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是編乃云洲先生效吳蒙齋《傷寒指掌圖》而作。其為賦、為歌、為論,俱因病尋源,辭明義顯,兼易去俚俗之語,高出蒙齋之上,故一遵其式。
一學醫必先明天地陰陽之理,人身造化之機,脈病證治有要訣,經絡運氣有時宜。故於「病機賦」後摘取岐黃秘旨,先哲格言,匯為一篇,名曰「經論總抄」,使入門者咸知所本。
一臨病參方,先記藥性,故首卷後即附龔雲林之「藥性歌」,似為易簡。
一舊刻如論有所未發,則參平日所自得而曲盡其根源。或方有所未載,則補先哲所經驗,以默襄其診治,庶幾不虛「指掌」之名。
一舊刻每篇細證各畫一圖,方則另成一集,卻不便於檢翻。今每篇首列歌、論,次附脈法,脈法後直開各款,各款後隨注成方,例用加減,按以發明,俾學者因脈辨證,緣證施治,無俟旁搜博採之浩繁。
白話文:
這本書是編者效仿吳蒙齋的《傷寒指掌圖》而寫的。它包含賦、歌、論等形式,都從病因探究源頭,文字清晰,道理顯明,並且避免了俚俗的用語,比蒙齋的著作更上一層樓,所以完全沿襲了它的風格。
學習醫術必須先了解天地陰陽的道理,人體造化的機制,脈象、病症、治療都有要訣,經絡運氣也有時間上的規律。因此,在「病機賦」之後,摘錄了岐黃醫學的精華,先賢的格言,匯集成一篇,命名為「經論總抄」,讓入門者都能明白醫術的根源。
診病開方時,要先記住藥物的特性,所以第一卷之後就附上了龔雲林的「藥性歌」,方便記憶。
舊版書籍中,有些論述沒有完全闡述,所以就參考平時自己的一些心得,把病因的根源說得更透徹。有些方劑沒有記載,就補充先賢們的經驗,默默地幫助診治,希望不辜負「指掌」這個名字。
舊版書籍中,每一篇詳細的病症都有圖畫,方劑則另成一集,很不方便翻閱。現在每一篇都先列出歌、論,然後附上脈法,脈法之後就直接列出各款,各款之後再隨意註解方劑,並用加減法來解釋,以便學者根據脈象辨別病症,依據病症進行治療,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去搜尋和收集資料。
一按舊刻云:賦者,便初學記誦,略舉其概,未詳其義。此乃逐一證述一歌,務盡其旨焉。
一歌括少白四句,多至數十句,欲賅病情,無拘長短。
一凡論中引《素問》,則曰經云,引朱、張、劉、李及諸賢之說,則直標姓氏,並足為歌之顯證。
一舊本尚闕傷寒一科,蓋謂蒙齋有書,便於記誦,然亦間有掛漏。愚僭以陶節庵家秘為主,而以蒙齋歌賦參焉。竊常苦心於此,名曰:《續明醫指掌》,嗣刻問世。
葑溪邵達識
白話文:
舊版書籍記載,賦者,是初學者用來記誦,簡單概括內容,但未詳述其意義。這首歌則逐一說明證據,力求完整呈現其精髓。
一首歌涵蓋少則四句,多至數十句,旨在全面闡述病情,不拘長短。
文中引用《素問》,則稱「經云」,引用朱丹溪、張從正、劉完素、李東垣等醫家之說,則直接標明姓氏,作為歌賦的佐證。
舊版書籍尚缺傷寒一科,因為蒙齋有相關歌賦,便於記誦,但仍有遺漏。我參考陶節庵的秘方,並參照蒙齋歌賦,用心編撰,名為《續明醫指掌》,將來刻印問世。
葑溪邵達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