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喘脹
喘與脹二症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則必生脹,脹則必生喘,但要識得標本先後。先喘而後脹者主於肺,先脹而後喘者主於脾,何則?肺金司降,外主皮毛。經曰: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是小便之行,由於肺氣之降下而輸化也。
若肺受邪而上喘,則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漸短,以致水溢皮膚,而生脹滿焉。此則喘為本,而脹為標,治當清金降火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惡濕,外主肌肉,土能剋水。若脾土受傷,不能制水,則水濕妄行,浸漬肌肉,水既上溢,則邪反侵肺,氣不得降而生喘矣。此則脹為本,而喘為標,治當實脾行水為主,而清金次之。
白話文:
喘和脹這兩種病症互相影響,都會導致小便不順暢。喘會導致脹,脹也會導致喘,但要辨別清楚哪個是本,哪個是標。先喘後脹,主要問題在肺;先脹後喘,主要問題在脾。這是因為肺主降氣,外合皮毛。古籍記載:「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意思是說,小便的排出,依靠肺氣的下降輸化。
如果肺受到邪氣侵襲而導致喘,則肺氣失於下降,導致小便減少,進而水液溢出皮膚,產生脹滿。這時候,喘是本,脹是標,治療要以清金降火為主,行水為輔。脾土喜燥惡濕,外合肌肉,土能剋水。如果脾土受損,不能制水,則水濕妄行,浸漬肌肉,水液上溢,邪氣反過來侵犯肺,氣不得下降而導致喘。這時候,脹是本,喘是標,治療要以實脾行水為主,清金為輔。
苟肺症而用燥脾之藥,則金得燥而喻愈加;脾病而用清金之藥,則脾得寒而脹愈甚矣。近世治二症,但知實脾行水,而不知分別脾肺二症,予故為發明之。
愚按前症若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而喘且渴者,用黃芩清肺飲以治肺,用五淋散以清小便;若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者,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培元氣,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若膏粱厚味,脾肺積熱而喘者,宜清胃散以治胃,用滋腎丸以利小便;若心火克肺金而不能生腎水者,用人參平肺散以治肺,用滋陰丸以滋小便;若腎經陰虧,虛火爍肺金而小便不生者,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土;若脾氣虛弱不能相制而喘者,用補中益氣湯以培元氣,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若肝木克脾土不能相制而喘者,用六君、柴胡、升麻以培元氣,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若脾胃虛寒不能相制而脹者,用八味丸以補脾肺、生腎水;若脾腎虛寒不能通調水道而脹者,宜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補脾肺、生腎水;若酒色過度,虧損足三陰而致喘、脹、痰湧、二便不調或大小便道相牽作痛者,亦宜用此丸,多有生者。
白話文:
如果肺部有病,卻用燥熱脾胃的藥物,就會使金氣受燥而病情加重;如果脾胃有病,卻用清泄肺金的藥物,就會使脾胃受寒而脹痛加劇。近來治療這兩種病症,只知道補脾行水,卻不知道區分脾肺兩者的病症,因此我特地加以說明。
如果肺中伏有熱氣,不能生津液,而出現喘息口渴的情況,就應該用黃芩清肺飲治療肺部,用五淋散清利小便;如果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液,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培補元氣,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水;如果飲食過於油膩,脾肺積熱而喘息,就應該用清胃散治療胃部,用滋腎丸利小便;如果心火克制肺金,不能生腎水,就應該用人參平肺散治療肺部,用滋陰丸滋潤小便;如果腎經陰虛,虛火灼傷肺金,小便不能正常排出,就應該用六味地黃丸補腎水,用補中益氣湯培補脾土;如果脾氣虛弱,不能相生相克而喘息,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培補元氣,用六味地黃丸生腎水;如果肝木克脾土,不能相生相克而喘息,就應該用六君、柴胡、升麻來培補元氣,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水;如果脾胃虛寒,不能相生相克而脹痛,就應該用八味丸來補脾肺、生腎水;如果脾腎虛寒,不能通調水液而脹痛,就應該用金匱加減腎氣丸來補脾肺、生腎水;如果縱慾過度,損傷足三陰,導致喘息、脹痛、痰多、大小便失調,或者大小便道相連疼痛,也應該用此丸,往往能夠起死回生。
