮芤脈可能表示有失血的情況;浮革脈可能表示嚴重的失血;如果因內傷或感冒出現虛弱無力的浮脈,可能伴有虛勞和陰虛;如果出現快速的浮大脈,可能表示火衰和陽虛;長期患病且病情惡化時,可能會出現渾厚的革脈。如果脈象浮大且有力,叔和也認為這是一種死亡的預兆。然而,當脈象浮起時,我們仍然可以使用治療表面病症的藥物。
有學者指出,浮脈大多表示表面的病症。然而,如果脈象顯示為浮,也可能反映內在的疾病,對於判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後,這是非常關鍵的。
2. 如沉脈
沉主於裡。動乎筋骨之間。如石沉水。必極其底。外柔內剛。愈按愈實。體同地。屬陰藏。司腎。時屬冬。運主水也。兩尺若得沉實有神。此為根深蒂固。修齡廣嗣之徵。如病沉緊內寒。沉數內熱。沉弦內痛。沉緩為濕。沉牢冷痛。沉滑痰食。沉弱氣弱兼汗。沉伏閉痛。此則大率主於沉脈。
而尚有兼診之殊也。至於沉而散。沉而絕。沉而代。沉而短。沉不鼓。久病與陽病得此垂亡之候也。若沉而芤。沉而濡。沉而澀。沉而細。沉而結。主亡血傷精六極之脈。諸如此類。不得概以沉屬寒。屬痛而混投溫散之劑也。更有如沉之脈。每見表邪初感之際。風寒外束。經絡壅盛。
脈必先見沉緊。或伏或止。是又不得以陽證陰脈為惑。惟亟投以清表之劑。則應手汗泄而解矣。此沉脈之疑似。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對於沉脈的理解]
沉脈主要反映的是體內的狀況,它在筋骨間活動,就像石頭沉入水中,必然會沉到最底部。這種脈象表面看來柔和,但內部卻堅韌,越是用力按壓越顯得實在。它的特性如同大地,屬於陰性的臟器,主要反應腎的情況,季節上對應冬季,運行著水的能量。如果在兩手腕部的脈象呈現沉實且有力,這表示身體根基深厚,是健康長壽和生育能力強的徵兆。
然而,當疾病出現時,不同的沉脈表現反映不同病症。例如,沉緊脈代表體內寒冷,沉數脈顯示體內有熱,沉弦脈暗示內臟疼痛,沉緩脈可能是濕氣過重,沉牢脈伴有冰冷和疼痛,沉滑脈提示痰多或消化不良,沉弱脈表示氣虛且易出汗,沉伏脈可能伴隨劇烈疼痛。這些都是沉脈的不同表現。
但是,還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考慮。例如,沉脈散亂、消失、停頓、短促,或者沒有彈性,這些在長期疾病或陽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出現,通常是病情惡化的徵兆。另外,像沉芤脈、沉濡脈、沉澀脈、沉細脈、沉結脈,這些脈象通常與大量失血或精氣損耗有關,不能一概而論認為沉脈就是寒冷或疼痛,避免盲目使用溫暖或散寒藥物。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剛開始感受到表邪(即外部致病因素)的時候,風寒從外入侵,導致經絡阻塞,這種情況下脈象也會呈現沉緊或隱伏的特點,不能因此誤以為是陽性症狀中的陰脈,應該及時使用清表藥物,這樣一來,通常會隨著汗出而得到緩解。這是關於沉脈可能產生的混淆,必須要清楚辨識。
總之,對於沉脈的理解和判斷,必須根據具體的臨牀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3. 如緩脈
緩為脾脈,主乎中,應乎肌肉。陽寸陰尺,上下同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徐不疾,不微不弱,和緩有力,鼓指有神,如絲在經,不卷其軸,又如微風輕颭柳梢。蔡西山曰,意思忻忻,難以名狀。四時五臟得此為有胃氣。其體屬地天之交,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藏司脾,時應長夏。
