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七 (22)
外集·卷七 (22)
1. 習醫規格
治病既愈,亦醫家分內事也。縱守清素,藉此治生,亦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亦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蓋人不能報,天必報之,如是而立心,而術有不明不行者哉!明善又進而言曰:先生之教悉矣,但不識某等業可以成次否?曰:子皆故家業儒,又多精明警敏,他日大有所悟。
煩將《素問》、《本草》、並《東垣十書》、劉河間《原病式》,刪繁校正;更賴四方賢哲,將前經書本草,合為醫學大全,古今方論,愁皆附入,或作箋註,然後醫書儒籍並明於昭代,亦不負為中土之人也。明善曰:有見而後可以著書,小子能知《入門》足矣。曰:《入門》不過《捷徑》之類耳。
況集書與著書不同,如張、劉、李、朱發前人未發,乃獨得之見,真可愛而可傳也。若某所集,不過古人陳言而類次之耳。放下筆墨,己不識其中意義者有之;若任為己見,冒負虛名,深可慚懼!況病骨稜層,未嘗見諸躬行。惟一念好生,欲與同志共守內外門戶,不致差謬太甚耳。
若必欲知之真而行之熟,惟子與盧友尚其勉之。盧子又進而言曰:藹質弱且鈍,敢丐一言為約,曰:不欺而已矣。讀《入門》書,而不從頭至尾靈精熟得一方一論,而便謂能醫者,欺也;熟讀而不思悟融會貫通者,欺也;悟後而不早起靜坐調息,以為診視之地者,欺也,診脈而不以實告者,欺也;論方用藥。
潦草而不精詳者,欺也;病愈後而希望貪求,不脫市井風味者,欺也!(蓋不患醫之無利,特患醫之不明耳。)屢用屢驗,而心有所得,不纂集以補報天地,公於人人者,亦欺也。欺則良知日以蔽塞,而醫道終失;不欺則良知日益發揚,而醫道愈昌。欺不欺之間,非人之所能與也。
明善乃相率而拜曰:敢不矢心立志,以承先生之德教哉?於是袖盧子錄稿之半,以歸於建寧,而托時思繪寫校正,將以傳於通家楊子干、子柱,餘子允龍,李子𧨕,並親友之相信者云。時己卯仲春稿也。
萬曆庚辰仲春初吉南豐健齋李梃謹書。
白話文:
習醫規格
治好病是醫生應盡的職責。即使保持清廉,藉此維持生計,也不可過度索取,只需接受病人的酬謝。如果病人貧困,分文不取,更能顯現醫生的仁慈和廉潔。因為人無法報答,上天必定會報答,若能這樣立心,醫術怎會不明白、不能施行呢?明善又接著說:先生的教誨我都聽明白了,只是不知道我們這些人能不能依次學成?醫生說:你們都是書香門第出身,又聰明敏捷,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要將《素問》、《本草》、《東垣十書》和劉河間的《原病式》刪繁就簡,校勘訂正;還要仰賴四方賢哲,將以前的經書和本草合編成一部醫學大全,把古今的醫方論述都編入其中,並加以箋註,這樣醫書和儒家典籍就能在這個時代都得到闡明,也不枉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了。明善說:有了心得後才能著書立說,我只要能懂得入門的知識就夠了。醫生說:《入門》不過是類似捷徑的書而已。
況且編書和著書不同,像張仲景、劉完素、李東垣、朱丹溪等人,他們開闢了前人未開闢的領域,是獨到的見解,才值得讚賞和流傳。而我所編纂的,不過是整理古人的陳述,加以分類罷了。放下筆墨後,自己都不理解其中意義的有;如果妄自揣測,冒領虛名,實在是很慚愧的!況且我的醫術也還沒經過實踐的考驗。我只是一心想要救治病人,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守護醫學的內外門戶,不至於偏差太大而已。
如果一定要將醫術真正理解透徹並熟練運用,只有你們和盧友要努力才是。盧友又接著說:我的天資愚笨,懇請您再給予我一些勉勵之詞,醫生說:不要欺騙就夠了。讀《入門》這本書,卻不能從頭到尾熟練掌握每一方一論,就自稱能行醫,這是欺騙;熟讀而不思考領悟,融會貫通,這是欺騙;領悟後而不早起靜坐調息,以此作為診斷的準備,這是欺騙;診脈而不如實告知,這是欺騙;開方用藥,草率而不精細,這是欺騙;病人治癒後,貪婪索取,不脫掉市井小人的習氣,這是欺騙!(其實並不擔心醫生沒有利潤,只擔心醫生醫術不明。)屢試屢驗,有所心得,卻不加以整理,用來回報天地,造福他人,也是欺騙。欺騙就會使良心蒙蔽,醫道終將敗壞;不欺騙,良心就會日益增長,醫道就會越來越興盛。欺騙與否,在於自身選擇。
明善於是率領眾人拜謝說:我們一定會立志矢志不渝,繼承先生的教誨!於是帶走了盧友的半部手稿,回到建寧,托付時思繪寫校正,準備傳給楊子干、楊子柱、余允龍、李𧨕以及其他值得信賴的親友。這是在己卯年仲春撰寫的稿子。
萬曆庚辰年仲春初吉,南豐健齋李梃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