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附方
上為末,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茶湯下。
連翹飲子,治目赤隱澀緊小,久視昏花,迎風有淚等症。
蔓荊子,生甘草,連翹(各三分),柴胡(二分),黃芩(五分),生地黃,當歸,紅葵花,人參(各三分),黃耆,防風,羌活(各五分),升麻(一錢),
上水煎服。若中氣不足而致前症,用神效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
地芝丸,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或妨近視,乃陰氣不足,陽氣有餘也,宜用此方。
生地黃(焙乾,四兩),天門冬,枳殼(麩炒),甘菊花(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茶清或溫酒下。
定志丸,治目不能近視,反能遠視,乃陽氣不足,而陰血有餘也,宜此主之。
白茯苓,人參(各二兩),遠志,菖蒲(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
決明夜光散,治目夜昏,雖有燈月,亦不能睹。
石決明,夜明砂(各二錢),豬肝(一兩,生用)
上為末,以竹刀切肝二片,鋪藥於內,合之,用麻皮縛定,米泔水一碗,砂罐煮至半碗,臨臥連肝藥汁服。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二經風熱、怒火,頸項腫痛,結核不消,或寒熱往來,嘔吐痰水。又治婦人暴怒,肝火內動,經水妄行,胎氣不安等症。
柴胡,黃芩(炒,各一錢),黃連(炒),山梔(炒,各七分),當歸(一錢),川芎(六分),生地黃,牡丹皮(各一錢),升麻(八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若脾胃弱,去芩、連,加苓、術。
左金丸,治肝火脅肋刺痛,或發寒熱,或頭目作痛,泄瀉,淋秘,一切肝火之症,並皆治之。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湯煮片時用)
上為末,粥丸。白朮、陳皮煎湯下。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或寒熱往來,或晡熱潮熱,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瀉利,脅腹作痛諸症。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即前方加山梔、牡丹皮。
犀角升麻湯,治風熱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時毒等症。
犀角(鎊,七錢),升麻(五錢),防風,羌活(各五錢半),白芷,黃芩,白附子(各二錢半),甘草(一錢五分)
上每服七錢,水煎。
越鞠丸,治六郁,飲食少思,或胸滿,吐酸,齒痛,瘡疥等症。
蒼朮(炒),神麯(炒),香附子,山楂,山梔(炒),撫芎,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滾湯下。
平胃散,治胃氣壅滯,胸膈不利,或飲食停滯。吞酸噯腐,或嘔吐不食等症。
蒼朮,厚朴(制),陳皮(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附方]
連翹飲子,治療眼睛紅腫、隱痛、澀痛、眼球緊縮、視力模糊、久視眼花、迎風流淚等症狀。
藥材:蔓荊子、生甘草、連翹(各三分)、柴胡(二分)、黃芩(五分)、生地黃、當歸、紅花、人參(各三分)、黃耆、防風、羌活(各五分)、升麻(一錢),水煎服。如果因中氣不足導致上述症狀,則使用神效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
地芝丸,治療看不清遠處,但能看清近處,或妨礙近視,這是因為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以適合使用此方。
藥材:生地黃(烘乾,四兩)、天門冬、枳殼(麩炒)、甘菊花(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百丸,用茶水或溫酒送服。
定志丸,治療看不清近處,卻能看清遠處,這是因為陽氣不足,陰血過盛,所以適合使用此方。
藥材:白茯苓、人參(各二兩)、遠志、菖蒲(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再以硃砂包衣。每次服用十到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決明夜光散,治療夜盲症,即使在燈光或月光下,也看不清東西。
藥材:石決明、夜明砂(各二錢)、豬肝(一兩,生用),研磨成粉末,將豬肝切成兩片,將藥粉鋪在豬肝片上,合攏後用麻皮捆綁,加一碗米泔水,用砂鍋煮至半碗,睡前服用藥汁和豬肝。
柴胡清肝散,治療肝膽經風熱、肝火旺盛、頸項腫痛、腫塊不消、寒熱交替、嘔吐痰涎等症。也治療婦女因暴怒導致肝火內盛,月經紊亂,胎氣不安等症狀。
藥材:柴胡、黃芩(炒,各一錢)、黃連(炒)、山梔(炒,各七分)、當歸(一錢)、川芎(六分)、生地黃、牡丹皮(各一錢)、升麻(八分)、甘草(三分),水煎服。如果脾胃虛弱,則去除黃芩、黃連,加入茯苓、白朮。
左金丸,治療肝火旺盛導致的脅肋刺痛、寒熱交替、頭痛、腹瀉、便秘等肝火相關症狀。
藥材: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水煮片刻),研磨成粉末,製成粥丸。用白朮、陳皮煎湯送服。
小柴胡湯,治療肝膽經風熱、寒熱交替、午後潮熱、肝火旺盛導致的口苦、耳聾、咳嗽、腹瀉、脅腹疼痛等症狀。
藥材: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山梔、牡丹皮。
犀角升麻湯,治療風熱導致的面部腫痛、咽喉腫痛、以及其他毒症。
藥材:犀角(刮磨,七錢)、升麻(五錢)、防風、羌活(各五錢半)、白芷、黃芩、白附子(各二錢半)、甘草(一錢五分),每次服用七錢,水煎服。
越鞠丸,治療六郁(氣滯、血瘀、痰飲、食積、水濕、火熱),飲食減少、思考能力下降、胸悶、嘔吐酸水、牙痛、瘡疥等症狀。
藥材:蒼朮(炒)、神麴(炒)、香附子、山楂、山梔(炒)、川芎、麥芽(炒,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神麴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平胃散,治療胃氣壅滯、胸膈不暢、飲食停滯、吞酸噯腐、嘔吐不食等症狀。
藥材:蒼朮、厚朴(制)、陳皮(各一錢)、甘草(四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