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枳朮丸論

人之一身,脾胃為主。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矣。人惟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損傷脾胃。胃損則不能納,脾損則不能化,脾胃俱損,納化皆難,元氣斯弱,百邪易侵,而飽悶、痞積、關格、吐逆、腹痛、泄痢等症作矣。況人與飲食,豈能一一節調,一或有傷,脾胃便損,飲食減常,元氣漸憊矣。

故潔古制枳朮之丸,東垣發脾胃之論,使人常以調理脾胃為主,後人稱為醫中王道,厥有旨哉!近世論治脾胃者,不分陰陽氣血,而率皆理胃所用之藥,又皆辛溫燥熱助火消陰之劑,遂致胃火益旺,脾陰愈傷,清純中和之氣,變為燥熱,胃脘乾枯,大腸燥結,脾臟漸絕,而死期迫矣。

白話文: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脾胃,胃負責接收食物,脾負責消化吸收。胃陽負責推動氣機,脾陰負責統攝血液,脾胃協調運作,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人體就能保持健康。如果飲食不節,作息不規律,就會損傷脾胃。胃損傷就無法接收食物,脾損傷就無法消化吸收,脾胃雙雙受損,就會導致元氣虛弱,百病叢生,出現飽脹、痞積、關格、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而且,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注意飲食節制,一旦不小心傷了脾胃,就會影響飲食,元氣也會逐漸衰弱。

因此,古人創製了枳朮丸,醫學大家李東垣也提出了重視脾胃的論點,強調要以調理脾胃為醫治根本,後世稱之為醫學王道,的確有道理。然而,近代醫學在治療脾胃疾病時,往往不分陰陽氣血,一味地用理胃的藥物,這些藥物大多辛溫燥熱,助長胃火,損傷脾陰,導致身體原本的清氣平和之氣轉變為燥熱,胃脘乾燥,大腸便秘,脾臟逐漸衰竭,最終走向死亡。

殊不知脾胃屬土屬濕,位居長夏,故濕熱之病十居八九,況土旺四季,寒熱溫涼各隨其時,豈可偏用辛熱之劑哉!今舉枳朮丸方,立加減法於後。

白朮(二兩),枳實(一兩,麩炒)

上為細末,荷葉包飯燒取出,杵爛和藥,杵勻,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下。此法一補一消,取飲食緩化,不令有傷。東垣加陳皮一兩,名枳朮橘丸,治老幼元氣衰弱,飲食少進,久服令人多食而不傷。

白話文:

卻不知脾胃屬土屬濕,位居長夏,所以濕熱的病症十之八九都是這個原因,更何況土氣旺盛的季節,寒熱溫涼隨季節變化,怎麼可以偏用辛熱的藥呢?現在舉例「枳朮丸」的方劑,並在後面列出加減法。

白朮(二兩),枳實(一兩,麩炒)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荷葉包飯燒熟取出,搗爛後加入藥粉,充分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六十顆,用清米湯送服。這個方法一補一消,促進飲食消化,避免造成損傷。東垣加了陳皮一兩,稱為「枳朮橘丸」,用來治療老幼元氣衰弱、食慾不振的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增進食慾而不傷身。

愚按經云,脾為消化之器,熏蒸腐熟五穀者也。若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則不能運化其精微,故噯氣、吞酸、脹滿、痞悶之症作矣。故用此丸消之,實非專主補養。若脾胃虛弱者,宜用四君子湯;脾胃虛寒者,宜用四君子加炮姜;命門火衰者,用八味丸。

廷評張汝翰,飲食難化,服枳朮丸,體瘦,發熱,脈浮大。余以為命門火衰,而脾胃虛寒,用八味丸,不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體充。

工部陳禪亭患前症,服消導之藥益甚。余曰:此火衰而不能生土,故脾病也。當益火則土自實而脾安矣。不悟,仍服前藥,後遂歿。

白話文:

