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六 (1)
卷六 (1)
1. 治濕之劑
胃風湯治風濕乘虛入於腸胃下瘀血者。方見滯下門。
拔萃升陽和血湯治腸癖下血,作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春二月中下二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衝熱毒所作也,當去濕毒和血而愈。
生地黃、牡丹皮、生甘草(各半錢)、炙甘草、黃耆(各一錢)、當歸身、熟地黃、蒼朮、秦艽、肉桂(各三分)、陳皮(二分)、升麻(七分)、芍藥(一錢半)。上㕮咀作一服水煎。
當歸和血散治腸癖濕毒下血。槐花、青皮(各六分)、當歸身、升麻(各二錢)、川芎(四分)、荊芥穗、熟地黃、白朮(各六分)。上為末,每服三二錢米飲調下。
按此諸方疏風勝濕藥也,然濕熱者多宜從滯下法擇用。
白話文:
【治療濕氣的藥方】
胃風湯:適用於風濕乘虛進入腸胃,導致下瘀血的情況。此方在"滯下門"中有詳細記載。
拔萃升陽和血湯:適用於腸胃病變,導致下血,其血噴射有力且遠射四散如篩子般,常發生在春季二月中旬,伴隨劇烈的腹部疼痛,這是因為陽明氣衝熱毒所致,應去除濕毒、和血,病情就能得到改善。配方包括生地黃、牡丹皮、生甘草、炙甘草、黃耆、當歸身、熟地黃、蒼朮、秦艽、肉桂、陳皮、升麻、芍藥等,所有材料研磨後,用水煎煮服用。
當歸和血散:適用於腸胃病變,濕毒導致下血。配方包括槐花、青皮、當歸身、升麻、川芎、荊芥穗、熟地黃、白朮等,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三至兩錢,用米飲調和後服用。
以上這些方子都是疏風除濕的藥物,然而對於濕熱的情況,多數情況下應按照"滯下法"選擇使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