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五 (5)
卷之五 (5)
1. 驚搐
小兒驚搐之症必有痰,或因驚而痰聚,或因痰而致驚。古人治驚方中,俱兼痰藥,必須先治其痰,然後瀉火清神。若痰壅塞胸膈不去,則瀉火、清神之藥,無所施其功也,二陳湯加竹瀝,入少薑汁,最穩;痰重者,滾痰丸、白餅子、利驚丸下之。滾痰丸下熱痰,白餅子、利驚丸下痰積。
在上者宜吐之,重則用藥吐,輕則探吐之。若不必吐下,以二陳為主,脾虛有熱痰,加白朮、芩、連;風痰稠結,加南星、貝母、枳實;胃虛生痰,加白朮、麥芽、竹瀝。
愚按前症若因心肝二經風熱熾盛,兩目連札,四肢抽搐,宜治肝清心;若因心經蘊熱,叫呼戰慄,宜清熱安神;若因肺感風邪,氣急喘促,宜治痰理肺;若因飲食停滯,噯吐,困睡,宜消導健脾;若因脾肺虛弱而風痰壅盛,以致前症,但宜補中益氣為主。若執用祛風、治痰、理氣之劑,則氣散陰消,而促其危矣。
大尹劉應昌子,患瘰癧,恪用化痰之劑,虛症悉至,殊類驚風。又服祛風至寶丹,小便頻數,肢體抽搐,或兩目連札,咬牙,呵欠,或作嘔懶食,大便重墜,或泄瀉,此土傷而木勝也。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痊。
冬官朱小溪子,項間結核,面色痿黃,肌體消瘦,咬牙,抽搐,頭搖,目札,此肝木克脾土也。用六君子湯、九味蘆薈丸而愈。
憲幕顧斐齋玄孫,二周,項結核,兩臂反張,索敗毒之藥。余意其症屬風熱傷肝,血燥筋攣,未敢敷藥。翌早請治,果系前症,遂與六味丸一服,侵晨灌之,午後肢體如常。
儒者王文遠子,患瘰癧,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劑,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而致急驚風也。遂用加味小柴胡加鉤藤、山梔、芎、歸一劑,又以六味丸料加五味、麥門煎服而安。
小兒忽然驚搐,目上視,搖頭,咬牙,症候怪異,世俗多作肝經有餘之症,投以驚藥,豈知飲食停滯,痰涎壅積,亦多類驚者。便須審察有無傷積,腹痛,胸滿,嘔吐,惡食,輕則消滯化痰,重則探吐滯積,而後調之。又有因感冒、吐瀉而發熱,氣血虛為熱所迫,雖見驚症,不可即服驚藥,但調治吐瀉、感冒,則氣自定、熱自退,而驚自除矣。
愚按前症若因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加芍藥、木香、柴胡;若因脾土虛而自病,用五味異功散。大凡飲食停滯,痰積壅滿,而見驚症,實因脾土虛弱,不能運化所致,但健脾胃,則食自消、痰自化。若輕用驚藥、風藥,反所以成其風而重其病也。況脆嫩臟腑,安能受峻厲之劑耶?若專治其病則誤矣。
姚儀部子,每停食身發赤暈,用清中解鬱湯而愈,後患搖頭,咬牙,痰盛,發搐,吐出酸味。待其吐盡,翌日少以七味白朮散,後日以參苓白朮散調理脾胃,遂不復患。大抵吐後兒安,不必更服藥也。
白話文:
標題: [驚搐]
內容: 小孩出現驚搐的症狀,一定伴隨着痰,可能是由於驚嚇導致痰液積聚,也可能是因爲痰液積聚而引起驚搐。古人的治療驚搐的處方中,都包含了化痰的藥物,必須先解決痰的問題,然後才能清熱、鎮靜神經。如果痰堵塞在胸膈之間無法排出,那麼清熱和鎮靜神經的藥物就無法發揮功效。使用二陳湯加竹瀝,加入少量薑汁,是最穩定的方法;如果痰嚴重,可以使用滾痰丸、白餅子、利驚丸來排痰。滾痰丸可以清除熱痰,白餅子和利驚丸則可以去除積聚的痰。
如果痰在上部,應該用催吐的方式處理,嚴重時用藥物催吐,輕微時可以用手指刺激喉嚨。如果不需要催吐,可以以二陳湯爲主,如果脾虛並伴隨熱痰,可以添加白朮、黃芩、黃連;如果是風痰稠結,可以添加南星、貝母、枳實;如果是胃虛導致生痰,可以添加白朮、麥芽、竹瀝。