運主季土也。不分男女老弱,心身得此,志和神暢,百病得此,不治自愈。然緩有二:此乃有胃氣雍容和緩之緩也;又有緩弛之緩,緩縱之緩,緩弱之緩。緩弛者,傷濕也;緩縱者,風熱也;緩弱者,氣虛也;緩而兼澀者,血虛也。浮緩者,風傷經絡;沉緩者,濕傷臟腑;洪緩,濕熱;細緩,寒濕。
是皆有病之脈,而非真緩脈也。尚有陰虛浮洪無力而緩,陽虛沉細無力而緩是,僅肖緩之體,而非得緩之神者也。若弦居土位,緩臨水宮,蓋克脈也。看此緩脈,要察胃氣多少,鼓擊高下,去來遲速,便得真確,悟從心解,未可一診了事也。
白話文:
[對於緩脈的理解]
緩脈通常與脾臟相關,它主要反應身體的中間狀態,影響肌肉健康。脈象在手腕的陽寸和陰尺兩處表現相同,既不過於浮淺也不過於深沉,脈搏大小適中,既不過大也不過小,脈動既不緩慢也不急促,強度既非微弱也不是強烈,脈搏和緩而有力,觸感清晰,猶如織布機上的緯線,不會捲曲,又像微風輕拂柳梢,蔡西山形容這種感覺愉悅,無法用語言描述。在四季和五臟之中,出現緩脈代表身體有良好的胃氣,它的本質屬於天地交接之處,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平衡狀態,與脾臟相關,對應於夏季末期。
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身心出現緩脈,都表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即使患有疾病,得到緩脈也有可能不需治療就自愈。然而,緩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胃氣、和緩而雍容的緩脈,另一種則是緩弛、緩縱或緩弱的緩脈。緩弛脈是濕氣過重的徵兆,緩縱脈則可能由風熱引起,緩弱脈反映氣虛,而脈搏緩且帶澀的可能是血虛。脈象浮而緩表明風邪侵襲經絡,脈象沉而緩則可能由濕氣侵襲臟腑造成,洪緩脈代表濕熱,細緩脈則由寒濕引發。
這些都是有疾病的脈象,並非真正健康的緩脈。還有一種情況,陰虛導致脈象浮洪無力但緩,陽虛則會使脈象沉細無力而緩,這只是外觀上類似緩脈,實際上並未達到緩脈的真正特徵。如果在脾臟的位置出現弦脈,或在腎臟的位置出現緩脈,這都是相剋的脈象。判斷緩脈時,必須仔細觀察胃氣的多少,以及脈搏的力度、高低、快慢,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理解這些需要用心領會,不能只通過一次診斷就下結論。
4. 如滑脈
滑脈平勻。乃得胃氣之脈也。故經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又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按之指下鼓擊有力有神。如珠圓滑。替替不絕。男得此無病。女得此有胎。乃真滑脈也。若病則屬痰飲。浮滑風痰。沉滑食痰。滑數痰火。滑短宿食。寸滑嘔吐。關滑蓄血。尺滑㿗淋遺泄。
亦脈證相應之脈也。而特有如滑之脈。驟診亦得平和。不大不小。不見歇止。不見克勝息數如常。只是平動不鼓。牒牒而去。稍按即無此為元氣已脫。僅存餘氣留連臟腑。經脈之中未盡斷耳。先於死期旬日內便見此脈。乃絕脈也。雖有盧扁。亦難復甦。每見醫者尚於此際。執以為痰。
化氣消痞。攻劑任投。只速其亡耳。抑何昧於生死之頓殊乎。
白話文:
[對於滑脈]
滑脈平穩且均勻,這是顯示胃氣充足的脈象。因此古籍記載,脈象若顯弱而滑,代表有胃氣存在。又說,脈象滑是因為陽氣旺盛,微微有熱。當用手指按壓時,會感覺到脈搏強勁有力,就像滾動的珠子般圓滑,流暢連貫不停。男性出現這種脈象,通常代表身體健康;女性出現這種脈象,則可能懷孕。這纔是真正的滑脈。然而,如果在生病的情況下出現滑脈,就可能跟痰飲有關。浮滑脈表示風痰,沉滑脈表示食痰,滑數脈表示痰火,滑短脈表示宿食,寸滑脈表示可能嘔吐,關滑脈可能表示蓄血,尺滑脈可能表示頻尿或泄瀉。
