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4)
1. 勞瘵
若痰盛,加薑製半夏、貝母、栝蔞仁各一錢。
愚按前二症腎氣虛弱,火盛水涸,津液湧而為痰者,用六味丸;腎經陽氣虛憊者,用八味丸;脾肺氣虛,不能攝涎歸源,而痰盛咳嗽者,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虛寒者更加炮姜。
若潮熱盛,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各七分。
愚按前症若寅、卯、辰時潮熱者,肝經燥熱也,用六味丸補腎水以生肝血;若午、未時潮熱者,心經虛熱也,用六味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申、酉、戌時潮熱者,肺經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培脾土以生肺金;亥、子、丑時潮熱者,腎涸虛熱也,用六味丸;兼手足逆冷者,腎經虛敗也,用六味丸。大凡潮熱、發熱、晡熱者,五臟齊損也,須用六味丸;氣血虧損者,須用十全大補湯。
若夢遺、精滑,加蠣、龍骨、山茱萸各七分。
愚按前症若腎氣不足,用益志湯、金鎖正元丹;肝腎虛熱者,用六味丸、加味逍遙散;脾虛熱者,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凡此悉屬不足之症,宜用十全大補湯,或用萆薢分清飲送八味丸。
若盜汗多,加牡蠣、酸棗仁各七分,浮小麥一撮。
愚按前症若陽氣虛弱,汗出不止,肢體倦怠,用耆附湯;上氣喘急,盜汗,氣短,頭暈者,用參附湯;腎氣虛弱,盜汗,發熱者,用六味丸;若腎氣虛乏,盜汗,惡寒者,用八味丸:氣血俱虛而盜汗者,用十全大補湯;陽盛陰虛者,當歸六黃湯;心腎虛弱者,斑龍丸。
若赤白濁,加白茯苓一錢,黃連三分(炒)。
愚按前症若脾肺虛熱者,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肺腎虛熱者,用黃芩清肺飲送六味丸;肝腎虛熱者,加味逍遙散送六味丸;勞傷心腎者,清心蓮子飲;鬱結傷脾者,歸脾湯;若鬱怒傷肝脾者,加味逍遙散;若心腎虛弱者,小溫金散;若思慮傷心腎者,茯菟丸。夢遺、精滑、赤白二濁治法,當互參用之。
一男子,年逾二十,早於斫喪,夢遺精滑,睡中盜汗,唾痰見血,足熱痿軟,服黃柏、知母之類。余曰:此陽虛而陰弱也,當滋其化源。不信,恪服之,前症益甚,其頭漸大,囪門漸開,視物皆大,吐痰叫喊。余以如法調補,諸症漸退,頭囪漸斂而安。
若兼衄血、咳血,出於肺也,加桑白皮一錢,黃芩、山梔各五分(炒)。
若兼嗽血、痰血,出於脾也,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仁各七分。
若兼嘔吐血,出於胃也,加山梔、黃連、乾薑、蒲黃各一錢,韭汁半盞,薑汁少許。
若兼咯唾血,出於腎也,加桔梗、玄參、側柏葉(炒)各一錢。
愚按前方惟上古之人形病俱實者宜用之,今之患者,多屬形病俱虛,治者當求其屬而主之。若前症鬱熱傷肺而衄血者,用黃耆益氣湯;肺氣虛熱不能攝血而衄者,用四君子加芎、歸、五味子;鬱結傷脾而嗽吐血者,用歸脾湯,胃經有熱而嗽吐血者,用犀角地黃湯;胃氣弱而嗽吐血者,用四君子加芎、歸、升麻;腎經虛熱陰火內動而咯吐血,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怒動肝火而見血者,用加味逍遙散;腎涸肝火動而見血者,用六味丸。雖曰血得熱而錯經妄行,亦有衛氣虛不能統攝榮血而為妄行者,不可不察。
白話文:
勞瘵
痰多時,加入薑制半夏、貝母、栝蔞仁各一錢。
前面兩種症狀是腎氣虛弱,火盛津液不足,津液湧動形成痰液,可用六味地黃丸;腎經陽氣虛弱者,用八味丸;脾肺氣虛,不能收攝津液歸於原位,而痰多咳嗽者,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若屬虛寒體質則再加炮薑。
潮熱厲害時,加入桑白皮、沙參、地骨皮各七分。
