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三消論》~ 正文 (7)

回本書目錄

正文 (7)

1. 正文

又,六節藏象論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也。

今集諸經驗方,附於篇末。

神白散,治真陰素被損虛,多服金石等藥,或嗜炙爆咸物,遂成消渴。

桂府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生用)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或大渴欲飲冷者,用新汲水尤妙。

豬肚丸,治消渴、消中。

豬肚(一枚),黃連(五兩),栝蔞(四兩),麥冬(四兩,去心),知母(四兩。如無,以茯苓代之)

上四味,為末,納豬肚中,線縫,安甑中,蒸極爛熟,就熱於木臼中搗可丸,如硬,少加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渴則服之。如無木臼,以砂盆中,用木杆研亦可,以爛為妙矣。

葛根丸,治消渴,消腎。

葛根(二兩),栝蔞(三兩),鉛丹(二兩),附子(一兩重者,炮,去皮臍用)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進三服。治日飲碩水者。春夏去附子。

胡粉散,治大渴,百方療不瘥者。亦治消腎。

鉛丹,胡粉(各半兩),栝蔞(一兩半),甘草(二兩半),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半兩),

上八味,為細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壯者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百愈。渴甚者二服。腹痛者減之。如丸服亦妙,每服十丸,多則腹痛也。

三黃丸,主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並婦人帶下,手足發寒熱者。(此方見《千金翼方》第十九卷中,分兩少有不同。)

(《赤水玄珠·三卷·口問》載此方云:主三焦實熱。分兩俱與此同,惟夏三月黃連作五兩。)

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二兩,《翼》作三兩),黃連(四兩)

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一兩,《翼》作七兩)

秋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二兩,《冀》作三兩)

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

上三味,隨時加減,搗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日三服。不去者,加七丸。服一月病愈。嘗試有驗矣。

人參白朮散,治胃膈癉熱,煩滿,不欲食。或癉成為消中,善食而瘦。或燥郁甚而消渴,多飲而數小便。或熱病,或恣酒色,誤服熱藥者,致脾胃真陰血液損虛,肝心相搏,風熱燥甚,三焦胃腸,燥熱怫鬱,而水液不能宣行,則周身不得潤濕,故瘦瘁黃黑,而燥熱消渴。雖多飲,而水液終不能浸潤於腸胃之外,渴不止而便注,為小便多也。

叔世俗流,不明乎此,妄謂下焦虛冷,誤死多矣。又如周身風熱燥郁,或為目瘴、癰疽、瘡瘍,上為喘嗽,下為痿痹。或停積而濕熱內甚,不能傳化者,變水腫腹脹也。凡多飲數溲,為消渴,多食數溲,為消中,肌肉清瘦,小便有脂液者,為消腎,此世之所傳三消病也。雖古所不載,以《內經》考之,但燥熱之微甚者也。

白話文:

[正文]

另外,關於六節藏象的理論說:「不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氣的盛衰,就不能算是合格的醫生。」

現在收集一些經驗方子,附在篇末。

神白散,治療真正陰氣受損虛弱,多因服用金石類藥物,或喜歡吃燒烤、重鹹食物,以致形成消渴症。

配方: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生用)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如果口渴想喝冰水,用剛汲取的井水沖服效果更好。

豬肚丸,治療消渴症、消中症。

配方:豬肚(一個)、黃連(五兩)、栝蔞(四兩)、麥門冬(四兩,去心)、知母(四兩,沒有知母可用茯苓代替)

用法:將後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裝入豬肚中,用線縫合,放入蒸籠中蒸至極爛熟,趁熱放入木臼中搗成泥狀,可以搓成丸子。如果太硬,可以加少量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四十丸。口渴時服用。如果沒有木臼,可以用砂盆,用木棍研磨也可以,以搗爛為佳。

葛根丸,治療消渴症,消腎症。

配方:葛根(二兩)、栝蔞(三兩)、鉛丹(二兩)、附子(一兩,炮製過,去掉皮和臍)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每天服用三次。治療每天喝大量水的人。春夏季節去掉附子。

胡粉散,治療嚴重口渴,用各種方法治療都不見好的人。也治療消腎症。

配方:鉛丹、胡粉(各半兩)、栝蔞(一兩半)、甘草(二兩半)、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沖服,每次服用一方寸匕,每天服用兩次。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一匕半。病了一年,一天就能好;病了兩年,兩百天就能好。口渴得很厲害,可以服用兩次。腹痛要減少用量。如果做成丸子服用也可以,每次服用十丸,服用太多會腹痛。

三黃丸,主要治療男子、婦人因過度勞累或七情所傷導致的虛損,消渴症,肌肉不生長,以及婦女白帶,手腳發冷發熱等症狀。(這個方子出自《千金翼方》第十九卷,藥材分量略有不同。)

(《赤水玄珠·三卷·口問》記載這個方子說:主要治療三焦實熱。藥材分量與這裡相同,只有夏季三個月黃連用五兩。)

春季三個月:黃芩(四兩),大黃(二兩,《翼方》用三兩),黃連(四兩)

夏季三個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一兩,《翼方》用七兩)

秋季三個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二兩,《冀方》用三兩)

冬季三個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隨著季節變化調整用量,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大豆大小。每次服用五丸,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增加到七丸。服用一個月病就會好。嘗試後效果顯著。

人參白朮散,治療胃部有熱,胸膈煩悶,不想吃飯。或者因為胃熱變成消中症,吃得多卻消瘦。或者燥熱鬱結嚴重導致消渴症,喝很多水,小便頻繁。或者因熱病,或者放縱酒色,誤服熱性藥物,導致脾胃的真陰血液受損虛弱,肝火和心火互相搏擊,風熱燥盛,三焦胃腸燥熱鬱悶,以致水液不能正常運行,全身不能得到滋潤,所以身體消瘦、面色發黃發黑,並且燥熱口渴。即使喝很多水,水液也不能浸潤到腸胃之外,所以口渴不止而且小便頻繁。

現在世俗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妄自認為是下焦虛寒,因此誤診而死的很多。又比如,全身風熱燥熱鬱結,可能會導致眼病、癰疽、瘡瘍,向上會導致喘咳,向下會導致痿痹。或者停滯積聚而導致濕熱內盛,不能正常傳化,就會變成水腫腹脹。凡是喝水多、小便次數多,稱為消渴症;吃得多、小便次數多,稱為消中症;肌肉消瘦,小便有脂肪樣物質,稱為消腎症。這就是世人所說的三消病。雖然古籍沒有詳細記載,但是用《內經》的理論來考察,不過是燥熱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