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痢疾
痢是濕熱及食積,治者別赤白青黃黑五色以屬五臟。白者濕熱傷氣分,赤者濕熱傷血分,赤白相雜氣血俱傷,黃者食積。治法:瀉腸胃之濕熱,開鬱結之氣,消化積滯,通因通用。其初只是下,下後未愈,隨症調之。痢稍久者不可下,胃虛故也。痢多屬熱,然亦有虛與寒者。虛者宜補,寒者宜溫。年老及虛弱人不宜下。
主方
黃芩(炒),黃連(炒,各五分),白芍藥(炒,二錢,以上三藥乃痢疾之必用者),木香,枳殼(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檳榔(一錢),上薑、水煎服。
白話文:
痢疾的辨證論治及方劑
痢疾是由於濕熱侵襲或食物積滯引起的疾病,治療時需根據痢疾的顏色來判斷病變部位和性質。
- 白色痢疾: 濕熱傷及氣分,表現為脾胃虛弱,氣津不固。
- 紅色痢疾: 濕熱傷及血分,表現為血熱妄行,腸道出血。
- 赤白相雜: 濕熱傷及氣血兩分,表現為氣血兩虛,症狀較重。
- 黃色痢疾: 由於食物積滯所致,表現為胃腸積滯,消化不良。
治療方法:
- 瀉腸胃濕熱: 清除腸胃中的濕熱之邪。
- 開鬱結之氣: 消除腸胃中的氣滯,恢復腸胃功能。
- 消化積滯: 消除食物積滯,改善消化功能。
- 通因通用: 通過治療病因,達到治本的目的。
治療步驟:
- 初起: 應以瀉下為主,清除腸胃積滯和濕熱。
- 下後未愈: 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 久痢: 不可再瀉下,因為久痢會導致脾胃虛弱,宜以補益為主。
痢疾的辨證:
- 多屬熱: 但也有虛寒者,應根據患者的體質辨證論治。
- 虛者: 宜補益脾胃,增強抵抗力。
- 寒者: 宜溫暖脾胃,驅寒止瀉。
- 年老及虛弱者: 不宜泻下,宜以溫補為主。
常用方劑:
黃芩、黃連、白芍、木香、枳殼、甘草、檳榔
- 黃芩、黃連、白芍: 為治療痢疾的常用藥,具有清熱瀉火、止瀉止痛的作用。
- 木香、枳殼: 理氣消積,改善腸胃功能。
- 甘草: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
- 檳榔: 行氣消積,健脾化濕。
用法: 以上藥物共煎服,每次服用一劑,每日服用兩次。
若腹痛,加當歸一錢五分,縮砂一錢。再加木香、芍藥各五分。
愚按前症若因濕熱鬱結,後重不利,宜用此方。若飲食停滯,用二陳湯加山楂,送香連丸。仲景先生云:脈沉而有力者,屬裡實也,宜下之;沉而無力者,屬裡虛也,宜補之。元氣虛滑者,宜溫之、澀之。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脈浮大,此為虛而強下之故也。脈浮革者,因而腸鳴,當溫之。
下痢腹堅者,當下之。下痢譫語有燥屎,當下之。下痢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急下之。下痢脈大浮弦,當自愈。下痢腹滿痛為實,當下之。治者審焉!
白話文:
如果肚子痛,可以加當歸一錢五分,縮砂一錢,再加木香、芍藥各五分。之前提到的症狀,如果因為濕熱鬱結,導致腹部沉重不適,就可以用這個方子。如果因為飲食停滯,可以用二陳湯加山楂,再服用香連丸。仲景先生說:脈沉而有力,屬於裡實,應該瀉下;沉而無力,屬於裡虛,應該補益。元氣虛弱滑脫,應該溫補、收斂。脈滑而數,有宿食,應該瀉下。脈浮大,這是虛弱而強行瀉下的結果。脈浮而緊,並且腸鳴,應該溫補。下痢腹部堅硬,應該瀉下。下痢神志不清,有乾燥的糞便,應該瀉下。下痢三部脈象皆平,按壓腹部心下堅硬,應該緊急瀉下。下痢脈大浮而弦,應該會自行痊癒。下痢腹部脹滿疼痛,屬於實證,應該瀉下。治療者要仔細審慎!
