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二 (8)
卷之二 (8)
1. 咳嗽
冬多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乾薑、防風各一錢。肺金素有熱者,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五分。若發熱,頭痛,鼻塞聲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錢。
愚按果系前症,若風寒外感,形氣病氣俱實者,宜用麻黃之類,所謂從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氣病氣俱虛者,宜補其元氣,而佐以解表之藥,若專於解表,則肺氣益虛,腠理益疏,外邪乘虛易入,而其病愈難治矣。若病日久,或誤服表散之劑,以致元氣虛而邪氣實者,急宜補脾土為主,則肺金有所養而諸病自愈。
若人老弱,或勞傷元氣,而患前症,誤用麻黃、枳殼、紫蘇之類,而汗出亡陽者,多患肺癰、肺痿,治失其宜,多致不起。
一男子,神勞,冬月患咳嗽,服解散之劑,自以為便。余曰:此因肺氣虛弱,腠理不密,而外邪所感也。當急補其母,是治本也。始服六君子湯,內去參、術,反加紫蘇、枳殼之類,以致元氣益虛,生肺癰而歿。
太守錢東圩,先患肩疽,屬足三陰虛,火不歸源,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而愈。余曰:瘡疾雖愈,當屏去侍女,恐相火一動,其精暗流,金水復竭,必致變症。後果喘嗽,痰出如湧,面目赤色,小便淋澀,又誤認為外感風寒,用麻黃湯表散,汗出不止。迎余視之,其脈已脫,惟太衝未絕。
余曰:此脾虛不能攝涎,腎虛不能生水,肺虛不能攝氣,水泛為痰,虛寒之症也。辭為難治,勉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愈。繼又勞傷神思,外邪乘之,仍汗出亡陽,以致不起。
若有痰,加半夏、枳殼;風痰,再加南星(薑汁炒);濕痰脾困少食,加白朮、蒼朮;有痰而口燥咽乾,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貝母、栝蔞仁、黃芩(炒)。
愚按前症若因脾氣虛而為濕痰者,宜用補中益氣湯;若因腎經虛熱而口燥咽乾者,宜用六味丸。
若夏月熱痰,或素熱有痰,加黃芩、黃連、知母、石膏。
愚按前症若心火乘肺,輕則用麥門冬湯,重則用人參平肺散;若上焦實熱用涼膈散,虛熱用六君子湯;中焦實熱用竹葉石膏湯,虛熱用竹葉黃耆湯;下焦虛熱用六味丸。
一武職,因飲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止嗽之藥。時仲夏,左尺洪數而無力,胸滿,面赤,唾痰腥臭,自汗。余曰:腎虛水泛為痰,而反重亡津液,得非肺癰乎?不信,仍服前藥。翌日吐膿,脈數,右寸為甚。用桔梗湯一劑,數脈與膿頃減,又二劑,將愈,佐以六味丸而痊。
上半日咳者,胃中有火,加貝母、石膏、黃連;五更咳者,同上。
愚按前症若胃中熱甚為患者,宜用本方泄之;若胃中微熱為患者,當用竹葉石膏湯清之;若胃中虛熱所致者,須用補中益氣湯補之;俱少佐以治痰之劑。其五更咳嗽者,當作脾虛宿食為痰治之。
白話文:
咳嗽
冬天多是風寒外感引起的咳嗽,應該用解表化痰的藥物,可以加入麻黃、桂枝、半夏、乾薑、防風各一錢。如果本來肺部就有熱症,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五分。如果發熱、頭痛、鼻塞、聲音嘶啞,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錢。
如果真的是上述症狀,如果是風寒外感,身體和氣都實證,應該用麻黃等藥物,這是從體表入手,再從體表排出病邪的治療方法;如果身體和氣都虛弱,應該先補益元氣,再輔以解表藥物。如果只單純使用解表藥物,肺氣會更加虛弱,肌膚腠理也更加疏鬆,外邪更容易乘虛而入,病情也更難治療。如果病情持續很久,或者錯誤服用過解表散寒的藥物,導致元氣虛弱而邪氣卻很盛,應該以補益脾土為主,這樣肺部就會得到滋養,各種症狀自然會痊癒。
如果病人年老體弱,或者因為勞累損傷元氣而患有上述咳嗽,錯誤服用麻黃、枳殼、紫蘇等藥物,導致汗出過多而損傷陽氣,很容易患上肺癰、肺痿等疾病,治療方法失當,往往會危及生命。
有個男子,長期勞累,冬天患了咳嗽,服用解表散寒的藥物,自以為有效。我說:這是因為肺氣虛弱,肌膚腠理不密,外邪乘虛而入造成的。應該趕緊補益脾臟,這是治本的方法。他開始服用六君子湯,卻把人參、白朮去掉了,反而加入紫蘇、枳殼等藥物,結果導致元氣更加虛弱,患上肺癰而死。
錢東圩太守,以前患過肩疽,屬於足三陰經虛弱,體內陽氣不能歸於本位,用壯水之主的方法來抑制陽氣而痊癒。我說:瘡疾雖然好了,但應該避免與侍女親近,擔心相火(腎中之火)一動,精氣外洩,金水(腎精)再次虧損,必然會導致其他疾病。後來果真出現喘咳、痰多如湧、面紅赤、小便淋澀等症狀,又錯誤地認為是風寒外感,服用麻黃湯解表,汗出不止。我來診治時,他的脈象已經很弱,只有太衝脈還有微弱的跳動。
我說:這是脾虛不能攝納津液,腎虛不能生成津液,肺虛不能攝納氣息,水液泛濫成痰,屬於虛寒的症狀。我說病情難治,勉強用益火補腎的方法來消除陰邪,才得以痊癒。後來他又因勞累傷神,外邪乘虛而入,再次汗出損傷陽氣,最終去世。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枳殼;如果是風痰,再加入南星(薑汁炒);如果是濕痰,脾胃虛弱,少食,加入白朮、蒼朮;如果有痰,但是口乾咽燥,不要用半夏、南星,應該加入知母(蜜水拌炒)、貝母、栝蔞仁、黃芩(炒)。
如果上述咳嗽是由於脾氣虛弱導致濕痰,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由於腎經虛熱導致口乾咽燥,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
如果是夏天熱痰,或者本來就體熱有痰,可以加入黃芩、黃連、知母、石膏。
如果咳嗽是心火犯肺所致,輕者服用麥門冬湯,重者服用人參平肺散;如果是上焦實熱,服用涼膈散,虛熱服用六君子湯;如果是中焦實熱,服用竹葉石膏湯,虛熱服用竹葉黃耆湯;如果是下焦虛熱,服用六味地黃丸。
有個武職人員,因為飲食起居不規律,咳嗽吐痰,服用化痰止咳的藥物。當時是仲夏,左尺脈洪數無力,胸悶,面紅,吐出的痰腥臭,自汗。我說:這是腎虛水液泛濫成痰,反而更加損傷津液,難道是肺癰嗎?他不相信,繼續服用以前的藥物。第二天吐膿,脈象數,右寸脈尤其明顯。我用桔梗湯一劑,脈象和膿液都減少了,再服用兩劑,病情就快好了,輔以六味地黃丸就痊癒了。
上午咳嗽,是胃中有火,可以加入貝母、石膏、黃連;五更咳嗽,也用同樣的藥物。
如果胃中熱盛,應該用這個方子瀉火;如果胃中微熱,應該用竹葉石膏湯清熱;如果胃中虛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補益;都要少加一些化痰的藥物。五更咳嗽,應該認為是脾虛宿食化痰,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