古書記載,脾臟是消化器官,負責將五穀蒸煮、消化成精華。如果飲食過量,腸胃就會受傷,無法運化食物的精華,就會出現打嗝、反酸、腹脹、胸悶等症狀。所以使用這個藥丸來消除這些症狀,其實不是專門用來補養身體。如果脾胃虛弱的人,應該服用四君子湯;脾胃虛寒的人,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加上炮薑;腎陽虛弱的人,應該服用八味丸。

張汝翰飲食難以消化,服用枳朮丸後,身體消瘦,發熱,脈搏浮大。我認為他是腎陽虛弱,而且脾胃虛寒,所以給他服用八味丸。不到一個月,他的食慾就恢復了,三個月後,身體就恢復了正常。

工部陳禪亭患有同樣的症狀,服用消導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我說:「這是腎陽虛弱,無法滋養脾臟,所以脾臟才會生病。應該補腎陽,這樣脾臟就會自然強健。」他不明白,還是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最後就去世了。

若元氣素弱,飲食難化,食多即腹內不和,疼痛,泄瀉,此虛寒也,加人參、白芍藥(酒炒)、神麯(炒)、大麥芽(炒杵去皮)一兩。

愚按前方乃飲食所傷之治法也。東垣先生云:亦有六淫而致瀉者,有七情而致瀉者,又有飲食所傷而致瀉者,有因胃氣下流而致泄者,有因風而成飧泄者,有因痰積於上焦,以致大腸不固而泄者,有因脾胃氣虛而泄者。

治法:外淫所傷,當調六氣;七情所傷,當平五臟;飲食所傷,當消停滯;胃氣下流,當升舉之;因風而成,當解散之;痰積於上焦,當去其痰,而不治其泄;脾胃氣虛者,當補益之。

白話文:

如果人體元氣本來就虛弱,導致食物難以消化,吃太多就容易腹脹、疼痛、腹瀉,這是虛寒的表現。可以用人參、白芍(酒炒)、神麴(炒)、大麥芽(炒杵去皮)各一兩來治療。

古人認為,腹瀉的成因很多,除了飲食所傷,還有六淫(風寒暑濕燥寒)、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以及其他因素,例如胃氣下流、風寒、痰積於上焦、脾胃氣虛等等。

治療腹瀉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下藥:外感六淫,要調和六氣;七情所傷,要平復五臟;飲食所傷,要消解積滯;胃氣下流,要升舉胃氣;因風寒導致腹瀉,要驅散風寒;痰積於上焦,要化痰,而不是直接治療腹瀉;脾胃氣虛,要補益脾胃。

丹溪先生謂飲食畢而腸鳴、腹痛、瀉盡食物者,脾虛食瀉,用理中湯加炮姜;攻刺腹痛,洞下水穀,名寒瀉,用理中湯送大戊己丸,寒甚者附子桂香丸,惡食者八物湯;糞色青黃,肛門痛,煩躁作渴,小便不利者,名熱瀉,用五苓散、香連丸;瀉而惡食,而氣噫腐臭者,名食瀉,治中湯加砂仁,或送感應丸。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吃飯完後腸子就鳴叫,肚子痛,並且把食物全部瀉掉,這是脾虛食瀉,可以用理中湯加炮姜治療;如果肚子痛得厲害,並且瀉下水穀,稱為寒瀉,可以用理中湯送大戊己丸,寒氣重者可用附子桂香丸,如果食慾不好,則用八物湯。

如果大便顏色青黃,肛門疼痛,煩躁口渴,小便不暢,稱為熱瀉,可以用五苓散、香連丸治療;如果瀉肚子還沒有食慾,並且放屁有腐臭味,稱為食瀉,可以用治中湯加砂仁治療,也可以用感應丸送服。

金憲高如齋,飲食難化,腹痛,泄瀉,用六君子加砂仁、木香治之而痊,後復作完穀不化,腹痛,頭疼,體重困倦。余以為脾虛受濕,用芍藥防風湯而愈。

太僕楊舉元,先為飲食停滯,小腹重墜,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漸愈,後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得,用升陽除濕防風湯而痊,後心腹作痛,飲食不甘,用和中丸倍加益智仁而尋愈。

