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綸

《明醫雜著》~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附滑伯仁先生《診家樞要》

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治。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性急人脈急,性緩人脈緩。左大順男,右大順女。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

白話文:

脈搏是身體氣血運行的前鋒。當氣血旺盛時,脈搏也會強勁;反之,如果氣血衰退,脈搏就會變得微弱;當氣血過熱,脈搏會加速;若氣血過寒,脈搏就會變得緩慢;氣血不足,脈搏就顯得弱小;而當氣血平衡,脈搏則會呈現正常狀態。另外,身材高大的人的脈搏較長;身材矮小的人脈搏較短;性子急躁的人脈搏跳動快速,性格平和的人脈搏則較緩慢。左手脈象強大通常表示男性,右手脈象強大則多為女性。一般來說,男性的下關脈常偏弱,女性的下關脈則常較強。這些都是正常的脈象,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則可能表示身體出現異常。

2. 左右手配臟腑部位

左手寸口,心、小腸脈所出;左關肝、膽脈所出,左尺腎、膀胱脈所出。(命門與腎脈通。)

右寸肺、大腸脈所出;右關脾、胃脈所出;右尺三焦、心包絡脈所出。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在診脈時,左手的徑寸位置反映出心臟和小腸的健康狀況;左手的關部則顯示肝臟和膽的狀態;而左手尺部的位置,則是腎臟和膀胱的脈象所在,這也與命門及腎脈相通。

右手徑寸位置反映的是肺部和大腸的健康;右手關部則是脾臟和胃的脈象;右手尺部顯示的是三焦和心包絡的健康狀況。

3. 五臟平脈

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而長,脾脈緩而大,腎脈沉而軟滑。

心合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軟者為散。

肺合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

肝合筋,肝脈循筋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脈道如箏弦相似,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

脾合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風輕颭柳梢之狀為緩,次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

腎合骨,腎脈循骨而行,持脈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為沉,次重以按之脈道無力者為軟,舉指來疾流利者為滑。

凡此五臟平脈,要須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經曰:先識經脈,而後識病脈。此之謂也。

白話文:

【五臟正常脈象】

心臟的脈象是浮大且散開的,肺臟的脈象是浮起且有阻滯感並短小,肝臟的脈象是緊繃且延長的,脾臟的脈象是緩慢且大的,腎臟的脈象是深沉且軟中帶滑。

心臟與血液相連,心脈沿著血管運行,觸脈的力度像六粒豆子的重量。觸摸到血管的脈象就是浮,稍微用力脈道顯得粗壯的就是大,再加些力脈道寬鬆柔軟的就是散。

肺臟與皮膚毛髮相聯,肺脈沿皮膚毛髮運行,觸脈的力度像三粒豆子的重量。觸摸到皮膚毛髮的脈象就是浮,稍微用力脈道不順暢的就是澀,再加些力但脈象不到預期位置的就是短。

肝臟與筋絡相聯,肝脈沿筋絡運行,觸脈的力度像十二粒豆子的重量。觸摸到筋絡的脈象就像彈琴的弦一樣,再稍微用力脈道遙遠的就是長。

脾臟與肌肉相連,脾脈沿肌肉運行,觸脈的力度像九粒豆子的重量。觸摸到肌肉像微風輕拂柳梢的脈象就是緩,再稍微用力脈道厚實的就是大。

腎臟與骨骼相聯,腎脈沿骨骼運行,觸脈的力度在骨頭上找到脈象就是沉,再加重力道脈道無力的就是軟,手指抬起時脈象快速流利的就是滑。

對於這五臟的正常脈象,必須長期細心觀察才能熟練掌握,一旦遇到異常脈象,自然就能辨別。古籍說過:首先理解正常的脈象,然後才能理解異常的脈象。這就是這個道理。

4. 四時平脈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長夏四季脈遲緩。

白話文:

春天的脈象像琴絃般緊繃,夏天的脈象充盈盛大,秋天的脈象輕浮如毛,冬天的脈象沉實如石,而在長夏以及四季交替之際,脈搏則呈現出較為遲緩的狀態。

5. 呼吸浮沉定五臟脈

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其脈在中。心、肺俱浮,浮而大散者心,浮而短澀者肺;腎、肝俱沉,牢而長者肝,濡而來實者腎;脾為中州,其脈在中。

白話文:

當我們呼氣時,影響的是心臟和肺部;吸氣時,則是腎臟和肝臟在運作。在一呼一吸間,脾臟接收食物的精華,其運作狀況反映在中間的脈象上。心臟和肺部的脈象都呈現浮象,其中,心臟的脈象浮且大而散,肺部的脈象則是浮且短而有阻滯感;腎臟和肝臟的脈象都呈現沉象,其中,肝臟的脈象堅固且長,腎臟的脈象則是柔軟但實在。脾臟作為身體的中樞,其脈象位於中間位置。

