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金匱鉤玄》~ 卷第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

1.

(主乎溫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氣,有口傷生冷之物。

戴云:此傷寒,謂身受肅殺之氣,口食冰水瓜果冷物之類。病者,必脈沉細、手足冷、息微、身倦,雖身熱亦不渴,倦言語。或遇熱病,誤用此法,輕者至重,重者至死。凡脈數者、或飲水者、或煩躁動搖者、皆是熱病。寒熱二證,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誤即殺人。學者慎之。

白話文:

中風是因為受到天地寒氣侵襲,或者吃生冷食物造成的。

戴雲說:這就是傷寒,指的是身體受到寒冷之氣侵襲,同時又吃冰水、瓜果等冷性食物。患者的脈象一定是沉細,手腳冰冷,呼吸微弱,身體疲倦,即使發燒也不感到口渴,而且說話無力。如果遇到熱病,誤用這種治療方法,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凡是脈象數的、口渴的、煩躁不安的,都是熱病。寒熱兩種病症,就如同水火一樣,不能同時治療,如果誤用療法就會致命。學者應該謹慎。

2. 傷寒

傷寒,必須身犯寒氣,口食寒物者,從補中益氣湯中加發散藥。屬內傷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只用補中益氣湯中,從所見之證,出入加減。氣虛熱甚者,少用附子,以行參耆之劑。如果氣虛者,方可用此法。以上傷寒治法,可用於南方,不宜北。

白話文:

傷寒,指的是身體受到寒氣侵襲,例如吃冰冷的食物,才會發病。這類患者,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發散藥物來治療。

傷寒大多數都是屬於內傷,十個病人中就有八九個是內傷導致。治療方法是:邪氣聚集的地方,體內的氣必然虛弱,因此只需要服用補中益氣湯,根據患者的實際症狀,增減藥物即可。

如果患者氣虛,但熱氣很盛,就應該少用附子,而要多用人參和黃耆等藥物來調理。總之,只要是氣虛的患者,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

以上治療傷寒的方法,適合在南方使用,不適合在北方使用。

3.

戴云: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熱之氣著人也。有冒、有傷、有中、三者有輕重之分,虛實之辯。或腹痛水瀉者,胃與大腸受之;噁心者,胃口有痰飲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黃連香薷飲。蓋黃連退暑熱,香薷消蓄水。或身熱頭疼躁亂不寧者,或身如針刺者,此為熱傷在分肉也。

當以解毒白虎湯加柴胡。氣如虛者,加人參。或咳嗽發寒熱、盜汗出不止、脈數者,熱在肺經,用清肺湯、柴胡天水散之類。急治則可,遲則不可治矣。或火乘金也,此為中暑。凡治病須要明白辨別,慎勿滾同施治。春秋間亦或有之,切莫執一。隨病處方為妙。

白話文:

戴雲說:暑氣指的是夏月炎熱的暑氣,盛熱之氣侵襲人體。暑氣侵襲人體,可分為冒暑、傷暑、中暑三種,三者有輕重之分,虛實之別。

若出現腹痛、水瀉的症狀,說明胃和大腸受到暑氣侵襲;若出現噁心,則表明胃中積有痰飲。這兩種情況都屬於冒暑。可使用黃連香薷飲治療,黃連可以退暑熱,香薷可以消蓄水。

若出現身熱頭疼、躁亂不安,或全身刺痛感,這說明暑熱侵犯了肌肉組織,屬於傷暑。應當使用解毒的白虎湯,加入柴胡以疏散暑熱。若體虛者,可加人參以補氣。

若出現咳嗽、發寒發熱、盜汗不止、脈搏數快的症狀,說明暑熱侵犯了肺經,可使用清肺湯、柴胡天水散等方劑。治療需及時,拖延則難以治癒。

若出現火乘金的症狀,則屬於中暑。

凡是治療疾病,都要仔細辨別病症,不可混淆一律。春秋季節也可能出現暑氣侵襲的現象,不可拘泥於一法。隨病症變化而調整處方,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黃連香薷飲,挾痰加半夏,乘虛加人參、黃耆,或清暑益氣湯加減用之。

白話文:

使用「黃連香薷飲」,如果伴有痰液可以加入「半夏」,若病況虛弱可添加「人參」與「黃耆」,或者根據需要在「清暑益氣湯」上進行調整和應用。

4. 注夏

(屬陰虛,元氣不足。)

戴云:秋初夏末,頭痛腳軟,食少體熱者是也。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炒黃柏。挾痰,止用南星、半夏、陳皮之類;或生脈散出千金方。

白話文:

戴云說:「秋天剛開始和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頭疼腳軟,食慾不振,身體發熱,這屬於陰虛元氣不足的症狀。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和升麻,再加入炒黃柏。如果伴隨有痰,就不要使用南星、半夏、陳皮等藥物,可以參考千金方中的生脈散。」

5. 暑風

戴云:暑風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內外合而炎爍,所以卒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飲也,因暑氣入,而鼓激痰飲,塞凝心之竅道,則手足不知動躡而卒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內經曰:火鬱則發之。挾火挾痰實者,可用吐法。吐即發散也。量其虛實而吐之,吐醒後,可用清劑調治之。

白話文:

戴云說:所謂「暑風」,就是夏季突然昏倒,失去意識的人。這種病症有因火引起的,也有因痰引起的。

火,指的是君火和相火;暑,指的是天地之火。內外之火交相燃燒,就像烈焰炙烤一樣,所以才會昏倒。

痰,指的是人體內的痰飲。由於暑氣侵入體內,刺激痰飲,導致痰液阻塞心臟的經絡,使四肢失去知覺而昏倒。

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用吐法治療。

《內經》說:「火鬱則發之。」意思是說,體內有鬱熱就要發散它。對於因火或因痰引起的實證,可以用吐法治療。

吐法就是發散的方法。要根據患者的虛實程度來決定吐的量。吐醒之後,可以用清熱的藥方進行調理。

6.