白話文:

金憲高如齋,飲食難消化,肚子痛,拉肚子,醫生用六君子湯加砂仁、木香治療,病就好了。後來又復發,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了,肚子痛,頭疼,身體沉重疲倦。醫生認為是脾虛受濕,用芍藥防風湯治療,病就好了。

太僕楊舉元,之前飲食停滯,小腹沉重下墜,醫生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治療,逐漸好轉。後來飲食難消化,大便不成形,裡急後重,經常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醫生用升陽除濕防風湯治療,病就好了。後來心腹疼痛,吃東西沒味道,醫生用和中丸加倍益智仁治療,病慢慢就好了。

光祿楊立之,元氣素弱,飲食難化,泄瀉不已,小便短少,灑淅惡寒,體重節痛。余以為脾肺虛,用升陽益胃湯而痊。大凡泄瀉服分利調補等劑不應者,此肝木鬱於脾土,必用升陽益胃之劑,庶能保生。其五臟勝負所致者,見第二卷泄瀉各條下。

若素有痰火,胸膈鬱塞,咽酸噎氣,及素有吞酸吐酸之症,或有酒積,泄瀉結痛,此皆濕熱也,加黃連(薑汁炒)、白芍藥(酒炒)、陳皮各一兩,石膏、生甘草各五錢,縮砂、木香各一錢,川芎四錢。

白話文:

光祿寺的楊立之,原本元氣虛弱,飲食不易消化,經常腹瀉,小便量少,身體容易出汗,畏寒,關節疼痛。我認為是脾肺虛弱,便用升陽益胃湯治療,結果痊癒。

一般來說,如果腹瀉患者服用分利調補等藥物沒有效果,很可能是肝木鬱於脾土,這時必須使用升陽益胃的藥方,才能保住性命。至於五臟相生相剋所導致的腹瀉,請參考第二卷中關於腹瀉的各條內容。

若患者平時就有痰火,胸膈鬱塞,咽喉酸痛,呼吸困難,或經常吞酸吐酸,或是因為飲酒過多而導致腹瀉、腹痛,這些都是濕熱的症狀,可以加黃連(薑汁炒)、白芍藥(酒炒)、陳皮各一兩,石膏、生甘草各五錢,縮砂、木香各一錢,川芎四錢。

愚按前症吐酸吞酸,大略不同。吐酸者,濕中生熱;吞酸者,虛熱內郁。皆屬脾胃虛寒,中傳末症。故《內經》以為火者,指其病形而言也;東垣以為胃寒者,指其病本而言也。凡患此者,先當辨其吞吐,而治以固本元為主。若服寒涼,復傷胃氣,則實實虛虛者矣。復審其脾氣虛而飲食不能輸化,濁氣不能下降者,須用六君子湯補養脾胃為主,少佐越鞠丸以清中。故東垣先生云,邪熱不殺穀。

若誤認為實熱,而妄用寒涼,必變敗症。

若傷食飽悶痞塞不消,加神麯、麥芽、山楂各一兩;有食積痞塊在腹者,再加黃連、厚朴(俱薑製)各五錢;積堅者,再加蓬朮(醋煮)、昆布各三錢。

白話文:

古人認為,吐酸和吞酸雖然都與胃酸有關,但病因不同。吐酸是濕氣在體內生熱,而吞酸是虛熱鬱積在體內。這兩種情況都屬於脾胃虛寒,是病情的後期表現。《內經》說「火」,指的是病症的表現;東垣先生說「胃寒」,指的是病症的根源。治療這種病,首先要區分是吐酸還是吞酸,然後以固本培元為主要治療方向。如果服用寒涼藥物,反而會損傷胃氣,讓原本虛弱的體質更加虛弱。另外,還要觀察脾胃虛弱的情況,如果飲食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濁氣不能下降,就需要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胃,並配合越鞠丸來清熱。東垣先生說:「邪熱不殺穀」,意思是不要用寒涼藥物去消滅脾胃的正氣。

