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金匱鉤玄》~ 卷第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3)

1. 傷風

戴云:新咳嗽,鼻塞聲重者是也。

屬肺者多,散宜辛溫或辛涼之劑。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戴雲表示:新近的咳嗽,伴隨鼻塞及聲音沈重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傷風。

大多屬於肺部問題,治療上應使用辛溫或辛涼的藥物來散發寒氣或熱氣。

2. 發斑

(屬風熱。)

戴云:斑,有色點而無頭粒者是。如有頭粒,即疹也。風熱挾痰而作,自里而發於外,通聖散消息,當以微汗而散之。下之,非理也。

內傷斑者,胃氣極虛,一身火遊行於外所致。宜補以降之。發斑似傷寒者,痰熱之病發於外,微汗以散之。下之,非理也。

白話文:

【發斑】

戴氏說:斑,是有顏色的點但沒有突起的顆粒。如果有突起的顆粒,那就是疹子。這是由風熱夾帶痰濕導致的,從身體內部向外發出,應根據通聖散的原則調節,應當用輕微的發汗來散去它。若使用瀉下法,是不合理的。

因為內傷而出現斑的情況,是因為胃氣非常虛弱,全身的火氣在外遊走所導致的。應當用補益的方法使其下降。出現像感冒一樣的發斑,是痰熱的病症從外表現出來,應當用輕微的發汗來散去它。若使用瀉下法,是不合理的。

3.

戴云:疹,浮小有頭粒者是。隨出即收,收則又出者是也。非若斑之無頭粒也。當明辨之。

屬熱與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白話文:

戴雲說:疹子這種病症,呈現為浮在皮膚表面、小而有明顯顆粒狀頭部的特徵。它們會一陣子出現,然後又消失,接著再出現,這就是疹子的特性。不像斑疹,沒有這種頭粒的現象。我們應該清楚區分這兩種情況。

疹子的發生,多是由於肺部有熱氣和痰滯所致。治療上,可以清肺火和化痰,或者讓患者發汗來疏散病邪,也有時需要使用瀉下法來治療。

4. 溫病

眾人病一般者是也。又謂之天行時疫。有三法:宜補、宜降、宜散。

又方:

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防風,蒼朮,滑石,香附,人中黃

上為末,神麯為丸。每服五七十丸。分氣血痰作湯使: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痰多,二陳湯送下。如熱甚者,可用童子小便送下。

大頭天行病,東垣有方:

羌活,酒芩,大黃(酒蒸)

冬溫為病,非其時而有其氣者。冬時君子當閉藏,而反發泄於外。專用補藥帶表。

又方:以竹筒兩頭留節,中作一竅,納甘草於中,仍以竹木釘閉竅,於大糞缸中浸一月,取出曬乾,專治疫毒。

白話文:

這種病通常會在人羣間傳播,有三種治療原則:補益、降火、散邪。

以下是一個治療方:

需要用到的藥材有: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防風、蒼朮、滑石、香附、人中黃。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神麯製成藥丸。每次服用約五七十粒。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選擇不同的湯劑來輔助藥效:氣虛的患者可以使用四君子湯;血虛的患者可以使用四物湯;痰多的患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如果病情非常嚴重,可以使用童子尿來服用藥丸。

對於大頭天行病,東垣先生有一個處方:

需要用到的藥材有:羌活、酒蒸過的大黃和黃芩。

冬天的溫病,是在不應該出現的季節裡出現了這種疾病的症狀。冬天本應是人們身體收斂的季節,但卻出現了外洩的症狀。治療這種情況,主要使用補益藥物,並輔以發汗的藥物。

另一個處方是:找一根竹筒,保留兩端的節,然後在中間開一個小孔,將甘草放入其中,再用竹木將孔封死,放入大糞缸中浸泡一個月,取出後曬乾,專門用來治療瘟疫的毒素。

5.

(有風、有暑、有食、老瘧、瘧母、痰病。)

老瘧病:此係風暑入陰分。在臟用血藥:川芎、撫芎、紅花、當歸,加蒼朮、白朮、白芷、黃柏、甘草煎。露一宿,次早服之。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帶散。有瘧母者,用丸藥消導,醋煮鱉甲為君,三稜、蓬朮、香附隨證加減。

三日一發者,受病一年。間發者,受病半年。一日一發者,受病一月。連二日發者,住一日者,氣血俱受病。一日間一日者,補藥帶表。藥後用瘧丹截之。在陰分者用藥徹起,在陽分方可截之。

又方:

草果,知母,檳榔,烏梅,常山,甘草(炙),穿山甲(炮),用水酒一大碗,煎至半碗,露一宿。臨發日前二時,溫服。如吐,則順之。

截瘧青蒿丸:

青蒿(一兩),冬青葉(二兩),馬鞭草(二兩),官桂(二兩)

上三葉,皆曬乾,秤為末,法丸如胡椒子大。每兩作四服。於當發前一時服盡。

大法:暑風必當發汗。夏月多在風涼處歇,遂閉其汗,而不泄。因食者,從食上治。

瘧而虛者,須先用參朮一二帖,托住其氣不使下陷,後用他藥。治內傷挾外邪者同法。內必主痰,必以汗解,二陳湯加常山、柴胡、黃芩、草果。

瘧而甚者,發寒熱、頭痛如破、渴而飲水、自汗。可與參、耆、朮、苓、連、梔子、川芎、蒼朮、半夏等治。

久病瘧,二陳湯加川芎、蒼朮、柴胡、葛根、白朮,一補一發。

白話文:

【瘧疾】

老瘧疾病:這是風熱侵入身體內部陰分所造成的。在臟腑治療應使用補血藥:川芎、撫芎、紅花、當歸,並加入蒼朮、白朮、白芷、黃柏、甘草煎煮。放置一夜後,第二天早上服用。如果沒有汗要讓它出汗,主要目的爲驅散邪氣,同時帶有滋補作用。如果有汗要讓它無汗,以正氣爲主,帶有散邪效果。對於有頑固性瘧疾的患者,使用丸藥幫助消化,以醋煮鱉甲爲主要藥物,三棱、蓬術、香附根據病情加減。

每三天發作一次的,感染病原有一年了。間歇性發作的,感染病原半年了。每天發作的,感染病原一個月了。連續兩天發作,然後有一天不發作的,說明氣血都受到病原的影響。一天發一天不發的,需要使用帶表的補藥。用藥後使用瘧丹截斷病程。在陰分的使用藥物徹底治療,在陽分才能截斷病程。

另一處方: 草果、知母、檳榔、烏梅、常山、甘草(炙)、穿山甲(炮),用一大碗水酒,煎煮到半碗,放置一夜。在發病前一天的兩小時,溫服。如果出現嘔吐,就順其自然。

截瘧青蒿丸: 青蒿(一兩)、冬青葉(二兩)、馬鞭草(二兩)、官桂(二兩) 以上三種葉,曬乾後稱量,研磨成粉末,製成胡椒子大小的丸藥。每兩做四份服用。在預計發病前一小時內全部服完。

總原則:風熱一定要讓身體發汗。夏天多在涼爽的地方休息,這樣會封閉汗腺,無法排汗。如果是飲食引起的,從飲食上進行調理。

瘧疾且虛弱的患者,必須先用參術一二劑,穩固元氣,防止其下降,之後再使用其他藥物。治療內傷挾帶外邪的患者也遵循這個原則。體內一定會有痰溼,必須通過出汗來解決,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常山、柴胡、黃芩、草果。

瘧疾嚴重的患者,出現寒熱交替、頭痛欲裂、口渴喝水、自汗等症狀。可以使用人參、黃芪、白朮、茯苓、連翹、梔子、川芎、蒼朮、半夏等藥物治療。

長期患有瘧疾的患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川芎、蒼朮、柴胡、葛根、白朮,一邊補養一邊治療。

6. 咳嗽

風寒、火(主降火)、勞、肺脹、火鬱、痰(主降痰)。

戴云:風寒者,鼻塞、聲重、惡寒者是也;火者,有聲、痰少、面赤者是也;勞者,盜汗出,兼痰者,多作寒熱;肺脹者,動則喘滿,氣急息重;痰者,嗽動便有痰聲,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亦當明其是否也。

風寒,行痰開腠理。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

火,降火、清金、化痰。

勞,四物湯中加竹瀝、薑汁。必以補陰為主。

肺脹而嗽者,用訶子、青黛、杏仁。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遂成郁遏脹滿,取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佐以海蛤粉、香附、栝蔞、青黛、半夏曲。

食積痰作嗽發熱者,半夏、南星為君,栝蔞、蘿蔔子為臣,青黛、石鹼為使。

火鬱嗽者,訶子、海石、栝蔞、青黛、半夏、香附。

咳嗽聲嘶者,此血虛受熱也。用青黛、蛤粉,蜜調服。

久嗽風入肺,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薑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煙入喉中為度。

乾咳嗽者,難治。此係火鬱之證,乃痰鬱火邪在中。用苦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不已,則成勞,倒倉好。此證不得志者有之。

嗽而脅痛,宜疏肝氣,用青皮等方。在後,二陳湯內加南星、香附、青黛、薑汁。

治嗽藥,大概多用生薑者,以其辛散也。

上半日嗽多者,屬胃中有火。貝母、石膏能降胃火。

午後嗽多者,此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火氣浮於肺者,不宜用涼藥,用五味、五倍斂而降之。有痰因火逆上者,先治火,後治其痰也。