若後重,加滑石(炒)五分。再加枳殼、檳榔、芍藥、條芩各五分。
愚按痢而便膿血者,乃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若大腸積滯,壅實而後重,法當疏導;若大腸氣虛下陷而後重,法當升補。
司馬王荊山,患痢後重,服枳殼、檳榔之類,後重益甚,食少,腹痛。余以為脾胃傷而虛寒也,用六君、木香、炮姜而愈。
太常邊華泉,嘔吐不食,腹痛後重,服大黃之藥,腹痛益甚,自汗,發熱,昏憒,脈大。余以為胃氣復傷,陽氣虛寒脫陷也。以參、術各一兩,炙草、炮姜各三錢,升麻一錢,一劑而蘇。又用補中益氣加炮姜,二劑而愈。
白話文:
如果患者大便後有墜脹感,可以加入炒滑石五分。再加入枳殼、檳榔、芍藥、條芩各五分。
我認為痢疾伴隨膿血是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血液瘀滯,只要氣血流通,膿血就會自然痊癒,調和氣機,便可消除大便後墜脹感。如果大腸積滯,壅塞不通導致大便後墜脹,就需要疏導;如果大腸氣虛下陷導致大便後墜脹,就需要升補。
司馬王荊山患痢疾後有墜脹感,服用枳殼、檳榔等藥物後,墜脹感反而加重,食慾減退,腹痛。我認為是脾胃受損,虛寒所致,於是用六君、木香、炮姜治療,病症痊癒。
太常邊華泉,嘔吐不食,腹痛伴隨墜脹感,服用大黃類藥物後,腹痛加重,自汗,發熱,昏迷,脈象洪大。我認為是胃氣再次受損,陽氣虛寒脫陷所致,於是用人參、白朮各一兩,甘草、炮姜各三錢,升麻一錢,一劑藥後患者就恢復意識。又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服用兩劑後痊癒。
若白痢,加白朮、白茯苓、滑石(炒)、陳皮各一錢。初欲下之,再加大黃五錢。兼食積,加山楂、枳實各一錢。
愚按前症若腹痛後重,怕手按腹,或脈洪實,為積滯閉結,宜用此方疏通之;若腹痛後重,喜手按腹,或脈微細,為陽氣虛寒,宜用六君、手姜溫補之。
少宗伯顧東江,停食患痢,腹痛下墜,或用疏導之劑,兩足腫脹,食少體倦,煩熱作渴,脈洪數,按之微細。余以六君子加薑、桂各二錢,吳茱、五味各一錢,煎熟冷服,即睡覺而諸症頓退,再劑而安。此內真寒而外假熱,治以熱劑而冷飲。東垣先生治假寒熱之症,投以假寒熱之劑。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白色痢疾,可以加入白朮、茯苓、滑石(炒)、陳皮各一錢。一開始想要瀉下,可以再加大黃五錢。如果伴隨食積,可以加入山楂、枳實各一錢。
我認為,如果上述症狀伴隨腹痛,痛感由上往下加重,怕人按腹部,或者脈象洪大有力,這是因為積滯阻塞,應該用這個方子疏通。如果腹痛由上往下加重,喜歡人按腹部,或者脈象細小微弱,這是因為陽氣虛寒,應該用六君子湯、生薑溫補。
少宗伯顧東江曾經停食患痢,腹痛下墜,用疏導的藥物治療,結果兩腳腫脹,食慾不振,身體疲倦,煩熱口渴,脈象洪大而數,按下去又很細微。我用六君子湯加薑、桂各二錢,吳茱萸、五味子各一錢,煎好後冷卻服用,他馬上就睡著了,所有症狀都消失,再服一劑就完全康復。這是內寒外熱,用熱藥治療,卻用冷水服用。東垣先生治療假寒假熱的症狀,也用假寒假熱的藥物。
廷評曲汝為,食後接內,患腹痛去後,似痢非痢,次日便膿血,煩熱作渴,神思昏倦,用四神丸一服頓減,又用八味丸料加吳茱、五味、骨脂、肉蔻,二劑全愈。
若紅痢,加當歸、川芎、桃仁各一錢五分。初欲下之,再加大黃五錢。
愚按前症若病日久,或誤服疏通之藥而不能愈者,當調補脾胃。大凡血症久而不愈,多因陽氣虛而不能生血,或因陽氣虛而不能攝血,故丹溪先生治此症久而不愈,用四君子湯以收其功。
白話文:
廷評認為汝為食後肚子裡不舒服,患腹痛之後,像是痢疾卻又不完全是,隔天就排泄膿血,感到煩躁發熱口渴,精神萎靡昏沉,服用四神丸一劑症狀立刻減輕,接著再服用八味丸,並且加入吳茱萸、五味子、骨脂、肉蔻,服用兩劑就痊癒了。
如果出現紅色痢疾,可以加入當歸、川芎、桃仁各一錢五分。剛開始想瀉下時,可以再加大黃五錢。
我認為,如果上述病症拖延很久,或是誤服通便藥而無法痊癒,就應該調理脾胃。一般來說,血症長期不癒,大多是因為陽氣虛弱而無法生血,或是陽氣虛弱而無法攝血,所以丹溪先生治療這種長期不癒的症狀,就用四君子湯來收效。
判官汪天錫,患痢,腹痛後重,渴欲飲冷,飲食不進,用芍藥湯,納大黃一兩。四劑稍應,仍用前藥,但大黃減半,數劑而愈。
