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一 (19)
卷之一 (19)
1. 枳朮丸論
一男子,食少胸滿,手足逆冷,飲食畏寒,發熱,吐痰,時欲作嘔。自用清氣化痰之劑,胸腹愈脹,呼吸不利,吐痰,嘔食,小便淋漓,又用五苓散之類,小便不利,諸病益甚。余曰:此脾土虛寒無火之症,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非氣膈所致。遂用八味丸、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薑、桂,旬日乃愈。
秀才楊君爵,年將五十,胸痞,少食,吐痰,體倦,肌肉消瘦。所服方藥,皆耗氣、破血、化痰、降火。余曰:此氣鬱所傷,陽氣不能升越,屬脾經血虛之症,當用歸脾湯解鬱結、生脾血,用補中益氣壯脾氣、生髮諸經,否則必為中滿氣膈之患。不信,仍服前藥,後果患前症而歿。
若素有痰火者,加半夏(姜炒)、橘紅、白茯苓各一兩,黃芩(炒)、黃連(姜炒)各五錢。
愚按前症亦有因脾氣不足者,有因脾氣鬱滯者,有因脾肺之氣虧損者,有因腎陰虛不能攝水泛而似痰者,有因脾氣虛不能攝涎上溢而似痰者,有因熱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有因驚而得者,有因氣而得者,有因酒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者,有胸中痰鬱而似鬼附者,各審其原而治之。
若人能食好食,但食後反飽難化,此胃火旺脾陰虛也,加白芍藥(酒炒)一兩五錢,人參七錢,石膏(火煅)一兩,生甘草五錢,黃連(炒)、香附(炒)、木香各四錢。
愚按東垣先生云: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中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而肉削。今能食而難化者,脾氣虛弱,不能腐化水穀,故前藥不應。或熱渴嘔吐,或腹脹泄瀉等症者,乃是脾胃復傷,急用六君子加芍藥、木香、炮姜補之。
亦有屬脾氣鬱結者,當解鬱健脾,若用清涼降火,以致中氣虛痞而不食,或食而食反出,又以為膈噎用行氣化痰者,必不能療也。
若年高人脾虛血燥,易飢易飽,大便燥難,用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人參七錢,升麻、甘草(炙)各四錢。山楂、大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錢。此老人常服藥也。
愚按前症屬形氣、病氣俱不足,脾胃虛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難耳!法當滋補化源。又有脾約症,成無己云,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是也,宜用脾約丸。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肺金受邪,土受木克,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宜用潤腸丸。
病氣有餘之治法也。經云脾為至陰,己土而主陰。然老弱之人,當補中益氣以生陰血。
職方陳莪齋,年逾六旬,先因大便不通,服內疏等劑後,飲食少思,胸腹作脹,兩脅作痛,形體倦怠,兩尺浮大,左關短澀,右關弦澀,時五月。此乃命門火衰,不能生脾土,而肺金又克肝木,決其金旺之際不起,後果然。
白話文:
枳朮丸論
一位男子,食慾不振,胸部滿悶,手腳冰冷,吃東西怕冷,發熱,吐痰,經常想嘔吐。他自己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後,胸腹更加脹滿,呼吸困難,吐痰、嘔吐食物加劇,小便頻數。他又服用五苓散類的藥物,結果小便反而不利,病情更加嚴重。我說:這是脾胃虛寒、缺乏陽氣的症狀,所以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反而吐出來,並不是氣膈不通造成的。於是,我給他服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並加入半夏、茯苓、生薑、桂枝,十天後病就好了。
秀才楊君爵,將近五十歲,胸部痞悶,少食,吐痰,身體疲倦,肌肉消瘦。他服用的藥物,都是耗傷元氣、破壞血液、化痰、降火的藥物。我說:這是氣鬱傷損,陽氣不能上升宣洩,屬於脾經血虛的症狀,應該服用歸脾湯來疏解鬱結、滋生脾血,再服用補中益氣湯來健脾益氣、滋養全身,否則必然會導致胃脘脹滿、氣膈不通的疾病。他不相信,繼續服用以前的藥物,結果患上上述症狀而亡故。
如果原本就有痰火,可以加入半夏(薑汁炒)、橘紅、白茯苓各一兩,黃芩(炒)、黃連(薑汁炒)各五錢。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有的因脾氣不足引起,有的因脾氣鬱滯引起,有的因脾肺之氣虧損引起,有的因腎陰虛不能攝納水液而表現出像痰一樣的症狀,有的因脾氣虛弱不能攝納唾液而溢出,表現出像痰一樣的症狀,有的因熱而生痰,有的因痰而生熱,有的因風寒暑濕引起,有的因受驚引起,有的因情志不暢引起,有的因飲酒引起,有的因飲食積滯引起,有的因脾虛不能運化而產生痰飲,有的胸中痰鬱,好像鬼附身一樣,都應該仔細診察病因再進行治療。
如果一個人能吃東西,但吃完飯後反而覺得飽脹難消化,這是胃火旺盛、脾陰虛弱,可以加入白芍藥(酒炒)一兩五錢,人參七錢,石膏(火煅)一兩,生甘草五錢,黃連(炒)、香附(炒)、木香各四錢。
我認為,東垣先生說:胃中元氣旺盛,就能夠吃東西而不傷身體,過了一段時間也不覺得餓;脾胃都旺盛,就能夠吃東西而長胖;脾胃都虛弱,就不能吃東西而消瘦,或者少吃東西而長胖,即使長胖了四肢也無力。還有的能吃東西卻消瘦,這是胃中火邪侵犯氣分,所以能吃東西,但身體卻消瘦。現在能吃東西卻難以消化,是脾氣虛弱,不能腐熟水谷,所以之前的藥方不適用。如果出現口渴、嘔吐,或者腹脹、腹瀉等症狀,這是脾胃再次受傷,需要緊急服用六君子湯,再加入白芍藥、木香、炮薑來補益。
也有一些屬於脾氣鬱結的,應該疏解鬱結、健脾益氣,如果使用清涼降火的藥物,就會導致中氣虛弱、胸部痞悶而不吃東西,或者吃了東西又吐出來,再認為是膈噎而使用行氣化痰的藥物,那肯定治不好。
如果年紀大的人脾虛血燥,容易飢餓又容易飽脹,大便乾燥難解,可以使用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人參七錢,升麻、甘草(炙)各四錢,山楂、大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錢。這是老年人經常服用的藥方。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都屬於形氣、病氣都不足,脾胃虛弱,津液血液枯竭,所以大便困難!治療方法應該是滋補化源。還有一種脾約症,成無己說,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能四處佈散,只輸送到膀胱,小便頻數而大便困難,這就應該服用脾約丸。陰血枯竭,內有陰虛火旺,肺金受邪,脾土被肝木克制,脾肺氣機失調,大便祕結而小便頻數,這就應該服用潤腸丸。
這是治療病邪有餘的治法。經書上說脾是至陰之臟,屬於己土,主陰。但是老年體弱的人,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來滋生陰血。
職方陳莪齋,六十多歲,先前因為大便秘結,服用內疏通類的藥物後,食慾減退,胸腹脹滿,兩脅疼痛,身體疲倦,寸口脈浮大,左關脈短澀,右關脈弦澀,時間是五月。這是由於命門火衰弱,不能滋養脾土,而肺金又克制肝木,導致金旺盛的時候,病情沒有好轉,後來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