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升散之劑

局方七氣湯,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絞痛。

人參、甘草(炙)、肉桂(各一錢半)、半夏(一錢)。

上㕮咀,水煎服。

按:此出太陽例,寒則氣收,宜辛散之甘緩之,治氣虛寒鬱藥也。

鹽煎散,治一切冷氣攻衝胸脅刺痛不已,及脾胃虛冷嘔吐泄瀉。

砂仁、甘草(炙)、茯苓、草果、肉豆蔻、川芎、茴香(炒)、澄茄、麥櫱、檳榔、良薑、枳殼、厚朴(炒)、陳皮、羌活、蒼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鹽些小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太陰經藥也。

木香流氣飲,治諸氣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

半夏、厚朴、青皮、紫蘇、香附子、甘草(各一錢)、陳皮(二錢)、桂、莪朮、丁皮、大腹皮、檳榔、麥門冬、木香、草果(各六分)、木通(八分)、藿香、白芷(各四分)、茯苓、白朮、木瓜、人參、石菖蒲。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薑棗煎。

按:此太陽例藥,與以上方世俗多用之,故收入。然類以香燥,非寒者,氣實者不可用。

秘傳降氣湯,治上盛下虛,氣不升降,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

骨碎補、訶子、草果、五加皮、半夏、桔梗(各半錢)、桑白皮(二錢)、地骨皮、枳殼、陳皮、柴胡、甘草(各一錢)。

上制服,見局方。

按:此出少陽例,然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意例宜求諸此。

易簡參蘇飲。

方見熱門。

謹按:天地六氣,並人之氣,分為病治,例亦詳見各門,故當分治也。

東垣升陽順氣湯,治七情所傷,及勞役飲食不節,滿悶短氣。

升麻、柴胡、陳皮(各一錢)、半夏、人參(各一錢)、黃耆(四錢)、甘草、黃柏(各半錢)、當歸(一錢)、草豆蔻(二錢)、神麯(炒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半兩,入姜煎。

按:此補劑也。然恐則氣下,宜求諸此。

白話文:

[升散之劑]

局方七氣湯,治療因情緒鬱結導致的腹部劇烈疼痛。

藥材:人參、炙甘草、肉桂(各1.5錢)、半夏(1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說明:此方出自太陽例,寒冷會使氣收縮,適合使用辛味藥物來發散,以及甘味藥物緩和,是治療氣虛和寒氣鬱結的藥方。

鹽煎散,治療所有因寒冷氣候導致的胸部脅肋刺痛不止,以及脾胃虛弱引起的噁心嘔吐和腹瀉。

藥材:砂仁、炙甘草、茯苓、草果、肉豆蔻、川芎、炒茴香、澄茄、麥櫱、檳榔、良薑、枳殼、炒厚朴、陳皮、羌活、蒼朮(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4-5錢,加入少量鹽一同煎煮。

說明:這是針對足太陽、陽明、太陰經絡的藥方。

木香流氣飲,治療各種氣滯不通,胸膈膨脹,面部虛浮,四肢腫脹。

藥材:半夏、厚朴、青皮、紫蘇、香附子、甘草(各1錢)、陳皮(2錢)、桂、莪朮、丁皮、大腹皮、檳榔、麥門冬、木香、草果(各6分)、木通(8分)、藿香、白芷(各4分)、茯苓、白朮、木瓜、人參、石菖蒲。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4-5錢,加入薑棗一同煎煮。

說明:這是太陽例的藥方,一般民間常使用,因此被收錄進來。但此方偏香燥,若非體寒或氣虛者不宜使用。

祕傳降氣湯,治療上盛下虛,氣息不能順暢上下,頭暈眼花,痰多嘔吐,胸口不舒暢。

藥材:骨碎補、訶子、草果、五加皮、半夏、桔梗(各半錢)、桑白皮(2錢)、地骨皮、枳殼、陳皮、柴胡、甘草(各1錢)。

服用方法詳見局方。

說明:此方出自少陽例,然而生氣會使氣上升,驚嚇會使氣紊亂,因此可在此方尋求治療。

易簡參蘇飲。

此方詳見熱門。

根據天地六氣以及人體氣血,分別對應不同的病症治療,詳細例子可參考各個專門章節,因此應針對不同情況分別治療。

東垣升陽順氣湯,治療因情緒傷害,以及過度勞累、飲食無節制導致的胸悶氣短。

藥材:升麻、柴胡、陳皮(各1錢)、半夏、人參(各1錢)、黃耆(4錢)、甘草、黃柏(各半錢)、當歸(1錢)、草豆蔻(2錢)、炒神麯(1.5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半兩,加入薑一同煎煮。

說明:這是一個補益藥方。然而害怕會使氣下降,因此應在這裡尋找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