如果誤認為是實熱,而胡亂使用寒涼藥物,就會導致病情惡化。

如果出現傷食、飽脹、胸悶、痞塞、難以消化的情況,可以加入神麴、麥芽、山楂各一兩;如果腹中有食積塊,可以再加入黃連、厚朴(用薑製)各五錢;如果積塊堅硬,可以再加入蓬朮(醋煮)、昆布各三錢。

愚按前症若脾胃素實,止因倍食暴傷而患者,宜用前藥,否則慎用也。東垣云:脾胃之氣壯,則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前症若因脾氣虛弱,不能腐化者,宜培補之;若脾胃虛寒者,宜溫養之;若命門火衰者,宜溫補之。大凡食積痞塊症為有形,所謂邪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惟當養正則邪積自除矣。

雖云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氣未虛,元氣尚實,乃可用也。或病久虛羸,或元氣素弱者,亦當固本為主,而佐用前法,不然反致痞滿不食、而益其病矣。然古人立法,皆備其常也,而為按圖索驥可乎?學者推此而用,其庶幾乎!

若傷冷食不消,腹痛,溏泄,加半夏(薑製)一兩,縮砂、乾薑、神麯(各炒)、大麥芽各五錢。

白話文:

如果患者脾胃本來就比較强健,只是因為過度飲食、暴飲暴食而導致病症,可以使用之前的藥方;否則就要慎重使用。

东垣先生说,脾胃的氣力強壯,就能吃得多也不伤身,即使过了吃饭时间也不觉得饿。 如果病症是因为脾氣虛弱,不能消化食物,就要补益脾胃; 如果脾胃虛寒,就要溫暖它; 如果肾阳不足,就要溫補腎陽。 總而言之,食物积滞造成的痞块是看得见的,就像邪气盛则为实,真气不足则为虚一样,只要调理正气,邪气自然就会消除。

虽然说要削去坚硬的部分,去除外来的病邪,但如果胃氣還沒有虛弱,元氣仍然充实,就可以使用之前的药方。 如果是长期生病导致身体虚弱,或者元氣本来就比较弱的人,就要以固本为主,辅助使用之前的方剂。 否则反而会导致腹胀不消化,加重病情。

然而古人制定这些方剂,都是针对一般情况的,怎么能像照着图索骥一样生搬硬套呢? 学习者应该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是因为吃冷食不消化,肚子痛,拉肚子,就加姜制半夏一两,缩砂、干姜、神曲(都炒过)、大麦芽各五钱。

愚按前症若傷性熱之物者,用二陳加黃連、山楂;傷濕面之物者,用二陳加神麯、麥芽;傷米食者,用六君加谷櫱;傷麵食者,用六君加麥櫱;傷肉食者,用六君加山楂;傷魚腥者,用六君倍加陳皮;傷角黍炊飯者,用六君倍加酒麴;若物已消而瀉未愈者,此脾胃受傷也,宜用六君子湯;若飲食減少,或食而難化者,屬脾胃虛寒也,加炮薑、木香、肉果,不應加五味、吳茱、骨脂;脾腎虛寒者,須服八味丸,否則多患脾虛中滿之症。

其神麯、麥芽,雖助戊土,以腐熟水穀,麥芽一味,余嘗以治婦人喪子,乳房脹痛欲成癰者,用一、二兩炒熟,煎服即消,其破血散氣可知矣。丹溪云麥芽消腎,《婦人良方》云神麯善下胎,皆克伐之功多而補益之功少,亦不宜輕用。

白話文:

古人認為,如果吃了一些容易導致上火的食物,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黃連、山楂來調理;如果吃了一些濕氣重的食物,則可用二陳湯加上神麴、麥芽來調理;如果吃太多米飯,可以用六君湯加上谷芽來調理;如果吃太多麵食,可以用六君湯加上麥芽來調理;如果吃太多肉類,可以用六君湯加上山楂來調理;如果吃太多魚腥,可以用六君湯並增加陳皮的用量來調理;如果吃太多糯米飯,則可以用六君湯並增加酒麴的用量來調理。

