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卷上 (1)
卷上 (1)
1. 醫之可法
自伏羲神農黃帝而下。名醫雖多所可學者有幾人哉。至於華氏之剖腹王氏之灸針術非不神也後人安得而效之。非岐伯之聖經。雷公之炮炙伊贄之湯液。箕子之洪範。越人之問難仲景之傷寒。叔和之脈訣。士安之甲乙。啟玄子之傳注。錢仲陽之論議。皆其活法。所可學者。豈千方萬論印定後人眼目者。
白話文:
從伏羲神農黃帝以後,名醫雖然很多,但真正值得學習的又有多少呢?至於華佗的剖腹手術,王叔和的灸針之術,雖然神奇,但後人怎麼能效仿呢?如果沒有岐伯的《黃帝內經》,雷公的炮製藥物法,伊尹的湯液治療法,箕子的《洪範》,越人的疑難問題,仲景的傷寒論,叔和的脈決,士安的甲乙經,啟玄子的注釋,錢仲陽的理論討論,這些都是他們能起死回生之術,值得大家學習的。難道是那些成千上萬的方劑和理論,在學完之後就能印刻在後人腦海中的嗎?
所能比哉。其間德高行遠奇才異士。與夫居縉紳隱草莽者。然有一法一節之可觀。非百代可行之活法。皆所不取也。豈予好辯哉。欲使學者觀此數聖賢。而知所可慕而已。或有人焉。徒能廣覽泛涉。自以為多學而用之無益者。豈其知本。
白話文:
怎麼能相比呢?他們之中有德行高尚、志向遠大、才華出眾的奇人異士。還有那些身居高位或隱居山林的人。儘管他們有一些值得借鑑的方法和原則,但這些方法並非都能適用於每一個時代,所以我不全部採納。難道是我喜歡爭辯嗎?我只希望學習者通過這些聖賢的例子,知道什麼是值得仰慕的。有些人,只知道廣泛涉獵,自以為什麼學識淵博,但應用起來卻沒有用處。難道他們明白事物的根本嗎?
2. 或問手足太陽、手足陽明、手足少陽、俱會於首、然六陽會於首者、亦有陰乎
答曰。有。六腑者六陽也。五臟者五陰也。肺開竅於鼻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是五陰也。又有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是六陰也。耳者腎也。復能聽聲。聲為金。是耳中有肺也。鼻者肺也。復能聞臭。是鼻中有心也。舌者心也。復能知味。是舌中有脾也。
白話文:
答道:的確有。六腑是六陽之氣,五臟是五陰之氣。肺通於鼻,心通於舌,脾通於口,肝通於目,腎通於耳,這是五陰之氣。此外,厥陰脈與督脈相會於頭頂,這是六陰之氣。耳朵是腎的表現,還能聽到聲音。聲音屬金,說明耳朵裡有肺氣。鼻子是肺的表現,還能聞到氣味。氣味屬火,說明鼻子裡有心氣。舌頭是心的表現,還能分辨味道。味道屬土,說明舌頭裡有脾氣。
目有五輪。通貫五臟。口為脾脾為坤土。主靜而不動。故無所兼。言耳鼻舌各兼一目兼四。此與督脈。共計十三陰也。腦為諸體之會即海也腎主之。是為十四陰矣。
白話文:
眼睛有五個器官,分別與五臟相通。嘴巴屬脾,脾屬坤土,主靜不動,因此沒有其他器官兼併。耳朵、鼻子、舌頭各兼一眼,所以共兼四個器官。再加上督脈,共有十三個陰脈。腦是全身器官的匯聚之地,也就是「海」,由腎臟主管,這就是十四個陰脈。
3. 經脈終始
寅手太陰肺。始於中焦終於大指內廉出其端。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消化系統的一部分),終止於大拇指的內側邊緣,這是它的末端。
卯手陽明大腸。始於大指次指之端。終於上俠鼻孔辰足陽明胃。始於鼻交頞中。終於入大指間出其端。巳足太陰脾。始於大指之端。終於注心中。
白話文:
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手陽明大腸經,從大拇指和食指的末端開始,向上延伸至鼻孔旁的部位。辰時(早上七點到九點)足陽明胃經,從鼻梁和額頭交界處開始,向下延伸至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並從大拇指的末端穿出。巳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足太陰脾經,從大拇指的末端開始,向上延伸至心臟。
午手少陰心。始於心中。終於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未手太陽小腸。始於小指之端。終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申足太陽膀胱。始於目內眥。終於小指外側出其端酉足少陰腎。始於小指之下。終於注胸中。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起始於心臟,終止於沿著小指的內側,到達它的末端。
足太陽小腸經,起始於小指的尖端,終止於鼻旁到眼睛的內角,並斜向連接到顴骨。
足太陽膀胱經,起始於眼睛的內角,終止於小指的外側,到達它的末端;足少陰腎經,起始於小指的下方,終止於通往胸部。
