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六 (3)
卷之六 (3)
1. 附方
黃耆(炙,一兩),當歸(三錢,酒製)
上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症。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痢,心驚悸,熱而自汗等症。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甘草(炙,各一兩),熟地黃,五味子(炒),茯苓(各七分半),遠志(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參朮膏,治中氣虛弱,諸藥不應,或因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症蜂起,但用此藥補其中氣,諸症自愈。
人參,白朮(各等分)
上水煎稠湯化服之。
濟陰地黃丸,治足三陰虧損,虛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視物不的,或昏花、澀緊、作痛、畏明,或卒見非常之處等症。其功效與六味、還少丹相似。
五味子,麥門冬,當歸,熟地黃,肉蓯蓉,山茱萸,乾山藥,枸杞子,甘菊花,巴戟肉(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滋陰補腎丸,治肝腎陽虛陰弱,虛火上炎,目視昏花,或至夜昏暗、緊澀。仍治六味丸所主之症。
熟地黃(三兩),牡丹皮(五錢),生地黃(四兩),澤瀉,茯苓(各二兩半),當歸尾,山茱萸,柴胡,五味子,乾山藥(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湯下。
益氣聰明湯,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人目光大,久服無內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黃耆,甘草,人參(各五錢),升麻,葛根(各三錢),蔓荊子(一錢五分),芍藥,黃柏(酒炒,各一錢)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
神效黃耆湯,治渾身麻木不仁,或左右身麻木,或頭面手臂腿腳麻木不仁者,並皆服之。如兩目緊急縮小及羞明畏日,或癮澀難開,或視物無力,睛痛手不得近,或目中如火等症。
蔓荊子(一錢),橘紅(五分),人參(八錢),甘草(炙),白芍藥(各一兩),黃耆(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臨臥服。
助陽活血湯,治眼發之後,猶有上熱,白睛赤色,癮澀難開而多眵淚等症。
蔓荊子(二分),香白芷(三分),柴胡,黃耆,甘草(炙),當歸(酒洗),防風(各五分),升麻(七分)
上水煎服。
芍藥清肝散,治眵多眊燥,緊澀羞明,赤脈貫晴,臟腑秘結者。
白朮,甘草,川芎,防風,荊芥,桔梗,羌活(各三分),芍藥,柴胡,前胡,薄荷,黃芩(各二分半),山梔,知母,滑石,石膏(各二分),大黃(四分),芒硝(二分半)
上水煎服。
黃連天花粉丸,治症同上。
黃連,菊花,川芎,薄荷(各一兩),天花粉,連翹,黃芩,梔子(各四兩),黃柏(六兩)
白話文:
[附方]
人參養榮湯: 治療脾肺兩虛,伴隨發熱怕冷、四肢瘦弱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也適用於久病體虛,口乾食慾不振、咳嗽腹瀉、心悸、自汗等症狀。
參朮膏: 治療中氣虛弱,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或因用藥不當耗傷元氣,導致各種虛症出現的情況。此方專門補益中氣,其他症狀自然會痊癒。
濟陰地黃丸: 治療足三陰經虧損,虛火上升,導致眼睛瞳孔放大,視物不清,或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緊痛、畏光,或突然看到異常景象等症狀。其功效與六味地黃丸、還少丹相似。
滋陰補腎丸: 治療肝腎陽虛陰弱,虛火上升,視力模糊,或夜晚視力昏暗、眼睛乾澀緊痛。也治療六味地黃丸所治的症狀。
益氣聰明湯: 治療飲食不節、過度勞累、脾胃虛弱、內障、耳鳴,或多年視力模糊,視物不清。此方能改善視力,長期服用可預防內障、耳鳴、耳聾;還能提升精神,增強元氣,使人身體輕盈,耳聰目明。
神效黃耆湯: 治療全身麻木,或半身麻木,或頭面、四肢麻木。也適用於眼睛瞳孔縮小、畏光、眼睛乾澀難以睜開、視力減弱、眼睛疼痛、眼睛灼熱感等症狀。
助陽活血湯: 治療眼睛發炎後,仍有上火症狀,眼白發紅,眼睛乾澀難以睜開,眼屎增多等症狀。
芍藥清肝散: 治療眼屎多、眼睛乾澀、眼睛乾澀畏光、眼睛充血、便秘等症狀。
黃連天花粉丸: 治療與芍藥清肝散相同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