6. 因指下輕重以定五臟

即前所謂三菽、五菽之重也。

白話文:

這句古代中醫文字現代白話文的翻譯是:「這就是在前面所提到的,用如三菽、五菽的力道輕重來判斷五臟的狀態。」在這裡,「三菽、五菽之重」指的是診脈時所施加的力度,類似於現代所說的輕取與重按,用以判斷人體五臟的健康狀況。

7. 三部所主(九候附)

寸為陽,為上部,主頭項以下至心胸之分也;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主臍腹肚脅之中也;尺為陰,為下部,主腰足脛股之分。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又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浮主皮膚,候表及腑;中主肌肉,以候胃氣;沉至筋骨,候里及臟也。

白話文:

寸脈代表陽性,是上部脈象,主要反映從頭部到心胸部的健康狀況;關脈處於陰陽之間,是中部脈象,主要反映腹部、肚部、脅部的健康狀況;尺脈代表陰性,是下部脈象,主要反映腰部、腳部、小腿和大腿的健康狀況。這三部脈象中,每一部又各自有浮、中、沉三種不同的脈象變化,三三相乘,共有九種脈象變化。浮脈主要反映皮膚情況,用來判斷表層疾病及腑臟狀況;中脈主要反映肌肉情況,用來判斷胃氣強弱;沉脈深達筋骨,用來判斷內部臟器及臟腑的健康狀況。

8. 持脈

凡診脈之道,先須調平自己氣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初輕按以消息之,次中按以消息之,次重按以消息之,然後自寸、關至尺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看在何部,各以其部斷之。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腑臟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腑臟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凡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之內,大小浮沉遲數同等,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病之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

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主四肢;右脈不和為病在裡,為陰,主腹臟:以次推之。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凡脈之來,必不單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之類,將何以別之?大抵提綱之要,不出浮、沉、遲、數、滑、澀之六脈也。浮、沉之脈,輕手、重手而取之也;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之也;滑、澀之脈,則察夫往來之形也。

浮為陽,輕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之類也;沉為陰,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細、牢、實,皆重手得之之類也。遲者一息脈二至,而緩、結、微、弱皆遲之類也。或曰滑類乎數,澀類乎遲,何也?然脈雖似,而理則殊也。彼遲、數之脈,以呼吸察其至數之疏數,此滑、澀之脈,則以往來密察其形狀也。

數為熱,遲為寒,滑為血多氣少,澀為氣多血少。所謂提綱不出乎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夫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濕燥、臟腑氣血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里,診為濕、為實,遲為在臟,為寒,為冷;數為在腑,為熱,為燥,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也。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

能於是六脈之中以求之,則疢疾在人者,莫能逃焉。

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附於肉下者,陰也,臟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沖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而求之。

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

明脈須辨表裡、虛實四字。表,陽也,腑也,凡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未入於胃腑及臟者,皆屬於表也;里,陰也,臟也,凡七情之氣鬱於心腹之內不能越散,飲食五味之傷流於腑臟之間不能通泄,皆屬於里也;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氣力衰竭也;實者,邪氣之實,由正氣本虛邪得乘之,非元氣之自實也。故虛者補其正氣,實者瀉其邪氣。

經曰所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大法也。

凡脈之至,在筋肉之上,出於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行於肌肉之下者,陰也,臟也。若短小而見於皮膚之間者,陰乘陽也;洪大而見於肌肉之下,陽乘陰也。寸尺皆然。

白話文:

[掌握脈診]

凡是進行脈診的技巧,首先必須調整自己的呼吸至平穩,對於男性以左手,女性以右手,先用中指找到關脈的位置,再同時放下前後兩指。開始時輕輕地按壓以感受脈象,接著以中等力度按壓感受,再加重力道按壓感受,之後從寸、關到尺,逐段部位仔細探究。在一呼一吸間,脈搏行走四次是正常速率,如果深呼吸,脈搏行走五次,即為健康脈象。如果脈搏速度太快或太慢,即為異常脈象;需觀察異常部位,並根據該部位判斷病情。

進行脈診時,首先需要了解季節脈象、胃脈和腑臟的健康脈象,再進一步診斷疾病脈象。季節脈象指的是春季三個月,六脈都帶有弦脈;夏季三個月,六脈都帶有洪脈;秋季三個月,六脈都帶有浮脈;冬季三個月,六脈都帶有沉脈。胃脈是指中等力度按壓時,脈象和緩。腑臟的健康脈象已在前面章節提及。一個人的腑臟脈象正常,胃脈和緩,且符合季節脈象,即表示身體健康,反之則可能患病。

