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一 (1)
卷一 (1)
1. 理氣之劑
三因茯苓補心湯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咳嗽唾血
半夏 前胡 紫蘇 茯苓 人參 枳殼(炒) 桔梗 甘草 乾葛(各半兩) 當歸(一兩三錢) 川芎(三分) 陳皮 白芍(各二兩) 熟地黃(一兩半)
上㕮咀,每半兩入薑棗煎。
本事槐角散治腸胃不調,脹滿下血
蒼朮 厚朴 陳皮 當歸 枳殼(各一兩) 槐角(二兩) 甘草 烏梅(各半兩)
上㕮咀,每五錢水煎服。
按以上又氣血藥也,然三因方雖云補劑而雜以發表之藥,姑存之,收入此理氣例。
白話文:
[理氣之藥]
三因茯苓補心湯用於治療心氣虛弱,無法正常儲藏血液,導致面色暗黃無光澤,手掌、腳掌及胸口有煩熱感,甚至咳嗽時會咳出血來。其成分包括半夏、前胡、紫蘇、茯苓、人參、炒過的枳殼、桔梗、甘草、乾葛(各半兩)、當歸(一兩三錢)、川芎(三分)、陳皮、白芍(各二兩)、熟地黃(一兩半)。這些藥材需切碎,每次取半兩加入薑和棗一同煎煮。
本事槐角散適用於腸胃功能失調,腹部有脹滿感且出現便血的情況。藥方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當歸、炒過的枳殼(各一兩)、槐角(二兩)、甘草、烏梅(各半兩)。這些藥材同樣需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以上提到的藥方均為調理氣血的藥物。然而,雖然三因方被歸類為補藥,但其成分中卻摻雜了發汗解表的藥物,這裡暫且保留,納入理氣藥物的例子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