通府薛允頫,下血,服犀角地黃湯,其血愈多,發熱,少食,裡急後重。予以為清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一劑而瘳。
若紅白相雜,加川芎、當歸、桃仁各一錢五分以理血;滑石、陳皮、蒼朮各一錢五分以理氣。有食積者,加山楂、枳實以消導。
愚按前症若氣滯、食積、濕熱所致,宜用此方治之。若脾虛飲食停滯,宜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調補之。經云:脾主血,肺主氣。前症乃氣血俱受病也。若因脾肺血傷所致,宜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煎送香連丸;若因脾肺氣傷所致,宜用四君湯加當歸、川芎,煎送香連丸。
白話文:
汪天錫患痢疾,腹痛後有便意,口渴想喝冷水,食慾不振,用芍藥湯加一兩大黃,服四劑後稍有好轉,繼續用前藥,但大黃減半,服幾劑後痊癒。薛允頫下血,服用犀角地黃湯後,出血量反而增加,並伴隨發熱、食慾不佳、裡急後重等症狀。我判斷是清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一劑就痊癒。若血色紅白相雜,則加川芎、當歸、桃仁理血;加滑石、陳皮、蒼朮理氣。若有食積,則加山楂、枳實消導。我認為,上述症狀若因氣滯、食積、濕熱所致,可用此方治療。若因脾虛飲食停滯,則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調補。古籍記載:脾主血,肺主氣。上述症狀皆是氣血俱病。若因脾肺血傷所致,則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煎送香連丸;若因脾肺氣傷所致,則用四君湯加當歸、川芎,煎送香連丸。
若白痢久,胃弱氣虛,或下後未愈,去檳榔、枳殼,減芩、連、芍藥各七分,加白朮一錢五分,黃耆、陳皮、茯苓各一錢,縮砂、乾薑(炙)各五分。
愚按前症若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者,乃土不能生金,肺與大腸氣傷而下墜也,當用升陽益胃湯舉其陽氣,則陰自降而二便自愈矣。飲食不入,發熱作渴,其勢危甚,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送二神丸。
若紅痢久,胃弱血虛,或下後未愈,減黃芩、黃連各五分,加當歸、川芎、熟地、阿膠、陳皮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
白話文:
如果白色痢疾持續很久,胃部虛弱氣血不足,或拉肚子後還沒痊癒,就應該去除檳榔、枳殼,減少黃芩、黃連、芍藥各七分,加入白朮一錢五分、黃耆、陳皮、茯苓各一錢,縮砂、乾薑(炙)各五分。
我認為,如果前述症狀出現多次上廁所卻無法排便,或只有少量白色膿液,是脾土不能生肺金,肺和大腸氣虛而下墜所致,應該使用升陽益胃湯提升陽氣,陰氣自然下降,大小便就會自然痊癒。如果飲食無法進食,發熱口渴,情況十分危急,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效果不佳,就服用二神丸。
如果紅色痢疾持續很久,胃部虛弱血氣不足,或拉肚子後還沒痊癒,就應該減少黃芩、黃連各五分,加入當歸、川芎、熟地、阿膠、陳皮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
愚按前症若脾經血熱下注而不愈者,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若脾經氣虛不能統血而不愈者,用四君子加川芎、當歸;若中氣下陷不能攝血而不愈者,用補中益氣湯。
若赤黑相雜,此濕勝也,及小便赤澀短少,加木通、澤瀉、茯苓各一錢,山梔仁(炒)五分,以分利之。
愚按初患濕盛而小便赤澀者,宜用前藥;若病久而陽氣下陷,或老弱者,宜用升陽除濕防風湯;若脾土虧損,寒水來侮,先用六君子湯加薑、桂以溫而補之,後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以升而補之。
白話文:
我認為,如果先前症狀是脾經血熱下注而未痊癒,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白朮、茯苓。如果脾經氣虛,無法統攝血液而未痊癒,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如果中氣下陷,無法攝住血液而未痊癒,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赤黑相雜,這是濕氣過盛的表現,而且小便赤澀、量少,應該加木通、澤瀉、茯苓各一錢,山梔仁(炒)五分,以利尿。
我認為,如果初患濕氣盛,小便赤澀,應該使用前述藥方。如果久病而陽氣下陷,或體弱年邁,應該使用升陽除濕防風湯。如果脾土虧損,寒水來侵犯,應該先用六君子湯加薑、桂溫補,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升補。
若血痢,加當歸、川芎、生地黃、桃仁、槐花(炒)各一錢;久不愈,減芩、連各七分,去檳榔、枳殼,再加阿膠珠、側柏葉、白朮各一錢五分,乾薑(炒黑)、陳皮各一錢。
愚按前症亦有因脾氣虛弱者,有因脾氣下陷者,有因肝氣虛弱者,有因肝血虛熱者。
祠部李宜散,患血痢,胸腹膨脹,大便欲去不去,肢體殊倦。余以為脾氣虛弱,不能攝血歸源,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漸愈。後因怒,前症復作,左關脈弦浮,按之微弱,此肝氣虛不能藏血,用六味丸治之而愈。
白話文:
如果出現血痢,可以加入當歸、川芎、生地黃、桃仁、炒槐花各一錢;如果長期不癒,減少黃芩、連翹各七分,去掉檳榔、枳殼,再加入阿膠珠、側柏葉、白朮各一錢五分,炒黑乾薑、陳皮各一錢。
我觀察到,血痢的病症可能源於脾氣虛弱、脾氣下陷、肝氣虛弱或肝血虛熱。
禮部尚書李宜散曾患血痢,胸腹脹滿,大便想解卻解不出來,四肢疲憊。我認為是脾氣虛弱,無法將血液收納回源頭,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治療,病情逐漸好轉。後來他因為生氣,舊病復發,左關脈弦浮,按壓時微弱,這是肝氣虛弱無法藏血所致,便用六味丸治療,最終痊癒。
若痢已久,而後重不去,此大腸墜下,去檳榔、枳殼,用條芩,加升麻一錢以升提之。
愚按前症亦有因大腸氣滯者,有因大腸氣陷者,有因大腸血虛者,有因脾腎虛寒者。若大腸氣滯墜下,宜用四君子送香連丸;若大腸氣虛陷下,宜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送香連丸;若大腸血虛後重,宜用四物湯加參、術送香連丸。東垣先生云:裡急者,腹中不寬快也,亦有虛坐而大便不行者,皆血虛也,血虛則裡急後重。
若嘔吐食不得下,加軟石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山梔仁(炒)五分,生薑六分。緩呷之,以瀉胃口之熱。
白話文:
如果痢疾已經很久,而且症狀一直沒有好轉,這是因為大腸下垂,應該去除檳榔、枳殼,改用條芩,加入升麻一錢來提升大腸。
我認為之前的症狀,有可能是因為大腸氣滯,也有可能是因為大腸氣陷,也有可能是因為大腸血虛,還有可能是因為脾腎虛寒。如果大腸氣滯下垂,應該服用四君子湯送香連丸;如果大腸氣虛下陷,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加上柴胡、升麻送香連丸;如果大腸血虛導致後重,應該服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芪送香連丸。東垣先生說,裡急是指腹部不舒服,也有虛坐卻無法排便的情況,都是因為血虛,血虛就會導致裡急後重。
如果嘔吐,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應該加入生石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山梔仁(炒)五分、生薑六分,慢慢喝下,以瀉胃口的熱氣。
愚按前症若脾胃素有實熱,或過食厚味辛辣而暴患之,宜用此方;若胃氣虛,膈氣逆而作嘔吐者,用六君子加生薑;若胃氣虛寒,亦用前藥加炮薑、木香。
有一樣氣血虛而痢者,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陳皮、黃芩、黃連。
愚按前症若脾氣虛而血弱,宜用四君子湯;若胃氣虛而血弱,宜用補中益氣湯;若久病氣血俱虛,宜用八珍湯。大凡此症久而不愈,或變症百出,但守前法,久之自愈。
