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1)
1. 風症
愚按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丹溪先生云:大率因血虛受熱,其血已自沸騰,或加之以涉水寒濕,熱血得寒,汙濁凝滯,不得運行,所以作痛。治以辛溫,佐以辛涼,流散寒濕,開通鬱結,血行氣順,無有不安。若因足三陰虧損,當補元氣為主。
敷貼是治皮膚肌肉,針灸是治血脈經絡,滋血是兼治筋骨,筋骨無血則不任矣。
癱瘓痿軟之病,此是無血及兼痰火濕熱耳。古人云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謂小續命湯、西州續命湯、排風湯等藥,如羌活、防風、麻黃、桂枝、烏頭、細辛等劑,皆發散風邪,開通腠理之藥,若誤用之,陰血愈燥也。
愚按前症江南之人所致者,多屬陰虛氣虛、濕熱相火。其癱瘓痿軟,多屬手足陽明等經陰虛濕熱,治者審之。
白話文:
風症
我認為經書上說:風寒濕三種邪氣同時侵犯人體,就會造成痹症。風邪較盛則為行痹(活動受限),寒邪較盛則為痛痹(疼痛為主),濕邪較盛則為著痹(肢體沉重僵硬)。丹溪先生說:大多是因為血虛又受熱,血液本身就已經沸騰,或者又加上涉水受寒濕,熱血遇到寒邪,就會污濁凝滯,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才會疼痛。治療方法是用辛溫的藥物,佐以辛涼的藥物,來疏散寒濕,暢通鬱結,使血行氣順,就不會有不適了。如果因為足三陰經虧損,則應該以補益元氣為主。
敷貼治療皮膚肌肉疾病,針灸治療血脈經絡疾病,滋養血液則可以兼治筋骨疾病,因為筋骨沒有血液滋養就無法正常運作。
癱瘓痿軟的疾病,是因為缺乏血液,又兼有痰、火、濕、熱等邪氣。古人說不能用治療風邪的方法來治療,而使用所謂的風藥,例如小續命湯、西州續命湯、排風湯等藥方,其中包含羌活、防風、麻黃、桂枝、烏頭、細辛等藥物,這些都是發散風邪、疏通肌膚腠理的藥物,如果誤用這些藥物,反而會使陰血更加乾燥。
我認為前面提到的江南地區發生的此類疾病,大多屬於陰虛氣虛、濕熱內蘊。其癱瘓痿軟,多數屬於手足陽明經等陰虛濕熱所致,治療時應仔細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