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三十九 (2)
卷三十九 (2)
1. 論產後發痓
郭稽中雲產後汗出多而變痓者,由產後血虛,肉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痓,宜灌小續命湯,稍緩即汗出如雨,手拭不及,不可治也。
按此既云產後則血氣本虛矣,汗出既多,則衛氣亦虛,縱有風邪乘之,小續命用麻黃輩,其可服乎?況有虛象而實非風者哉?陳無擇雖嘗論其失,所用大豆
紫湯、大聖散亦未盡善也。
謹按傷寒痓病活人,以太陽中風,又感寒濕而致,則專於外邪所傷,然仲景亦有汗下過多之戒,則又出於壞證所成矣。蓋外邪所傷者,通宜解散,仲景言剛柔活人,分陰陽難知,論經絡等諸方詳矣,至於治壞證,補虛救失之法,諸方則亡也。又千金謂溫病熱入腎中亦為痓,小兒病癇熱盛亦為痓,若此治法俱未之見也。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後汗出過多,而且轉為痓病者,是因產後血虛,肉理疏鬆,所以多汗。又遇到風邪侵襲,就變成痓病,應當服用小續命湯,如果稍微緩解就汗出如雨,手拭不及,那就無藥可治了。
我認為,產後本身血氣就虛弱,汗出過多,衛氣也虛弱,即使有風邪乘虛而入,小續命湯裡用了麻黃等藥,又怎么能服用呢?況且有些看似虛象,其實並非風邪所致。陳無擇雖然曾批評這種治療方法失當,但他所用的紫湯、大聖散也並非盡善盡美。
我仔細研究了傷寒痓病活人篇,認為痓病是由於太陽中風,又感寒濕而引起的,主要是外邪所傷。但是,仲景也提到汗下過多會造成壞證,這就屬於內傷了。外邪所傷者,一般應該用解散的藥物治療。仲景說“剛柔活人,分陰陽難知”,論述了經絡等各種方藥的詳情,但關於治療壞證、補虛救失的藥方,卻沒有提及。又,《千金方》說溫病熱入腎中也會造成痓病,小兒病癇熱盛也會造成痓病,這些病症的治療方法,也都没有記載。
況此二者之外,又有血氣本虛之人,如產後汗出多而變痓者,或因七情怒氣而發痓者,或因濕熱內盛,痰涎壅遏經絡而作痓者,治各不同也。大抵傷寒有外邪之可解,宜用風藥發散風寒,又風藥亦能勝濕耳。至於邪熱入腎亦非風藥之所能療也。其內證作痓本無外邪,前人豈仍用風藥處治?惟宜補虛降火,敦土平木,清痰去濕,隨證而用,不可不察也。痓證治法
白話文:
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外,還有血氣原本虛弱的人,例如產後出汗太多而導致痓病的人,或是因七情怒氣而發痓的人,或者因濕熱內盛,痰涎阻塞經絡而引起痓病的人,他們的治療方法都各不相同。
總的來說,傷寒是由外邪引起的,可以解開,宜用風藥發散風寒,而風藥也能勝過濕邪。至於邪熱入侵腎臟,就不是風藥所能治療的。那些內證導致痓病,本身沒有外邪,以前的人難道還用風藥來治療嗎?只有補虛降火,滋補脾胃平息肝木,清痰去濕,根據不同的症狀而用藥,不可不注意觀察。
痓證的治療方法
2. 解散之劑
金匱栝蔞桂枝治太陽病,其謹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痓病。
栝蔞根 甘草(炙各二兩)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按此出太陽例藥也。
葛根湯治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
方見傷寒門。
海藏神術湯治剛痓
加羌活 獨活 麻黃
白話文:
金匱的栝蔞桂枝方用來治療太陽病,非常適合身體強壯但脈象反而沉遲的患者,這屬於痓病。
方劑組成:栝蔞根、甘草(炙)、桂枝、芍藥、生薑、大棗。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九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若不出汗,稍等片刻喝熱粥來促使發汗。
這個方子是治療太陽病的典型用藥。
葛根湯用來治療太陽病,患者無汗且小便減少,氣往上衝胸口,說話困難,想要發作剛痓。
方劑可在傷寒門找到。
海藏神術湯治療剛痓,方劑中加入羌活、獨活、麻黃。
白朮湯治柔痓
加桂心 黃耆 白朮
活人舉卿舉敗散治新產血虛痓者,汗後中風發搐亦然。荊芥穗不以多少,微炒為末。大豆黃卷熟,以酒沃之,去黃卷取汁,調細末三五錢,和渣飲之,其效如神。一方只以好酒調服。
按此太陽厥陰經藥也。按本草荊芥能發汗,破結氣,下瘀血,除風濕痹,亦是攻邪之藥。若血氣果虛之人,亦非所宜也。
白話文:
白朮湯治柔痓,加入桂心、黃耆、白朮。活人舉卿舉敗散治產後血虛痓,汗後中風發搐也適用。荊芥穗不拘多少,微炒研末。大豆黃卷熟,以酒浸泡,去黃卷取汁,調入細末三五錢,與渣一同飲用,效果神奇。也有單用好酒調服的方子。此方為太陽厥陰經藥。按本草記載,荊芥能發汗、破結氣、下瘀血、除風濕痹,屬攻邪之藥。若血氣虛弱者,不宜使用。
3. 攻下之劑
金匱大承氣湯治痓為強腦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
見本方
按此陽明經藥也。陽明總宗筋,以風寒濕熱之邪入於胃,津液不行,宗筋無所養,故急宜用此湯下濕熱,行津液。宣明云:痓病目置,口噤,背強如弓,臥搖動,手足搐搦通宜三一承氣湯下之,亦此意也。然非察證之明,有內實熱者,不可輕用。
白話文:
金匱《大承氣湯》治痓症,患者表現為頭脹痛劇烈、口緊閉、無法躺下、腳抽筋、必定會磨牙,可以用此方。
此方屬於陽明經藥物。陽明經主司筋脈,當風寒濕熱邪氣入侵胃部,津液無法運行,筋脈得不到滋養,就會出現上述症狀。因此需要用此湯藥去除濕熱,暢通津液。宣明說:痓病患者,眼睛直視、口緊閉、背部僵硬如弓、躺下就搖動、手腳抽搐,都可以用《三一承氣湯》瀉下,也是這個道理。但必須根據實際病情,只有內熱實證者才能使用,不可輕易服用。
4. 去風養血之劑
難知防風當歸散治發汗過多發熱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宜去風養血。
防風 當歸 川芎 地黃(各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謹按痓證發汗過多與夫血氣內虛之人,自當隨證用藥。古方於此等處多缺略,姑敘此方以見意爾。至於發散風寒行經之藥甚多,及活人治陰痙諸溫藥,難知分經絡用藥,茲並不載用,究本書。
白話文:
治療因發汗過度導致發熱、頭面搖晃、口噤、背反張的病人,應該用去風養血的藥方。這個方子用防風、當歸、川芎、地黃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需要注意的是,發汗過多和血氣虛弱的人,用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古代醫書在這方面往往描述不夠詳細,這裡只列舉這個方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至於其他治療風寒的散寒藥,以及治療陰痙的溫熱藥,因其經絡運用複雜,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請自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