前面症狀,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潮熱,是肝經燥熱,用六味地黃丸補腎水以滋養肝血;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潮熱,是心經虛熱,用六味地黃丸滋陰降火;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潮熱,是肺經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健脾益肺;亥時(21-23點)、子時(23-1點)、丑時(1-3點)潮熱,是腎陰虛熱,用六味地黃丸;同時伴有手腳冰冷,是腎經虛衰,用六味地黃丸。總之,潮熱、發熱、午後發熱等症狀,都是五臟受損,需要服用六味地黃丸;氣血虧損者,則需服用十全大補湯。
夢遺、滑精時,加入牡蠣、龍骨、山茱萸各七分。
前面症狀,若因腎氣不足,用益智湯、金鎖固精丸;肝腎陰虛火旺,用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散;脾虛火旺,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所有這些都屬於不足之症,宜用十全大補湯,或用萆薢分清飲送服八味丸。
盜汗多時,加入牡蠣、酸棗仁各七分,浮小麥一撮。
前面症狀,若因陽氣虛弱,汗出不止,肢體倦怠,用桂附地黃湯;氣喘,盜汗,氣短,頭暈,用參附湯;腎氣虛弱,盜汗,發熱,用六味地黃丸;腎氣虛弱,盜汗,惡寒,用八味丸;氣血都虛弱而盜汗,用十全大補湯;陽盛陰虛,用當歸六黃湯;心腎虛弱,用交泰丸。
白濁或赤濁時,加入白茯苓一錢,黃連三分(炒)。
前面症狀,若脾肺虛熱,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六味地黃丸;肺腎虛熱,用黃芩清肺飲送服六味地黃丸;肝腎虛熱,加味逍遙散送服六味地黃丸;勞傷心腎,用清心蓮子飲;鬱結傷脾,用歸脾湯;鬱怒傷肝脾,用加味逍遙散;心腎虛弱,用小溫金散;思慮傷心腎,用茯苓菟絲子丸。夢遺、滑精、赤白濁的治療方法,應該互相參照使用。
有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早年操勞過度,出現夢遺、滑精、睡中盜汗、吐痰帶血、足部發熱無力等症狀,服用黃柏、知母等藥物。我說:這是陽虛陰弱,應該滋補腎氣。他不相信,堅持服用,症狀更加嚴重,頭漸漸變大,囟門漸漸張開,視物都變大,吐痰並大聲喊叫。我用正確的方法調理,症狀逐漸減輕,頭和囟門也恢復正常。
如果同時伴有鼻出血、咳血,是肺部問題,加入桑白皮一錢,黃芩、山梔各五分(炒)。
如果同時伴有咳嗽帶血、痰中帶血,是脾部問題,加入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仁各七分。
如果同時伴有嘔吐出血,是胃部問題,加入山梔、黃連、乾薑、蒲黃各一錢,韭汁半盞,薑汁少許。
如果同時伴有咯血,是腎部問題,加入桔梗、玄參、側柏葉(炒)各一錢。
前面所述的藥方,只適用於古代那些症狀和體質都偏實的人,現在的病人,大多數都是症狀和體質都偏虛,治療時應該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用藥物。如果前面症狀是鬱熱傷肺而鼻出血,用黃耆益氣湯;肺氣虛熱不能收攝血液而鼻出血,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五味子;鬱結傷脾而咳嗽吐血,用歸脾湯;胃經有熱而咳嗽吐血,用犀角地黃湯;胃氣虛弱而咳嗽吐血,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升麻;腎經虛熱陰火內動而咯血吐血,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肝火旺盛而出血,用加味逍遙散;腎陰虛肝火旺盛而出血,用六味地黃丸。雖然說血熱會導致血液運行失常,但也有衛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而導致出血的情況,這一點必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