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了,但腹瀉還沒有好,就說明脾胃受傷了,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如果食慾減退,或者吃下去的食物難以消化,就是脾胃虛寒,可以加入炮薑、木香、肉果,但不能加五味子、吳茱萸、骨脂。如果脾腎虛寒,就需要服用八味丸,否則容易導致脾虛中滿的症状。

神麴、麥芽雖然可以幫助脾土,使水穀更容易消化,但麥芽本身具有破血散瘀的功效。我曾經用它來治療婦女因喪子而導致乳房脹痛,快要化膿的症状,只需要炒熟一兩到兩兩,煎服即可消腫,由此可見其破血散瘀的功效。丹溪認為麥芽可以消腎,而《婦人良方》也記載神麴善於下胎,它們都具有較强的攻伐作用,補益作用較弱,因此也不宜輕易使用。

唐儀部胸內作痛月餘,腹亦痛,左關弦長,右關弦緊,面色黃中見青。此脾胃虛弱,肝邪所乘,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木香,二劑而愈;又用六君子湯,二劑而安。

李儀部常患腹痛,余以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即愈。一日因怒,肚腹作痛,胸脅作脹,嘔吐不食,肝脈弦緊,面色青黃。此肝乘脾也,仍用補中益氣吞左金丸,一服即愈。

若人性多氣惱,夾氣傷食,氣滯不通,加川芎、香附(炒)各七錢,木香、黃連(姜炒)各五錢。

白話文:

唐儀部胸部疼痛了一个多月,肚子也痛,左手腕的脉搏跳动无力,右手腕的脉搏跳动紧实,脸色发黄,还带着青色。这是脾胃虚弱,肝气入侵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木香,两剂就治好了;又用六君子汤,两剂就安稳下来。

李仪部经常肚子痛,我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子就治好了。有一天他因为生气,肚子痛,胸口两侧胀痛,呕吐不吃饭,肝脉弦紧,脸色青黄。这是肝气犯脾,仍用补中益气汤加左金丸,一服就治好了。

如果人的性格容易生气,导致气滞伤食,气机不通畅,就加川芎、香附(炒)各七钱,木香、黄连(姜炒)各五钱。

愚按前症若因中氣虛弱,不能運行者,宜用六君子加山梔、木香;如不應,送保和丸。

太守朱陽山,因怒腹痛作瀉,或兩脅作脹,或胸乳作痛,或寒熱往來,或小便不利,或飲食不入,嘔吐痰涎,神思不清。此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加山梔、炮薑、茯苓、陳皮、制黃連,一劑即愈。(制黃連,即黃連、吳茱萸等分,用熟水拌濕,罨二、三日,同炒焦,取黃連。後仿此。)

陽山之內,素善怒,胸膈不利,吐痰甚多,吞酸噯腐,飲食少思,手足發熱,所服非芩、連、枳實,必檳、蘇、厚朴。左關弦洪,右關弦數。余以為肝火血燥,木乘土位也。朝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肝木,夕用六君子加當歸、芍藥,以調補脾土,不月而愈。後因恚怒,前疾復作,或用二陳加石膏,服之吐涎如湧,外熱如灼,脈洪大按之如無。

白話文: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若是因為中氣虛弱,無法運作,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山梔、木香;若無效,就服用保和丸。

太守朱陽山,因為生氣導致腹部疼痛腹瀉,或兩側肋骨脹痛,或胸部乳房疼痛,或寒熱交替,或小便不順暢,或飲食不進,嘔吐痰涎,神志不清。這是肝木克脾土,應該用小柴胡湯加山梔、炮薑、茯苓、陳皮、制黃連,服用一劑即可痊癒。(制黃連,就是將黃連和吳茱萸等量,用熟水拌濕,悶二、三天,一起炒焦,取黃連。以後仿照此法。)

