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十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5)

1. 痘瘡十三

蓋涼血不至紅紫,解毒則免黑陷。故表虛不補,則成外剝;裡虛不補,則成內攻;表實過補,則不結靨;裡實過補,則發癰毒,所以痘證變遷無常,若色一轉,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

氣虛

凡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㿠白,飲食減少,四肢倦而睡臥安靜,便清自調,虛證無疑。未見點前,用參耆飲加輕劑發散,如: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用參耆飲加輕劑開提,如: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參耆飲,隨病加減處治。

七、八日漿足之後,保嬰百補湯調養氣血而已。此證末梢,塌陷黑靨者,多用木香異功散收功。

血熱

凡血熱之證,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日夜啼哭,睡臥不寧,好睡冷處,小便赤澀,熱證無疑。未出之前,治從升麻葛根湯或升麻流氣飲,雖皆可服,縱不若十神解毒湯為穩。既出至見點三、四日後,熱證悉平,勢將行漿,從太乙保和湯加減。八、九日漿足之後,則有保嬰百補湯調養之。

毒盛

凡熱毒壅遏之證,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皮燥,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譫語,睡臥不寧,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面浮眼脹,多啼多怒,的系熱毒壅遏。未見點時,先須升麻葛根湯一服,隨服羌活散郁湯。至見點三日之內,諸證悉平,勢將行漿,則服益元透肌散加減。

漿足之後,即服保嬰百補湯調養而已。六、七日外,有紫黑乾枯及青灰乾白陷者,則有奪命、大造、百祥、牛李、豬尾、宣風、獨聖等方,皆可審用。惟曾經泄瀉,有木香異功證,則從木香異功散治之。

參耆保元湯

治氣虛痘證。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官桂(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糯米一撮,水煎,入人乳溫服。

按:參、耆、甘草性味甘溫,專補中氣之虛,而又加官桂以制其血。血在內,引而出之;血在外,引而入之。參、耆非桂之逐血引導,則不能獨樹其功也。又加生薑、糯米,以助參、耆之力。

十神解毒湯

治血熱痘證,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反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抑,則鬱於臟腑,或肚痛腹脹,內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內外分消,用之為當?

生地,丹皮,赤芍,歸尾,紅花,川芎,桔梗,木通,連翹,腹皮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咽痛,加甘草、荊芥、鼠黏子;口渴煩躁加麥冬、天花粉;大便秘加枳殼、前胡、酒蒸大黃;小便短澀,睡臥不寧,譫語加山梔、竹葉、燈心;發斑加玄參、犀角、紫草。

羌活散郁湯

治毒盛壅遏喘脹,或為風寒外搏者。

羌活,防風,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紫草,甘草,連翹,惡實,大腹皮

白話文:

痘瘡十三

總體來說,治療痘瘡要涼血以防紅腫紫暗,解毒以避免黑色凹陷。如果表虛不予補益,就會導致外層皮膚剝落;如果裡虛不予補益,就會導致內部感染;如果表實過度進補,痘疹就不會結痂;如果裡實過度進補,就會化膿長瘡。所以痘瘡的變化無常,一旦顏色有所改變,就應當及時調整治療方法,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

氣虛

凡是氣虛的痘瘡,初期症狀是發熱,手腳冰冷,忽冷忽熱,精神疲倦,肌肉蒼白,食慾不振,四肢乏力想睡,大便正常,這些都是氣虛的明顯表現。痘疹未出之前,用參耆飲加一些輕微的發散藥物,例如紫蘇、防風、白芷。痘疹出現後,用參耆飲加一些輕微的宣通藥物,例如川芎、桔梗。痘疹出現四天後,加大參耆飲的用量,並根據病情調整藥物。

七、八天痘疹成熟後,用保嬰百補湯調養氣血。如果痘疹末梢塌陷變黑,多用木香異功散來收斂。

血熱

凡是血熱的痘瘡,初期症狀是發熱明顯,面紅耳赤,毛髮焦枯,煩躁不安,口渴想喝水,日夜哭鬧,睡不安穩,喜歡睡在涼快的地方,小便短赤澀痛,這些都是血熱的明顯表現。痘疹未出之前,用升麻葛根湯或升麻流氣飲治療,雖然都可以服用,但十神解毒湯更穩妥。痘疹出現後,到三、四天痘疹將要成熟時,血熱症狀已平息,可用太乙保和湯加減服用。八、九天痘疹成熟後,用保嬰百補湯調養。

毒盛

凡是熱毒壅盛的痘瘡,初期症狀是發熱明顯,面紅耳赤,毛髮焦枯,皮膚乾燥,氣粗喘息,腹部脹滿煩躁,胡言亂語,睡不安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澀痛,面部浮腫,眼睛腫脹,哭鬧易怒,這些都是熱毒壅盛的表現。痘疹未出之前,先服用一劑升麻葛根湯,然後服用羌活散郁湯。痘疹出現後,三天之內,症狀都平息,痘疹將要成熟,就服用益元透肌散加減。

痘疹成熟後,就服用保嬰百補湯調養。如果六、七天後痘疹出現紫黑乾枯或青灰色乾燥凹陷,則可以使用奪命、大造、百祥、牛李、豬尾、宣風、獨聖等方劑,需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如果曾經腹瀉,又有木香異功散的症狀,則用木香異功散治療。

參耆保元湯

主治氣虛痘瘡。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期發熱用生甘草,痘疹成熟後用炙甘草),官桂(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糯米一小撮,水煎,加入人乳溫服。

說明:人參、黃耆、甘草味甘性溫,專門補益中氣虛損,又加入官桂以調節血液運行。血液在體內,引導它排出;血液在體表,引導它進入體內。人參、黃耆若沒有官桂的引導作用,就不能獨自發揮其功效。又加入生薑、糯米,以增強人參、黃耆的功效。

十神解毒湯

主治血熱痘瘡,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擔心驟用寒涼,不僅會抑制病情,熱毒反而排洩不暢,而且熱毒被抑制,會鬱積於臟腑,可能導致腹痛腹脹,內臟潰爛而死亡。此方內外兼治,比較合適。

生地,丹皮,赤芍,歸尾,紅花,川芎,桔梗,木通,連翹,白芷

發熱明顯者加葛根、前胡;毒盛、咽喉疼痛者加甘草、荊芥、鼠黏子;口渴煩躁者加麥冬、天花粉;大便秘結者加枳殼、前胡、酒蒸大黃;小便短澀,睡不安穩,胡言亂語者加山梔、竹葉、燈心;發斑者加玄參、犀角、紫草。

羌活散郁湯

主治毒盛壅遏、喘脹,或因風寒外襲者。

羌活,防風,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紫草,甘草,連翹,白芥子,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