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3)

1. 擬治諸方

太宜人,年七十五,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伸屈,口乾,目赤,頭眩,痰湧,胸膈不利,小便赤澀而短少,夜間痰熱殊甚,遍身作癢如蟲行。此肝經氣燥而風動也。用六味地黃丸料加山梔、柴胡治之而愈。

一男子,時瘡愈後,遍身作痛,服愈風丹,半身不遂,痰涎上湧,夜間痛甚。余作風客淫氣,治以地黃丸而愈。

一老婦,兩臂不遂,語言謇澀,服祛風之藥,筋攣骨痛。此因風藥虧損肝血,用八珍湯補氣血,用地黃丸補腎水,乃佐以愈風丹而愈。

一婦人,因怒吐痰,胸滿作痛,服二陳、四物、芩、連、枳殼之類,不應,更加祛風之劑,半身不遂,筋攣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乾,形氣殊倦,此足三陰虧損之症也。余用逍遙散、補中益氣、六味地黃調治。喜其謹疾,年餘諸症悉愈,形體康健。

倒倉後脾虛痰盛,宜先理中治痰,且將風藥、血藥減去,俟中氣復,然後通用。

白朮,白芍藥(各一錢半),陳皮(八分),白茯苓,人參,半夏(薑製),栝蔞仁(各一錢),甘草(炙),黃芩(酒炒),枳實(麩炒,各五分),香附米(鹽水炒),桔梗,麥門冬,麥芽(炒,各七分),黃連(姜炒,四分)

上水煎,入竹瀝三匙、薑汁三匙服。

若寒月覺胃中冷,易泄,加炒乾姜一、二分。

愚按前云倒倉後脾虛痰盛矣,然而方內芩、連、栝蔞、枳實之類,苦寒泄氣克滯之劑,雖兼六君子之調補,恐所益不償所損,雖加乾薑一、二分,亦恐未能濟其寒也。蓋痰之為病,有因熱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飲食積滯而得者,有因腎水虧損津液敗濁而似痰者,有因腎水不足陰火上炎而生痰者,有因脾肺氣虛不能攝涎而似痰者,不能枚舉,當各推所因而治之。

然倒倉之後而痰反盛,必因中氣復傷所致,故治痰用峻厲之劑而痰愈甚者,乃脾氣愈傷,津液不能運化而然耳!前症當補脾胃調中氣,則津液各歸其所,而為元氣矣。

倒倉後大便燥結,頭暈、眼花未除,加當歸身尾、桃仁(去皮尖)各一錢,川芎五分,山藥一錢。

愚按前方若因酒面炙爆致痰膠固,脾氣無虧者,宜用之,若因腎氣虧損,津液不足者,宜用六味丸;因脾氣虛弱者,宜用六君子湯;因中氣虛者,宜用補中益氣湯;因腎氣虧損,水泛上而為痰者,宜用六味丸;曰脾腎虛寒,小水不調,肚腹膨脹者,宜用金匱腎氣丸。

儒者王錄之,素痰甚,導吐之後,大便燥結、頭暈、眼花等症,尺脈浮大,按之則澀。此腎氣虛而兼血虛也。四物送六味丸,四劑,諸症悉退,仍用前丸月餘而康。

僉憲高如齋,素唾痰,服下痰藥痰去甚多,大便秘結,小便頻數,頭暈眼花,尺脈浮大,按之如無。余謂腎家不能納氣歸源,前藥復耗金水而甚。用加減八味丸料煎服而愈。

白話文:

擬治諸方

一位七十五歲的老人,全身疼痛,尤其筋骨疼痛劇烈,無法伸展彎曲,口乾,眼睛紅腫,頭暈,痰多,胸膈不舒暢,小便赤紅澀痛且量少,晚上痰熱尤其嚴重,全身奇癢無比,像蟲子在爬。這是肝經氣血乾燥,風邪入侵造成的。用六味地黃丸的藥材,再加入山梔子、柴胡治療,就痊癒了。

一個男子,瘡瘍痊癒後,全身疼痛,服用治療風邪的藥物後,半身不遂,痰涎湧上,晚上疼痛加劇。我判斷是風邪侵入身體,用六味地黃丸治療,痊癒了。

一位老婦,雙臂不遂,說話含糊不清,服用祛風藥物後,筋攣骨痛。這是因為祛風藥物損傷肝血造成的,用八珍湯補益氣血,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再輔以治療風邪的藥物,就痊癒了。

一位婦女,因為生氣而吐痰,胸部飽滿疼痛,服用二陳湯、四物湯、黃芩、黃連、枳殼等藥物無效,又加用祛風藥物後,半身不遂,筋攣肌肉萎縮,日暮尤甚,內熱,口乾,體力極度衰弱,這是足三陰經虧損造成的。我用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調治。她很謹慎地遵醫囑服藥,一年後諸症都痊癒了,身體也康健了。

產後(倒倉)脾虛痰盛,應該先用理中湯治療痰證,並且減少風藥、活血藥的使用,待脾胃之氣恢復後,再服用其他藥物。

處方:白朮、白芍藥(各一錢半),陳皮(八分),白茯苓、人參、半夏(生薑製)、栝蔞仁(各一錢),炙甘草、酒炒黃芩、麩炒枳實(各五分),鹽水炒香附米、桔梗、麥門冬、炒麥芽(各七分),薑炒黃連(四分)。

水煎服,加入竹瀝三匙、薑汁三匙。

如果在寒冷的月份,感覺胃部寒冷,容易腹瀉,可以增加炒乾薑一、二分。

我認為,前面提到產後脾虛痰盛,但是處方中黃芩、黃連、栝蔞仁、枳實等藥物,都是苦寒泄氣、化痰的藥物,雖然也包含了六君子湯的補益成分,但是恐怕弊大於利,即使增加一、二分乾薑,恐怕也難以抵禦寒邪。痰證的成因有很多,有因熱而生痰的,有因痰而生熱的,有因飲食積滯造成的,有因腎水虧損,津液敗壞而似痰的,有因腎水不足,陰火上炎而生痰的,有因脾肺氣虛,不能攝納涎液而似痰的,不勝枚舉,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治療。

然而,產後痰反而加重,一定是因為脾胃之氣再次受損造成的。所以,用峻猛的藥物治療痰證,反而使痰證加重,這是因為脾氣受損,津液不能運化造成的!前面的症狀應該補益脾胃,調和中氣,則津液各歸其位,恢復元氣。

產後大便秘結,頭暈、眼花未消除,可以增加當歸尾、桃仁(去皮尖)各一錢,川芎五分,山藥一錢。

我認為,如果之前的痰證是因為飲酒、吃辛辣食物導致痰液粘稠,脾氣並未虧損,可以使用這個處方;如果因為腎氣虧損,津液不足,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如果因為脾氣虛弱,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如果因為中氣虛弱,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腎氣虧損,水液上泛而形成痰證,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如果脾腎虛寒,小便不利,腹部膨脹,應該使用金匱腎氣丸。

儒生王錄之,平素痰多,導引吐痰後,大便秘結,頭暈、眼花等症狀出現,尺脈浮大,按之則澀。這是腎氣虛弱,又兼血虛。用四物湯送服六味地黃丸,四劑後,諸症都消失了,仍然服用六味地黃丸一個多月,就康復了。

僉憲高如齋,平素唾液痰多,服用化痰藥後,痰液排出很多,但是大便秘結,小便頻數,頭暈眼花,尺脈浮大,按之如無。我認為是腎臟不能納氣歸元,之前的藥物又損傷了腎精,所以加重了病情。用加減八味丸煎服,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