朱陽山平時容易生氣,胸膈不舒,吐痰很多,吞酸噯腐,飲食少思,手足發熱,所服藥物不能含有黃芩、黃連、枳實,必須含有檳榔、蘇子、厚朴。左手關脈弦緊洪大,右手關脈弦數。我認為這是肝火血燥,木克土的現象。早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肝木,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芍藥,調補脾土,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後來因為生氣,以前的病又發作了,就服用二陳湯加石膏,服用後就吐出大量的涎液,體表發熱像灼燒一樣,脈象洪大按壓起來如同沒有脈搏。

余曰:脾主涎,乃脾損發熱而涎泛溢也。用六君子加薑、桂,一服即睡覺,而諸症頓失,又數劑而康。若服理氣化痰等藥,必變腹脹、喘促、腿浮膝腫、淋瀝等症,急用濟生加減腎氣丸救之,多有得生者。詳見各方。

若胸膈不利,過服辛香燥熱之藥,以致上焦受傷,胃脘乾燥,嘔吐,噎膈,反胃,加黃連(姜炒)、山梔仁(炒)各五錢,白芍藥、當歸各一兩,桔梗、生甘草、石膏各三錢。胸膈頑痰膠結,及大便燥秘,再加芒硝五錢。

愚按王安道先生曰:內膈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若病而吐,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治法:若脾胃氣虛而胸膈不利者,用六君子湯壯脾土生元氣;若辛熱之劑而嘔吐噎膈者,用四君子加芎、歸,益脾土以抑陰火;胃火內格而飲食不入者,用六君子加芩、連清熱養胃;若病嘔吐,食入而反出者,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溫中補脾;若服耗氣之劑,血無所生,而大便燥結者,用四君子加芎、歸補脾生血;若火逆衝上,食不得入者,用四君子加山梔、黃連清熱養血;若痰飲阻滯而食不得入者,用六君子加木香、山梔補脾化痰;若脾胃虛寒,飲食不入或入而不化者,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溫補脾胃。更非慎房勞、節厚味、調飲食者,不治;年高無血者,亦不治。

白話文:

我說:脾臟主管唾液,這是因為脾臟受損導致發熱,所以唾液才會泛溢出來。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薑、桂,喝一劑就能睡覺,各種症狀立刻消失,再服用幾劑就康復了。如果服用理氣化痰的藥物,一定會變成腹脹、喘促、腿浮腫、小便淋漓等症狀,必須緊急用濟生[加減腎氣丸]救治,很多人都因此得救了。詳細內容請參考各個藥方。

如果胸膈不暢,過度服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就會導致上焦受傷,胃脘乾燥,出現嘔吐、噎膈、反胃等症狀,可以加入黃連(姜炒)、山梔仁(炒)各五錢,白芍藥、當歸各一兩,[桔梗]、生甘草、石膏各三錢。如果胸膈頑痰膠結,並且大便乾燥便秘,可以再加入[芒硝]五錢。

我認為王安道先生說得對:內膈嘔逆,食物無法入口,這是因為有火氣;如果生病而嘔吐,食物吃進去又吐出來,這是因為沒有火氣。治療方法:如果脾胃氣虛,胸膈不暢,可以用六君子湯補脾土,生元氣;如果因為辛熱藥物導致嘔吐、噎膈,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益脾土以抑制陰火;如果胃火內格,飲食無法入口,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芩、連清熱養胃;如果生病嘔吐,食物吃進去又吐出來,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炮姜溫中補脾;如果服用耗氣的藥物,血液無法生成,導致大便乾燥便秘,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補脾生血;如果火氣逆衝向上,食物無法入口,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山梔、黃連清熱養血;如果痰飲阻滯,食物無法入口,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山梔補脾化痰;如果脾胃虛寒,飲食無法入口或者吃進去不能消化,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炮姜溫補脾胃。此外,一定要注意房事勞累、節制厚味、調養飲食,否則無法治癒;年紀大、體內沒有血的人,也不能治癒。

