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飲食過傷
飲食過傷,變為異常急暴之症,人多不識。嘗有一壯年人,忽得暴病,如中風狀,口不能言語,目不識人,四肢不舉,急投蘇合香丸,不效。予偶過聞之,因詢其由,曰適方陪客飲食後,忽得此症。遂教以煎生薑淡鹽湯,多飲探吐之,吐出數碗而醒,後服白朮、陳皮、半夏、麥芽調理而愈。
大抵此等症,多因飲食醉飽之後,或感風寒,或著氣惱,而致飲食填塞,胃氣不行,內傷特重。若誤作中風、中氣症,而用驅風解表、行氣散氣之藥,則胃氣重傷,死在旦夕。《內經》雖有暴病暴死之症,但恐多有因於食者,前輩不曾明言,故人不識耳!今後遇有此等急症,須要審問明白。若方飲食醉飽,或累傷飲食,重複受傷,但覺胸膈有食滯,只作傷食治之。
愚嘗治趙吏部,患吐物出皆酸味,其脈氣口大於人迎者二、三倍。僚友速余投劑,余曰:此實邪在上,候其吐盡酸味,不藥自愈。翌早吐止而安。
一婦人,飲食後因怒忽患血崩,四肢逆冷,抽搐,口噤,如發痙然,吐痰如湧,灌以二陳、柴胡、山梔、枳殼,吐出酸味,神思稍醒,藥止,次日進薄粥少許,但乳脅脹痛,寒熱,欲嘔,四肢倦怠。余以為悉屬肝火熾盛,致脾氣不能運化。先用六君、柴胡、山梔、鉤藤鉤,諸症頓退,惟四肢不遂,血崩如初。
或又以為肝火未息,欲投清肝涼血之劑,余以為肝脾氣血俱弱,先用補中益氣湯培其脾土,而血氣歸經,又用四物、參、朮、柴胡養肝筋,而四肢便利。(余見異症名要。)
白話文:
[飲食過度傷害]
飲食過度會變成一種急性的嚴重病症,很多人往往無法辨識。曾有一位壯年男子,突然得了急病,症狀類似中風,他無法說話,認不得人,四肢無法動彈。家人緊急讓他服用蘇合香丸,但效果不佳。我偶然經過聽聞此事,便詢問病情來源,得知他在剛陪客人用餐後,突然發病。於是,我教他們煎煮生薑淡鹽水,讓他大量飲用以催吐,吐出了數碗食物後,他甦醒了。隨後,他服用了白朮、陳皮、半夏、麥芽等藥材進行調理,病情逐漸康復。
這種病情,大多發生在飲酒過量或吃得太飽後,或是感受風寒,或是生氣煩惱,導致飲食堵塞胃部,胃氣無法運行,內臟受到嚴重損傷。如果誤診為中風或中氣,使用驅風、解表、行氣、散氣的藥物,將會進一步傷害胃氣,病人可能隨時死亡。《內經》雖然提到急病猝死的病症,但恐怕大多是由於飲食問題所致,前輩們未曾明確指出,因此人們往往無法辨識!從今以後,遇到這種急性病症,必須詳細詢問病情。如果剛吃完飯或飲酒過量,或是長期飲食過度,只要感到胸口有食物滯留,就應當按照消化不良進行治療。
我曾經治療一位姓趙的吏部官員,他吐出的東西都帶有酸味,他的脈象顯示氣口比一般人多出二至三倍。同僚們急切地請我開藥,我說:這是實邪在上,等到他把所有酸味的東西都吐出來,不用藥也會好。第二天早上,他停止嘔吐,病情穩定。
有一位婦女,在飲食後因為生氣突然出現血崩,四肢冰冷,抽搐,口閉緊,像發作一樣,嘔吐的痰液如泉湧,我們給她服用了二陳、柴胡、山梔、枳殼,她吐出了酸味的東西,意識稍微清醒,停止了藥物。第二天,她進食少量稀飯,但乳房脹痛,寒熱交加,想嘔吐,四肢疲倦。我認為這全是由於肝火旺盛,導致脾氣無法正常運作。首先,我使用六君子湯、柴胡、山梔、鉤藤鉤,所有症狀立即減輕,只有四肢仍然無力,血崩情況依然如舊。
有人認為是肝火未消,打算使用清肝涼血的藥物,但我認為肝脾氣血都虛弱,首先使用補中益氣湯滋養脾土,讓血氣回歸正軌,再使用四物湯、人參、白朮、柴胡滋養肝筋,四肢活動變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