此外,也有類似滑脈的脈象,乍看之下平和,大小適中,沒有停頓,沒有被剋制的現象,呼吸與心跳頻率正常,只是平穩跳動,沒有明顯的起伏,但稍微用力按壓就感覺不到脈搏,這表示元氣已經耗盡,只剩下殘餘的氣留在臟腑及經脈中,尚未完全斷絕。這種脈象通常在死亡前的十天內就會出現,屬於絕脈。就算有華佗、扁鵲這樣的名醫,也很難救治。常見有些醫生在這種情況下,仍誤認為是痰,使用化氣消痞的藥物,隨意施用攻伐藥物,只會加速病人死亡。他們對生與死的判斷,實在太過輕率了。
5. 澀脈不同
澀脈狀如輕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蠶食葉。主參伍不調。傷精亡血之病。為血痹。為寒濕入營。為心痛。為脅痛為解㑊。為反胃為亡陽。為腸結。為不月。為胎病。為溲淋。亦為氣滯。經曰脈弱以澀。是謂久病。然亦有不同者。或人賦稟經脈不利。或七情傷懷莫解。或過服補劑。
以致血氣壅盛。或飲食過度。不即運化。或痰多而見獨澀。或久臥久坐。體拘不運此。又非專主於傷精亡血之病也。至於虛勞細數而澀。或兼結代。死期可卜。凡診此脈。須察病機。庶無謬治。
白話文:
澀脈的特性就像輕輕用刀刮竹子一樣,又像雨水滴落在沙上,或是病弱的蠶在啃食葉子。它主要顯示的是身體機能失調、精氣與血液損耗的病症。可能是血液循環不暢、寒濕侵入體內、心臟疼痛、肋側疼痛、倦怠乏力、反胃、陽氣衰竭、腸道阻塞、月經失調、妊娠相關問題、尿路疾病,也可能表示氣血不順。古籍記載,脈象弱且澀,通常意味著長期病患。然而,情況並不總是如此。有些人天生脈絡就不夠通暢,或者因情緒受挫無法釋懷,或者補藥服用過量導致血氣過旺,或者飲食過量未能及時消化,或者痰多而呈現獨特的澀感,或者長時間躺臥或坐著,身體缺乏活動。這些情況都可能出現澀脈,並非僅僅代表精氣和血液損耗的病態。對於虛弱、勞累而脈搏細微、快速且澀,或者伴有結代脈的情況,可能預示生命期限已近。在診斷這種脈象時,必須詳細觀察病情,以免誤診誤治。
6. 如遲脈
遲與數為陰陽對待之體。數六至。遲三至。息數甚懸。而緩與遲又依稀相似。但遲只三至。緩得四至。雖略相似。主病則異。至離經之脈。則僅二至。內經謂之少氣。然遲主藏病。多屬寒。浮遲表寒。沉遲裡寒。有力冷痛。無力虛寒。或主不月。或見陰疝。或血脈凝泣。或癥瘕沉痼。
皆主陽虛陰盛之病也。而獨有如遲之脈。凡人傷寒初解。遺熱未清。經脈未充。胃氣未復。必脈見遲滑。或見遲緩。亦可投以溫中而益助餘邪乎。此虛實之不容不辨也。
白話文:
[對於脈搏遲緩]
脈搏的快速與遲緩,象徵著陰和陽的相對關係。快速的脈象每分鐘跳動六次,而遲緩的脈象每分鐘只跳動三次,兩者差距顯著。然而,緩慢的脈象與遲緩的脈象有些相似,但遲緩的脈象每分鐘只跳三次,緩慢的脈象則能達到四次,雖然看起來相似,但代表的疾病卻不同。至於那些更為異常的脈象,每分鐘只跳動兩次,中醫古籍稱之為「少氣」。然而,遲緩的脈象通常代表的是臟腑疾病,且大多屬於寒症。如果脈象浮且遲,可能代表表面的寒症;如果脈象沉且遲,可能代表內部的寒症。如果脈象有力,可能是冷痛;如果脈象無力,可能是虛弱的寒症。或者,這可能代表月經不調,或是男性生殖器的問題,或者是血液循環不暢,甚至是嚴重的腫瘤或痼疾。
這些都是陽氣不足、陰氣過剩的病症。然而,有一種脈象,叫做「如遲」。當一個人剛從感冒中恢復,體內的熱度還未完全消散,經絡尚未充分充盈,胃氣也未恢復,脈象可能會出現遲滑或遲緩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溫補中焦的方法來幫助身體恢復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可能會助長殘留的邪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區分虛證和實證的重要性。
