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0)

1. 風症

一婦人,元氣素虛,勞則體麻、發熱,痰氣上攻。或用烏藥順氣散、祛風化痰丸之類,肢體痿軟,涎自出,面色痿黃,形體倦怠,而脾肺二脈虛甚,此虛而類風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十全大補湯,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尋愈。

一婦人,素性急,患肝風之症,常服搜風順氣丸、秦艽湯之類,後大怒吐血,唇口牽緊,小便頻數,或時自乏。余以為肝火旺而血妄行,遂用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漸愈。後大怒吐血,誤服降火、祛風、化痰之劑,大便頻數,胸滿,少食,用清氣化痰之劑,嘔而不食,頭暈,口乾,不時吐痰,用導痰、降火之類,痰出如湧,四肢常冷。

余曰:嘔而不食,頭暈,口乾,胃氣不能升也;痰出如湧,脾氣不能攝涎也;四肢逆冷,脾氣不能運行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諸症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兼服而安。

鴻臚王繼之室,素有癇症,遇勞役及怒氣則發,良久自省。一日因飲食後勞役失宜,發而半日方省,不能言語,或以為風中於臟,用祛風、化痰、順氣之劑及牛黃清心丸,病益甚,六脈浮大,兩寸虛而不及本部,且進飲食。余曰:此脾胃之氣傷也,若風中於臟,禍在反掌。彼不信,仍用風藥,後果卒。

常避涼風寒露霧濕氣,身熱,四肢汗出,或脫衣去靴襪之時,莫當風取涼,最易感也。惱怒尤忌之,酒後忌當風見涼,脫巾襪後,便用手多磨擦,令毛竅閉。此等病,寒月固怕寒風,暑月外熱,毛竅開尤易感也。

日後若灸火,只灸手足上穴。治風症者,手上如肩髃、曲池、合谷等是也。口歪斜,可灸頰車、承漿。口面上艾炷須小,手足上則可粗也。灸火須自上灸下,不可先灸下後灸上。

愚治一婦人,口眼歪斜,四肢拘急,痰涎不利,而惡風寒,其脈浮緊。此風寒客於手足陽明二經,先用省風湯二劑,後用秦艽升麻湯而愈。

一婦人,體肥胖,頭目眩暈,肢體麻木,腿足痿軟,自汗,聲重,其脈滑數,按之沉緩。此濕熱乘虛脾氣下流於腎肝之部也。用清燥湯、羌活湯漸愈,更佐以加味逍遙散全愈。

面上木處,可將桂枝為末,用牛皮膠和少水化開調敷之,厚一二分。

愚按前症若屬肺氣虛弱者,補脾土;如不應,則補其土母。

腳底硬木處,可將牛皮膠熔化,入生薑真汁調和,仍入南星末五錢和勻,用厚紙攤貼二三分,乘半熱裹貼腳底上,用溫火烘之,此外治法也。膠和薑汁,方出《內經》,用治痹病,謂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病,客於皮膚肌肉之間,不知痛癢,但不仁如木耳!後人治腰硬作痛及手足痹木而兼痛者,加入乳香、沒藥,或加羌活、南星末,用之多效。煎調要得法,則如膏藥。

在手足腰者,用熱鞋底熨之。

白話文:

風症

一位婦女,先天元氣不足,勞累就身體麻木、發熱,痰氣上逆。曾服用烏藥順氣散、祛風化痰丸等藥物,但肢體仍然痿軟無力,口水自流,面色萎黃,身體倦怠,脾肺兩經的氣血非常虛弱,這是虛弱的症狀類似於風邪。於是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十全大補湯,症狀漸漸好轉,之後又服用加味歸脾湯調理,最終痊癒。

另一位婦女,性情急躁,患有肝風症,長期服用搜風順氣丸、秦艽湯等藥物,後來因為大怒而吐血,嘴唇發緊,小便頻數,時常感到疲乏。我認為她是肝火旺盛導致血液運行失常,於是給她服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牡丹皮,症狀漸漸好轉。但後來她再次因大怒而吐血,錯誤地服用降火、祛風、化痰的藥物,導致大便次數增多,胸悶,食慾不振。於是改用清氣化痰的藥物,結果卻嘔吐不止,無法進食,頭暈,口乾,不斷吐痰,又改用導痰、降火的藥物,痰液如同湧泉般吐出,四肢經常冰冷。

我說:嘔吐不能進食,頭暈,口乾,是胃氣不能上升;痰液如同湧泉般吐出,是脾氣不能收攝津液;四肢冰冷,是脾氣不能運行。於是給她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諸症狀漸漸好轉,之後又服用加味歸脾湯,最終恢復健康。

鴻臚王繼之的妻子,素有癇症,勞累或生氣就會發作,過很久才能恢復。有一天,她因為飯後勞累,病情發作,持續半天才能恢復,不能說話。有人認為是風邪侵犯臟腑,於是給她服用祛風、化痰、順氣的藥物和牛黃清心丸,結果病情加重,脈象浮大,寸關尺脈的脈象虛弱,而且還能進食。我說:這是脾胃之氣受損,如果真是風邪侵犯臟腑,後果不堪設想。但她不相信,仍然服用祛風藥物,最終不幸去世。

平時要避免寒風、冷露、霧氣、潮濕的侵襲。如果身體發熱,四肢出汗,或者脫衣、脫鞋襪時,不要直接吹風受涼,最容易受寒感冒。尤其要避免惱怒,酒後更要避免吹風受涼,脫帽襪後,要用手多摩擦,讓毛孔閉合。這種病,寒冷的月份當然怕寒風,炎熱的月份外面天氣炎熱,毛孔張開更容易受寒。

以後如果要灸火,只灸手足上的穴位。治療風症,手上的穴位例如肩髃、曲池、合谷等。如果口角歪斜,可以灸頰車、承漿穴。面部的艾炷要小,手足上的可以粗一些。灸火必須從上往下灸,不能先灸下後灸上。

我曾經治療一位婦女,口眼歪斜,四肢拘緊,痰涎不暢,而且怕風寒,脈象浮緊。這是風寒之邪侵入手足陽明二經,先用省風湯兩劑,然後用秦艽升麻湯,最終痊癒。

一位婦女,體型肥胖,頭暈目眩,肢體麻木,腿足痿軟,自汗,聲音低沉,脈象滑數,按之沉緩。這是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脾氣下注於腎肝部位。服用清燥湯、羌活湯症狀漸漸好轉,再服用加味逍遙散最終痊癒。

面部木僵的地方,可以用桂枝研末,用牛皮膠和少量水調成糊狀敷在上面,厚約一二分。

我認為,前面提到的病症,如果屬於肺氣虛弱,就應該補益脾土;如果效果不好,就應該補益脾土的母氣。

腳底硬如木頭的地方,可以用牛皮膠熔化,加入生薑汁調和,再加入南星末五錢,混合均勻,用厚紙攤開敷貼在腳底,厚約二三紛,用溫火烘烤。這是另外一種治療方法。膠和薑汁的方法出自《內經》,用於治療痹症,認為是風寒濕三氣合邪而成病,侵入皮膚肌肉之間,不知痛癢,只是不仁,像木頭一樣!後人治療腰部僵硬疼痛以及手足痹痛,常加入乳香、沒藥,或者加羌活、南星末,療效很好。煎熬調配一定要得法,才能像膏藥一樣。

手足、腰部疼痛的,可以用熱鞋底熨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