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軒居士

《衛濟寶書》~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第一法

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曲處橫紋起,用薄篾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指爪為準,剪斷。

白話文:

[第一法]首先,對於男性是從左手,女性是從右手的手腕彎曲處的橫紋開始,使用一條薄的竹片進行測量,一直量到中指的根部,與肉相接的地方,但不包括手指甲部分,然後在這個位置剪斷竹片。

2. 第二法

男以左手,女以右手,先將中指用薄篾量取中間一節兩橫紋,斷為同身一寸,為準子。

白話文:

在這第二種方法中,男性使用左手,女性則使用右手。首先,以中指的中間一節,利用薄篾量測此節指頭兩橫紋之間的距離,並將這個距離定義為個人身體的一寸標準,我們稱之為「準子」。

3. 第三法

先令病人脫去上下衣服,以大竹槓一條跨定,令兩人徐徐槓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旁以兩人扶定,勿令動搖不穩,卻以第一圖准子貼定竹槓,從尾閭起貼脊,量至准子盡處,以墨點定記之,非灸穴也。此是取中穴止處。卻以第二圖取同身寸准,取兩寸平折,自中穴量之,以中分取傍各一寸,方是灸穴。

治癰疽發背癤毒一切惡瘡,並婦人乳癰。灸法以麻皮一條,從手臂大麴橫紋中度起,牽至中指第二節橫紋處為定,引而倍之截斷,遂將此准從結喉處按定,雙引兩頭,垂於背脊直下,取準頭盡處點定,此是定高下也。又以小竹篾一條比大拇指上節一寸為準,卻將此准就於背中點定處,旁去一寸,點一穴灸五壯或七壯。若已破,灸後三二日間瘡口合,再就前穴又引一寸,點一穴五壯或七壯十壯。

凡此點穴亦皆男左女右灸,不可絲毫失也。此灸法活人甚多,立有神效,故鋟本附於寶書之中,以救疾苦,不可忽之。

凡點穴用灸,須端坐以兩手垂於膝上,頭不可俯仰動搖,庶不失穴道,切宜記之。

灸法曰:諸陽熱而為癰疽,故灸手左右曲池,手七里肩峰骨後縫,足風市,足腿骨上縫骨,足三里炷如麥粒,各三壯,立此止痛也。

又灸一切惡瘡並喉閉發背等,每用細索或帶子,以病者右手大指第二指,拈直臂量,當心看索之多少,平折作兩半,自病者喉以索只搭過,至背上,看至近處,兩頭各更加一寸,夾脊骨為穴灸,各灸三壯立效(趙唐卿傳)。

白話文:

[第三法]

首先,讓病人把全身衣物脫掉,然後使用一根大竹竿,橫跨在病人的身體下方,請兩個人緩慢地抬起竹竿,使病人的腳離地面約五寸,兩側各有一人扶持,確保病人不會晃動。接著,使用第一圖中的準子,緊貼著竹竿,從尾閭開始沿著脊椎貼到準子的末端,並以墨點做記號,這不是灸療的穴位。這是找到中穴的定位方式。

以第二圖中的同身寸為標準,將兩寸對折,從中穴量起,沿著中線向兩側各量一寸,這纔是真正的灸療穴位。

此法適用於治療癰疽、背部腫毒、所有類型的惡性瘡瘍,以及婦女的乳腺炎。灸療的方法是,使用一條麻繩,從手臂彎曲處的橫紋開始測量,拉至中指第二節的橫紋,以此為基準,將繩子拉長兩倍後剪斷。將此繩子固定在喉結處,兩端垂於背部直下,找到繩子的終點,此即確定高低位置的方式。再使用一小段竹片,以大拇指上節的一寸為標準,將此竹片固定在背部中點的位置,往旁邊移動一寸,找到一個穴位,進行五次或七次的灸療。如果瘡口已經破裂,灸療後的兩三天內,瘡口就會癒合,再在原先的穴位旁邊一寸的地方,找到另一個穴位,進行五次、七次或十次的灸療。

這些灸療的穴位,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差錯。這個灸療方法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效果顯著,因此將其刻錄在寶書中,用來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千萬不要忽視它。

進行灸療時,病人必須正襟危坐,雙手垂放在膝蓋上,頭部不能上下左右晃動,這樣才能精確找到穴位,千萬要牢記。

灸療法認為:所有因陽氣過盛而導致的癰疽,應該灸療手部左右側的曲池穴、手七里穴、肩峯骨後縫穴、足風市穴、足腿骨上縫骨穴、足三里穴,灸療的炷狀物應如麥粒大小,每個穴位灸療三次,可立即止痛。

此外,對於所有類型的惡性瘡瘡、咽喉閉塞、背部腫毒等病症,可以使用細繩或腰帶,以病患右手大拇指第二節為基準,拉直手臂進行測量,觀察繩子的長短,將其對折成兩半,從病患喉部開始,將繩子搭在背上,找到最接近的位置,兩端各增加一寸,夾脊骨為灸療穴位,每個穴位灸療三次,立即見效(此法由趙唐卿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