7. 如緊脈
緊脈形如轉索無常。又如切繩。乃熱為寒束之脈。故似急數而不甚鼓。暴症見之為腹痛身疼。寒客太陽。或主風痙癇症。在尺陰冷脈疝。在關心腹沉痛。在左緊盛傷寒。在右緊盛傷食。若中惡浮緊。咳嗽沉緊。皆主死。此證與脈反也。又有如緊之脈。乃傷寒陰症絕陽七日九日之間。
得此脈。仲景云:脈見轉索者即日死。蓋緊本屬病脈而非死。脈但以新久之。異便有生死之分不可不察。
白話文:
[對於緊脈]
緊脈的形態就像是纏繞的繩索,沒有固定的狀態,又像在切割繩子的感覺。這是一種由熱被寒氣束縛所形成的脈象,所以看起來雖然急速但並不是非常強烈地跳動。急性病症中出現這種脈象通常會是腹痛或是身體疼痛,表示寒氣侵襲了太陽經脈,或者可能患有風濕、痙攣、癲癇等病症。如果在下焦出現陰冷的緊脈,可能是疝氣;在關脈處出現則可能心腹深層有劇痛;在左手脈象緊盛,可能是受寒引起的疾病;右手脈象緊盛,則可能是消化系統問題。如果突然出現浮而緊的脈象,或是咳嗽時脈象沉而緊,這些情況都預示著死亡的風險,因為這種脈象和病徵呈現出相反的狀況。
還有一種類似緊脈的脈象,通常出現在傷寒的陰性症狀中,在第七到第九天間出現這種脈象。當這種脈象出現,張仲景說:「如果脈象呈現纏繞的樣子,那麼患者將會在當日死亡。」雖然緊脈本身並不代表死亡,但是根據脈象的新舊程度,其意義就會有所不同,這其中就有可能區分出生死,因此不可不細心觀察。
8. 如洪脈
洪脈指下極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體為陽藏。司心。時屬夏。運主火也。為陽盛陰虛之病。若逢炎夏。診有胃氣。乃應時之脈也。若泄痢失血。久嗽。及痞滿反胃。見之增劇難瘥。或沉兼洪弦澀。主痰紅火熾之症。若形瘦脈大多氣虛死。又曰脈大則病進。若春秋冬月見之。
治主升陽散火。若洪而有力。乃實脈非洪脈須投寒涼此相類。宜細別耳。又有如洪之脈。乃陰虛假熱陽虛暴症。脈雖洪大。按而無力。此又不得投以涼劑。致敗胃氣又人臨死。從陽散而絕者。脈必先見洪大滑盛。乃真氣盡脫於外也。不可不察。
白話文:
【對於洪脈】
洪脈在觸診時會感覺到極大的脈動,其來勢強盛,但去勢減弱,來時脈動較大,去時脈搏較長。在五行理論中,這種脈象屬陽性臟器,與心臟相關,季節上屬於夏季,運作上主導火的特性。出現這種脈象通常代表的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的病態。如果在酷暑之際,診斷中發現有胃氣存在,這就是應和季節的正常脈象。然而,如果患者有腹瀉、痢疾、大量失血、長期咳嗽,或是脹氣、胃逆流等病症,看到這種脈象往往表示病情加重且難以康復。或者,如果脈象呈現出洪脈加上沉、弦、澀的特性,可能是痰多、火旺的症狀。如果身形消瘦卻有洪脈,多數是氣虛的現象,可能會導致死亡。另外,也有說法認為脈象大表示病情在惡化,若在春、秋、冬季看到這種脈象,就要特別注意了。
治療上,主要採用提升陽氣、散發火氣的方法。如果洪脈有力,那就是實脈,而非單純的洪脈,這時應該使用寒涼藥物治療,這兩種情況相似,需要仔細分辨。另外,還有一種類似洪脈的情況,實際上是因陰氣虛弱而產生的假性熱象,或者是陽氣虛弱的急症,雖然脈象看似洪大,但輕壓後就感到無力,這種情況不能使用寒涼藥物,以免損害胃氣。人在臨死之前,如果陽氣散盡,脈象會先呈現出洪大且滑順的特徵,這代表真氣已經完全流失,這是必須要明確辨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