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0)

1. 擬定諸方

治小兒肝經火旺,目睛頻動,痰氣上升,或壯熱驚搐,面色紅,脈有力,脾胃無傷,宜瀉肝火。

川芎(八分),當歸(酒洗),柴胡,橘紅,枳殼(炒),天麻(各六分),甘草(四分),茯苓,白芍藥(炒,各八分),黃連(四分,酒炒),薄荷(三分)

上每服二錢,薑、水煎服。

愚按前症若肝經風熱而自病,宜用本方;若肝經血燥而自病,宜用六味丸;若肝木克脾土,宜用四君子湯加升麻、柴胡;若肺金克肝木,宜用瀉白散;若腎水不能生肝木,宜用六味丸;若愈後驚悸不寐,或寐中發搐、咬牙,宜用歸脾湯加茯苓、五味。蓋有餘者,邪氣實也;不足者,真氣虛也。凡病有餘,當認為不足,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少參王陽湖孫,八歲,傷股骨,正體科續之。余視其面,青而兼黃,口角微掣動,此乃肝木侮脾症也。且氣血筋骨皆資脾土而生,但壯脾氣,則所傷自愈。遂用六君子湯加鉤藤鉤、當歸,三十餘劑諸症悉愈。

一小兒,三歲,因驚抽搐,發熱,痰盛,久用抱龍丸等藥以清風痰,反致面色或赤或青。余謂此心肝二經血虛風熱而生痰,不足之象也。先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肝腎,佐以六君子湯,少加柴胡、升麻,以調補脾胃,諸症頓退而痊。

治小兒脾經不足,土敗木侮,目睛微動,四肢微搐,或潮熱往來,脾胃有傷,飲食少進,或泄瀉,嘔吐,面色黃,脈無力,宜補脾胃。

白朮(一錢三分),黃耆(蜜炙),川芎,當歸(酒洗),陳皮,人參,肉豆蔻(煨),神麯,乾葛(各五分),白芍藥(一錢,酒炒),黃連,甘草(炙,各四分),半夏,白茯苓(各七分)

上薑、水煎服。

愚按前症若因脾胃虛弱,用五味異功散補之,虛寒者加木香,或再加炮姜溫之;若因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舉之,作渴者用七味白朮散主之;若因脾胃虛弱,寒水侮土,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溫之;若因脾胃虛弱,肝木侮土,用補中益氣湯加苓、芍、半夏調之,若因肝木太過,脾土受制,用小柴胡湯加炒山梔平之;若因傷魚肉等物,宜六君子湯,更加山楂、砂仁消之;若因傷生冷,腹痛,或瀉利清白,宜六君子湯加砂仁、木香、炮姜溫之;若因傷辛熱停滯,嘔吐酸水,或大便積利不快,用六君子湯加黃連、吳茱萸、木香和之;若食積去而泄瀉不止,用四君子湯加肉豆蔻、補骨脂、木香、煨姜以補脾腎;若泄瀉止而飲食少思,宜用白朮散以補脾胃。

一小兒,傷食發熱,面赤,或用養胃湯、枳實、黃連、山楂治之,更加腹脹,午後發熱,按其腹不痛。余以為飲食雖化,而脾胃復傷,用六君子湯數劑而痊。

一小兒,傷食發熱,嘔吐,面赤,服消導、清熱之劑,飲食已消,熱、赤如故。余曰:此胃經虛熱耳!用四君子湯加升麻、柴胡各二分,四劑而痊。

白話文:

擬定諸方

治療小孩肝經火氣旺盛,眼睛頻繁轉動,痰氣上升,或者高燒抽搐,臉色發紅,脈搏有力,但脾胃沒有受損的情況,應該瀉肝火。

藥方組成:川芎(八分),當歸(用酒洗過),柴胡,橘紅,枳殼(炒過),天麻(各六分),甘草(四分),茯苓,白芍藥(炒過,各八分),黃連(用酒炒過,四分),薄荷(三分)。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二錢,用薑和水煎服。

我認為,上述症狀如果是肝經風熱引起的,就適合用這個藥方;如果是肝經血虛燥熱引起的,就應該用六味丸;如果是肝木剋制脾土,就應該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柴胡;如果是肺金剋制肝木,就應該用瀉白散;如果是腎水不能滋養肝木,就應該用六味丸;如果病癒後出現驚悸失眠,或者睡覺時抽搐、磨牙,就應該用歸脾湯加上茯苓、五味子。凡是身體有餘的,屬於邪氣實;不足的,屬於真氣虛。凡是有餘的病,要認為是不足,經書說:邪氣入侵的地方,正氣必然虛弱。

有個姓王的小孩,名叫陽湖,八歲,摔傷股骨,正骨科醫師幫他接好。我看他的臉色,青中帶黃,嘴角微微抽動,這是肝木侵犯脾土的症狀。而且氣血筋骨都靠脾土滋養,只要強壯脾氣,傷勢自然會好。於是用了六君子湯加上鉤藤、當歸,三十幾劑後,所有症狀都好了。

有個小孩,三歲,因為受到驚嚇而抽搐、發燒、痰多,長期服用抱龍丸等清風化痰的藥,反而導致臉色時紅時青。我認為這是心肝二經血虛風熱而生痰,屬於不足的現象。先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肝腎,輔以六君子湯,少加柴胡、升麻,調理脾胃,所有症狀立刻消退而痊癒。

治療小孩脾經不足,脾土衰敗,肝木侵犯脾土,導致眼睛微微轉動,四肢輕微抽搐,或者出現潮熱往來,脾胃受損,食慾不佳,或者腹瀉、嘔吐,臉色發黃,脈搏無力的情況,應該補養脾胃。

藥方組成:白朮(一錢三分),黃耆(用蜜炙過),川芎,當歸(用酒洗過),陳皮,人參,肉豆蔻(煨過),神麯,葛根(各五分),白芍藥(一錢,用酒炒過),黃連,甘草(炙過,各四分),半夏,白茯苓(各七分)。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用薑和水煎服。

我認為,上述症狀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可以用五味異功散補養,虛寒的可以加木香,或者再加炮薑溫熱;如果是因為脾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提升;如果口渴,可以用七味白朮散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寒水侵犯脾土,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炮薑溫熱;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肝木侵犯脾土,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白芍、半夏來調理;如果是因為肝木過於旺盛,脾土受到抑制,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炒山梔來平息;如果是因為吃了魚肉等食物傷了脾胃,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上山楂、砂仁來消除積滯;如果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腹痛,或者腹瀉清稀,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木香、炮薑來溫熱;如果是因為吃了辛辣熱性食物停留在腸胃,導致嘔吐酸水,或者大便積滯不暢,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黃連、吳茱萸、木香來調和;如果食物積滯去除後,腹瀉仍然不止,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肉豆蔻、補骨脂、木香、煨薑來補養脾腎;如果腹瀉停止後,食慾仍然不佳,可以用白朮散來補養脾胃。

有個小孩,因為吃東西積滯而發燒,臉色發紅,有人用養胃湯、枳實、黃連、山楂等藥來治療,反而更加腹脹,午後發燒,按肚子不痛。我認為雖然食物已經消化,但脾胃又受損傷,用六君子湯幾劑就痊癒了。

有個小孩,因為吃東西積滯而發燒、嘔吐,臉色發紅,服用消食導滯、清熱的藥後,食物雖然消化了,發熱、臉紅的情況依舊。我說:這是胃經虛熱!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柴胡各二分,四劑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