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1. 卷四十二
2. 破傷風門
3. 論破傷風表裡中治法
病機云:破傷風者,同傷寒證治,通於表裡,分別陰陽,有在表,有在裡,有在半表半裡者,在裡宜下,在表宜汗,在表裡之間宜和解,不可過其治也。故表脈浮而無力者,太陽也;脈長而有力者,陽明也;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若明此三法而施治,不中病者鮮矣。
原病式云:夫破傷中風之由者,因瘡熱甚鬱結而榮衛不得宣通,怫熱因之遍體,故多白痂。是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熱甚則生風,也不已則表傳於裡,亦猶觸冒傷寒,怫熱鬱甚不解,則表傳於裡者也。但有風熱微甚兼化,故殊異矣。大法:破傷中風,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尚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也。宜以辛熱治風之藥,開沖結滯而愈,猶傷寒表熱怫鬱而以麻黃湯辛熱發散者也。
凡用辛熱開衝風熱結滯,宜以寒藥佐之,則良免致藥中病而風熱轉甚也。如治傷寒發熱,用麻黃、桂枝加黃芩、石膏、知母之類是也。若世以甘草、滑石、蔥豉寒藥發散甚妙。若表不已漸傷入裡,裡又未太甚而脈在肌肉者,宜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或微加治風辛熱亦得,猶傷寒在半表半裡而以小柴胡和解之也。
若裡熱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搐惕搦,涎唾稠黏,胸腹滿塞,而或便溺閉結,或時汗出,脈洪數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風熱鬱甚於里而表熱稍罷,則腠理疏泄而心火熱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風散結寒藥下之後,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而熱退結散則風自愈矣。凡治此亦宜按摩導引,及以藥斡開牙關,勿令口噤,使粥藥得下也。
按:此論表裡中脈病證治,至為詳盡,前人所未論也。
白話文:
【對於破傷風表裡中治療方法的討論】
在醫學理論中提到,破傷風的處理與治療方式,和感冒類似,需全面考慮身體的整體狀況,區分陰陽,辨別病症是在表面、內部還是介於表裡之間。如果病癥在身體內部,治療應以瀉下為主;如果在表面,就應該以發汗為主;如果病癥在表裡之間,那就應該和解。治療過程不能過度,否則會影響病情。如果脈象浮動但無力,那表示病癥在太陽經;脈象長且有力,表示在陽明經;脈象浮動且細弱,則表示在少陽經。如果能清楚掌握這三種情況來治療,很少會有治不好病的情況。
關於破傷風的起因,通常是因為創傷部位發炎嚴重,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無法正常運作,熱氣因此擴散全身,所以常見到創傷部位形成白色硬皮。此時,創傷部位封閉,氣血難以流通,若熱氣無法排出,就會產生風象,若不及時處理,病情會從表面傳到內部,就像感冒一樣,若熱氣在身體內積聚過多,就會從表面傳到內部。然而,破傷風和感冒不同的是,前者還伴有風熱和乾燥的特徵。
一般來說,對於破傷風,若風熱燥象明顯,且主要集中在表面,但身體內部的氣血尚算平穩,患者可能出現頻繁伸展和打哈欠的現象,脈搏緊繃,偶爾會感到寒冷,或者肌肉會抽搐,脈象浮動且數量多。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治療,以幫助身體排除阻塞,這就像感冒時,我們使用麻黃湯來發散體內的熱氣一樣。
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開解風熱結滯時,應該同時輔以寒涼藥物,以免病情加重。例如,治療感冒發熱時,我們通常會使用麻黃、桂枝,並加入黃芩、石膏和知母等寒涼藥物。如果病情未完全消退,且逐漸從表面深入到內部,但尚未達到嚴重程度,且脈象仍在肌肉層面,應該使用寒涼藥物來退風熱,開解結滯,或者稍微加入一些辛辣溫熱的藥物,這就像感冒處於半表半裡狀態,我們會使用小柴胡湯來和解。
若體內熱氣嚴重,出現舌頭僵硬、口腔緊閉、頸背彎曲、驚嚇抽搐、口吐粘稠唾液、胸腹脹滿、大小便困難或偶爾出汗,脈象洪大且數量多。出汗是由於風熱在體內積聚過多,導致表面熱氣減輕,毛孔開放,心臟的熱氣過盛,所以會出汗。治療上,應先使用寒涼藥物來消除風熱,再使用寒涼藥物來退風熱,開解結滯,熱氣退去,結滯消失,風象自然也會好轉。在治療過程中,還應進行按摩和引導,以及使用藥物來開闢牙關,防止口腔緊閉,以便粥藥能夠進入。
