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二 (14)
卷之二 (14)
1. 痰飲
一男子,素吐痰,遇怒其痰益甚,胸膈痞滿。此肝木製脾土也。用六君加木香治之而痊。
一婦人,素鬱結,胃膈不寬,吐痰如膠。用加味歸脾湯乃瘥。
一婦人,吐痰,頭暈,帶下青黃。用四七湯送白丸子,小柴胡加白朮、茯苓治之而安。
人身上中下有塊,是痰也。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方用藥。
若頭面頸頰身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者,皆痰注也,宜隨處用藥消之。
愚按前症若脾肺氣逆,而痰滯於肉裡,或散,或作肉色不變,亦不作痛,按之不硬,此為痰核,宜推其因,而治其本,則痰自消。若因鬱怒,虧損肝脾,或因暴怒,觸動肝膽經火,以致血病結核,或筋攣於項側耳前後,或胸脅腫痛,或發寒熱,此為瘰癧,宜用柴胡清肝散加鉤藤鉤、山梔,以養血氣、清肝火。若肉色不變,晡熱內熱,屬肝經血虛火旺,宜用逍遙散加龍膽草,以養肝血、清肝火。
或結於肢節,或累累如貫珠,其色不變,亦為肝火血燥而筋攣,宜用柴芍參苓散加鉤藤以養血氣,佐以六味丸以生腎水。
儒者楊澤之,性躁好色,缺盆結一核。此肝火血燥筋攣,法當滋腎水、生肝血。不信,乃內服降火化痰,外敷南星、商陸,轉大如碗。余用補中益氣及六味地黃,間以蘆薈丸,年餘元氣漸復而腫消。
一婦人,經事不調,肝膽經分結核,如榛如豆,不計其數,肉色不變,大按方痛。或投化痰消毒之藥,不按自痛,發熱作渴,日晡益甚。余謂屬肝火之症,用養血、解鬱、清肝之藥,百餘劑諸症已退,惟項核未消;更以當歸龍薈丸數服,及四物、柴胡、山梔而愈。
一婦人,耳前後結核,耳內微腫,寒熱,口苦,用小柴胡、山梔、桔梗、川芎,四劑而愈,後因恚怒,耳前後、頭兩角俱痛,發熱憎寒,以小柴胡、山梔、川芎、桔梗、羌活,二劑而愈。(詳見《外科樞要》。)
滾痰丸攻瀉腸胃痰積及小兒食積痰、急驚風痰甚者,最為要藥,常宜合備,但須量人虛實而用之。
愚按滾痰丸奪旗斬關回生起死之劑,必痰滯胸膈,秘結不利,形氣病氣俱實者,乃可用之。或脾氣不能攝涎而上泛,或腎氣不能攝水而上溢,苟誤認為實痰而用之,禍在反掌,江南人尤慎之。
一婦人,元氣素弱,痰氣時作,或咽間不利,或胸痞等症。余以為鬱結傷脾,用加味歸脾湯治之而愈。後遇恚怒,前症仍作,惑於眾言,以為痰飲,妄用祛痰之劑,吐瀉數次,變諸異症,口噤不醒。余以為脾胃復傷,日用六君子一劑,米飲濃煎,常服匙許,至四日漸進粥食,乃服前藥,間以歸脾湯,喜其善調養,兩月餘諸症悉愈。
白話文:
痰飲
一位男子,平常就容易吐痰,一生氣痰就更多,胸膈堵塞滿悶。這是肝氣影響脾土造成的。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治療,病就好了。
一位婦女,平常就鬱結,胃膈不舒服,吐出的痰像膠一樣。用加味歸脾湯治療就好了。
一位婦女,吐痰、頭暈、白帶青黃。用四七湯送服白丸子,再用小柴胡湯加白朮、茯苓治療,病就好了。
人身上上下下長了腫塊,都是痰引起的。要問問她平常喜歡吃什麼?吐出來之後再用藥。
如果頭、臉、頸、頰、身上有結核,不痛、不紅、不化膿,都是痰淤積造成的,應該在患處用藥消散它。
我認為,前面提到的症狀,如果脾肺之氣逆亂,痰滯留在肌肉裡,或散佈開來,或結成肉色不變、不痛、按壓不硬的腫塊,這是痰核,應該找出原因,治療根本,痰自然會消散。如果是因為鬱怒,損傷肝脾,或者因為暴怒,觸動肝膽經的火氣,導致血病形成結核,或頸側、耳前後筋攣,或胸脅腫痛,或發寒熱,這是瘰癧,應該用柴胡清肝散加鉤藤、梔子,來養血氣、清肝火。如果肉色不變,午後發熱,內熱,屬於肝經血虛火旺,應該用逍遙散加龍膽草,來養肝血、清肝火。
或者結在關節上,或者一串串像珠子一樣,顏色不變,也是肝火血燥筋攣引起的,應該用芍藥甘草湯加鉤藤來養血氣,再配合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
儒者楊澤之,性情急躁,好色,鎖骨處長了一個結核。這是肝火血燥筋攣引起的,應該滋補腎水、生血。他不信,反而內服降火化痰的藥,外敷南星、商陸,結果腫塊越長越大,像個碗一樣。我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間或服用蘆薈丸,一年多後,元氣漸漸恢復,腫塊也消了。
一位婦女,月經不調,肝膽經脈處長了結核,像榛子像豆子一樣多,肉色不變,用力按壓才痛。用化痰消腫的藥,不按也痛,發熱口渴,下午更甚。我認為是肝火引起的,用養血、解鬱、清肝的藥,一百多劑藥後,各種症狀都退了,只有頸部的結核還沒消;我又用當歸龍薈丸幾服,再加上四物湯、柴胡湯、梔子,病就好了。
一位婦女,耳前後長了結核,耳內微腫,寒熱,口苦,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桔梗、川芎,四劑藥就好了。後來因為生氣,耳前後、頭兩側都痛,發熱怕冷,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川芎、桔梗、羌活,兩劑藥就好了。(詳見《外科樞要》)
滾痰丸攻瀉腸胃痰積,以及小兒食積痰、急驚風痰很重的情況,是最重要的藥物,經常要準備著,但是一定要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來用藥。
我認為,滾痰丸是攻邪的猛藥,只有痰滯胸膈,阻塞不通,形氣、病氣都很實的情況下才能用。如果脾氣不能攝納津液而上泛,或者腎氣不能攝納水液而上溢,如果誤認為是實痰而用,就會造成很大的禍患,江南人尤其要注意。
一位婦女,元氣本來就虛弱,痰氣時常發作,有時咽喉不舒服,有時胸悶等症狀。我認為是鬱結傷了脾,用加味歸脾湯治療就好了。後來她一生氣,舊症又犯了,聽信別人的話,以為是痰飲,亂用祛痰的藥,吐瀉幾次,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口噤不醒。我認為是脾胃再次受傷了,每天用六君子湯一劑,米湯濃煎,經常服用一小勺,四天後漸漸吃粥,再服用以前的藥,間或服用歸脾湯,她很注意調養身體,兩個多月後,各種症狀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