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二十八 (2)
卷二十八 (2)
1. 論小便不禁或癃為下焦虛實不同
內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注曰:膀胱為津液之腑,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脈實,約下焦而不通,則不得小便。足三焦脈虛,不約下焦,則遺溺也。靈樞經曰:足三焦者,太陽之別也,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王海藏曰:因有盧氏醫鏡,見姜附石脂硃砂丹一藥,味數分兩,皆同。惟丹砂一味,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之不同耳。其不同者,審而詳之,乃得此之治,決不瘥耳。泛舉之言:腎主大便,肝主小便淋溲。難經云:小腸為赤腸,是面赤色,及便溺赤色者,皆出心與小腸。
南方赤色,顯於外也。經言下焦如瀆者,正謂大小便也。大便為陰,為有形,乃下焦之下者也。腎臟為病,主大便,不言大腸者,明矣。子行父之道。小便為氣所化,乃下焦之高者也。謂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為腑病。諸氣化者,皆腑。諸有形血化者,皆臟病所主。
此腑言膀胱病。此二證俱在下焦,則同藥。有形無形,及在臟在腑,有殊。俱是丹田衰憊,不言心火者,以其相火化行君之令故也。細分之則膀胱壬水勝丙,小腸者,是不傳陰,則陰不病,何為有形病。此為陰之體也,為腑之用也。天地陰陽,反為體用,以斯可見是明。五臟者,為六腑所用。
六腑者,為五臟所用,明矣。是有形皆為傳陰也。夫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約,為遺溺,此不傳陰,也是丹田胞絡受寒,為壬所克。大抵諸腑皆盛有形物,有形病皆在腑,責其所來,皆在臟也。用伏火硃砂者,去其寒邪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補諸無形,同在胞絡耳。以其胞與腎相對,有時相連,故也。
腎主大便,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
按此論遺溺為經虛之本病也。然亦有誤服涼劑太過而致者。如東垣曰:立夏前誤用白虎湯過多,致遺溺者,宜溫藥升陽以解之。是也。故用藥者,當審誅罰無過之戒。
謹按丹溪先生曰:淋證多主於氣虛,亦有死血作淋者。小便不通,實熱者,當利之。因氣者,宜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下。蓋氣承載其水也。痰多者,用二陳湯,先服後吐痰。氣閉塞者,二陳加木通香附,探吐。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用利藥而加劇。先生曰:此積痰病也。
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然此可見癃淋又不獨主於經病也。
淋閟治法(小便不禁附)
白話文:
內經指出,若胞宮將熱邪轉移到膀胱,會導致小便困難甚至尿血;膀胱功能失調會導致小便困難,無法控制則會出現尿失禁。膀胱負責管理身體的水分,但當足三焦的脈絡過度充實,緊縮下焦部導致通道不通,就會造成小便困難。反之,如果足三焦脈絡虛弱,無法控制下焦部,就會發生尿失禁。靈樞經記載,足三焦是太陽脈的分支,與太陽脈正脈一同進入膀胱。當足三焦脈絡過於充實,就會導致小便困難,虛弱則會尿失禁。
王海藏提到,他從盧氏的醫學鏡中看到一個名叫姜附石脂硃砂丹的藥方,各種成分的比例都相同,除了硃砂這一味藥,使用了經過火煉的,治療效果良好。這個藥方適用於頻繁小便且無法控制、驚悸健忘和噩夢連連等症狀。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應,但仔細研究,就可以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腎臟掌控大便,肝臟影響小便排泄。難經中寫到,小腸是紅色的,臉色紅潤和尿色偏紅,都是心臟和小腸的問題。
南方代表紅色,這是外在的表現。經典中提到下焦像污水一樣,就是指大小便。大便是陰性,有形的,屬於下焦的底層。腎臟生病會影響大便,而不是大腸,這是很清楚的。兒子遵循父親的道路,小便是氣化而成,屬於下焦的上層。肝臟影響小便排泄,也是兒子遵循父親的道路,這是腑的疾病。所有氣化過程都與腑有關,所有血液形成和變化的問題都歸屬臟的疾病。
