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暑病
愚按前症又當分別中暑中暍、脈虛脈沉、無汗有汗、發熱不熱、作渴不渴、或瀉不瀉、飲寒飲熱,辨其陰陽虛實,不可泛投寒涼之劑。蓋為夏月伏陰在內,古人用附子大順散之類溫補陽氣,厥有旨哉!何今之老弱,至夏月患食少,體倦,發熱作渴,或吐瀉,腹痛,頭痛諸症,反服香薷飲,復傷元氣,無不招引暑症,以致不起。
至若清暑益氣湯內用豬苓、澤瀉之類,必審其果有濕熱壅滯,方可用之,否則虧損其陰,而傷其目矣。用當審察!
儀部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瀉,兩手足捫之則熱,按之則冷,其脈輕診則浮大,重診則微細。余曰:此陰寒之症也。急服附子理中湯,不應仍服,至四劑而愈。
注夏病屬陰虛元氣不足,宜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黃柏(炒)、白芍藥。挾痰者,加半夏、陳皮。
愚按丹溪先生云: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為火太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土大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嘗藉肺金為母,以補其不足。古人於夏月必獨宿而淡味,保養金、水二臟。經曰冬藏精者,春不病溫。
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火氣潛藏,必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發生之本。若於此時不恣欲以自戕,至春升之際,根本壯實,何病之可言哉?
文選姚海山,仲夏頭痛,發熱,氣高而喘,肢體倦怠,兩手麻木。余謂熱傷元氣,用人參益氣湯頓安,又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而痊。
若夏月傷暑,發熱,汗大泄,無氣力,脈虛細而遲。此暑傷元氣也,服後方:
人參,黃耆(蜜炙),麥門冬(去心),白芍藥,陳皮,白茯苓(各一錢),黃連(炒),甘草(炙,各五分),黃柏(三分),白朮(一錢五分),香薷,知母(各七分)
上薑、水煎,食前溫服。
愚按前症有熱傷元氣而汗出者,有勞傷元氣而汗出者,有因元氣素虛腠理不密而汗出者。治法:暑傷元氣者,清暑益氣湯;勞傷元氣者,補中益氣湯;元氣素虛而自汗者,十全大補湯。如兼盜汗,佐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前云大汗,無力,脈虛細遲,屬陽氣虛弱,納黃柏、知母恐復損陽氣,芍藥、茯苓恐導損陰氣也。治者審之!
若夏秋暑熱,因過用冷物茶水傷其內,又過取涼風傷其外,以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飲食不進,或兼嘔吐、泄瀉,此內外俱傷寒冷也。
人參,乾薑(炒紫色),厚朴(姜水炒),陳皮,羌活,枳實,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食前溫服。
愚按前症宜用此方,如未應,宜用藿香正氣散。若內外已解,寒熱未退,或飲食不進,宜用六君子。《保命集》云:霍亂屬陽明症,宜用和中、平胃、建中湯輩,或四君子湯。脈浮,自汗,四君子加桂枝主之;脈浮,無汗,四君子加麻黃。吐利轉筋,脅下痛,脈弦者,木剋土也,用平胃散加木瓜,或建中加柴胡、木瓜;吐利轉筋,腹痛,體重,脈沉而細,四君子加白芍藥、良薑。
白話文:
暑病
以前治療暑病的症狀,應該區分中暑和中暍,脈象虛弱或沉細,有無汗、發熱程度、口渴情況、腹瀉與否、以及喝冷水或熱水等,辨別陰陽虛實,不可盲目使用寒涼藥物。因為夏天陰氣內藏,古人使用附子理中湯等溫補陽氣的藥方,很有道理!為什麼現在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夏天患有食慾不振、疲倦、發熱口渴,或嘔吐腹瀉、腹痛、頭痛等症狀,反而服用香薷飲,進一步損傷元氣,無一例外都會加重暑症,甚至危及生命。
至於清暑益氣湯中使用豬苓、澤瀉等藥物,必須確定確實有濕熱壅滯的情況才能使用,否則會損傷陰氣,傷害眼睛。用藥一定要仔細觀察!
儀部郎中李北川,仲夏時節患有腹痛、嘔吐腹瀉,手腳摸起來是熱的,按壓卻是冷的,脈象輕輕診察是浮大,用力診察卻是微細。我說:這是陰寒的症狀。立刻服用附子理中湯,不用再調整藥方,服藥四劑就好了。
夏季疾病多屬陰虛元氣不足,宜用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炒黃柏、白芍藥。如果伴有痰濕,再加半夏、陳皮。
丹溪先生說:天地根據五行生剋變化而形成四季,人體的五臟六腑也隨著四季而盛衰。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火氣最旺,火是肺金的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土氣最旺,土是水的夫,土旺則水衰,況且腎水本來就依靠肺金滋養,以補足不足。古人夏天必定獨自睡覺,飲食清淡,保養肺金和腎水兩臟。經書說冬天儲藏精氣的人,春天就不會得溫病。
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是火氣潛藏的時候,一定要保養其本來的真氣,作為來年春天生長的基礎。如果在這時候不節制慾望而損傷自己,到了春天生機勃發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力量,還談什麼疾病呢?
文選姚海山,仲夏時節頭痛、發熱、氣喘、肢體倦怠、兩手麻木。我認為是熱傷元氣,服用人參益氣湯立刻見效,又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而痊癒。
如果夏天中暑,發熱,出汗很多,沒有力氣,脈象虛弱細小而遲緩。這是暑傷元氣,服用以下藥方:
人參、蜜炙黃耆、去心麥門冬、白芍藥、陳皮、白茯苓各一錢,炒黃連、炙甘草各五分,黃柏三分,白朮一錢五分,香薷、知母各七分。
用薑、水煎,飯前溫服。
以前治療熱傷元氣且出汗的症狀,有勞傷元氣而汗出的,有元氣本來就虛弱,肌膚腠理疏鬆而汗出的。治療方法:暑傷元氣者,用清暑益氣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元氣本來就虛弱而自汗者,用十全大補湯。如果兼有盜汗,再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前面所說的大汗、無力、脈象虛弱細小而遲緩,屬於陽氣虛弱,再加入黃柏、知母恐怕會進一步損傷陽氣,芍藥、茯苓恐怕會損傷陰氣。治療者要仔細考慮!
如果夏秋季節暑熱,因為過度飲用冷飲茶水傷及內部,又因為過度吹冷風傷及外部,導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飲食不進,或者兼有嘔吐、腹瀉,這是內外俱傷、寒邪入侵。
人參、炒紫色乾薑、姜水炒厚朴、陳皮、羌活、枳實、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
用薑、水煎,飯前溫服。
以前治療這種症狀宜用此方,如果沒有效,宜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內外邪氣已經去除,寒熱未退,或者飲食不進,宜用六君子湯。《保命集》說:霍亂屬於陽明病,宜用和中、平胃、建中湯等,或者四君子湯。脈象浮,自汗,四君子湯加桂枝;脈象浮,無汗,四君子湯加麻黃。嘔吐腹瀉、筋攣、脅下疼痛、脈象弦的,是木剋土,用平胃散加木瓜,或者建中湯加柴胡、木瓜;嘔吐腹瀉、筋攣、腹痛、身體沉重、脈象沉細的,四君子湯加白芍藥、良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