有一樣寒痢,用黃連、木香、芍藥(酒炒)、當歸、乾薑(炒)、縮砂、厚朴、肉桂。
白話文:
如果以前有脾胃積熱,或是吃太多辛辣厚味的食物導致生病,就應該用這個方子;如果胃氣虛弱,隔氣逆流導致嘔吐,就用六君子湯加上生薑;如果胃氣虛寒,就用前面的藥方加上炮薑和木香。
有一種氣血虛弱導致的痢疾,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黃芩、黃連。
如果以前有脾氣虛弱、血氣不足,就應該用四君子湯;如果胃氣虛弱、血氣不足,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如果久病導致氣血雙虛,就應該用八珍湯。總之,如果這種疾病久治不愈,或是出現各種併發症,只要堅持用前面的方法,時間久了自然會痊癒。
有一種寒痢,可以用黃連、木香、酒炒芍藥、當歸、炒乾薑、縮砂、厚朴、肉桂。
愚按東垣先生云,前症若脈沉細而身不動作,睛不了了,飲食不下,鼻準氣息者,用姜附湯;身重四肢不舉者,用朮附湯;暴下無聲,身冷自汗,小便自利,大便不禁,氣難布息,脈微,嘔吐者,用漿水散。
先太安人,年八十,仲夏患痢,腹痛,作嘔,不食,渴飲湯水,按腹痛稍止,脈鼓指而有力。余謂真氣虛而邪氣實也,用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之睡覺索食,脈症頓退,再劑而安。
橫金陳子復,面帶赤色,吐痰,口乾,或時作瀉。或用二陳、黃連、枳實之類,不應。予脈之左關弦急,右關弦大,此乃腎水挾肝木之勢而克勝脾土也。不信,後交夏果患痢而亡。
白話文:
古人說,如果病人脈象沉細,身體無法動彈,眼睛昏花,食慾不振,鼻尖氣息微弱,就應該用薑附湯;如果病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就應該用朮附湯;如果病人突然腹瀉,沒有聲音,身體寒冷,自汗,小便自利,大便失禁,呼吸困難,脈象微弱,嘔吐,就應該用漿水散。
以前有個老人,八十歲了,仲夏時節患了痢疾,肚子疼,想吐,不吃東西,卻很渴,喝很多水。按著肚子疼痛稍微減輕,脈象有力。我認為是正氣虛弱,邪氣入侵,就給他開了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用之後,病人就睡覺了,並且想吃東西,脈象也恢復正常,再服一劑就痊癒了。
還有一個病人,名叫橫金陳子復,臉色發紅,吐痰,口乾,偶爾腹瀉。有人用二陳湯、黃連、枳實等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我診脈發現,他左側關脈弦急,右側關脈弦大,這是腎水挾制肝木,進而克制脾土的表現。他不相信我的診斷,後來得了痢疾,就去世了。
若得痢而誤服溫熱止澀之藥,則雖稍久,亦宜用前法以下之,下後方調之。
若得痢便用前症法下之而未應,又用前調理法治之久而不愈,此屬虛寒而滑脫,可於前補虛寒溫二條用擇,更加龍骨、石脂、罌粟殼、烏梅肉等收澀之藥。
愚按前症若脾氣虛寒下陷,宜用補中益氣湯加粟殼、薑、桂,如不應,急用附子:若氣血虛弱,宜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粟殼;若命門火衰,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若腹痛,作渴飲湯,手按腹痛稍止者,俱溫補脾胃。
白話文:
如果得了痢疾卻誤服溫熱止澀的藥物,即使服藥時間不長,也應該先用以前的瀉下方法排泄乾淨,排泄完畢再用調理的方法治療。
如果得了痢疾用以前的瀉下方法治療卻沒有效果,又用以前的調理方法治療很久也不見好轉,這是屬於脾胃虛寒、滑脫的症狀,可以在以前補虛寒溫的藥方中選擇,再加上龍骨、石脂、罌粟殼、烏梅肉等收澀的藥物。
我認為,如果痢疾是脾氣虛寒下陷引起的,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粟殼、薑、桂,如果效果不好,就用附子急救;如果氣血虛弱,應該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粟殼;如果命門火衰,應該用八味丸來補脾土;如果腹部疼痛,作渴飲湯,用手按住腹部疼痛稍微減輕的,都要用溫補脾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