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一 (2)
卷一 (2)
1. 脈法
五臟之脈,各部分見;先能知常,方能知變。
五臟之脈,各有本象,反常則為病。
心脈浮大;肺脈浮澀;肝脈沉弦;腎脈沉實;脾胃之脈,和緩得中;右尺命火,與心脈同。舊說心脈之浮,浮大而散;肺脈之浮,浮澀而短;肝脈之沉,沉弦而長;腎脈之沉,沉實而濡等語,予竊有所未安。夫心為君火,火性炎上,故脈宜浮。君火柔和,故浮大而不洪數。但用浮大二字,狀心脈最佳;若兼散象,則氣血虛脫,疾不可為矣。
散字宜節去。肺主氣,故脈亦浮;其兼澀者,氣多血少故也;若兼短,則氣病而為肺害。短字宜節去。肝脈沉弦,固也。若長脈,當候於寸尺,不當候於關上。長字宜節去。又云腎脈之沉,沉實而濡。濡脈之象,浮而且小,與沉實相反,斷不能相兼。濡字更宜節去。
臨診脈時,虛心靜氣;虛則能精,靜則能細。以心之靈,通於指端;指到心到,會悟參觀。
切脈之道,全貴心靈手敏,活潑潑地一片化機,方能因應。此在平日講求精切,閱歷既多,指下之妙,得之於心,不能宣之於口,實有此種境界。即如六陽之脈,偏於浮大;其沉候,即在常脈之中候,不得謂之沉候全無也。六陰之脈,偏於沉細;其浮候,即在常脈之中候,不得謂之浮候全無也。
又況病有新久,體有強弱,年有壯老,見症雖同,施治不一,化裁通變,則泛應各當矣。
脈來太過,外感為病;脈來不及,內傷之症。
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也,其脈必有洪數弦緊滑大等象。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其脈必有細澀濡微弱小芤散等象。
人之大氣積於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氣,由心達肺;吸入之氣,肝腎相濟。
大氣積於胸中,所以統攝一身,呼出則由心達肺,吸入則由肝納腎。故論根氣,則歸本於腎,而樞紐實在中州。
呼吸定息,遲數可別;一息四至,和平之極。五至為常,亦無差忒。三至為遲,遲乃寒結;二損一敗,不可復活。六至為數,數即病熱;七至為疾,熱甚危極;若八九至,陽竭陰絕。
一息四至,脈極和平。其謂五至無疴,閏以太息者,是言四至中時多一至,乃人之息長,如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非論一息五至之本脈也。其實一息五至,常人甚多,亦非病脈。惟三遲、六數、七疾,乃為寒病、熱病。其一二至與八九至,則為陰絕、陽絕,無從施治。
浮脈在上,輕按即得;肌膚之間,百不失一。沉脈在下,主裡主陰;按至筋骨,受病最深。
浮脈屬陽主表,沉脈屬陰主裡。
浮沉遲數,脈之大端;四者既明。餘脈詳看。
浮遲表寒,浮數表熱;沉遲裡寒,沉數里熱。余可類推。
大綱秩然,條目宜審;滑澀虛實,亦為要領。
浮沉以辨表裡,遲數以辨寒熱,是為脈之大綱。滑與澀,所以驗氣血之通塞;虛與實,所以分邪正之盛衰;是為脈之條件。脈症雖多,不外乎此,故以下分為八門以總括之。
白話文:
脈法
五臟的脈象,各有不同的表現;首先要了解正常的脈象,才能辨別異常的變化。
五臟的脈象,各有其固有的特徵,如果出現異常,就表示生病了。
心脈浮大;肺脈浮澀;肝脈沉弦;腎脈沉實;脾胃的脈象,平和適中;右寸脈(命火)與心脈相同。以前關於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沉弦而長,腎脈沉實而濡的說法,我個人有些保留。因為心為君火,火性向上,所以脈象宜浮。君火平和,所以脈象浮大而不洪數。單用「浮大」二字,就能最佳地描述心脈;如果再加上「散」象,則表示氣血虛脫,病情嚴重。
「散」字應去掉。「肺主氣」,所以脈象也浮;如果脈象兼見澀,則表示氣多血少;如果脈象兼見短,則表示氣病而導致肺部疾病。「短」字應去掉。肝脈沉弦,本是正常的。如果出現長脈,應該在寸關尺三部都觀察,不應該只在關上觀察。「長」字應去掉。又說腎脈沉實而濡,「濡脈」的表現是浮而且小,與沉實相反,不可能同時存在。「濡」字也應去掉。
診脈時,要虛心靜氣;心虛則能精細,心靜則能觀察入微。用心靈的敏銳,貫通到指尖;指尖所感受到的,就是內心的體會,就能參悟病情。
切脈的關鍵,在於心靈手敏,活潑靈動,才能隨機應變。這需要平時精益求精地練習,經驗豐富後,指下微妙的變化,才能由心領悟,卻難以言傳,確實有這樣的境界。例如,六陽脈偏向浮大;其沉脈的表現,也存在於常脈之中,不能說完全沒有沉脈。六陰脈偏向沉細;其浮脈的表現,也存在於常脈之中,不能說完全沒有浮脈。
況且,疾病有新久之分,體質有強弱之別,年齡有壯老之差,即使症狀相同,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要靈活運用,才能對症下藥。
脈象過盛,是外感疾病;脈象不足,是內傷疾病。
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其脈象必然洪數弦緊滑大等。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其脈象必然細澀濡微弱小芤散等。
人體的元氣積聚在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的氣,由心達肺;吸入的氣,由肝腎調節。
元氣積聚在胸中,統攝全身,呼出則由心達肺,吸入則由肝納腎。因此,論及元氣的根本,則歸於腎,而樞紐則在脾胃。
呼吸的節律,以遲數來區分;一息四至,是平和的極致。五至為常,也沒有什麼問題。三至為遲,遲則為寒邪凝結;二至以下,則不可救活。六至為數,數則為病熱;七至為疾,熱甚危急;如果八九至,則陽氣衰竭,陰氣絕亡。
一息四至,脈象極其平和。所謂五至無病,是說在四至的基礎上多了一至,是人的呼吸延長,如同三年一閏,五年兩閏一樣,並不是指一息五至是正常的脈象。實際上,一息五至,常人很多,也不是病脈。只有三遲、六數、七疾,才是寒病、熱病。而一二至和八九至,則是陰陽絕亡,無法治療。
浮脈在上,輕輕按壓就能觸及;在皮膚之間,百發百中。沉脈在下,主裡主陰;按壓到筋骨,病情最深。
浮脈屬陽主表,沉脈屬陰主裡。
浮沉遲數,是脈象的主要特徵;這四點明白了,其他的脈象就能詳看。
浮遲為表寒,浮數為表熱;沉遲為裡寒,沉數為裡熱。其他的可以類推。
脈象的大綱條理分明,各項條目應仔細審察;滑澀虛實,也是重要的診斷依據。
浮沉用以辨別表裡,遲數用以辨別寒熱,這是脈象的大綱。滑與澀,用以驗證氣血的通塞;虛與實,用以區分邪正的盛衰;這是脈象的條件。脈象雖然很多,但都逃不出這些範圍,所以以下分為八門以總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