一富商,飲食起居失宜,大便乾結,常服潤腸等丸,後胸腹不利,飲食不甘,口乾,體倦,發熱,吐痰,服二陳、黃連之類,前症益甚,小便滴瀝,大便泄瀉,腹脹少食,服五苓、瞿麥之類,小便不通,體腫,喘嗽,用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儒者,失於調養,飲食難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氣消導藥,咳嗽喘促;用行氣化痰,肚腹漸脹;用行氣分利,睡臥不能,兩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不實。肺腎脈浮大,按之微細,兩寸皆短。朝用補中益氣湯加薑、附,夕用金匱腎氣丸加骨脂、肉果,各數劑,諸症漸愈,再佐以八味丸,兩月乃能步履,卻服補中、八味,半載而康。
白話文:
一位富商,生活起居不規律,導致便秘,經常服用潤腸丸,結果胸腹不適,食慾不振,口乾舌燥,身體疲倦,發燒,咳嗽吐痰。服用二陳湯、黃連等藥後,之前的症狀反而加重,還出現尿頻、腹瀉、腹脹、食慾不佳。服用五苓散、瞿麥等藥後,小便不通,身體浮腫,咳嗽喘不過氣。最後使用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才治癒。
一位讀書人,由於缺乏調養,飲食難以消化,胸膈不適。曾嘗試服用行氣消導的藥物,卻導致咳嗽喘不過氣;服用行氣化痰的藥物,肚子卻越來越脹;服用行氣分利藥物,導致失眠,雙腳浮腫,小便不暢,大便不成形。檢查脈象發現,肺腎兩經脈搏浮大,但按壓時卻微弱,兩寸脈皆短。於是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薑、附子,晚上服用金匱腎氣丸加骨脂、肉果,服用幾劑後,各項症狀逐漸改善。之後又服用八味丸,兩個月後才能行走,繼續服用補中益氣湯、八味丸,半年後完全康復。
2. 氣虛血虛
氣虛補氣,用四君子湯;血虛補血,用四物湯。虛甚者,俱加熟附子。蓋四君、四物,皆和平寬緩之劑,須得附子健悍之劑行之,方能成功。附子熱藥,本不可輕用,但當病,雖在暑熱時月,亦可用也。予嘗治一僕人,五月間病熱,口渴,唇乾,譫語。診其脈細而遲,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芍藥、熟附子,進一服,熱愈甚,狂言狂走。
或曰附子差矣,診其脈如舊,仍增附子,進一大服,遂汗出而熱退,脈還四至矣。又嘗治一婦人,亦夏間病熱,初用平調氣血,兼清熱和解之劑,服二、三服不應,熱愈甚,舌上焦黑,膈間有火,漱水不咽。診其脈兩手皆虛微,而右手微甚。六七日內譫語撮空,循衣摸床,惡症俱見。
白話文:
如果氣虛需要補氣,就用四君子湯;如果血虛需要補血,就用四物湯。如果虛弱得很嚴重,兩種情況都要加入熟附子。因為四君子湯和四物湯都是溫和緩慢的藥物,需要附子強健的藥性來推動,才能達到療效。附子是熱性藥物,本不應該輕易使用,但是如果病情需要,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都可以使用。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僕人,他在五月的時候患了熱病,口渴、嘴唇乾燥、神志不清。診斷他的脈象細而遲,就用四君子湯加入黃耆、當歸、芍藥、熟附子,服用一劑後,病情更加嚴重,出現了胡言亂語、狂奔亂走的症狀。
有人可能會說附子用錯了,但我診斷他的脈象還是跟之前一樣,就再次加重附子的劑量,讓他服用了一大劑,結果他開始出汗,熱退了,脈象也恢復正常。我還曾經治療過一位婦女,她也是在夏季患了熱病,一開始用調和氣血、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服用兩三劑後沒有效果,病情反而更加嚴重,舌頭上出現焦黑,胸口有火燒的感覺,漱口的水都吞不下去。診斷她的脈象,兩隻手都虛弱,但右手更加虛弱。六七天後出現了神志不清、抓空、摸床等嚴重症狀。
