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一 (24)
卷之一 (24)
1. 卷之二
2. 泄瀉
泄本屬濕,然多因飲食不節,致傷脾胃而作。須看時令,分寒熱、新久而施治。治法:補脾消食、利小便。亦有升提下陷之氣,用風藥以勝濕;亦有久泄腸胃虛滑不禁者,宜收澀之。
主方
白朮(二錢),白茯苓,白芍藥(炒,各一錢五分),(以上三味乃泄瀉必用者),陳皮(一錢),甘草(炙,五分)
若傷食瀉黃,或食積,加神麯、麥芽、山楂各一錢,黃連(炒)七分。若腹中窄狹,再加厚朴、枳實以消停滯。
愚按前症若飲食已消而泄瀉未止,此脾胃之氣傷也,宜用五味異功散;若泄瀉而腹中重墜,此脾胃之氣下陷也,宜用補中益氣湯;若服克滯之劑而腹中窄狹,此脾氣虛痞也,宜用六君子湯;若脅脹少食,善怒,瀉青,此脾虛肝所乘也,宜六君子加柴胡、升麻、木香;若少食體倦,善噫,泄黃,此脾虛色陷也,宜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
大凡諸症若脾脈弦長者,肝木乘脾土也,當補脾平肝;若脾脈沉弦者,寒水侮脾土也,當溫中補腎。夫黃連、枳實雖消停滯、開痞悶。若人脾胃充實,暴患實痞,宜暫用之;若人屢患屢服,或脾胃虛痞者而用之,則脾胃反傷而諸症蜂起矣。故東垣先生云:脾胃實者,用黃連、枳實瀉之;虛者,用白朮、陳皮補之。
須分病之虛實、人之南北而治之。後仿此。
若小便赤澀短少,加豬苓、澤瀉各一錢,以分利之。夏月加茵陳七分,山梔仁(炒)四分。
愚按前症若津液偏滲於大腸,大便瀉而小便少者,宜用此藥分利;若陰陽已分而小便短少者,此脾肺氣虛而不能生水也,宜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陰火上炎而小便赤少者,此肺氣受傷而不能生水也,用六味地黃丸加麥門、五味;腎經陰虛,陽無所生,而小便短少者,用滋腎丸、腎氣丸;腎經陽虛,陰無所化,而小便短少者,用益氣湯、六味丸。
若誤用滲泄分利,復傷陽氣,陰無所生,而小便不利,或目睛凸出,腹脹如鼓,或腿膝腫硬,或皮膚斷裂者,先用滋腎丸、益氣湯。每見元氣虛而復用澤瀉、豬苓之類,因損真陰,以致前症益甚者,急投金匱加減腎氣丸,多有復生者。若反服牽牛、大黃峻劑而通之,是速其危也。
若口渴引飲,加乾薑一錢五分,人參、麥門冬各一錢,升麻四分,烏梅肉五個。
愚按前症若胃氣傷而內亡津液者,用七味白朮散;胃氣弱而津液少者,用補中益氣湯;氣血俱虛而津液少者,用十全大補湯;腎虛津液短少者,用六味地黃丸;腎水不足而虛火上炎者,用加減八味丸。若腎水不足之人患泄瀉,或服分利之劑過多而患口渴者,若不用前藥以固其本源,則肺腎復傷,多變小便不利、肚腹水腫等危症矣。
憲副屠九峰,先瀉而口渴,尺脈數而無力,恪用解酒毒、利小便之劑,不應。余曰:此腎陰虧損,虛火熾盛,宜急壯水之主,不然必發疽而不能收斂也。不信,別服降火化痰之劑,果患疽而歿。
白話文:
腹瀉的根本原因是體內濕氣過重,但多數情況是因飲食不節制,損傷了脾胃功能所導致。治療時必須考慮季節、病情的寒熱性質以及病程的新舊長短,對症下藥。治療原則是補益脾胃、幫助消化、利小便。有時也需要升提下陷的氣機,利用具有祛濕作用的藥物;對於長期腹瀉、腸胃虛弱、無法控制排便的狀況,則需要使用收澀的藥物。
主要方劑:
-
白朮(6克),茯苓,炒白芍(各4.5克)這三味藥是治療腹瀉的基本用藥,陳皮(3克),炙甘草(1.5克)
-
如果腹瀉排出黃色稀便,或是因為消化不良、食物積滯,可加神麯、麥芽、山楂各3克,炒黃連2.1克。如果腹部脹滿不適,可以再加厚朴、枳實,以幫助消化,消除積滯。
-