這裡提到的腑是指膀胱的疾病。這兩個症狀都在下焦,所以可以使用相同的藥物。有形與無形,以及在臟或腑之間,存在差異。這些都是丹田衰弱的結果,沒有提到心火的原因是因為相火代行君主的命令。進一步分析,膀胱的壬水剋制丙火,小腸不傳遞陰氣,因此不會產生有形的疾病。這是陰性的實體,腑的功能。天地陰陽的關係,可以看到這是明確的。五臟被六腑所利用。
六腑被五臟所利用,這是明確的。有形的東西都是傳遞陰氣的。小便失禁是膀胱失去控制,導致尿失禁,這是丹田胞絡受寒,被壬水剋制。大體上,所有腑都充滿有形的物質,有形的疾病都在腑,追根溯源,根源都在臟。使用經過火煉的硃砂,是為了去除寒邪。治療方式相同,因為它們都在下焦,補充無形的東西,都在胞絡。因為胞絡與腎臟相對,有時相互連接,所以是這樣。
腎臟掌控大便,肝臟影響小便,治療方式當然不同。根據這個理論,尿失禁是經絡虛弱的根本原因。但是,也可能因為誤用過量涼性藥物導致。例如,東垣提到,在立夏前誤用過多白虎湯,導致尿失禁,應該使用溫熱藥物提升陽氣來解決問題。因此,使用藥物時,必須謹慎遵循適當的原則。
丹溪先生說,淋病多由氣虛引起,也有由瘀血引起的淋病。小便不通,如果是實熱,應該使用利尿劑。如果是氣滯引起,應該嘔吐以提昇氣機。氣機上升,水分自然下降。因為氣機能承載水分。痰多的人,可以使用二陳湯,先服用再嘔吐痰液。氣閉塞的人,可以在二陳湯中加入木通和香附,然後嘔吐。有一個男性病人小便不通,醫生使用利尿藥物反而病情加重。丹溪先生說,這是積痰病。
積痰在肺部,肺部是上焦,膀胱是下焦,上焦堵塞,下焦也會阻塞。就像滴水器,必須上孔通暢,下孔的水才能流出。於是使用大量嘔吐的方法。嘔吐後,病情消失。然而,這顯示出小便困難不僅僅是經絡疾病。
淋閟治療方法(包括小便失禁)]
2. 治淋澀之劑
生附子(炮) 生薑(切) 大黃(酒洗) 甘草(炙) null 上為末每三錢水煎服。金匱腎氣丸治腎虛小便淋澀及婦人子淋。
(方見補虛門)
錢氏導赤散治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痛。
(方見熱門) null 局方五淋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澀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沙石或如膏或熱怫便血。
赤茯苓(六錢) 赤芍 山梔子(各二錢) 當歸 甘草(各五錢)
上㕮咀每半兩入燈芯水煎。
本事火府丹治小便赤少及五淋澀痛。
木通 黃芩(各一兩) 生地黃(二兩) null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木通湯下。
濟生小蘇飲子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生地黃 小薊根 通草 滑石 山梔仁 蒲黃(炒) 淡竹葉 當歸 藕節 甘草 null 上等分為㕮咀每半兩水煎空心服。 null 琥珀散治五淋澀痛小便膿血。
琥珀 海金沙 沒藥 蒲黃(各研) null 上各一兩和勻每三錢食前煎萱草根湯調下日二服。 null 按以上諸方並血分藥也。
局方八正散治小便熱淋澀痛。
清心蓮子飲治小便濁或澀。 null (方並見熱門)
立效散治下焦熱結小便黃赤淋閟疼痛或有血出。
瞿麥穗(一兩) 甘草(三分) 山梔(炒去皮半兩) null 上為末每五錢入蔥白燈芯姜煎食前時時服。 null 濟生地膚子散治諸病後體虛觸熱熱結下焦遂成淋病小便赤澀數起少出。
豬苓 地膚子 知母 黃芩 海藻 通草 瞿麥 枳實(炒) 升麻 葵子 null 上㕮咀每半兩水煎入姜。 null 按以上方又氣中之血藥也。 null 海金沙散治小便淋瀝及下焦濕熱氣不施化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瞿麥穗 滑石 通草(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一兩)
上為末每五錢水煎入燈芯二十根。
寶鑑茯苓琥珀湯治小便數而欠淋澀脈沉緩時時帶數。 null 五苓散加琥珀(半兩) 滑石(七分) 甘草(三分) null 上細末每五錢長流水煎服食前。
按以上方並氣分藥也。 null 局方石葦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沙石。
芍藥 白朮 滑石 葵子 當歸 瞿麥(各三錢) 石葦 木通(各二錢) 甘草 王不留行 null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按此血中之氣藥也。與以上並治熱之劑。
