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3)

1. 痰飲

愚按此方治形症充實之法也。前症有因脾經鬱結而傷陰血者;有因腎水虧損而陰火上炎者;有因脾肺火鬱而生痰者。治法:若因七情鬱結,痰涎滯於喉間者,先用局方四七湯調和滯氣,後用歸脾湯調補脾血。脾火傷血,用加味歸脾湯;腎水虧損,用六味地黃丸;肺經鬱火,用知母茯苓湯。

若婦人患此,而兼帶下,皆由鬱結傷損肝脾,當佐以四七湯,送青州白丸子。此等症候,屬脾胃氣虛為本,而氣滯痰結為末也。古方用十棗湯、控涎丹、神佑丸、滾痰丸,異香枳實、利膈滌痰、透羅破飲、降氣化痰等湯,蘇合香丸之類,皆形病充實之藥也,西北人用之,多有效驗。其屬虛弱者,皆致肚腹脹滿而歿。

大參李北泉,時吐痰涎,內熱作渴,肢體倦怠,勞而足熱。余曰:此腎水泛而為痰,法當補腎。不信,另用化痰湯、滾痰丸,吐瀉不食,頭暈眼閉。余用六君子湯數劑,胃氣漸復;用六味丸,諸症漸愈。

一儒者,咳嗽痰盛,胸腹不利,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脈浮大,按之微弱。服二陳、枳殼等藥,愈盛。余曰:脾肺腎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若痰在腸胃間,可下而愈,枳實、甘遂、巴豆、大黃、芒硝之類;痰在脾里膜外,非薑汁、竹瀝不能及;在四肢,非竹瀝不開;在經絡中,亦用竹瀝,必佐以薑、韭汁。膈間有痰,或癲狂,或健忘,或風痰,俱用竹瀝,與荊瀝同功。氣虛少食,用竹瀝;氣實能食,用荊瀝。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

愚按前症多因飲食、起居、七情失宜,耗損元氣,內火動而為患者,當求其屬,而治其本可也。前法乃慓悍之劑,非灼見形氣俱充實者,決不可用。必先察其病形脈症,則知所挾之邪,隨其表裡、上下、虛實以治之。若夫挾寒、挾虛之症,不可不論也。

一儒者,脾氣虛弱,嘔吐痰涎,因怒胸腹膨脹,飲食少思。左關脈弦長,按之無力;右關脈弦長,按之微弱。此木剋土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山梔、木香治之而愈。

一婦人,脾胃虛弱,飲食素少,忽痰壅氣喘,頭搖目扎,手揚足擲,難以候脈,視其面色,黃中兼青。此肝木乘脾胃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治之而蘇;更以補中益氣加半夏調理而痊。

若老痰,用海石、半夏、栝蔞仁、香附米、連翹之類。五倍子佐他藥,大治頑痰,宜作丸服。

愚按前症若脾氣壅滯,痰客中焦者,宜先用此方以治其痰,後用六君子以調補脾氣,其痰自消。若始未悉治其痰,則脾氣益虛,津液不行,而痰益盛矣。

一男子,吐痰,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服海石、栝蔞之類,不應。余曰:此脾氣虛弱,不能消導而為痰,當健脾為主。彼不信,又服驅逐之劑,其痰如湧,四肢浮腫,小腹腫脹,小便澀滯。余曰:此復損脾腎所致也。先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補中益氣湯治之,諸症漸減;又用八味丸兼前湯而愈。

白話文:

痰飲

這方子治療實證的痰飲。之前的病例,有的因脾經鬱結傷了陰血;有的因腎水虧損,陰火上炎;有的因脾肺火鬱而生痰。治療方法:如果因為七情鬱結,痰涎停滯在喉嚨,先用局方四七湯調和鬱滯之氣,然後用歸脾湯調補脾血。脾火傷血,用加味歸脾湯;腎水虧損,用六味地黃丸;肺經鬱火,用知母茯苓湯。

如果婦女患此病,還伴有帶下,都是因為鬱結傷損肝脾,應該配合四七湯,服用青州白丸子。這些症狀,脾胃氣虛是根本原因,氣滯痰結是次要原因。古方用十棗湯、控涎丹、神佑丸、滾痰丸,異香枳實、利膈滌痰、透羅破飲、降氣化痰等湯劑,蘇合香丸之類,都是治療實證的藥物,西北人使用,多有效驗。但對於虛弱的人,則會導致腹部脹滿而死。

大參李北泉,經常吐痰涎,內熱口渴,肢體倦怠,勞累後腳底發熱。我說:這是腎水不足而化為痰,方法應當補腎。他不相信,又用了化痰湯、滾痰丸,結果嘔吐腹瀉,不思飲食,頭暈眼花。我用六君子湯幾劑,胃氣逐漸恢復;用六味地黃丸,諸症逐漸痊癒。

一位儒者,咳嗽痰多,胸腹不適,飲食減少,肢體倦怠,脈象浮大,按之卻微弱。服用二陳湯、枳殼等藥,病情反而加重。我說:這是脾肺腎虛。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治癒。

如果痰在腸胃間,可以服用瀉下藥治癒,比如枳實、甘遂、巴豆、大黃、芒硝等;痰在脾臟外膜,非薑汁、竹瀝不能奏效;痰在四肢,非竹瀝不能化開;痰在經絡中,也用竹瀝,必須佐以薑、韭汁。膈間有痰,或癲狂,或健忘,或風痰,都用竹瀝,與荊瀝功效相同。氣虛少食,用竹瀝;氣實能食,用荊瀝。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到達。

我認為,之前的病例大多因為飲食、起居、七情失調,耗損元氣,內火旺盛而發病,應當找到病因,治療根本原因即可。之前的療法都是峻猛的藥物,如果不是確實形氣都充實的病人,絕對不能使用。必須先觀察病人的形體、脈象、症狀,才能知道夾雜的邪氣,根據表裡、上下、虛實來治療。至於夾雜寒邪、虛證的病人,更不能忽視。

一位儒者,脾氣虛弱,嘔吐痰涎,因生氣胸腹膨脹,飲食減少。左關脈弦長,按之無力;右關脈弦長,按之微弱。這是木克土。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山梔、木香治療而痊癒。

一位婦人,脾胃虛弱,平時飲食就少,突然痰壅氣喘,頭搖目眩,手舞足蹈,難以診脈,看她的面色,黃中帶青。這是肝木乘脾胃。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升麻治療而蘇醒;再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調理而痊癒。

如果是陳年老痰,用海石、半夏、栝蔞仁、香附米、連翹等。五倍子佐其他藥物,治療頑痰效果很好,宜製成丸劑服用。

我認為,如果脾氣壅滯,痰停留在中焦,應該先用這個方子治療痰,然後用六君子湯調補脾氣,痰自然會消。如果一開始不先治痰,則脾氣更虛,津液運行不暢,痰反而更盛。

一位男子,吐痰,胸膈不適,飲食減少,服用海石、栝蔞等藥無效。我說:這是脾氣虛弱,不能消化運化而導致痰多,應該以健脾為主。他不相信,又服用驅逐痰的藥物,結果痰液如湧出一般,四肢浮腫,小腹腫脹,小便澀滯。我說:這是再次損傷脾腎導致的。先用金匱要略加減腎氣丸、補中益氣湯治療,諸症逐漸減輕;又用八味丸配合之前的湯劑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