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1)

1. 理氣血之劑

本事方立效散

川芎 川楝子 青皮 舶上茴香 牽牛(炒) 桃仁(各一兩)

上為末,每二錢,無灰酒一盞,煎食前溫服。

三因蔥白散治一切冷疝疼痛

川芎 當歸 枳殼(炒) 厚朴(炒) 官桂 青皮 乾薑 茴香(炒) 茯苓 川楝子 麥櫱(炒) 神麯(炒) 三稜(炮) 莪朮(煨) 熟地黃 白芍 木香 人參(各一兩)

上㕮咀,每三錢,蔥白二寸,鹽少許,水煎空心服。

東垣丁香楝實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乃腎肝受病,故治同法。

當歸 附子(炮) 茴香(炒) 川楝(各一兩)

上銼細,用好酒三升同煮盡為度,焙乾作細末,每藥末一兩入。

丁香 木香(各半錢) 玄胡索(五錢) 全蠍(十三個)

上為末,入在前藥末內,拌勻酒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加至百丸,空心溫酒送下。

按以上方與前理血之劑,並厥陰例藥也,然諸經論疝主於風,蓋指厥陰風木之氣爾,故疝病則多痛,痛亦木氣之實,即風象也,但古今方多主寒主氣論治,然行者不察氣寒淺深之異,以分治則不能不無差誤也,觀東垣之法,庶幾近理,大抵亦不可視為常例,蓋腎惡燥,恐久則反增其勢矣。

熨法 嚴氏云鹽半斤炒極熱,以故帛包熨痛處,一法用蔥白泥一握置臍中,上用熨斗熨之,或上置艾灼之妙。

白話文:

[理氣血之劑]

本事方立效散的配方如下:川芎、川楝子、青皮、舶上茴香、炒過的牽牛和桃仁(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無灰酒煎煮,飯前溫熱服用。

三因蔥白散能治療各種冷疝疼痛。配方包含川芎、當歸、炒過的枳殼、厚朴、官桂、青皮、乾薑、炒過的茴香、茯苓、川楝子、炒過的麥櫱、神麯、炮製的三稜、煨製的莪朮、熟地黃、白芍、木香和人參(各一兩)。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兩寸長的蔥白和少量鹽,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東垣丁香楝實丸可治療男性七疝疼痛難忍及女性的瘕聚帶下,這些疾病都由任脈負責,屬於陰經,是腎臟和肝臟的問題,因此治療方式相同。

配方包含當歸、炮製的附子、炒過的茴香和川楝(各一兩)。將藥材細切,用三升好酒一起煮至藥材完全溶解,再烘乾研磨成細粉。每兩藥粉加入丁香、木香(各半錢)、玄胡索(五錢)和全蠍(十三個),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混入前面的藥粉中,攪拌均勻後,用酒糊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丸,可逐漸增加到一百丸,空腹時用溫酒吞服。

以上方子與前面提到的理血之劑,都是根據厥陰例藥製作。雖然許多經典將疝氣歸咎於風,指的是厥陰風木之氣,所以疝病多伴隨疼痛,疼痛也是木氣旺盛的表現,即風象。然而,古今的方子多以寒和氣來治療疝氣,但實際上,人們未能區分氣寒程度的不同,因此無法正確治療。東垣的方法似乎更符合道理,但也不能視為常規,因為腎臟怕燥,長期使用可能反而會使病情惡化。

熨法:嚴氏建議使用半斤鹽炒至極熱,用舊布包裹,熨燙疼痛部位。另一種方法是將一把蔥白泥放在肚臍上,上面放熨斗熨燙,或者放艾草灸燙,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