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4)

1. 辛平發散之劑

良方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

甘草 陳皮(各一兩半) 芍藥(七錢半) 大黃(半兩煨) 乾葛 蒼朮 桔梗 升麻(各一兩) 當歸 半夏 茯苓 白芷(各二錢) 乾薑 枳殼(各半錢三因方有厚朴半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陽明經藥也,五積散加減法,世俗多用之故收入,蓋欲燥脾胃勝濕和氣為治瘡之劑,然臨證而不通變,恐未合宜也。

當歸飲子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瘡

當歸 白芍 川芎 生地黃 白蒺藜 防風 荊芥(各一兩) 何首烏 黃耆 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或為末,每服一二錢亦得。

按此疏風熱之劑,手足三陰藥也,血虛者不可缺此。聖濟總錄金針散治發背諸瘡腫

皂角針,春取一半新採一半黑者

上一味不拘多少,曬乾為末,食後酒調二三錢服。

按丹溪曰,此藥治癰疽已破未破皆用直劗領到潰處,意謂當入群隊中用也。

白話文:

[辛平散發的藥方]

一個優秀的藥方是升麻和氣飲,用於治療皮膚上的腫塊、癰、疥、癢和疼痛。

藥方包含:甘草、陳皮各1.5兩,芍藥7.5錢,大黃0.5兩(微炒),乾葛、蒼朮、桔梗、升麻各1兩,當歸、半夏、茯苓、白芷各2錢,乾薑、枳殼各0.5錢(有些配方會加入厚朴0.5錢)。

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服用1兩,用水煎煮。

這個藥方主要針對手腳的太陰、陽明經絡,基於五積散的加減法則,民間常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使脾胃乾燥,祛除濕氣,調和氣血,作為治療皮膚病的藥方。然而,如果在實際診斷中不懂得靈活變通,可能會不太合適。

當歸飲子,用於治療皮膚疥癬、風濕、濕毒、乾燥和瘙癢的創傷。

藥方成分包括: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各1兩,何首烏、黃耆、甘草各0.5兩。

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服用1兩,用水煎煮,或者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2錢也可以。

這個藥方主要疏風清熱,適用於手腳的三陰經絡,對於血虛的人來說,不能缺少這類藥方。聖濟總錄中的金針散,用於治療背部和其他部位的腫瘍。

藥方只有一種成分,皁角針,春天時,一半取新採的,一半取黑色的。

將藥材曬乾後磨成粉,用量不限,飯後用酒調和2-3錢服用。

丹溪說,這款藥方無論癰疽是否已經破皮,都可以直接使用,意思是應在羣隊中使用。

2. 辛溫發散之劑

細末每服一錢用好酒調下,如不下用熱酒送下。局方托裡十補散:

黃耆、人參、當歸(各二錢),厚朴、桔梗、川芎、防風、桂心、甘草、白芷(各一錢)。

上㕮咀,水煎。

謹按:衛生寶鑑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言其常也。如瘡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熱終寒,此反常也。固當察時下之宜而權治。故曰:「經者常也,法者用也,醫者意也。」隨其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故此方用之於癰疽初發,或已發,或內托。然瘡證脈緩澀,或身倦惡寒,熱少脈弦,或緊細者宜用之,散風寒助陽之劑也,表裡氣血之藥。若施之於積熱焮毒,更不分經絡時宜,不能不無誤也。丹溪曰:「精要謂排膿內補,十宣散治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誠哉是言也!若用之於些小癰疽,與冬月時令,盡用內托之功。若於冬月腫瘍用之,亦可轉重就輕,移深於淺。若潰瘍於夏月用之,其桂樸之溫散,佐以防風白芷,吾恐雖有參耆,難為倚仗。比見世人用此者,不分癰疽冬夏,無經絡,無前後,如盲人騎瞎馬,半夜臨深池,危哉!

十六味流氣飲,治無名惡腫癰疽等證:

川芎、當歸、芍藥、防風、人參、木香、黃耆、官桂、桔梗、白芷、檳榔、厚朴、烏藥、甘草、紫蘇、枳殼。

上㕮咀,水煎。

按:此表裡氣血藥也,復以疏風助陽之劑。世俗多用之,故收入。非脈之洪緩沉遲,緊細者不宜用此。每見外科諸家載此,往往不分經絡脈證,不具時宜,但云化毒消腫。有云不退者,加以補氣血之藥,蓋又使人不能無疑也。用者當觸類而長之,可矣。

郭氏神效烏金散,治癰疽、疔腫、時毒、附骨疽諸惡瘡等證,若瘡黑陷如石堅,四肢冷,脈細,或時昏冒譫語,循衣煩渴危篤者,服此汗之,瘡起。

蒼耳頭(五月五日午時效)、小草烏頭、火麻頭(火日收採)、木賊(去節)、蝦蟆頭、樺皮節(酥炙)、麻黃(去根節)。

上曬乾,各等分,同入瓷器內,鹽泥固濟,炭火內,從早煆至申分,如黑煤色為度,碾為末,每服二錢,病重者三錢,用熱酒調下。未汗,再一服。如汗,乾卻服解毒疏利之藥。如修合此藥,必選天晴好日,於靜室中,勿令雞犬貓畜及陰人見也。又名首功玄黑散。

奪命丹,治諸般腫毒疔疽惡瘡:

蟾酥、輕粉(各半錢),硃砂(三錢),白礬(枯)、寒水石、銅綠(各一錢),蝸牛(二十一個別研),乳香、沒藥、麝香(一錢)。

上件為細末,將蝸牛別研一處,丸如丸不就,用好酒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生蔥三五莖,嚼極爛,吐於手心,包藥在內,熱酒和蔥送下,如重車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蟾酥丸,治療黃一切惡瘡:

川烏、蓮花葉、硃砂(各一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錢),輕粉、蟾酥(一錢),麝香(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好酒調下。如不下,用熱酒送下。

白話文:

[對於辛溫發散的藥物]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一錢,用好酒調服。如果不易吞服,可用熱酒輔助吞服。

託裡十補散的成分如下:

  • 黃耆、人參、當歸(各兩錢)
  • 厚朴、桔梗、川芎、防風、桂心、甘草、白芷(各一錢)

使用方式: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

根據衛生寶鑑所述,各種疼痛、瘙癢和瘡瘍通常都與心火有關。然而,如果出現異常情況,例如瘡口嚴重但身體虛弱,邪氣高漲但疼痛部位低,開始發熱但最終轉寒,這種反常的情況就需要特別注意。治療時應考慮當時的狀況並靈活處理。因此,經典的原則是常態,治療的方法是應用,醫生的判斷則是關鍵。根據病情適當地治療,可以達到完美的療效。此方適用於剛開始發展的膿腫或已經形成的膿腫,或是需要內外兼治的情況。然而,如果病人出現疲倦、怕冷、發熱微弱且脈搏緊繃細微的症狀,此方纔適用,因為它是用來驅散風寒和幫助陽氣的藥物,同時也能調理表裡的氣血。然而,如果使用於積聚熱毒的情況,且不考慮經絡和季節的影響,可能會產生誤差。丹溪先生指出,精要論述的排膿內補,十宣散可以迅速地消散未成熟的膿腫,或加速成熟膿腫的潰破。這確實是正確的!但如果只用於一些小的膿腫,或者冬季的季節,完全依賴於內治的功效果然值得商榷。如果在夏季的潰瘍使用,其中的桂枝和厚朴溫散特性,加上防風和白芷的輔助,即使有人參和黃耆,也可能難以承受。近來,人們在使用此方時,不論是冬季還是夏季,不論是膿腫還是其他,不分經絡和先後,就像盲人騎著瞎馬在深夜裡靠近深潭,實在危險!

十六味流氣飲,適用於各種無名的惡性腫瘤和膿腫:

川芎、當歸、芍藥、防風、人參、木香、黃耆、官桂、桔梗、白芷、檳榔、厚朴、烏藥、甘草、紫蘇、枳殼。

使用方式: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

根據記載,這是調理表裡氣血的藥物,同時具有疏風助陽的作用。由於民間常用此方,因此被收錄進來。然而,如果不是脈象洪大、緩慢、沉滯、緊繃或細微的症狀,不建議使用此方。經常看到外科醫生載錄此方,但常常不考慮經絡和脈象,也不考慮季節,只是說可以化解毒素和消腫。有些說法認為,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加上調理氣血的藥物,這讓人不免有所懷疑。使用者應該根據病情類似的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更有效。

郭氏神效烏金散,適用於膿腫、疔瘡、附骨疽和其他惡性瘡口,特別是那些膿腫部位如石頭般堅硬,四肢冰冷,脈搏細微,或時常昏迷、胡言亂語,循著衣物煩躁不安且病情危急的人。服用此方後會出汗,有助於膿腫的形成。

所需藥材如下:

  • 蒼耳頭(需在五月五日午時採集)
  • 小草烏頭
  • 火麻頭(需在火日採集)
  • 木賊(去節)
  • 蝦蟆頭
  • 樺樹皮節(需酥烤)
  • 麻黃(去根節)

將藥材晾乾,等量混合,放入瓷器中,用鹽泥密封,然後在炭火中從早上燒到傍晚,直到藥材呈黑色煤狀,然後碾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病情嚴重者可增至三錢,用熱酒調服。如果不出汗,可以再次服用。如果出汗,應服用解毒疏利的藥物。製備此藥時,必須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在安靜的房間裡製作,避免雞、狗、貓、牲畜和女性接觸。此方也被稱為首功玄黑散。

奪命丹,適用於各種腫毒、疔瘡和惡性瘡口:

所需藥材如下:

  • 蟾酥、輕粉(各半錢)
  • 紅硃砂(三錢)
  • 白礬(枯)、寒水石、銅綠(各一錢)
  • 螺螄(二十一個,單獨研磨)
  • 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將螺螄單獨研磨,然後將所有藥材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如果無法成丸,可以用好酒糊和丸。每次服用一丸,將三到五根生蔥嚼爛,放在手掌心,將藥丸包在蔥中,用熱酒和蔥一同送服。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再服用一到兩丸,直到病情有所改善。

蟾酥丸,適用於黃疸和各種惡性瘡口:

所需藥材如下:

  • 川烏、蓮花葉、紅硃砂(各一錢半)
  • 乳香、沒藥(各二錢)
  • 輕粉、蟾酥(各一錢)
  • 麝香(半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好酒調服。如果不易吞服,可以用熱酒輔助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