戌手厥陰心包。始於胸中。終於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亥手少陽三焦。始於小指次指之端。終於至目銳眥子足少陰膽。始於目銳眥。終於小指次指循大指內出其端貫爪甲出三毛。
白話文:
戌(午後)手厥陰(心包經)
- 起源於胸腔內部。
- 運行路徑:沿著小拇指的次指(無名指)內側,至小拇指末端。
亥(半夜)手少陽(三焦經)
- 起源於小拇指的次指(無名指)末端。
- 運行路徑:沿著手背,至眼睛外側的眼角(銳眥)。
子(夜半)足少陰(膽經)
- 起源於眼睛外側的眼角(銳眥)。
- 運行路徑:沿著臉部,至小拇指的次指(無名指);沿著大拇指內側,經過大拇指的末端,穿過指甲並伸出三處毫毛。
足厥陰肝。始於大指聚毛之上。終於注肺中。
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是高能接下也。
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之三陰。從腹走手。是下能趨上也。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起始於大拇指的上方,終止於通往肺部。
手的三條陽經,從手走向頭部;足的三條陽經,從頭部走向足部。這就是高處能夠連接到低處的道理。
足的三條陰經,從足部走向腹部;手的三條陰經,從腹部走向手部。這就是低處能夠向上發展的道理。
故上下升降而為和。易曰。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易曰。山澤通氣。故氣寄於辛。用於寅平旦始從中焦注循天之紀左旋至醜而終。晝夜通行五十度。周流八百一十丈。夫倡則婦隨。血隨氣而上行。殊不見潤下之意。經云。氣主煦之升也。血主濡之潤也。書云。水日潤下。如何說得。從氣之血。有不行之體如百川右行東至於海請示。
白話文:
因此,氣在身體上下升降,才能達到和諧。
《易經》中說:"天之氣下滋潤萬物,光明四射。地之氣低窪上升,滋養萬物。"
《易經》中還說:"山澤之間氣息相通。"
所以氣寄寓於辛味,在寅時黎明時分開始從中焦部位注水,按照天體運行的規律向左旋轉,到醜時結束。
氣在晝夜之間運行五十度,周流八百一十丈。
氣的運動就像倡導者在前,追隨者在後。血隨着氣而上升。
難道沒有看到潤下之意的說法嗎?
《黃帝內經》中說:"氣主溫煦而升;血主滋潤而降。"
《尚書》中說:"水向下流,日夜不休。"
怎麼說從氣的血有不行之體呢?就像百川向右流,最後歸於大海。請解釋一下。
4. 日用
復臨泰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二六。
青白正分開與闢。赤黑往來通道路。
泰即居艮否居坤。乾作天門巽地戶。
氣終於醜始於寅。血諦辛陰從下去。
丙潛壬內卻從高。順至乙穴還上注。
婦隨夫唱幾曾停。萬派千流無暫住。
血氣包含六子中。晝夜行流五十度。
食時骸理敬修行。玄府身周勻閉拒。
排山倒海毒非常。撩鼻捻髭心不怖。
天長地久太虛持。不虧八一元來數。
休說乘虛謾履空。嬴取康寧三六足。
知之非難行之難。造次顛沛宜常慮。
白話文:
復歸於泰壯,決斷乾卦,遇合姤卦。遁去否卦,觀察剝卦,坤卦二六爻。
青色與白色正分開,彼此隔絕。赤色與黑色往來相通,形成道路。
泰卦居於艮卦,否卦居於坤卦。乾卦為天門,巽卦為地戶。
氣息最終止於醜時,始於寅時。血氣遵循辛陰之理,向下運行。
丙火潛藏於壬水之中,卻從高處下降。順行至乙穴,又回升向上。
婦女隨夫而歌,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萬千水流奔涌不息,沒有片刻停留。
血氣包含在六個臟腑之中,晝夜不停地流動,走遍全身。
進食時,要遵循規律,恭敬地修煉。玄府(指身體)周圍,要均勻閉合,抵禦外邪。
排山倒海的毒氣非常可怕,但不要害怕,要鎮定自若。
天地長久,虛空之氣支撐著一切。不要虧損八一元氣,要保持生命的本源。
不要空談乘虛而行,漫步虛空。要努力獲得康寧,三六足矣。
知曉道理並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在危急關頭,要時刻謹慎思考。
5. 人肖天地
且天地之形如卯。橫臥於東南西北者。自然之勢也血氣運行故始於手太陰。終於足厥陰。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也。曰馮乎。曰大氣舉之也。是地如卯黃在其中矣。又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易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信乎天之包地。形如卯焉。
白話文:
天地形狀就像卯字,橫臥在東南西北方向,這是自然形成的形勢。因此,血氣的運行也是從手太陰開始,終於足厥陰。
皇帝說:「大地是不是位於人的下方?」
