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如浮脈

浮主於表。行從肉上。如循榆莢。如水漂木。體法天。屬陽藏。司肺。時屬秋。運主金也。浮緊傷寒。浮緩傷風。浮遲中風。浮數傷熱。浮洪熱極。浮洪而實。熱結經絡。浮弦頭痛。浮滑風痰。浮虛傷暑。浮濡汗泄。浮微氣虛。浮散勞極。此則大概主於浮脈。而尚有兼診之殊者也。

至若浮芤失血。浮革亡血。內傷感冒。而見虛浮無力癆瘵陰虛。而見浮大兼疾。火衰陽虛。而見浮緩不鼓。久病將傾。而見渾渾革至。浮大有力。叔和亦云:脈浮而無根者死。然亦可以浮診而用治表之劑乎。夫曰。浮多主表症曰。如浮悉屬內病表裡。不明生死系之矣。

2. 如沉脈

沉主於裡。動乎筋骨之間。如石沉水。必極其底。外柔內剛。愈按愈實。體同地。屬陰藏。司腎。時屬冬。運主水也。兩尺若得沉實有神。此為根深蒂固。修齡廣嗣之徵。如病沉緊內寒。沉數內熱。沉弦內痛。沉緩為濕。沉牢冷痛。沉滑痰食。沉弱氣弱兼汗。沉伏閉痛。此則大率主於沉脈。

而尚有兼診之殊也。至於沉而散。沉而絕。沉而代。沉而短。沉不鼓。久病與陽病得此垂亡之候也。若沉而芤。沉而濡。沉而澀。沉而細。沉而結。主亡血傷精六極之脈諸如此類。不得概以沉屬寒。屬痛而混投。溫散之劑也。更有如沉之脈。每見表邪初感之際。風寒外束。經絡壅盛。

脈必先見沉緊。或伏或止。是又不得以陽證陰脈為惑。惟亟投以清表之劑。則應手汗泄而解矣。此沉脈之疑似。不可不辨也。

3. 如緩脈

緩為脾脈。主乎中。應乎肌肉。陽寸陰尺。上下同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徐不疾。不微不弱。和緩有力。鼓指有神。如絲在經。不卷其軸。又如微風輕颭柳梢。蔡西山曰意思忻忻。難以名狀。四時五臟得此為有胃氣。其體屬地天之交。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藏司脾。時應長夏。

運主季土也。不分男女老弱。心身得此。志和神暢。百病得此。不治自愈。然緩有二。此乃有胃氣雍容和緩之緩也。又有緩弛之緩。緩縱之緩。緩弱之緩。緩弛者傷濕也。緩縱者風熱也。緩弱者氣虛也。緩而兼澀者血虛也。浮緩者風傷經絡。沉緩者濕傷臟腑。洪緩濕熱。細緩寒濕。

是皆有病之脈。而非真緩脈也。尚有陰虛浮洪無力而緩。陽虛沉細無力而緩是。僅肖緩之。體而非得緩之。神者也。若弦居土位。緩臨水宮。蓋克脈也。看此緩脈。要察胃氣多少鼓擊高下去來遲速便得真確。悟從心解。未可一診了事也。

4. 如滑脈

滑脈平勻。乃得胃氣之脈也。故經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又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按之指下鼓擊有力有神。如珠圓滑。替替不絕。男得此無病。女得此有胎。乃真滑脈也。若病則屬痰飲。浮滑風痰。沉滑食痰。滑數痰火。滑短宿食。寸滑嘔吐。關滑蓄血。尺滑㿗淋遺泄。

亦脈證相應之脈也。而特有如滑之脈。驟診亦得平和。不大不小。不見歇止。不見克勝息數如常。只是平動不鼓。牒牒而去。稍按即無此為元氣已脫。僅存餘氣留連臟腑。經脈之中未盡斷耳。先於死期旬日內便見此脈。乃絕脈也。雖有盧扁。亦難復甦。每見醫者尚於此際。執以為痰。

化氣消痞。攻劑任投。只速其亡耳。抑何昧於生死之頓殊乎。

5. 澀脈不同

澀脈狀如輕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蠶食葉。主參伍不調。傷精亡血之病。為血痹。為寒濕入營。為心痛。為脅痛為解㑊。為反胃為亡陽。為腸結。為不月。為胎病。為溲淋。亦為氣滯。經曰脈弱以澀。是謂久病。然亦有不同者。或人賦稟經脈不利。或七情傷懷莫解。或過服補劑。

以致血氣壅盛。或飲食過度。不即運化。或痰多而見獨澀。或久臥久坐。體拘不運此。又非專主於傷精亡血之病也。至於虛勞細數而澀。或兼結代。死期可卜。凡診此脈。須察病機。庶無謬治。

6. 如遲脈

遲與數為陰陽對待之體。數六至。遲三至。息數甚懸。而緩與遲又依稀相似。但遲只三至。緩得四至。雖略相似。主病則異。至離經之脈。則僅二至。內經謂之少氣。然遲主藏病。多屬寒。浮遲表寒。沉遲裡寒。有力冷痛。無力虛寒。或主不月。或見陰疝。或血脈凝泣。或癥瘕沉痼。

皆主陽虛陰盛之病也。而獨有如遲之脈。凡人傷寒初解。遺熱未清。經脈未充。胃氣未復。必脈見遲滑。或見遲緩。亦可投以溫中而益助餘邪乎。此虛實之不容不辨也。

7. 如緊脈

緊脈形如轉索無常。又如切繩。乃熱為寒束之脈。故似急數而不甚鼓。暴症見之為腹痛身疼。寒客太陽。或主風痙癇症。在尺陰冷脈疝。在關心腹沉痛。在左緊盛傷寒。在右緊盛傷食。若中惡浮緊。咳嗽沉緊。皆主死。此證與脈反也。又有如緊之脈。乃傷寒陰症絕陽七日九日之間。

得此脈。仲景云:脈見轉索者即日死。蓋緊本屬病脈而非死。脈但以新久之。異便有生死之分不可不察。

8. 如洪脈

洪脈指下極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體為陽藏。司心。時屬夏。運主火也。為陽盛陰虛之病。若逢炎夏。診有胃氣。乃應時之脈也。若泄痢失血。久嗽。及痞滿反胃。見之增劇難瘥。或沉兼洪弦澀。主痰紅火熾之症。若形瘦脈大多氣虛死。又曰脈大則病進。若春秋冬月見之。

治主升陽散火。若洪而有力。乃實脈非洪脈須投寒涼此相類。宜細別耳。又有如洪之脈。乃陰虛假熱陽虛暴症。脈雖洪大。按而無力。此又不得投以涼劑。致敗胃氣又人臨死。從陽散而絕者。脈必先見洪大滑盛。乃真氣盡脫於外也。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