戴云:濕有自外入者,有自內出者,必審其方土之致病源。東南地下多陰雨地濕,凡受必從外入,多自下起,以重腿腳氣者多。治當汗散;久者,宜疏通滲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濕面,或飲酒後,寒氣怫鬱,濕不能越,作腹皮脹痛,甚則水鼓脹滿,或通身浮腫如泥,按之不起,此皆自內而出也。辨其元氣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責其根在內也。

此方土內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須對證施治,不可執一。

本草蒼朮治濕,上下俱可用。

二陳湯加酒芩、羌活、蒼朮、散風之藥,行濕最妙。

白話文:

戴雲指出,濕氣可以從外部進入,也可以從內部產生,必須詳細判斷其原因。東南地區地勢低窪,多陰雨天氣,所以濕氣通常從外部進入,且多從腳部開始,導致腿腳氣腫。治療上應該發汗散溼;若病情長期未愈,則應考慮疏通並促進排滯。

西北地區地勢高,人們常食用生冷及含濕的食物,或飲酒後,寒氣鬱積,濕氣無法排出,導致腹部脹痛,嚴重時會出現腹水或全身浮腫,按壓後不起。這些都是內生的濕氣所引起。判斷患者體內濕氣的多少,並通過調節二便來治療,因為這表明問題根源在於內部。

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的濕氣,兩者都可能同時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治療時應根據症狀進行調整,不可固守一種方法。

蒼朮是一種能治濕的草藥,無論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都能使用。

二陳湯加上酒芩、羌活、蒼朮以及一些散風的藥物,對於排除濕氣效果極佳。

7. 內傷

內傷:病退後燥渴不解者,有餘熱在肺家,可用參苓甘草少許,薑汁冷服;或茶匙挑薑汁與之。虛者可用人參湯。世之病此者為多,但有挾痰者,有挾外邪者,有熱鬱於內而發者,皆以補元氣為主。看其所挾之病,而兼用藥。

白話文:

內傷類疾病,如病後仍感到口渴不減,可能是肺部有過剩的熱氣,這種情況可以用少量的人參和甘草,並加入涼性的薑汁來服用;或者可以使用茶匙量的薑汁混合服用。若身體虛弱的情況下,則可以服用人參湯。大眾中患有這種疾病的非常多,但需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可能伴有痰多的症狀,有的可能伴有外部邪氣的影響,還有些是內部熱氣積聚引發的,這類情況主要以補充元氣為主。在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所伴隨的病症,同時配合使用不同的藥物。

8.

有可發者二:風寒外來者可發,郁者可發。

陰虛火動難治。火鬱當發看何經;輕者可降,重則從其性升之,實火可瀉。小便降火極速。

凡氣有餘便是火。

火急甚重者,必緩之,生甘草兼瀉兼緩,人參、白朮亦可。

人壯氣實、火盛顛狂者,可用正治,或硝冰水飲之。人虛,火盛狂者,可用生薑湯與之。若投以冰水正治,立死。有補陰即火自降者,炒黃柏、地黃之類。

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行,降火人所不知。

白話文:

[發病的狀況有兩種:風寒侵襲體表導致的發病可以通過治療來發散,內心積聚的問題也可能引發疾病。

陰虛火旺的情況難以治療。對於火氣在體內積聚的情況,要根據其所在的經絡進行診斷和治療。輕微的情況可以用降火的方法處理,如果病情嚴重,則需要根據火勢的特性進行升提,對於實火則可以使用清熱瀉火的方法。小便的排泄可以迅速降低體內的火氣。

任何氣體過度聚集都可能引發火氣。

對於火勢急劇且嚴重的情況,必須採取緩慢的治療方式,可以使用甘草等具有降火、緩和效果的藥物,人參、白朮也可以使用。對於身體強壯、火氣旺盛、精神異常的人,可以採用正確的治療方式,或者使用硝冰水進行治療。對於體質虛弱、火氣旺盛、精神異常的人,可以使用生薑湯進行治療。如果對這些火旺之人使用正治方式加上冰水,可能會立即導致死亡。有些藥物具有補充陰氣的效果,能夠使火氣自行下降,例如炒黃柏、熟地等。

山梔子仁能夠強力降火,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這種藥物的特點是能順著經絡向下運行,很多人對其降火的功效並不瞭解。]

凡火盛者,不可驟用涼藥,必用溫散。

又方:左金丸治肝火

黃連(六兩),茱萸(一兩或半兩),水為丸。白湯下五十丸。

白話文:

對於火熱之症,不可突然使用寒涼藥物,應當使用溫和散熱的藥物。

又有一個方子是「左金丸」用於治療肝火。

使用黃連(六兩)和吳茱萸(一兩或半兩),將這些藥物用水煎煮後製成丸狀。服用時,請用清湯送服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