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7)

1. 脈陰陽類成

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傍實,傍有中無,診在浮舉重按之間,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又云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革,沉伏實大,如按鼓皮曰革。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

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卻去。為氣血俱不足之候,為少氣,為無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痹。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物,胃虛不進食;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泄瀉。

牢,堅牢也。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為裡實表虛,關中氣促,為勞傷痿極。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為危殆之脈,云亦主骨間疼痛,氣居於表。

疾,盛也。快於數為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

細,微眇也。指下尋之,往來微細如線。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為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痛在內及在下。

代,更代也。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由是復止,尋之良久,乃復強起為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臟無氣,它臟代之,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至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腹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勿以為凶。

蓋凡痛之脈,不可准也。又妊娠或有脈代者,此必三月餘之胎也,亦無慮焉。

散,不聚也。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漫無根柢。為氣血耗散,腑臟氣絕。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

白話文:

脈陰陽類成

芤脈:脈象浮大而柔軟,按之中間空虛,兩旁卻充實,或中間有,兩旁無。診斷時需在浮而輕按與重按之間才能感覺到。這是失血的徵兆。大多數情況下,是氣盛血虛,血液不能約束氣機,因此脈象虛大而呈現芤的狀態。左寸芤脈主心血妄行,會出現吐血、鼻出血;關脈芤脈主脅肋間血氣疼痛,或腹中瘀血,也可能吐血、目暗;尺脈芤脈則見小便出血,女性則月經不調。右寸芤脈表示胸中積血,會鼻出血、嘔吐;關脈芤脈表示腸癰瘀血,以及嘔血、不思飲食;尺脈芤脈則是大便出血。也有人說,脈象前面大後面細,是失血的表現,這不就是芤脈嗎?

革脈:脈象沉伏、堅實而大,像按鼓皮一樣,稱為革脈。這是氣血虛寒的表現,脈象超出常度。婦女則可能出現胎漏下血,男子則可能出現遺精、失血,也可能是中風、寒濕的徵兆。

濡脈:脈象無力。脈體虛軟無力,按之即散,細如綿絮漂浮水中,輕按則出現,重按則消失。這是氣血俱虛的表現,會出現氣短、貧血、疲倦、自汗、下肢冰冷、痹症等症狀。左寸濡脈表示心虛易驚,盜汗、氣短;關脈濡脈表示營衛不調,精神渙散,體虛乏力;尺脈濡脈則男子為傷精,女子為失血,小便頻數,自汗。右寸濡脈表示肝熱憎寒,氣乏體虛;關脈濡脈表示脾虛消化不良,胃虛不思飲食;尺脈濡脈表示下元虛冷,腸虛腹瀉。

牢脈:脈象堅實有力,按之沉而有力,按壓時也不移動。這是裡實表虛的表現,關脈部位氣短,為勞傷、痿證。大多數這種脈象的人胃氣衰弱,因此各家醫書都認為是危急的脈象,也主骨骼疼痛,氣滯於表。

疾脈:脈象盛大。脈搏頻數而快,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七次以上,是熱盛的脈象。出現在陽經尚可,出現在陰經則為逆證。

細脈:脈象微小。指下探之,往來細小如線。這是血寒氣虛,氣血不足以充盈血管的表現。會出現元氣不足、乏力、精氣不足、內外俱冷、痿弱、泄瀉等症狀,也可能是因憂勞過度、外感風寒濕邪、臟腑積聚、內外疼痛所致。

代脈:脈象時有時無,忽停忽現。脈搏時而跳動,時而停止,需長時間才能再次感覺到強勁的脈搏。這種脈象主症為形容消瘦、口不能言。如果非因疾病而體瘦,脈象出現代脈,則表示某臟腑無氣,其他臟腑代償,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如果因疾病而氣血驟減,導致元氣不能接續,或風證、疼痛類疾病出現代脈,則只是病脈。傷寒也有心悸而脈象代的,腹部疼痛也會有結澀、停代不勻的現象,不必認為是凶兆。

凡是疼痛的脈象,都不能單憑此判斷。懷孕的婦女也可能出現代脈,這是懷孕三個月以上的胎兒,不必擔心。

散脈:脈象不集中。有陽無陰,按之滿指,脈象散亂不聚,來去不明,沒有根基。這是氣血耗散,腑臟氣絕的表現。在病脈中,表示虛陽不斂,也表示心氣不足,總之不是好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