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卷首 (2)

回本書目錄

卷首 (2)

1. 集例

○正方名,凡單方如抑青丸,則改為單黃連丸。二味者加一古字於上,所以遵神農也。三味者如三補丸,改為黃連黃芩黃柏丸,若黃連為君,則先連次芩、柏,湯藥亦然,所以效仲景也。又如四君子之類,加一二味便易其名者,則去其新立名目,只云即四君子湯加某藥。又有君臣佐使,以多者為君,合以君藥立名,中間有以臣藥及佐使藥立名者,悉易之。

凡此皆厭方之太多而理益湮塞,又令人易記也。其間有二十四五味以上者,決不錄入,蓋太雜太多,非神農本意。又下以藥味為名者,下卻更不載其藥,如芎辛湯,白朮甘草水煎,下更不載芎、辛二藥。

○歌括多有一句兩讀者,大字既可成句,又可接下小注成一句者,多是湯散名字。大字止載其名,湯散二字注下,凡此皆省字故耳。雖然欲簡省者,心也;不能省而簡䎼八九帙者,學之無要而依樣畫成,聊為初學入門。若大方專精,徒為嗤笑之資云。

白話文:

[集例]

藥方名稱的規範:單方藥,例如「抑青丸」,改為「單黃連丸」。兩味藥的藥方,在名稱上方加一個「古」字,以遵循神農本草經的原則。三味藥的藥方,例如「三補丸」,改為「黃連黃芩黃柏丸」,如果黃連是君藥,則順序為黃連、黃芩、黃柏,湯劑也一樣,這是效法張仲景的原則。又如四君子湯之類,加一兩味藥就改名的,則去掉新起的藥方名稱,只寫「即四君子湯加某藥」。此外,君臣佐使的藥方,以藥材用量最多者為君藥,並以君藥命名,如果藥方名稱是以臣藥或佐使藥命名的,都應改過來。

這些做法都是為了避免藥方過多,導致藥理知識混亂,並且方便記憶。那些有二十五味藥以上者,一概不收錄,因為太過雜亂複雜,這並不是神農本草經的本意。另外,藥方名稱以藥材命名的,下方卻不記載藥材,例如「芎辛湯」,只寫白朮、甘草水煎,下方卻不記載芎、辛二藥,也是如此。

歌訣中,有很多句子可以兩種方式讀解,大字本身可以構成一句話,也可以與下方的註解連接成一句話,這些多半是湯劑或散劑的藥方名稱。大字只記載名稱,湯散二字註解在下方,這都是為了簡省文字。雖然想要簡省文字是好的,但不能簡省而把八九帙的書都寫得簡略,這樣學習就沒有重點,只是依樣畫葫蘆,只能讓初學者入門。如果想要精通藥方,這樣做只會讓人嗤笑。

2. 先天圖說

學《易》而後可以言醫,非學乎畫也,學乎爻也。試觀之心,果有畫乎?果有爻乎?元理元氣渾合無間而已。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由此造化以為之主也。頤生者知此,則自然懲忿窒欲而水火交泰。濟人者知此,則自然辨物居方而沉疴頓復。圈之於首,以便不識字者開卷肅然,至簡至易而玩之有趣耳。敢曰且於羲皇心地上著力,以竊軒岐之微意哉!是為說。

人之百病,皆由水火不交,故以後天坎離繼之。血屬水,氣屬火,血陰而氣陽也。離中虛,真陰存焉;坎中滿,真陽寓焉。陰陽虛實之機,醫道思過半矣。

白話文:

學習《易經》之後才能談論醫學,這不是要學會畫易經的卦象,而是要理解其中的爻辭。若深入探討,真的有那些畫象存在嗎?真的有那些爻辭存在嗎?其實只不過是原始的原理和氣息,渾然一體,沒有間隙罷了。天地萬物的誕生,都是由這種創造之力主宰的。懂得養生的人明白這一點,就會自然地抑制怒氣,節制慾望,使身心達到水與火的和諧。想要救助他人的人明白這一點,就會自然地分辨物質,根據方位來治病,使長久的疾病迅速得到恢復。在書的開頭畫一個圓圈,方便不識字的人打開書就能感受到莊嚴肅穆,至簡至易,讓人感到趣味盎然。我敢說,這是在伏羲皇帝的心靈基礎上努力,試圖窺探黃帝和岐伯的深奧思想。這就是我的解釋。

人的各種疾病,都因為身體中的水火不能相交,所以用後天的坎離理論來補充說明。血液屬於水,氣息屬於火,血液是陰性的,氣息是陽性的。離卦中空,真正的陰性能量存在其中;坎卦中實,真正的陽性能量藏匿其中。理解陰陽能量的虛實變化,醫學的知識就掌握了一大半。

3. 天地人物氣候相應說

經十二,絡十五,凡二十七,氣血相貫,無有休息。故一歲陰陽升降,會於立春;一日陰陽曉昏,會於寅時。榮衛循環,上應天之度數,下應地之分野。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宿謂二十八宿,度謂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經水者,謂海水、清水、渭水、湖水、沔水、汝水、江水、淮水、漯水、河水、漳水、濟水也,以其內合經脈,故名之曰經水焉。經脈者,謂手足三陰三陽之脈,所以言者,以內外參合,人氣應之,故言及也。

內足陽明,外合海水;內足太陽,外合清水;內足少陽,外合渭水;內足太陰,外合湖水;內足厥陰,外合沔水;內足少陰,外合汝水;內手陽明,外合江水;內手太陽,外合淮水;內手少陽,外合漯水;內手太陰,外合河水;內手心主,外合漳水;內手少陰,外合濟水,內外輸應。氣衛於外,以充皮膚;血榮於中,以營經絡。

周一體而無間,應漏水百刻而不違,一百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乃平人之常也。察陰陽,決生死,雖經絡流注,如環之無端,豈能逃於脈之三部耶?至於草木昆蟲,盡皆得氣之先,所以雖乾枯陳朽,亦可以調臟腑而治疾病,其氣同也,學者玩之。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條正經和十五條絡脈,加起來共二十七條,這些氣血脈絡互相貫通,永不停歇。因此,一年中陰陽的轉換,會在立春這一天達到平衡;一天之中陰陽的轉換,會在寅時(凌晨3點到5點)達到平衡。人體的營衛循環,與天體運行的節奏相呼應,也與大地的分野相對應。天上有二十八宿和三百六十五度的星宿度數,地上有主要的水流,人體則有經脈系統相對應。二十八宿代表天上的星宿,三百六十五度代表天體運行的度數。所謂的「經水」,指的是包括海、清、渭、湖、沔、汝、江、淮、漯、河、漳、濟等十二條主要的河流。因為它們與人體的經脈系統相呼應,所以被稱為「經水」。而「經脈」,是指人體的手足三陰三陽的十二條主要脈絡。之所以提到這些,是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相互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理解這些現象。

足部的陽明經脈與海相應,太陽經脈與清相應,少陽經脈與渭相應,太陰經脈與湖相應,厥陰經脈與沔相應,少陰經脈與汝相應。手部的陽明經脈與江相應,太陽經脈與淮相應,少陽經脈與漯相應,太陰經脈與河相應,心主經脈與漳相應,少陰經脈與濟相應。這些內外相應的關係,使得氣在外保護肌膚,血在內滋養經絡。

人體的這種循環無間斷,就像漏刻一樣準確無誤,每晝夜一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這是健康人的正常狀況。通過觀察陰陽變化,可以判斷生死。雖然經絡的流動像環一樣沒有終點,但是脈象的三部變化卻無法逃過醫者的診斷。至於草木昆蟲,它們也是先得到自然界的氣息,因此即使是乾枯或腐朽的,也可以用來調理臟腑,治療疾病,因為它們都具有自然界的氣息,學習者應該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