肺虛甚者用參膏,此好色腎虛有之。以生薑、陳皮佐之。大概有痰者,可加痰藥治之。

治嗽多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云病根,此乃收後之藥也。師云:陰分嗽者,多屬陰虛治之也。

有嗽而肺脹壅遏不得眠者,難治。

治嗽煙筒:

佛耳草,款冬花,鵝管石

上為末,用紙卷燒其煙燻之;或白湯調亦得。

治嗽有痰,天突、肺腧二穴灸。治嗽泄火熱,大瀉肺氣,三椎骨下橫過各一寸半是穴。

嗽:春是春升之氣,用清藥,二陳加薄、荊之類;夏是火炎上,最重芩、連;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來,用藥發散之後,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來。

又方:治嗽劫藥。

五味子(半兩),五倍子(一錢),甘草(二錢半),風化硝(一錢),為末以蜜為丸,噙化之。

白話文:

標題: [咳嗽]

內容: 咳嗽因風寒、火氣(主在降火)、勞累、肺部腫脹、火鬱、痰多(主在降痰)等因素引起。

戴雲指出,風寒引起的咳嗽,表現爲鼻塞、聲音重、怕冷;火氣引起的咳嗽,表現爲聲音洪亮、痰少、臉色紅潤;勞累引起的咳嗽,表現爲盜汗,伴有痰多,常伴隨寒熱交替;肺部腫脹引起的咳嗽,表現爲活動後喘滿,呼吸急促;痰多引起的咳嗽,表現爲咳嗽時有痰聲,痰吐出後咳嗽停止。這五種大致概括了咳嗽的主要原因,但也應該辨明具體情況。

風寒引起的咳嗽,治療時應行痰開腠理。可以使用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

火氣引起的咳嗽,治療時應降火、清肺、化痰。

勞累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四物湯加竹瀝、薑汁,主要補陰。

肺部腫脹並伴有咳嗽,可用訶子、青黛、杏仁。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形成鬱結脹滿,其酸苦味道有收斂降火的功效。輔以海蛤粉、香附、栝蔞、青黛、半夏曲。

飲食積滯、痰多引起的咳嗽發熱,以半夏、南星爲主藥,栝蔞、蘿蔔子爲輔藥,青黛、石鹼爲引藥。

火鬱引起的咳嗽,可用訶子、海石、栝蔞、青黛、半夏、香附。

咳嗽聲音嘶啞,這是血虛受熱。可用青黛、蛤粉,蜂蜜調服。

長期咳嗽,風邪入肺,可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研末和艾草,將一片生薑放在舌頭上,進行艾灸,以煙進入喉嚨爲度。

乾咳,難以治療。這屬於火鬱的症狀,是痰鬱火邪在內。可用苦梗打開,下方用補陰降火。若不愈,則可能發展爲勞損,需好好調理。這種症狀常見於心情不暢的人。

咳嗽伴脅痛,應疏肝氣,可用青皮等方。之後,在二陳湯內加南星、香附、青黛、薑汁。

治療咳嗽的藥物,大多使用生薑,因爲其辛散特性。

上午咳嗽多,屬胃中有火。貝母、石膏能降胃火。

午後咳嗽多,屬陰虛。必須使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

五更咳嗽多,屬胃中有食積,此時流入肺部。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火氣上浮至肺,不宜使用涼藥,用五味、五倍斂而降之。若有痰因火逆上,先治火,後治痰。

肺虛嚴重者用參膏,常見於腎虛者。輔以生薑、陳皮。若有痰,可加痰藥治療。

治療咳嗽常用粟殼,不必猶豫,但要先了解病因,這是後期的藥物。師說:陰分咳嗽,多屬陰虛,應針對治療。

有咳嗽且肺部腫脹,呼吸困難無法入睡,難以治療。

治療咳嗽的煙筒: 佛耳草,款冬花,鵝管石 研磨成粉末,用紙卷燒煙燻吸;或以熱水調和服用。

治療咳嗽有痰,可灸天突、肺腧兩個穴位。治療咳嗽,清除火熱,大瀉肺氣,三椎骨下橫過各一寸半的穴位。

春季咳嗽,屬春升之氣,用清熱藥物,如二陳加薄荷、荊芥之類;夏季咳嗽,屬火炎上,重點使用黃芩、黃連;秋季咳嗽,屬溼熱傷肺;冬季咳嗽,屬風寒外襲,用藥發散後,以半夏必須除去痰,以免再發。

另有一方,治療咳嗽劫藥。 五味子(半兩),五倍子(一錢),甘草(二錢半),風化硝(一錢),研磨成末,以蜂蜜製成丸,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