一男子,食少胸滿,手足逆冷,飲食畏寒,發熱,吐痰,時欲作嘔。自用清氣化痰之劑,胸腹愈脹,呼吸不利,吐痰,嘔食,小便淋漓,又用五苓散之類,小便不利,諸病益甚。余曰:此脾土虛寒無火之症,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非氣膈所致。遂用八味丸、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薑、桂,旬日乃愈。

秀才楊君爵,年將五十,胸痞,少食,吐痰,體倦,肌肉消瘦。所服方藥,皆耗氣、破血、化痰、降火。余曰:此氣鬱所傷,陽氣不能升越,屬脾經血虛之症,當用歸脾湯解鬱結、生脾血,用補中益氣壯脾氣、生髮諸經,否則必為中滿氣膈之患。不信,仍服前藥,後果患前症而歿。

白話文:

一位男子,吃飯很少,胸口悶脹,手腳冰冷,吃東西怕冷,發燒,吐痰,時常想吐。他自己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結果胸腹更加脹滿,呼吸不順暢,還吐痰,嘔吐食物,小便頻頻。他又服用五苓散類的藥物,結果小便不順暢,所有病症都更加嚴重。我說:「這是脾土虛寒無火的情況,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能消化反而吐出來,不是氣膈導致的。」於是就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再加上半夏、茯苓、生薑、桂枝,十天後就痊癒了。

秀才楊君爵,年近五十歲,胸口鬱悶,食慾不佳,吐痰,身體疲倦,肌肉消瘦。他所服用的藥方,都屬於耗氣、破血、化痰、降火的藥物。我說:「這是氣鬱所傷,陽氣不能上升,屬於脾經血虛的症狀,應該服用歸脾湯來解鬱結、滋養脾血,再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脾氣、生髮諸經,否則必定會導致中滿氣膈的疾病。」他不相信,仍然服用以前的藥物,結果後來就患上了之前的疾病而過世。

若素有痰火者,加半夏(姜炒)、橘紅、白茯苓各一兩,黃芩(炒)、黃連(姜炒)各五錢。

愚按前症亦有因脾氣不足者,有因脾氣鬱滯者,有因脾肺之氣虧損者,有因腎陰虛不能攝水泛而似痰者,有因脾氣虛不能攝涎上溢而似痰者,有因熱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有因驚而得者,有因氣而得者,有因酒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者,有胸中痰鬱而似鬼附者,各審其原而治之。

若人能食好食,但食後反飽難化,此胃火旺脾陰虛也,加白芍藥(酒炒)一兩五錢,人參七錢,石膏(火煅)一兩,生甘草五錢,黃連(炒)、香附(炒)、木香各四錢。

白話文:

如果原本就容易有痰火的人,可以加入半夏(用薑炒過)、橘紅、白茯苓各一兩,黃芩(炒過)、黃連(用薑炒過)各五錢。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可能是脾氣不足造成的,也可能是脾氣鬱滯造成的,還有可能是脾肺之氣虧損造成的,也可能是腎陰虛導致無法收攝水分,所以看起來像痰,也可能是脾氣虛導致無法收攝唾液,所以看起來像痰,還有可能是因為熱而生痰,也可能是因為痰而生熱,也可能是因為風寒暑濕而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驚嚇而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氣機失調而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喝酒而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食物積滯而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脾虛無法運化而導致的,也可能是胸中痰鬱導致像是鬼附身一樣,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分別治療。

如果一個人可以吃得下東西,但是吃飽之後反而難以消化,這是胃火旺盛、脾陰虛造成的,可以加入白芍藥(用酒炒過)一兩五錢、人參七錢、石膏(用火煅燒過)一兩、生甘草五錢、黃連(炒過)、香附(炒過)、木香各四錢。

愚按東垣先生云: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中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而肉削。今能食而難化者,脾氣虛弱,不能腐化水穀,故前藥不應。或熱渴嘔吐,或腹脹泄瀉等症者,乃是脾胃復傷,急用六君子加芍藥、木香、炮姜補之。