如果飲食已經消化,但腹瀉仍未停止,表示脾胃之氣已經受損,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如果腹瀉時感到腹部沉重下墜,表示脾胃之氣下陷,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消積滯的藥物後,腹部反而感到脹滿,表示脾氣虛弱,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如果出現脅肋脹痛、食慾不振、容易發怒、腹瀉排出青色稀便,表示脾虛而肝氣過盛,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升麻、木香。如果食慾不振、身體疲倦、容易打嗝、腹瀉排出黃色稀便,表示脾虛氣陷,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柴胡。
-
總體來說,如果把脈發現脾脈弦長,表示肝木過盛而克制脾土,應該補脾同時平肝。如果脾脈沉弦,表示寒水過盛而侵侮脾土,應該溫中並補腎。黃連、枳實雖然可以消除積滯、開通堵塞,但只適用於脾胃功能強盛,突然發生積滯實證的人,可以暫時使用。如果長期反覆使用,或是脾胃虛弱的人使用,反而會損傷脾胃,導致其他問題接踵而至。因此,東垣先生說:「脾胃功能強盛,用黃連、枳實來瀉實;脾胃功能虛弱,則用白朮、陳皮來補虛。」
-
必須區分病情的虛實、患者的地域差異來進行治療。後續的用藥也應參考此原則。
-
如果小便顏色紅澀、量少,可加豬苓、澤瀉各3克,以利尿。夏天可以加茵陳2.1克,炒山梔仁1.2克。
-
如果體內津液偏往大腸,導致腹瀉且小便量少,應該使用這些藥物來分利水濕。如果體內陰陽已經平衡但小便量少,表示脾肺氣虛,無法生成水液,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如果陰火上炎而小便紅少,表示肺氣受損,無法產生水液,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如果是腎陰虛導致陽氣無法生發,小便量少,應該用滋腎丸、腎氣丸。如果是腎陽虛導致陰氣無法化生,小便量少,則用益氣湯、六味丸。
-
如果誤用滲濕利尿的藥物,反而會損傷陽氣,導致陰液無法產生,造成小便不利、眼球突出、腹部脹如鼓、腿腳腫脹、皮膚裂開等狀況,此時應該先用滋腎丸、益氣湯。常常看到元氣虛弱的人使用澤瀉、豬苓等利尿藥物,反而會損耗真陰,導致病情更加嚴重,此時應該立即服用加減金匱腎氣丸,很多患者都能夠因此康復。如果反過來使用牽牛子、大黃等峻烈的瀉藥來通便,反而會加速死亡。
-
如果口渴想喝水,可加乾薑4.5克,人參、麥門冬各3克,升麻1.2克,烏梅肉5個。
-
如果胃氣受損,體內津液不足,應該用七味白朮散。如果胃氣虛弱,津液不足,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氣血俱虛,津液不足,應該用十全大補湯。如果腎虛導致津液不足,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如果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應該用加減八味丸。如果腎水不足的人患有腹瀉,或是服用過多利尿藥物導致口渴,如果沒有使用上述藥物來鞏固根本,則肺腎功能會再次受損,多半會轉變為小便不利、腹部水腫等危險病症。
-
憲副屠九峰,先是腹瀉又口渴,把脈發現尺脈數且無力,醫生執意使用解酒毒、利小便的藥物,卻沒有效果。我認為:這是腎陰虧損,虛火旺盛,應該立即壯大腎水,否則必定會發癰疽而無法痊癒。他不相信,另外服用降火化痰的藥物,結果真的患上癰疽而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