總的來說,這篇討論了破傷風在表裡中的脈象、病徵和治療方法,非常詳細,是前人未曾探討過的。
4. 論破傷風所因不同
病機云破傷風者,有因卒暴傷損,風襲之間,傳搐經絡,至使寒熱更作,身體反張,口噤不開,甚者邪氣入臟。有因諸瘡不瘥,榮衛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風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候。有諸瘡不瘥,舉世皆言著灸為上,是謂熱瘡,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諸變,不可勝數。
微則發熱,甚則生風而搐,或角弓反張,口噤目斜。亦有破傷不灸而病此者,因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熱甚則生風也。
按此論所因有四:二者因瘡口入風,似屬外因;一者因灸逐熱,似屬不內外因;一者因瘡口閉塞,內熱生風,似屬內因也。
謹按破傷風證,古方藥論甚少,豈非以此疾與中風同論,故不另立條目也?唯河間論傷寒表裡中三法同治,用藥甚詳。其言病因,有因外傷於風,有因灸及內熱所作者,然與中風相似也。但中風之人,尚可淹延歲月,而破傷風者犯之,多致不救。蓋中風有在經在腑在臟之異,獨入臟者最難治。
破傷風或始而出血過多,或瘡早閉合,瘀血停滯,俱是血受病,血屬陰,五臟之所主,故此風所傷,始雖在表,隨即必傳入臟,故多死也。又此病或瘡口坦露,不避風寒而無所傷,或瘡口閉合,密避風邪而反病,此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內氣虛而有鬱熱者得之。若內氣壯實而無鬱熱者,雖傷而無害也。
破傷風治法:
白話文: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的是破傷風的各種成因和病情特性。
破傷風的形成原因有四種情況。首先,可能是因為突然的創傷損傷,讓風邪侵入,影響了經絡,導致寒熱交錯,身體僵硬,嘴巴緊閉,嚴重的情況下,邪氣可能進入內臟。其次,可能是由於傷口久治不愈,人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虛弱,肌肉無法正常修復,傷口不能癒合,此時風邪也能從外進入傷口,引起破傷風。再者,有人認為灸療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實際上,熱力和毒素會沿經絡擴散,引發多種變化,可能輕微發燒,也可能產生強烈的風邪,造成抽搐,甚至出現角弓反張、嘴閉眼斜等症狀。另外,即使不進行灸療,傷口上長出白痂,傷口封閉,氣息難以流通,也會導致陽熱鬱結,熱度過高時,就可能產生風邪。
進一步來說,破傷風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四類:兩種是因為傷口被風邪入侵,屬於外部因素;一種是因為灸療導致熱力積聚,這介於內外因素之間;另一種是因為傷口封閉,內部熱氣無法釋放,進而產生風邪,這屬於內部因素。
對於破傷風的治療,古籍中的記載並不多,或許是因為過去將它和中風視為同一類疾病,所以沒有單獨列條目。只有河間的醫書詳細地討論了傷寒表裡的治療方法,並提到破傷風的病因,可能是外來的風邪,或是灸療和內部熱氣所致,這些都和中風很類似。然而,中風的人還可以活很久,但破傷風一旦發生,往往難以救治。因為中風的範圍可能只在皮膚、肌肉或內臟,但破傷風的風邪一旦進入內臟,治療就很困難。
破傷風可能開始是因為出血過多,或是傷口過早癒合,導致血液淤積,這都是血液受到影響,而血液是五臟所主管的,因此破傷風雖然開始只是表淺的問題,但很快就會傳到內臟,所以死亡率很高。此外,這種病可能在傷口完全暴露在空氣中,不避風寒,卻沒有發病,或者傷口癒合良好,遠離風邪,反而會發病。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因為體內氣虛且有鬱熱,如果體質壯實,沒有鬱熱,即使受傷也不會發病。
至於破傷風的治療方法,文中並未詳細說明。
5. 治表之劑
病機羌活防風湯治邪初在表
羌活 防風 甘草 川芎 藁本 當歸 芍藥(各四兩) 地榆 細辛(各二兩)
上㕮咀每五錢水煎熱服,無時熱則加大黃黃芩(各二兩)
防風湯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裡急宜服之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等分)
上㕮咀每五錢水煎服,宜調蜈蚣散大效
按以上二方並三陽經藥也
蜈蚣散
蜈蚣(一對) 鰾(三錢)
上為細末,用防風湯調下。如表解不已,覺轉入里,常服左龍丸(即後江鰾丸四味是也)
蜈蚣散治里和至愈可服
