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風症
一婦人,懷抱鬱結,筋攣骨痛,喉間似有一核,服烏藥順氣等藥,口眼歪斜,臂難伸舉,痰涎愈多,內熱晡熱,食少,體倦。余以鬱火傷脾,血燥生風,用加味歸脾湯加丹皮、山梔二十餘劑,形體漸健,飲食漸加;又用加味逍遙散十餘劑,痰熱少退,喉核少消;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諸症漸愈,但臂不能伸,此肝經血少而筋攣耳,用地黃丸而愈。
一產婦,兩手麻木,服愈風丹、天麻丸,遍身皆麻,神思倦怠,晡熱作渴,自汗盜汗。余謂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數劑,諸症悉退,又數劑而全愈,但內熱,用加味逍遙散而痊。
一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抽掣,皆屬氣血虛,用十全大補湯而痊。
問:兩腿自膝以下,或時內熱,或骨中覺熱,或有一點痠痛熱者何?
答:此血熱也。但是風病,其血必熱;惟其血熱,故風寒之氣一襲之,則外寒束內熱而為痛。丹溪論痛風,謂血熱得寒,汙濁凝滯,所以作痛。遇夜痛甚,行於陰也;遇風雨陰寒痛甚,寒濕勝也。又風病必血燥,風木生火,故血熱而燥。
愚按前論最為切當。臨川陳先生云:醫風先醫血,血行風自滅。蓋肝藏血而主風,又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若肝火旺則肝血必虛,故凡風病多因肝經風火為患,當推五臟相勝相生,以益其血。經云:腎藏精而主骨,故腎虛者則骨中熱,或湧泉穴,或兩脛、兩足內熱,多患骨痿,以致不起,屬足三陰虧損之虛熱耳!滋其化源,庶可保其生也。
僉憲高如齋,兩腿逸則筋緩痿軟而無力,勞則作痛如針刺,脈洪數而有力。余曰:此腎肝陰虛火之象也,用六味地黃丸而愈。
知州韓廷儀,先患風症,用疏風、化痰、養血之藥而痊。其腿膝骨內發熱作痛,服十味固本丸、天麻丸益甚,兩尺脈數而無力。余以為腎水虛不能生肝木,虛火內動而作,非風邪所致也。不信,又服羌活愈風丹之類,四肢痿軟,遍身麻木,痰涎上湧,神思不清。余曰:皆脾氣虧損,不能營養周身,又不能攝涎歸源。
先用六君子加芎、歸、木香數劑,壯其脾氣以攝涎歸源;又以八珍湯數劑,以助五臟生化之氣,以榮養周身,而諸證漸愈。乃朝以補中益氣湯培養脾肺,夕以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如此三月餘而安。
一婦人,因怒患痰厥而蘇,左手臂不能伸,手指麻木,口喎眼斜,痰氣上攻,兩腿骨熱,或骨中痠痛,服烏藥順氣散之類,諸症益甚,不時昏憒,更加內熱晡熱。余以為肝經血虛,內熱生風,前藥復耗肝血,虛火熾盛而益甚也。先以柴胡梔子散,調養肝經氣血;數日後用八珍湯加鉤藤鉤散,諸症稍愈;又用加減八味丸料,少加酒炒黃柏、知母黑色者數劑,諸證頓退;乃服八珍湯、柴胡梔子散,半載而痊。後勞役即有復作之意,服柴胡梔子散隨安。
白話文:
風症
一位婦女,心中鬱悶,筋脈拘攣,骨骼疼痛,喉嚨感覺好像有腫塊,服用烏藥等順氣藥物後,反而出現口眼歪斜,手臂抬不起來,痰液更多,內熱尤其午後加重,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我診斷為鬱火傷脾,血燥生風,於是使用加味歸脾湯加丹皮、山梔子二十多劑,她的身體逐漸康復,食慾也漸漸好轉;又用加味逍遙散十多劑,痰熱減少,喉嚨腫塊也消退不少;再用升陽益胃湯幾劑,諸症狀逐漸痊癒,但手臂仍然抬不起來,這是因為肝經血虛,筋脈拘攣所致,於是服用地黃丸而痊癒。
一位產婦,雙手麻木,服用愈風丹、天麻丸後,全身麻木,精神倦怠,午後發熱口渴,自汗盜汗。我認為是氣血俱虛,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幾劑,諸症狀全部消失,服用幾劑後完全痊癒,但仍有內熱,於是服用加味逍遙散而痊癒。
一位產婦,筋脈拘攣,手臂無力,肌肉抽搐,都屬於氣血虛弱,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
問:雙腿從膝蓋以下,有時內熱,有時骨頭裡感覺發熱,有時有一點酸痛熱感,這是怎麼回事?
答:這是血熱。凡是風病,血氣必定是熱的;因為血熱,所以風寒之氣一襲來,就會使外寒束縛內熱而產生疼痛。丹溪先生論述痛風,說血熱遇寒,污濁凝滯,所以會疼痛。晚上疼痛加劇,是因為寒邪在陰氣盛的時候活動;遇到風雨陰寒時疼痛加劇,是因為寒濕之邪更勝。此外,風病必定血燥,風木生火,所以血熱而燥。
我認為之前的論述最為恰當。臨川陳先生說:治療風病要先治療血,血行則風自滅。因為肝臟藏血而主風,又肝氣屬陽屬火,肝血屬陰屬水。如果肝火旺盛,則肝血必定虛弱,所以凡是風病大多是因為肝經風火作祟,應當根據五臟相生相剋的原理,來滋養肝血。經書上說:腎臟藏精而主骨,所以腎虛的人就會骨頭裡發熱,湧泉穴、小腿內側、腳內側都會發熱,很多人患骨痿,以致於不能站立行走,這是足三陰經虧損引起的虛熱!滋養其根本,才能夠保全其生命。
僉憲高如齋,雙腿休息時筋脈鬆弛痿軟無力,勞動時則疼痛如針刺,脈搏洪數有力。我說:這是腎肝陰虛火旺的表現,於是服用六味地黃丸而痊癒。
知州韓廷儀,先前患風症,服用疏風、化痰、養血的藥物而痊癒。他的腿膝骨內發熱疼痛,服用十味固本丸、天麻丸後病情加重,兩尺脈搏數而無力。我認為是腎水不足不能滋養肝木,虛火內動而發病,並不是風邪引起的。他不相信,又服用羌活愈風丹等藥物,結果四肢痿軟,全身麻木,痰液上湧,精神不清醒。我說:都是因為脾氣虧損,不能滋養全身,也不能將痰液歸回原處。
先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木香幾劑,增強脾氣以將痰液歸回原處;又服用八珍湯幾劑,以幫助五臟生化之氣,滋養全身,諸症狀逐漸痊癒。然後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湯調養脾肺,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這樣持續三個月餘而痊癒。
一位婦女,因為生氣而患痰厥,醒來後左手臂抬不起來,手指麻木,口眼歪斜,痰氣上衝,雙腿骨頭發熱,有時骨頭裡酸痛,服用烏藥順氣散等藥物後,諸症狀加重,經常昏厥,而且內熱尤其午後加重。我認為是肝經血虛,內熱生風,之前的藥物又耗傷了肝血,虛火旺盛而加重病情。先服用柴胡梔子散,調養肝經氣血;幾天后服用八珍湯加鉤藤、鉤吻幾劑,諸症狀略有好轉;又服用加減八味丸,少加酒炒黃柏、知母(黑色)幾劑,諸症狀很快減輕;然後服用八珍湯、柴胡梔子散,半年後痊癒。以後只要勞累就會有復發的趨勢,服用柴胡梔子散就能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