三因生附散治淋而脈沉數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痛。 null 生附子(炮) 生薑(切) 大黃(酒洗) 甘草(炙) null 上為末每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些是古代中醫治療各種小便不順、小便疼痛(包括男性和女性)以及小便顏色異常(如紅色、混濁)的處方。
[治淋澀之劑]
第一個處方是由炮製過的生附子、切成片的生薑、用酒清洗過的大黃和炙甘草組成。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處方出自《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小便不順和女性生產後的小便疼痛。
錢氏導赤散適用於心臟部位有熱氣導致的小便紅色、疼痛或有燒灼感的情況。具體的處方內容可以參考相關的「熱門」章節。
局方五淋散針對膀胱有熱氣,導致小便困難、尿液像豆汁、含有沙石、呈現濃稠狀或有血尿的情況。處方由六錢的赤茯苓、各二錢的赤芍和山梔子、各五錢的當歸和炙甘草組成。將這些材料切碎,每次取半兩加入燈芯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本事火府丹用於治療小便顏色偏紅、量少以及五淋疼痛的問題。處方由各一兩的木通和黃芩、二兩的生地黃組成。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粒,用木通湯送服。
濟生小蘇飲子適用於下焦部位結熱,導致小便出血、形成結石的情況。處方由生地黃、小薊根、通草、滑石、山梔仁、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和甘草等份組成。將這些材料切碎,每次取半兩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
琥珀散針對五淋疼痛、小便混有膿血的情況。處方由各研磨過的琥珀、海金沙、沒藥和蒲黃各一兩混合均勻。每次取三錢,用萱草根湯調和後在飯前服用,每日兩次。
以上提到的多個處方都屬於血分藥,適用於血液循環系統相關的問題。
局方八正散適用於小便熱淋、疼痛的情況。
清心蓮子飲則適用於小便混濁或有燒灼感的情況。具體的處方內容可以參考相關的「熱門」章節。
立效散適用於下焦部位熱結,導致小便顏色黃紅、淋閟疼痛或有血尿的情況。處方由瞿麥穗一兩、甘草三分、炒去皮的山梔半兩組成。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加入蔥白、燈芯草和薑煎煮後在飯前隨時服用。
濟生地膚子散適用於疾病後身體虛弱、接觸熱氣導致熱結於下焦,進而形成小便赤紅、頻繁但排出量少的情況。處方由豬苓、地膚子、知母、黃芩、海藻、通草、瞿麥、炒制的枳實、升麻和葵子組成。將這些材料切碎,每次取半兩用水煎煮,加入薑後服用。
以上提到的處方又屬於氣中之血藥,適用於血液和氣體循環系統相關的問題。
海金沙散適用於小便淋瀝、下焦部位濕熱氣無法正常運行,或出現五種淋疾、癃閉不通的情況。處方由各半兩的海金沙(研磨)、木通、瞿麥穗、滑石、通草和去皮尖的杏仁一兩組成。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加入二十根燈芯草。
寶鑑茯苓琥珀湯適用於小便頻繁、有燒灼感、脈象沉緩且偶爾伴有數次的情況。處方由五苓散加上半兩的琥珀、七分的滑石和三分的甘草組成。將這些材料細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用長流的清水煎煮後在飯前服用。
以上提到的處方都屬於氣分藥,適用於氣體循環系統相關的問題。
局方石葦散適用於膀胱有熱氣,導致小便困難、肚臍和腹部緊繃疼痛、尿液像豆汁、含有沙石的情況。處方由各三錢的芍藥、白朮、滑石、葵子、當歸和瞿麥、各二錢的石葦和木通、甘草和王不留行組成。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空腹用小麥湯調和後服用。
以上提到的處方屬於血中之氣藥,與之前的處方一起用於治療熱症。
三因生附散適用於小便淋瀝、脈象沉數、小便頻繁但排尿困難、尿道疼痛的情況。處方由炮製過的生附子、切成片的生薑、用酒清洗過的大黃和炙甘草組成。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