岐伯答:「大地位於人體下方,處於太虛之中。」
皇帝說:「它是不是浮在空中?」
岐伯答:「是大氣將它託舉著。因此,大地宛如卯字,黃色的大地處於其中。」
又說:「大地承載著各種生物的誕生和成長。易經中說:『坤卦,厚德載物,功德無量。』這說明,天地之間的關係是天包地,形狀就像卯字一樣。」
故人首之上。為天之天。足之下為地之天。人之浮於地之上。如地之浮於太虛之中也。地之西始於寅終於醜。血之東根於辛納於乙。相隨往來不息。獨缺於乾巽。為天地之門戶也。啟玄子云。戊土屬乾。巳土屬巽。遁甲曰。六戊為天門。六巳為地戶。此之謂也。經云。天地者萬物之上下。
白話文:
人的頭頂上是屬於天的天。腳底下是屬於地的天。人漂浮於地上,如同地漂浮於廣闊無垠的虛空中。地的西邊從寅開始,於醜結束。血的東邊起源於辛,匯入乙。它們相互追隨往返,永不間斷。只有在乾和巽兩個方位缺失,因為它們是天地之間的門戶。啟玄子說:戊土屬於乾,巳土屬於巽。遁甲術中說:六戊為天門,六巳為地戶。經書上說:天地是萬物存在的最上和最下。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氣血者父母也。父母者天地也。血氣周流於十二經。總包六子於其中。六氣五行是也。無形者包有形。而天總包地也。天左行而西氣隨之。百川並進而東血隨之。
白話文:
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道路。氣血是父母。而父母就是天地。氣血運行在十二經脈中,包含著六個孩子,即五行之氣。無形的包含著有形的,而天包含著地。天在左側運行,西氣(陽氣)隨之而行。百川(水)同時奔向東方,東血(陰血)隨之而行。
6. 問脾寄於坤如何。是損至第三。若從脾為。第二從腎為第四請言脾數
答曰。脾雖寄於坤。實用於巳。從上肺心。從下腎肝。脾中得三數也。如氣寄於辛而用於寅。包絡三焦。寄於醜而用。於申也。此人之所以肖天地而生。易曰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白話文:
回答者說:脾臟雖然依附於坤位(土),但實際上它發揮作用是在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脾臟向上連接肺和心,向下連接腎和肝,因此脾臟可以獲得這幾個臟腑的精氣。這就如同氣寄寓於辛位(金),但實際上發揮作用是在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包絡三焦寄寓於醜位(土),但實際上發揮作用是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這是人之所以能像天地一樣生生不息的原因。易經中說:乾卦代表頭,坤卦代表腹,震卦代表足,巽卦代表股(大腿),坎卦代表耳,離卦代表目(眼睛),艮卦代表手,兌卦代表口。
7. 明經絡之數有幾
答曰。十二大經之別。並任督之別。脾之大絡脈。別名曰大包。是為十五絡。諸經皆言之。予謂胃之大絡。名曰虛思。貫膈絡出於左乳下。其動應晨脈宗氣也。是知絡有十六也。
白話文:
回答說:十二經絡之間的交會部位,加上任脈和督脈的交會部位,以及脾臟的大絡脈,別名為「大包」,總共有十五條絡脈。對於諸經絡,大家都這麼說。我認為胃臟的大絡脈名叫「虛思」,它穿過膈肌,從左乳下貫通出來。它的動脈脈搏應和早晨的「宗氣」脈象。由此可知,人體共有十六條絡脈。
8. 問三焦有幾
答曰。手少陽者。主三焦之氣也。靈樞經云。足三焦者。太陽之別也。並太陽之證。入絡膀胱約下焦。是知三焦有二也。
白話文:
回答:手少陽經主管三焦之氣。《靈樞經》中提到,足三焦是太陽經的分支,並與太陽經的證候互相影響。通過膀胱絡脈連通下焦。由此可知,三焦有兩個部分。
9. 問臟腑有幾
答曰。肝心脾肺腎兼包絡。一名命門。為六臟。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兼三焦。為六腑。計之十二矣。故包則為一府矣。是為十三矣。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又云。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者。若沃以湯注云膀胱胞內居之。內外二境圖云。膀胱者胞之室也以是知為十三臟腑矣。
白話文:
回答:肝臟、心臟、脾臟、肺臟、腎臟,還有包絡,又稱命門,這六個是內臟。膽囊、小腸、胃、大腸、膀胱,還有三焦,這六個是內腑。加起來一共十二個。所以,包絡也可以算作一個內腑,這樣就總共有十三個內臟腑。經書上說:子宮發炎會傳熱到膀胱,導致小便不通並帶血。又說,子宮阻塞時,小腹和膀胱會疼痛,按壓時會感到劇痛,像是熱水澆灌一樣。註解說:膀胱位於子宮內。內外二境圖說:膀胱是子宮的房子。由此可知,人體共有十三個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