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

1. 卷之六

2. 附方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或誤服克伐,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或瘧、痢等症因脾胃虛而不能愈者。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後勞役感冒,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者,急加附子。愚謂人之一身,以脾胃為主。脾胃氣實,則肺得其所養,肺氣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則火降,水火既濟,而成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一虛,四臟俱無生氣。故東垣先生著脾胃、內外傷等論,諄諄然皆以固脾胃為本;所制補中益氣湯,又冠諸方之首。觀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補腎不若補脾,正此謂也。前所言治症,概舉其略,余當仿此而類推之。是以附方之首,並注以表明之。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甘草(炙,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柴胡,升麻(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八珍湯,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或寒熱昏憒,或胸膈不利,大便不實,或飲食少思,小腹脹痛等症。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發熱惡寒,自汗盜汗,肢體倦怠,或頭痛,眩暈,口乾作渴。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利,驚悸,發熱,或寒熱往來,盜汗自汗,晡熱內熱,遺精白濁,或二便見血,小腹作痛,小便短少,大便乾澀,或大便滑泄,肛門下墜,小便頻數,陰莖癢痛等症。

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各一錢。

四物湯,治血虛發熱,或寒熱往來,或日晡發熱,頭目不清,或煩躁不寐,胸膈作脹,或脅作痛,尤當服之。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即前方加山梔、柴胡、牡丹皮。

四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體瘦面黃,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善患瘧、痢等症。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瘧、痢。若覺內熱,或飲食難化作酸,屬虛火,須加炮姜,其功甚速。

即前方加半夏、陳皮。

香砂六君子湯

即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或肢體腫痛。或思慮傷脾而患瘧疾。大凡懷抱鬱結而患諸症,或因用藥失宜,克伐傷胃,變諸別症者,最宜用之。

白話文:

[附方]

補中益氣湯:主治中氣不足,或是因為誤用攻伐藥物導致的四肢疲倦、口乾、發熱、食慾不振;或是因為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而引起的身體發熱、脈搏洪大而無力;或是頭痛、怕冷、容易流汗;或是呼吸急促、身體發熱煩躁、脈搏微弱細軟、容易流汗、身體疲倦、食慾不佳;或是因為中氣虛弱而無法控制血液;或是因為飲食勞累而患上瘧疾、痢疾;或是瘧疾、痢疾等疾病因為脾胃虛弱而無法痊癒的情況。也可以用於元氣虛弱,感冒風寒卻無法使用發汗藥物的情況,用這個方子來替代。或是行房後又過度勞累而感冒,或是勞累感冒後又行房,這時候應該立即加入附子。我認為人體最重要的是脾胃,脾胃氣強盛,肺就能得到滋養,肺氣旺盛,自然就能產生水液,水液上升就能使火下降,水火平衡,就能達到天地陰陽調和的狀態。脾胃一旦虛弱,五臟就都失去生機。所以李東垣先生著述了關於脾胃、內外傷的相關理論,反覆強調要以強健脾胃為根本;他所創製的補中益氣湯,更是被列為眾多方劑之首。從他開方的宗旨就可以明白這一點。所以說,補腎不如補脾,正是這個道理。前面所說的各種病症,只是概括地說明,其餘的可以由此類推。因此我將這個方子放在附方之首,並加以註釋說明。

藥物組成:人參、黃耆(炒過)、白朮(炒過)、甘草(炙過,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柴胡、升麻(各三分)。

用法:以上藥材加薑、棗,用水煎煮,在早上空腹時服用。

八珍湯:主治肝脾受損、氣血虛弱引起的怕冷發熱,或是煩躁口渴,或是寒熱交替導致神志不清,或是胸膈不暢、大便不成形,或是食慾不振、小腹脹痛等症狀。

藥物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

用法:以上藥材加薑、棗,用水煎煮服用。

十全大補湯:主治氣血雙虛引起的發熱怕冷、容易流汗(包括白天和晚上)、肢體疲倦,或是頭痛、眩暈、口乾口渴。也可以治療久病虛損引起的口乾、食慾不佳、咳嗽、腹瀉、心悸、發熱,或是寒熱交替、容易流汗(包括白天和晚上)、午後發熱、內熱、遺精、小便混濁,或是大小便出血、小腹疼痛、小便量少、大便乾燥,或是大便滑瀉、肛門下墜、小便頻繁、陰莖瘙癢疼痛等症狀。

藥物組成: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肉桂各一錢。

四物湯:主治血虛引起的發熱,或是寒熱交替,或是午後發熱,頭暈目眩,或是煩躁失眠、胸膈脹滿,或是脅肋疼痛,尤其適合服用此方。

藥物組成:當歸、熟地黃(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用法: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加味四物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山梔子、柴胡、牡丹皮。

四君子湯:主治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或是大便不成形、身體消瘦、面色萎黃,或是胸膈虛痞、咳嗽痰多、吞酸,或是脾胃虛弱導致容易患上瘧疾、痢疾等疾病。

藥物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炙過,一錢)。

用法:以上藥材加薑、棗,用水煎煮服用。

六君子湯:主治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或是久患瘧疾、痢疾。如果感覺體內有熱,或是飲食難以消化、容易產生酸味,屬於虛火,需要加入炮姜,效果會很快。

藥物組成: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陳皮。

香砂六君子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香附、藿香、砂仁。

歸脾湯:主治思慮過度損傷脾臟,導致脾臟無法控制血液,引起血不循經而妄行,或是健忘、心悸、驚恐、容易流汗(包括晚上)、或是心脾作痛、喜歡躺臥、食慾不佳,或是大便不調、或是肢體腫痛,或是因為思慮過度損傷脾臟而患上瘧疾。凡是內心鬱悶而引起的各種病症,或是因為用藥不當、損傷脾胃導致的其他病症,最適合使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