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咳嗽
咳謂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謂有痰,脾濕動而生痰。咳嗽者,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病本雖分六氣五臟之殊,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聲出也。治法須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濕熱則瀉之;久病便屬虛屬郁,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兼鬱則開鬱。滋之、潤之、斂之,則治虛之法也。
主方
杏仁(去皮尖),白茯苓(各一錢),橘紅(七分),五味子,桔梗,甘草(炙,各五分)
春多上升之氣,宜潤肺抑肝,加川芎、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炒)、知母各五分。
春若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辛涼解散,加防風、薄荷、黃芩(炒)、麥門冬各一錢。
愚按前症若因風寒所傷,咳嗽聲重,頭痛,用金沸草散;咳嗽聲重,身熱,頭痛,用局方消風散。蓋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乘,治宜解表兼清肺火。邪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肺疽、肺痿矣。
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而小便短少,皮膚漸腫,咳嗽日增者,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
一儒者,素勤苦,惡風寒,鼻流清涕,寒慄,嚏噴,服祛風之藥,肢體麻木,倦怠,痰涎自出,殊類中風。余以為風劑耗散元氣,陰火乘其土位也。遂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治之而安。
一儒者,每至春咳嗽,用參蘇飲之類乃愈。後復發,仍用前藥,反喉喑,左尺洪數而無力。余以為腎經陰火刑剋肺金,以六味丸料加麥門、五味、炒山梔及補中益氣湯而愈。
夏多火熱炎上,最重,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炒)、麥門冬、石膏各一錢。
愚按王太僕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前症若喘急而嗽,面赤潮熱,其脈洪大者,用黃連解毒湯;熱躁而咳,用梔子仁湯;咳唾有血,用麥門冬湯。俱兼以六味丸,夏月尤當用此,壯腎水以保肺金。
嘉興周上舍,每至夏患咳嗽,服降火化痰之劑,咳嗽益甚,脾肺腎脈皆浮而洪,按之微細。余曰:此脾土虛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腎水,而虛火上炎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地黃丸而痊。後至夏,遂不再發。
一男子,夏月唾痰或嗽,用清胃火藥,不應。余以為火乘肺金,用麥門冬湯而愈。後因勞復嗽,用補中益氣湯加桔梗、山梔、片芩、麥門、五味而愈。但口乾,體倦,小便赤澀,日用生脈散而痊。
秋多濕熱傷肺,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各一錢,防風、黃芩、山梔(炒)各五分。
愚按前症若咳而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虛而洪者,用白虎湯;身熱而煩,氣高而短,心下痞滿,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香薷飲;若病邪既去,宜用補中益氣加乾山藥、五味子以養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
白話文:
咳嗽是指有聲音,是肺氣受損而不能清淨;嗽是指有痰,是脾濕被引動而產生痰。咳嗽,是因為肺氣受損而引動了脾濕。病因雖然可以區分為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和五臟(肝、心、脾、肺、腎)的不同,但重點都在於肺。因為肺主管氣息,聲音也是從肺發出來的。治療方法必須區分是新病還是久病,是虛證還是實證。新病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就用發散的方法;如果是火熱引起的,就用清熱的方法;如果是濕熱引起的,就用瀉濕的方法。久病通常屬於虛證或鬱證,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兼有鬱結就疏通鬱結。用滋養、潤燥、收斂的方法,是治療虛證的原則。
主要藥方
杏仁(去皮尖)、白茯苓(各一錢)、橘紅(七分)、五味子、桔梗、甘草(炙,各五分)
春天多是向上升發的氣,應該潤肺平肝,可以加入川芎、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炒)、知母各五分。
春天如果感冒,咳嗽並流清鼻涕,應該用辛涼解表的方法,可以加入防風、薄荷、黃芩(炒)、麥門冬各一錢。
我認為,如果前面說的症狀是因為風寒引起的,咳嗽聲音沉重,並且頭痛,可以用金沸草散;如果咳嗽聲音沉重,身體發熱,並且頭痛,可以用局方消風散。因為肺主管皮膚和毛髮,肺氣虛弱,皮膚的毛孔就不會緊密,風邪容易侵入,治療方法應當解表同時兼顧補益肺氣;如果肺有火氣,皮膚的毛孔就不能閉合,風邪容易從外侵入,治療方法應當解表同時兼顧清泄肺火。邪氣退去就應停止用藥,如果多次用發散的方法,會嚴重損耗體液,邪氣蘊積反而會導致肺癰(肺膿腫)或肺痿(肺功能衰竭)。
所以凡是肺受到邪氣侵擾,不能正常運化,導致小便短少,皮膚逐漸腫脹,咳嗽日益加重的情況,應該使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肺,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
一位讀書人,平時很勤奮,怕風寒,流清鼻涕,感到寒冷顫抖,打噴嚏,服用祛風藥後,出現肢體麻木,疲倦,痰液自流,很像中風的症狀。我認為這是祛風藥耗散了元氣,導致陰火乘虛克制了脾土。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麥門冬、五味子來治療,病情就痊癒了。
一位讀書人,每到春天就會咳嗽,用參蘇飲之類的藥就有效。後來又復發,仍然用之前的藥,反而出現喉嚨沙啞,左脈尺部脈象洪大但無力。我認為是腎經的陰火侵擾了肺金,用六味丸的藥材加入麥門冬、五味子、炒山梔,再搭配補中益氣湯來治療,病情就痊癒了。
夏天多是火熱向上炎盛,病情最嚴重,應該清泄肺金、降泄火熱,可以加入桑白皮、知母、黃芩(炒)、麥門冬、石膏各一錢。
我認為王太僕說:「滋養腎水可以制約陽氣的過盛。」前面說的症狀如果出現喘息急促而咳嗽,面色潮紅發熱,脈象洪大的情況,可以用黃連解毒湯;如果發熱煩躁而咳嗽,可以用梔子仁湯;如果咳嗽吐血,可以用麥門冬湯。這些藥方都可以配合六味丸一起服用,夏天尤其應該這樣,滋養腎水來保護肺金。
嘉興的周先生,每到夏天就咳嗽,服用降火化痰的藥,咳嗽反而更加嚴重,脾、肺、腎的脈象都浮而洪,按下去卻很細微。我說:「這是脾土虛弱不能生養肺金,肺金又不能生養腎水,導致虛火上炎。」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病就痊癒了。後來每到夏天,就不再發病。
一位男子,夏天吐痰或咳嗽,服用清胃火的藥,沒有效果。我認為是火氣侵犯了肺金,用麥門冬湯來治療,病就好了。後來因為勞累又復發咳嗽,用補中益氣湯加入桔梗、山梔、片芩、麥門冬、五味子來治療,病就痊癒了。但是出現口乾,身體疲倦,小便赤澀的症狀,每天服用生脈散,就痊癒了。
秋天多是濕熱傷害肺部,應該清熱瀉濕,可以加入蒼朮、桑白皮各一錢,防風、黃芩、山梔(炒)各五分。
我認為,前面說的症狀如果出現咳嗽並且身體發熱,自汗,口乾,大便赤澀,脈象虛而洪大的情況,可以用白虎湯;如果身體發熱而且煩躁,氣息高短,胸部痞滿,四肢困倦,精神萎靡,可以用香薷飲;如果病邪已經去除,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乾山藥、五味子來養護元氣,再加入柴胡、升麻各二分來升發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