進行脈診時,手臂長的人應適當加大指距,手臂短的人則應縮小指距。在三個部位內,脈象大小、浮沉、快慢程度應相同,尺寸脈象的陰陽高低應相符,男女左右脈象強弱應相應,四季脈象不互相矛盾,這樣的人被稱為健康人。如果在某一部位脈象獨大、獨小、偏快、偏慢、左右脈象強弱相反、四季男女脈象不符合,這些都是疾病脈象。疾病部位在上稱為上病,在下稱為下病,左側為左病,右側為右病。

左脈不和諧表示疾病在體表,屬陽性,主要影響四肢;右脈不和諧表示疾病在體內,屬陰性,主要影響腹部臟器。以此類推。

取得脈象的方法各有不同,脈象的形態也各不相同。脈象出現時,不會單獨出現,通常會以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等組合方式出現。如何區別這些脈象呢?大致上,掌握脈診要點,不外乎浮、沉、遲、數、滑、澀六大脈象。浮脈和沉脈分別以輕手和重手按壓取得;遲脈和數脈則以自己的呼吸節奏來判斷;滑脈和澀脈則需觀察脈象的往來形態。

浮脈屬陽性,輕手按壓可得到,芤脈、洪脈、散脈、大脈、長脈、濡脈、弦脈都是輕手按壓可得到的脈象類型;沉脈屬陰性,重手按壓可得到,伏脈、石脈、短脈、細脈、牢脈、實脈都是重手按壓可得到的脈象類型。遲脈每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兩次,緩脈、結脈、微脈、弱脈都屬於遲脈類型。有人說滑脈類似數脈,澀脈類似遲脈,這是為什麼呢?雖然脈象相似,但其道理卻不同。遲脈和數脈通過呼吸節奏來判斷脈搏跳動的頻率,而滑脈和澀脈則需要仔細觀察脈象的形態。

數脈表示發熱,遲脈表示寒冷,滑脈表示血液多於氣體,澀脈表示氣體多於血液。之所以提到六大脈象是掌握脈診要點的原因,是因為它們足以統攝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濕燥、臟腑氣血等各種情況。浮脈屬陽性,表示疾病在體表,診斷為風邪或虛證;沉脈屬陰性,表示疾病在體內,診斷為濕邪或實證;遲脈表示疾病在臟器,表示寒冷或低溫;數脈表示疾病在腑臟,表示發熱或燥熱;滑脈表示血液過多;澀脈表示氣體過多。人體的各種變化,都不會超出這些範疇。

能夠在這六大脈象中尋找脈象,那麼人體的疾病就無法逃避診斷了。

掌握脈診的要點有三:舉、按、尋。輕手順著脈管走行的方向移動稱為舉;重手用力按壓稱為按;不輕不重,靈活尋找脈象稱為尋。剛開始脈診時,輕手等待,脈象顯現在皮膚表面,表示屬陽性,可能是腑臟問題,也可能是心肺的反應;重手按壓得到脈象,脈象附在肌肉下方,表示屬陰性,可能是臟器問題,也可能是肝臟或腎臟的反應;不輕不重地尋找脈象,脈象出現在肌肉和皮膚之間,表示陰陽平衡,是脾胃的反應。如果浮脈、中脈、沉脈都找不到,則需要更細緻地尋找。

脈象若隱若現,表示陰陽潛藏的脈象。三個部位都是如此。

脈診時需瞭解上下、來去、至止六個關鍵詞。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上者表示從尺脈向上到寸口,表示陽氣生於陰氣;下者表示從寸口向下到尺脈,表示陰氣生於陽氣。來者表示從骨骼肌肉的交界處出現在皮膚表面,表示氣體上升;去者表示從皮膚表面回到骨骼肌肉交界處,表示氣體下降。脈象出現稱為至,消失稱為止。

脈診需分辨表裡、虛實四個關鍵詞。表表示陽性,腑臟,當六種邪氣(風、寒、暑、濕、燥、火)侵襲經絡,尚未進入胃腑或臟器時,都屬於表層問題;裏表示陰性,臟器,當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鬱結在心腹內部無法釋放,飲食五味對腑臟造成傷害無法排解,都屬於內部問題;虛表示元氣自虛,精神消耗,氣力衰竭;實表示邪氣充盈,由於正氣本來虛弱,邪氣得以趁虛而入,並非元氣本身充盈。因此,虛證需要補充正氣,實證需要排除邪氣。

經典著作提到:邪氣旺盛則實證產生,精氣耗損則虛證產生。這是重要的原則。

脈象出現在筋肉上方,位於皮膚之間,表示屬陽性,可能是腑臟問題;脈象出現在肌肉下方,表示屬陰性,可能是臟器問題。如果脈象短小,出現在皮膚之間,表示陰性影響陽性;如果脈象洪大,出現在肌肉下方,表示陽性影響陰性。寸脈和尺脈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