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理氣之劑

三因參蘇飲,治咳嗽發熱。

局方四七湯,治咳而痰涎在喉嗌間不下。

二陳湯,治咳而胸膈不利。

蘇子降氣湯,治痰嗽喘促,氣不升降。(方並見痰飲門)

東垣加減三奇湯,治咳嗽上氣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陳皮、甘草、青皮、人參、紫蘇、桑白皮(各五錢)、半夏(七錢)、杏仁(三錢)、五味子(四錢)。

上㕮咀,每六七錢入薑煎。

濟生橘蘇飲。

前方減桔梗、青皮、人參,加貝母、白朮。

寶鑑人參款花膏,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勞嗽。

款冬花、人參、五味子(各八錢)、紫菀、桑白皮(各一兩)、杏仁(八錢)、木香、檳榔、蘇葉、半夏(湯泡數次各五錢)。

上熬成膏,入煉蜜丸,如雞頭大,每一丸食後細嚼,淡薑湯下。

按:以上三方,理氣導痰之劑也,皆本手太陰。例比之前四方,此則兼有滋補之意,又當隨臟氣而用之可也。

白話文:

[管理氣血的藥方]

三因參蘇飲,用於治療咳嗽並且伴有發燒的症狀。

局方四七湯,適用於咳嗽且喉嚨有痰液不易吞下的情況。

二陳湯,針對咳嗽且胸部有壓迫感或不舒適的情況。

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咳嗽伴有喘息急促,以及氣息不順暢的問題。(此方亦可在痰飲門找到相關說明)

東垣加減三奇湯,適用於咳嗽、呼吸困難、喘息,以及胸部壓迫感或不舒適的症狀。

藥方成分如下:桔梗、陳皮、甘草、青皮、人參、紫蘇、桑白皮(各五錢)、半夏(七錢)、杏仁(三錢)、五味子(四錢)。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取六到七錢加入薑片一同煎煮。

濟生橘蘇飲。

前一個藥方去掉桔梗、青皮、人參,增加貝母和白朮。

寶鑑人參款花膏,適用於肺部和胃部虛弱、長期咳嗽不止、咽喉部位感到飽脹不適,以及咳嗽伴隨多痰的情況。

藥方成分如下:款冬花、人參、五味子(各八錢)、紫菀、桑白皮(各一兩)、杏仁(八錢)、木香、檳榔、蘇葉、半夏(先用水泡數次,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熬製成膏狀,再加入煉蜜做成丸狀,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在飯後細嚼慢嚥,並以淡淡的薑湯送服。

附註:以上三個藥方都是用於管理氣血及引導排痰的,其原理都基於手太陰經絡理論。與前四個藥方相比,這些藥方還兼有滋補的效果,應根據個人臟腑狀況來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