蜈蚣(一對) 鰾(五錢) 左盤龍(五錢炒煙盡野鴿糞是也)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清酒調下。治里至愈可服,但有里證不可服,次當下之。用蜈蚣散四錢,巴豆霜半錢,燒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加至六七丸,清酒調蜈蚣散少許送下,宣利為度。
發表雄黃散,里和至愈可服
雄黃(一錢) 防風(二錢) 草烏(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
天麻雄黃散治表
天南星(三錢) 半夏 天麻(各五錢) 雄黃(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有涎加大黃為下藥。
三因防風散治風入瘡口項強牙關緊急欲死,又名玉真散
防風 天南星(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大盞煎七分熱服。
香膠散治破傷風口噤直強
魚膠(燒七分存性)
上研細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酒調下,不飲米湯下。一方以蘇木煎湯下。
元戎治破傷風欲死者
川烏 南星 半夏(並生) 天麻(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豆淋酒調下,稍溫服。次以酒一二盞投之。
治破傷風
蠍梢七條為細末,熱酒調下。
按此以上八方並厥陰例藥也
白話文:
[治療表證的藥方]
病機羌活防風湯用於治療邪氣剛開始侵犯皮表的情況。
藥方包含:羌活、防風、甘草、川芎、藁本、當歸、芍藥(各四兩)、地榆、細辛(各二兩)。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趁熱服用,無定時。如果出現發熱症狀,則需加入大黃和黃芩(各二兩)。
防風湯用於治療外傷感染風邪,類似感冒初期表證未深入內臟的情況,應立即服用。
藥方成分:防風、羌活、獨活、川芎(份量相同)。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建議配合蜈蚣散服用,效果更佳。
以上兩個藥方均適用於三陽經絡相關的疾病。
蜈蚣散:
藥材:蜈蚣(一對)、鰾(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防風湯調和服用。如果表證仍未消除,且感覺病情轉入內臟,則應常服左龍丸(即後面提到的江鰾丸,由四種藥材組成)。
蜈蚣散亦可用於調理內臟,直到康復纔可停藥。
藥材:蜈蚣(一對)、鰾(五錢)、左盤龍(五錢,即炒至煙盡的野鴿糞)。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一錢,以清酒調和服用。只適用於有內臟症狀的情況,否則不宜服用,接下來應進行瀉下療法。取蜈蚣散四錢、巴豆霜半錢,混合燒飯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丸,逐漸增加至六七丸,以清酒調和少量蜈蚣散一同服用,以達到通便為度。
發表雄黃散,用於內臟調理直至康復。
藥材:雄黃(一錢)、防風(二錢)、草烏(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一字,以溫酒調和服用。
天麻雄黃散用於治療表證。
藥材:天南星(三錢)、半夏、天麻(各五錢)、雄黃(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一錢,以溫酒調和服用。如有多餘涎液,可加入大黃作為瀉下藥。
三因防風散用於治療風邪侵入創口導致頸部僵硬、牙關緊閉,瀕臨死亡的情況,又稱為玉真散。
藥材:防風、天南星(炒,份量相同)。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三錢,以童子小便一大杯煎至七分熟,熱服。
香膠散用於治療外傷感染風邪導致口噤、身體僵硬。
藥材:魚膠(燒至七分,保持活性)。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麝香,每次服二錢,以酒調和服用,或以米湯替代。另一種方法是以蘇木煎湯代替酒服用。
元戎用於治療外傷感染風邪瀕臨死亡的情況。
藥材:川烏、南星、半夏(均為生品)、天麻(去蘆,份量相同)。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一錢,以豆淋酒調和服用,稍溫即可。接著以酒一兩杯跟隨服用。
治療外傷感染風邪。
藥材:蠍梢七條,研磨成細粉,以熱酒調和服用。
以上八個藥方均適用於厥陰經絡相關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