我認爲,如果因爲心肝兩經的風熱旺盛,造成雙眼緊閉,四肢抽搐,應治療肝臟和清理心臟;如果因爲心經內熱,孩子會尖叫、戰慄,應該清熱安神;如果因爲肺部受到風邪,呼吸急促,應該治療痰液和調理肺部;如果因爲飲食停滯,噯氣、嘔吐,嗜睡,應該消食導滯和健脾;如果因爲脾肺虛弱,風痰壅盛,引發上述症狀,應該以補中益氣爲主。如果只用祛風、化痰、理氣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氣血散失,陰液消耗,從而加劇病情。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病例:
- 一個小孩患有瘰癧,嚴格使用化痰藥物後,身體變得虛弱,症狀類似驚風。後來服用了祛風至寶丹,小便頻繁,肢體抽搐,雙眼緊閉,咬牙,打哈欠,或者嘔吐,食慾不振,大便沉重,或者腹瀉,這是土傷而木勝的症狀。最後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癒。
- 冬官朱小溪的兒子,頸部有腫塊,臉色萎黃,身體消瘦,咬牙,抽搐,頭部搖晃,眼睛緊閉,這是肝木剋制脾土的症狀。最後使用六君子湯和九味蘆薈丸治癒。
- 憲幕顧斐齋的玄孫,兩週大,頸部有腫塊,雙臂反張,要求使用敗毒藥物。我認爲他的症狀屬於風熱傷害肝臟,血液乾燥,肌肉痙攣,不敢用藥。第二天早上請醫生治療,確認是之前的症狀,於是服用了一劑六味丸,早晨灌服,下午肢體恢復正常。
- 儒者王文遠的兒子,患有瘰癧,痰多發搐,服用了含有金石、香料、乾燥成分的藥物,手足肌肉痙攣,這是肝血再次受傷,導致急性驚風。最後使用加味小柴胡加鉤藤、山梔、芎、歸一劑,以及六味丸材料加上五味、麥門冬煎服,病情得到緩解。
- 一個小孩突然驚搐,眼睛向上看,搖頭,咬牙,症狀怪異,通常被誤認爲是肝經有餘的症狀,使用驚藥治療,卻不知道飲食停滯,痰液積聚,也可能引起類似驚風的症狀。必須仔細檢查是否有食物殘留,腹痛,胸悶,嘔吐,厭食等症狀,輕微時使用消滯化痰藥物,嚴重時使用探吐方法,然後再進行調理。還有可能是因爲感冒、嘔吐、腹瀉而發熱,氣血虛弱被熱氣逼迫,即使出現驚風症狀,也不能立即使用驚藥,只要調理嘔吐、腹瀉和感冒,那麼氣自然就會穩定,熱自然就會消退,驚風也會消失。
- 我認爲,如果因爲肝木侮脾土,使用六君子湯加上芍藥、木香、柴胡;如果因爲脾土虛弱而自身出現問題,使用五味異功散。一般來說,飲食停滯,痰液積聚,而出現驚風症狀,實際上是由於脾土虛弱,無法消化和轉化食物,只要健脾胃,食物自然會消化,痰液自然會化解。如果輕率使用驚藥、風藥,反而會加重風邪,加重病情。何況小孩的臟腑嬌嫩,怎麼能承受強烈的藥物呢?如果只針對症狀治療,那就錯了。
- 姚儀部的兒子,每次飲食停滯,身體會出現紅暈,使用清中解鬱湯治癒,之後患有搖頭、咬牙、痰多、發搐、嘔吐酸味。等到嘔吐結束後,第二天少量服用七味白朮散,第三天用參苓白朮散調理脾胃,之後不再患病。一般而言,嘔吐後小孩會感覺舒適,不必再服用藥物。
- 一個小孩,飲食停滯,服用通利藥物後出現嘔吐、腹脹,這是脾胃再次受傷。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癒。
- 一個小孩,雙眼緊閉,手足發搐,多次服用天麻防風丸等藥物來祛風化痰,之前的症狀沒有改善,痰反而更加嚴重,直到他進食後症狀才稍微好轉,觀察他的鼻樑和左臉頰,顏色青黃。我說:脾主涎,這是肝木剋制脾土,不能控制涎液,這不是痰過多。於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柴胡、鉤藤,兩劑後,飲食逐漸增加,各種症狀逐漸改善,再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