後用四物湯加黃耆、人參、白朮、陳皮、麥門、知母、熟附子,服之一、二時汗出而熱退,次日復熱,再服仍退,又次日復發,知其虛極也,遂連進十服,皆加附子而安。
愚按前論正所謂舍時從症,舍症從脈,真有定見者也。
一男子,發熱,煩渴,頭痛,誤行發汗,喘急,腹痛,自汗,譫語,用十全大補加附子治之,熟睡喚而不醒,及覺,諸症頓退,再劑而痊。
黃武選,飲食勞倦,發熱惡寒,誤用解表,神思昏憒,胸發赤斑,脈洪數而無力。余曰:此內傷元氣,非外邪也,急用溫補之劑。彼不從,後果歿。
白話文:
之後使用四物湯加入黃耆、人參、白朮、陳皮、麥門冬、知母、熟附子,服用一、兩次後出汗退燒,隔天又發熱,再服用又退燒,但隔天又發熱,知道是身體虛弱到了極點,於是連續服用十帖,每次都加附子,病情才穩定下來。
我認為前面所述的治療方法,正是所謂的“舍時從症,舍症從脈”,這才是真正有見地的人的做法。
有個男子發熱、口渴、頭痛,誤服發汗藥後,出現呼吸急促、腹痛、自汗、神志不清等症狀,使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治療,他睡得很沉,叫也叫不醒,醒來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再服一劑就痊癒了。
黃武選這個人,因為飲食勞累而發熱怕冷,誤服解表藥後,神志昏沉,胸部出現紅色斑點,脈象洪數无力。我說這是內傷元氣,不是外邪,必須用溫補藥物治療。他不聽從,結果去世了。
3. 飲食過傷
飲食過傷,變為異常急暴之症,人多不識。嘗有一壯年人,忽得暴病,如中風狀,口不能言語,目不識人,四肢不舉,急投蘇合香丸,不效。予偶過聞之,因詢其由,曰適方陪客飲食後,忽得此症。遂教以煎生薑淡鹽湯,多飲探吐之,吐出數碗而醒,後服白朮、陳皮、半夏、麥芽調理而愈。
大抵此等症,多因飲食醉飽之後,或感風寒,或著氣惱,而致飲食填塞,胃氣不行,內傷特重。若誤作中風、中氣症,而用驅風解表、行氣散氣之藥,則胃氣重傷,死在旦夕。《內經》雖有暴病暴死之症,但恐多有因於食者,前輩不曾明言,故人不識耳!今後遇有此等急症,須要審問明白。若方飲食醉飽,或累傷飲食,重複受傷,但覺胸膈有食滯,只作傷食治之。
白話文:
飲食過度,易生急症,多人不識
飲食過度,容易造成急病,許多人並不知道。曾經有一位壯年人,突然患了暴病,症狀就像中風一樣,口不能言,目不識人,四肢無力,急著服用蘇合香丸,卻沒有效果。我恰好經過,聽到此事,便詢問原因,得知他在陪客喝酒吃飯後,突然就發病了。於是,我教他煎薑湯加淡鹽水,多喝並催吐,吐出好幾碗後,他就醒了過來。之後,再用白朮、陳皮、半夏、麥芽調理,就痊癒了。
一般來說,這種急症多半是因為飲食過飽,或是受了風寒,或是心煩意亂,導致食物積滯在胃中,胃氣運行不順,內傷嚴重。如果誤認為是中風、中氣不足,而用驅風解表、行氣散氣的藥物,反而會加重胃氣的損傷,甚至會危及性命。《內經》中雖然有記載暴病暴死的情況,但恐怕許多都是因為飲食過度造成的,前人沒有明確說明,所以大家不了解。
今後遇到這種急症,一定要仔細詢問病因。如果病人是剛吃完飯喝醉,或是飲食過度,重複受到傷害,只感覺胸膈有食物積滯,就當作傷食來治療。
愚嘗治趙吏部,患吐物出皆酸味,其脈氣口大於人迎者二、三倍。僚友速余投劑,余曰:此實邪在上,候其吐盡酸味,不藥自愈。翌早吐止而安。
一婦人,飲食後因怒忽患血崩,四肢逆冷,抽搐,口噤,如發痙然,吐痰如湧,灌以二陳、柴胡、山梔、枳殼,吐出酸味,神思稍醒,藥止,次日進薄粥少許,但乳脅脹痛,寒熱,欲嘔,四肢倦怠。余以為悉屬肝火熾盛,致脾氣不能運化。先用六君、柴胡、山梔、鉤藤鉤,諸症頓退,惟四肢不遂,血崩如初。
或又以為肝火未息,欲投清肝涼血之劑,余以為肝脾氣血俱弱,先用補中益氣湯培其脾土,而血氣歸經,又用四物、參、朮、柴胡養肝筋,而四肢便利。(余見異症名要。)
白話文:
我曾經治療一位趙吏部,他患有嘔吐物都是酸味的病症,脈象氣口比人迎脈大兩三倍。同事催促我用藥,我說這是實邪在上,等他吐完酸味,不用藥就會自愈。第二天早上,他的嘔吐停止了,人也好了。
一位婦人,飯後因生氣突然患血崩,四肢冰冷,抽搐,嘴巴緊閉,像發羊癲一樣,吐出痰液像湧出來一樣。我用二陳湯、柴胡、山梔、枳殼灌下去,吐出酸味,精神稍微清醒,藥也停了。第二天,她吃了一點稀粥,但乳房脅肋脹痛,寒熱交替,想吐,四肢疲倦。我認為這是肝火旺盛,導致脾氣無法運化。先用六君湯、柴胡、山梔、鉤藤來治療,諸症都消失了,只有四肢不靈活,血崩跟以前一樣。
有些人認為肝火還沒消,想要用清肝涼血的藥物,但我認為肝脾氣血都虛弱,先用補中益氣湯補益脾土,讓血氣歸經,再用四物湯、人參、白朮、柴胡養肝筋,這樣四肢就能恢復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