亦有屬脾氣鬱結者,當解鬱健脾,若用清涼降火,以致中氣虛痞而不食,或食而食反出,又以為膈噎用行氣化痰者,必不能療也。

若年高人脾虛血燥,易飢易飽,大便燥難,用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人參七錢,升麻、甘草(炙)各四錢。山楂、大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錢。此老人常服藥也。

白話文:

我認為東垣先生說得對:胃氣旺盛,就能吃得多而不傷身體,即使過了飯點也不感到飢餓;脾胃都旺盛,就能吃得多而變胖;脾胃虛弱,就吃不下而變瘦,或者吃得少但還是胖,即使胖了四肢也無力。還有些人吃得多卻很瘦,那是胃火邪氣侵入氣分,導致吃得多卻肉消瘦。現在有些人吃得多卻難消化,是脾氣虛弱,無法消化食物,所以之前的藥物無效。如果出現口渴嘔吐、肚子脹痛腹瀉等症狀,就是脾胃再次受損,需要用六君子湯加上芍藥、木香、炮姜來補益。

也有一些人是脾氣鬱結,需要疏解鬱氣健脾,如果用清涼降火的藥物,反而會導致中氣虛弱,出現食慾不振或吃下去又吐出來的情況。如果誤以為是膈食而用行氣化痰的藥物,肯定無法治癒。

如果老年人脾虛血燥,容易感到飢餓又容易飽腹,大便乾燥難解,可以用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人參七錢,升麻、甘草(炙)各四錢,山楂、大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錢。這是老年人可以常服的藥方。

愚按前症屬形氣、病氣俱不足,脾胃虛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難耳!法當滋補化源。又有脾約症,成無己云,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是也,宜用脾約丸。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肺金受邪,土受木克,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宜用潤腸丸。

病氣有餘之治法也。經云脾為至陰,己土而主陰。然老弱之人,當補中益氣以生陰血。

職方陳莪齋,年逾六旬,先因大便不通,服內疏等劑後,飲食少思,胸腹作脹,兩脅作痛,形體倦怠,兩尺浮大,左關短澀,右關弦澀,時五月。此乃命門火衰,不能生脾土,而肺金又克肝木,決其金旺之際不起,後果然。

白話文: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屬於形氣和病氣都不足,脾胃虛弱,津液和血液枯竭,導致大便困難。治療方法應該滋補化源。此外,也有脾約的症狀,意思是胃氣強盛,脾氣虛弱,約束津液不能四處流布,只輸送至膀胱,所以小便頻繁,大便困難,應該使用脾約丸。陰血枯竭,內火熾盛,肺金受到邪氣侵襲,脾土受到肝木的克制,導致脾肺失調,大便秘結,小便頻數,應該使用潤腸丸。

這是針對病氣有餘的治療方法。經書上說脾臟是至陰,屬己土,主掌陰氣。但對於年老體弱的人,應該補中益氣以滋生陰血。

陳莪齋先生,年過六十,之前因為大便不通,服用內疏等藥物後,食慾不振,胸腹脹滿,兩脅疼痛,身體倦怠,兩尺脈浮大,左關脈短澀,右關脈弦澀,當時是五月。這是命門火衰,不能滋生脾土,而肺金又克制肝木,導致金氣旺盛,無法控制,最終果然應驗。

一老婦,痰喘內熱,大便不通,兩月不寐。此肝肺腎虧損。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三十餘劑,計所進飲食百餘碗,腹始痞悶,乃以豬膽汁導而通之,用十全大補湯調理而安。若間斷前藥,飲食不進,諸症復作。

白話文:

一位年邁婦人,患有痰喘、內熱,大便不通,且已兩個月無法入睡。這是因為肝、肺、腎三臟虧損所致。於是,早上服用六味丸,晚上服用逍遙散,每次服用三十多劑,總共服用了一百多碗的藥物,腹中才開始感到脹悶。之後,用豬膽汁導通排泄,再用十全大補湯調理,身體才漸漸恢復安穩。如果間斷服用之前的藥物,並且不吃東西,各種症狀就會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